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多篇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多篇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1

在這個寶貴的假期裏,爲了能夠使我的假期生活更添一份精彩,我選擇了響應學校的號召,與各位老師同學組成一個小隊,通過在鄉下不斷地走訪宣講法律知識來鍛鍊自己的能力,並且爲祖國鄉村建設獻出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爲此,不管這一路上是多麼的顛簸,我也始終保持着興奮感,對於接下來的活動和實踐充滿了嚮往。我們的行程非常的緊迫,但也足夠我們在三天之內走完預定的五六個鄉村了。在車上我們的帶隊老師不斷地給我們講述着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裏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和關鍵,並給我們分發接下來要在村裏發放的法律知識小冊,要求我們在這段時間裏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其進行熟悉。更重要的是,要放開自己,在衆多陌生的父老鄉親面前要敢說,要能說,要在這段時間裏做好心理準備。

不得不說,老師的一番話讓我心中的浮躁減去了很多,開始更多的思考其接下來的實踐我應該怎麼來準備。同車的同學們也一個個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看上去非常的可靠。

終於,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路程,來到了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xx村。我們與村裏負責接洽我們的負責人談過以後,就找到了一塊人流量比較大的區域開始了我們的準備工作。包括桌椅和敞篷,我們小隊的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的,一番鍛鍊以後不由得更加期待接下來的情況了。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我們迅速的進入了狀態,面對各位好奇而來鄉親的'詢問,我們積極地動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並且通過一些小的案例和事例來更好地佐證自己的說法,讓大家能夠快速的理解。xx村裏的鄉親們都非常的熱情,我們在結束了上午的活動以後,在吃飯時間不停地討論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多數都是在村裏村民們提到的一些比較有討論意義的問題,雖然大多都是一些家長裏短的小矛盾小事情,但這也足夠讓我們這些還沒有走出學校的學生們有一種所獲頗豐的感覺。

不同於在學校裏書本上記載的經典實例,在鄉親們口中的事情更有代表性,縱然小但卻是大家經常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在這一番收穫下,哪怕是一開始對於活動有些抱怨和不滿的同學們也閉上了嘴,心裏也開始認可了這樣的情況有助於自己的學習進步。我們的隊伍也開始真正的期待起接下來的活動開展了。

雖然這樣的活動比較累,但是我們大家都相信,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以後,我們的成績以及能力都會有突飛猛進的進展,在以後步入社會以後都有更好地發展和進步。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2

匆匆結束了期末考試,隊伍打包行李坐上了前往土默特左旗的校車,一路上歡聲笑語隊員們都在期待着“三下鄉”的日子。不知不覺就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土默特左旗章蓋營村,隊伍在村委會落腳,由村委會楊書記接待了實踐隊伍,爲隊員安排了住處。將物資放置好之後,全體成員爲村委會進行了一次大掃除,也將村民家的房子簡單打掃了一遍。

收拾完一切之後,隊伍裏的技術人員測試設備以確保支教活動、愛心醫療服務的順利進行。之後就開展了一項艱鉅的任務——煮飯。一邊清洗鍋竈一邊準備食材,由石俊庭主席,苗安琪、蘇倩、劉天保、徐美麗同學掌勺,其餘同學打下手。經過完美配合整個隊伍終於吃上了晚飯——西紅柿雞蛋打滷麪。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特別香甜。

晚上收拾完廚房後就各自迴歸村民家洗漱準備入睡,爲第二天的工作蓄滿精力。第一天順利度過,全體隊員預祝接下來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成功。

今天是我們甬翼假日課堂的第二天。經過第一天的探索總結,我們深知,這是一羣純真可愛而又熱愛知識的國小生,因此,上課的各位甬翼教師都不敢粗心大意,昨晚都在緊張地備課。

團隊裏負責教音樂課的成員,昨晚在洗漱完畢後,便一直在寢室裏練歌。其他成員也深受感染,紛紛在寢室跟着手機裏的隊歌《愛,因爲在心中》單曲循環地練着,就怕明天的音樂課上隊歌演唱會唱錯。而其他課程的老師也都各自在緊張地備着課。

雖然上午第一堂課是8:30開始,但早晨7:00開始,便能陸續聽見孩子們的聲音。到了8:00,所有的孩子全部到齊,相比昨天,今天還多了11位新學生。

今天正是星期一,每逢星期一,學校都會升國旗。甬翼兒們想要和這些國小生一起延續這一傳統。甬翼兒整好國小生們的隊伍後在他們後面站整齊,大家一起莊嚴地唱國歌,伴隨着歌聲,國旗冉冉升至杆頂。

