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思考

創新發展模式     集聚產業效應

關於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思考

                 ----關於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思考

 

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對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和深遠的實際意義。2009年8月,陳倉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周原、慕儀兩鎮建設陳倉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計劃利用三到五年時間,新建大棚蔬菜10000畝、日光溫室蔬菜5000畝,日光食用菌600畝,食用菌大棚300畝;建設現代化育苗中心1處;建成萬頭生豬養殖示範村8個 、萬頭標準化生豬養殖示範場6個、千頭標準化奶牛養殖示範場3個、千頭標準化肉牛養殖示範場1個、年出欄100萬隻肉雞養殖基地1個。

陳倉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發展現狀

近年來,陳倉區認真貫徹落實《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陝西省實施七大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規劃綱要》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落實關鍵舉措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精神,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部門配合、農民參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思路和園區規劃建設要求,把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作爲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示範引領全區現代農業發展的突破口,採取項目整合、招商引資、政策扶持、土地流轉和配套基礎設施等措施,狠抓任務落實,園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截止2010年底,園區先後投入資金2.49億元,基本完成了水電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綠化、淨化、亮化“四化”等硬件建設。建成蔬菜工廠化育苗溫室1座,蔬菜食用菌日光溫室709座3156畝,蔬菜大棚2800多畝,設施蔬菜面積達到8700多畝。建成千頭奶牛場3座,萬頭標準化生豬養殖示範村(場)5個,千頭標準化養豬場10座,年出欄200頭以上的養殖場81戶。園區存欄大家畜、奶牛、生豬、羊、家禽分別達到0.71萬頭、0.18萬頭、12.75萬頭、0.35萬頭和53萬隻。種植優質糧面積達到8萬畝,總產達到2.17萬噸。初步形成了以精細蔬菜、設施養殖和優質專用糧三大產業爲主的產業格局。兩年來,園區引進陝西鴻盛、陝西大明等現代農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12戶,引進農業新品種20多個,向基地推廣16個。2010年全區(未包括高新4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7.0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92萬畝。同時,圍繞主導產業的生產、銷售,帶動了周原、慕儀兩鎮運輸、農民就業等。目前,園區內約有1.2萬農民直接或簡接從事設施蔬菜、畜牧養殖和優質糧生產銷售。2010年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13元,較2008年的4505元增長2008元,增幅達44.6%。陳倉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已被陝西省政府命名爲陝西省農業科技示範園。

陳倉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和問題。主要表現爲: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尚需加強。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加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多元化格局還沒有建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現有水利設施的作用發揮不明顯,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二是人才、資金、土地制約明顯。園區建設進展與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快速發展的需要矛盾日益凸顯。三是勞動力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園區大多數農戶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術和市場意識,設施蔬菜、種養業科技人才匱乏。四是農業產業化亟需加強。園區產業規模集聚效應不明顯,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對策建議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基地,農民增加收入的示範窗口。農業科技示範園作爲傳播農業先進技術的前沿陣地和有效途徑,加快建設勢在必行。通過調研,我們認爲,當前促進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良性發展,應抓緊從以下幾方面破題。

1、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園區發展。建立完善以政府財政投入爲引導,企業和農戶自籌爲主體的投融資體系。通過政府投資、銀行信貸、社會融資、招商引資等有效途徑,吸引資金投入,加快園區建設,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加大跑項目、爭資金力度。相關部門要及時捕捉信息,積極研究、吃透政策。充分發掘園區潛力,認真調研論證,加大項目資金的申報工作,以優勢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二是抓產業招商、用好外力。依託現有產業,立足自身優勢和產業定位,用足用活現有優惠政策,重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和主導產品開展招商,吸引各類社會資金特別是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在示範園區投資建設。三是充分發揮專業協會作用,爲農民提供技術推廣等各種服務,引導、鼓勵有實力的農民會員圍繞市場需求增加投入,提高農民專業化程度,推動園區建設快速發展。

2、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大園區宣傳推介、招商引資力度。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惠農政策,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供配套服務等措施,積極扶持和培育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和業主做強做優,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羣。緊抓國家投資水利項目建設的政策機遇,加大馮家山水庫高抽泵站更新改造建設力度,完善恢復園區水利灌溉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園區缺水的制約問題。要加大對園區設施、農產品的保險承保力度,發揮農業保險在補償受災損失、幫助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的“穩定器”作用,減少自然災害對園區發展帶來的損害,消除投資者的後顧之憂。

3、創新發展模式,集聚產業效應。以發展生態農業爲核心,採取各種發展模式,積極構建設施蔬菜、畜牧養殖、優質專用糧三大產業框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支持、吸引高科技企業進駐園區,發展生產生態循環農業利用模式,建設生態農業循環經濟鏈條。二是按照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思路,注重精細蔬菜、設施養殖和優質專用糧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對接,最大限度的提高科技園區自身資源利用率,着力建設園區生態鏈,使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推進畜--沼--菜農業經濟良性循環發展模式。三是加強對農戶的教育和引導,鼓勵農民以入股、出租、轉包等形式自願流轉土地,推進土地向園區聚集,促進規模化經營、推動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4、加強企業管理,健全服務體系。按照“基地生產環境不污染、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的原則,實行“三卡”管理、五戶聯保,落實農戶、基地、質監員三者責任,購置檢測儀器,對基地生產全程控制,使產品的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同時積極整合涉農資源,進一步完善農技服務體系,結合“陽光工程”等各種技能培訓項目,加大培訓力度,普及先進實用栽培技術。加快農資供應服務網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市場信息化建設,全力扶持園區快速發展,以帶動農戶生產,幫助農民增收。積極發展品牌農業、訂單蔬菜,開展“農超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