升完國旗,大家一起回到甬翼假日課堂。

第一堂課是音樂課,我們的甬翼成員認真地在黑板上寫上《七子之歌》的歌詞。上課以後,在播放《七子之歌》的時候,許多同學便跟着唱了起來,孩子們的歌聲宛如天籟,一曲唱罷,我們甬翼兒還沉浸在優美的歌聲裏。

許多同學經過昨天的相處,也不再認生了,會主動走過來向我們這些小老師問好,還邀請我們一起參與他們的遊戲。有的學生要和甬翼兒們一起跳舞,有的學生要和甬翼兒們一起唱歌,短短的十分鐘課間的互動給了甬翼兒與學生們無窮的快樂。

接下來的書法課上,甬翼兒們教導國小生們寫一手好字的重要性,教他們識別各種字體,還生動地講述了大書法家王羲之和他兒子的故事。課堂上,甬翼兒們講課的過程中,有不少學生認真地在自己的本子上記筆記,在老師提問時積極發言。每位學生都聚靜會神地聽講,短短的兩堂課下來,學生們已經能識別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等字體。這讓我們各位甬翼成員深感欣慰。

明天就是我們在北冶國小支教的最後一天,想起各位學生的笑臉和即將到來的分別,內心有些許的傷感。但我們仍會齊心協力,一起完成最後一天的支教,爲我們的河北築夢之旅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同時也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熱愛慈善關注慈善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3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像是一場美麗而懵懂的邂逅,於我,是不知不覺中地遇見,而後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感動與記憶,作爲學院團委實踐部部門負責人之一,“三下鄉”更多的是不解,我想,那個時候我並沒有什麼思考。在當時的隊伍裏,作爲通訊員,更多關心地是如何宣傳,如何投稿,那時候的文章有些功利,寫的並不全是自己的思考。

慶幸的是,從自己所站的位置,它迫使我去思考“三下鄉”的意義,我所看到的“三下鄉”爲實踐地帶去的真的很少,我質疑過、疲憊過。之後明白,它對於一個實踐者的意義——“在實踐中成長,在奉獻中成才”,它對於是實踐地的意義是關注和尊敬。就我們目前所學,根本不太可能爲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或者其他方面,做出實質性的貢獻。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下鄉的機會,是爲使我們在“讀萬卷書”之後,能夠“行萬里路”,能夠“閱人無數”,以達到“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目的。不是強調我們能爲實踐地做出多少功績,而且應該是期待着實踐地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觸動和震撼。我們去實踐的更大意義在於,我們在基層中成長了,我們在實踐中堅定了,我們讓基層看到了青年大學生的成長和決心,我們帶去了大學生的熱情和關心。我想,這纔是實踐的初衷和目的吧。

“三下鄉”在學校學院的領導下從3月份開始着手準備,各項發文、介紹會、隊伍組隊、各項材料、創意大賽、培訓會等等一直到現在各實踐隊伍的活動基本結束,“三下鄉”對於一個總負責人的要求不僅僅是組織協調能力那麼簡單。害怕過、擔心過、無奈過、甚至於退縮過,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情況,看見了各種各樣的努力和感動,也明白許許多多的缺陷和不足。組織“三下鄉”還需要充分認識以後的堅定和熱情,需要無奈過後的耐心與責任,更重要的是思考,思考“三下鄉”更深層的意義,思考怎樣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收穫思考,怎樣在學院的領導下完成組織工作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改革與創新。

在前中期負責組織“三下鄉”的各項工作之後,作爲實踐隊的普通隊員再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組織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引發的思考,用一名普通隊員的眼光來檢驗,“三下鄉”有什麼不足,該如何改革,改革的具體辦法是什麼?

加強基地日常管理,讓實踐延續。學院已有5個社會實踐基地,基地協議的簽訂使得雙方能夠共同發展,互惠互利,促進當地的各方面事業尤其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同時對於參加社會實踐的大學生也是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一次的下鄉實踐活動給當地村民帶來的是極少的,基地的簽訂,使得我們能夠進行定點,長期,多次,有效的實踐活動,真正的把服務,醫療帶到農村基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加強我院與基地的聯繫和對基地的管理,定期向實踐地輸送更多的醫療衛生知識,必將加速共同發展和進步,進一步加深友誼與信任,也爲學院的廣大學子提供了一個日常實踐的機會。

深入調研,提高科研能力。將高度重視以依託實踐爲平臺,不斷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以學院專業老師爲核心,組織隊伍深入我省的一些貧困地區,傳染病流行地區、醫療水平落後地區,通過調查瞭解病源,瞭解現狀、瞭解問題,進行必要數據採集、通過儀器科學分析,撰寫實踐報告,形成科研成果。通過親自參與調研工作,讓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不斷加強。

正視成果,注重思考。每一年“實踐歸來話成果”展示會都爲我們展示出各個隊伍的豐碩收穫,每支隊伍的成果各有不同,可是真正的成果不在於有多少感謝信多少錦旗,而在於收穫感動與經歷之後會有多少的思考與審視。我們希望讓每一位隊員,讓每一個團隊都能夠將不同的經歷化爲自身的成長,這將是最大的成果。

兩年的大學生活,兩年的實踐部工作,兩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收穫,不同的思考,一樣的堅定。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帶來毋庸置疑的感動,而收穫需要我們的思考才能更加深入。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三下鄉”,懷着熱情和理性的認識,讓自己“在實踐中成長,在奉獻中成長”,讓“三下鄉”變得更具意義和魅力。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4

20xx年x月初,我瞭解到了關於商學院暑期三下鄉的相關信息,我記得那天是個週五,在學子長廊盡頭烈日下的遮陽棚裏看到了關於本次支教的面試信息,那裏幾個負責的同學很熱情地幫我填了關於面試的個人信息。說起下鄉支教,從大一剛入學就有這個想法,可是大一併沒有主動的瞭解到關於這方面的信息,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暑假,才認識到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於是帶着信心與憧憬參加了這次的三下鄉活動。

這段旅程從一開始面試就充滿了曲折,有一些自傲的成份吧,在一面的時候沒有很認真的對待,帶着一份極其粗糙的簡歷就去了,我還記得一面結果公示的那天晚上我坐在宿舍裏,躊躇滿志的點開通過一面的成員名單,自以爲自己肯定沒問題,看了好幾遍才確定自己並沒有通過一面,後來我又通過積極爭取,才總算是成功的跟大家一起去了。這也算是讓我學到的第一個東西,人要謙虛。

本次三下鄉我和我的五位隊友屬於調研組,學院有提供給我們一項調研課題,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十五天之內完成所要求的課題。這十五天裏,我們走過街串過巷,頭頂過烈日淌過河,看過月亮,也對着流星許願。寫到這突然頭轉到一邊嘆了口氣,又一次強烈感受到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情。長這麼大也經歷過不少難捨的離別,這次也算一個,但是以前那麼久以來,我學會了怎麼樣才能把自己從回憶中拽出來,就是不想不念。前面那幾段我寫的那麼理性,就是不願意讓自己捨不得,寫到這算是控制不住了。本來這篇早都該寫的,一直不願意寫,寧願承認是自己懶惰,因爲我知道這個東西要寫的話心裏必定會泛起漣漪。

要說感悟,自然是自己感到悟到最難忘的東西,我在紙上能寫下來的滿滿都是對離別的不捨。捨不得的是什麼,對於奮鬥在一線的教學組來講,捨不得的是每一個孩子的笑,每一堂課帶給老師的感動,捨不得的是三尺講臺。可是那天我們要走了要離開孩子們的時候,孩子們哭了哭的很傷心,看到孩子們哭我也想哭,我突然有點恍惚爲什麼我會那麼難過,畢竟並沒有和孩子們有過多的交集,後來想明白了,真正捨不得的是習慣大家在一起的感覺,習慣了每天晚上一起在乒乓球桌上聊天的他們,習慣了一瓶瓶的老乾媽,習慣了每次見到我就說你終於現身了的小可愛,還有xx村的星空,習慣了這些,自然捨不得。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5

謂"三下鄉"?所謂"三下鄉",即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大學生三下鄉是各高校在暑期開展的一項意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其活動成員以志願者的形式深入農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體驗基層民衆生活,調研基層社會現狀。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以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同時更多的爲基層羣衆服務。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衆"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羣衆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爲了使自己儘快地成爲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的工作做準備。於是我參加了嶺南師範學院法政學院13公管1團支部組織的三下鄉活動。這次三下鄉我們去了茂名高州市荷花鎮高豐村高豐國小,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支教,二是調研。支教的目的是帶給國小生課本以外的東西,豐富他們的生活,開闊他們的視野,也讓我們自身得到鍛鍊。我們支教組開設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第一課堂是語數英,第二課堂則有手工、音舞、手語、美術、遊戲和鍵繩。豐富的課程讓學生享受到了不少樂趣,也讓我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調研組則是在高豐村展開關於粵西偏遠地區養老保障問題的調查。調研組的組員們頂着烈日走家入戶做調查,關心老人的身體和生活狀況,也在當地老人的心裏注入了一股暖流。此外,我們還開展了一項特色活動——健康操,這也爲高豐村的婦女增添了幾分樂趣,帶給她們新鮮感,也讓我們得到她們的一致好評。

彈指一揮間,三下鄉已經結束一個月了。雖然三下鄉的時間不是很長,只有短短的十二天,但留給我們的卻是一輩子的回憶。回想起下鄉時候的情景,嘴角還泛起淡淡的微笑,早讀課上學生們高聲齊讀的樣子,早操時候師生一起跳躍的身影,課堂上同學們認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情景,還有遊戲課和鍵繩課上同學們那燦爛的笑容,一幕幕再現眼前。放學後,我們的安全護航開始了,支教組的老師負責把學生安全送到家。看着路上的小朋友蹦蹦跳跳的身影,我心裏也是滿滿的歡喜。晚上七點,我們的特色活動便開始了,我們隊員和當地的阿姨小朋友歡聚在籃球場,我們在喊着口令耐心地教他們跳健康操,雖然跳的大汗淋漓,但我們的內心無比自豪,爲我們能給他們帶去點什麼而自豪。

回首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三下鄉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成長。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分享,什麼是責任,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我們集體強大的凝聚力。對比以前,我感覺自己成熟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穫瞭如此之多,學會了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這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參加這次三下鄉,我真的感到很榮幸。短短的十二天,留給我的盡是一輩子的美好回憶。每次,當我想起大夥在例會上激烈討論的情景時,我滿腔熱情;當我想起每次活動中大夥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心歡喜。我的世界因爲有了三下鄉,從此不再單調;我的生活因爲有了三下鄉,從此不再黑白;我的夢想因爲有了三下鄉,從此不再模糊。

身爲小班主任的我,身上肩負着神聖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天早上準時的考勤,上課時課堂的紀律,下課時學生的安全,這都是我的責任,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以學生安全爲己任,時刻堅守自己的崗位,履行自己的職責,絲毫不敢懈怠。也許上天真的是公平的,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我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也贏得了他們的尊重。他們從剛開始時見面的擦肩而過,到最後見面會問好,這個過程,我們一直在努力。看到他們的改變,我們欣慰的笑了。臨近下鄉結束的那兩天,學生不斷的給我們寫信,跟我們要聯繫方式。雖然只是簡單的隻言片語,雖然他們的信沒有一句話可以讀得通順,但卻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的,他們感謝我們帶給他們快樂,他們不捨得我們離開,他們希望我們可以回去看望他們。離開的那天,所有人都泣不成聲,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句歌兒唱得好"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通過這次三下鄉讓我更加堅信:意氣風發的我們經歷了下鄉的再次洗禮,象牙塔裏的我們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仍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三下鄉,讓我懂得只要用心付出就能開心收穫。前路依舊漫漫,但我堅信自己能勇敢地去挑戰。暑期三下鄉雖然不能給我們所有,但卻讓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得到了一個漂亮的旋轉,爲我們能在人生舞臺上舞出更好的舞姿奠定了基礎,我們必將會更有勇氣更有自信的繼續向前走。感謝三下鄉,讓我的人生不再彷徨,讓我有勇氣學會成長。

x月26日我們xx志願服務團的20人帶上行李,帶着各種心情來到了xx完小,開始了我們爲期13天的支教之旅。十幾天的支教生活就這樣結束了,不管當初是什麼目的,體驗生活也好,尋求新鮮感也好,或者真的想要奉獻愛心也罷,反正現在滿滿的感動,滿滿的感激,慢慢的喜悅,滿滿的收穫。想象着這裏的條件,想象這裏的環境,想象這裏的孩子。想象這裏的一切,唯獨對於這樣的結果之前是沒有想過的。

從開始的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習慣,這其中有快樂,有艱辛,有憂傷,更有許多思考。

第一堂課

在這裏我主要負責小班的英語教學,孩子們大的有十歲了,小的才3歲,有的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更何況要他們說英語,頭疼不已。一進教室,課桌歪七扭八的,孩子們有的在地上爬,有的乾脆爬到課桌上去了,還有的在過道里互相追打。這情形都快看傻了。沒錯,我的第一堂課就這樣開始了。時間容不得我震驚,只好硬着頭皮上,再怎樣,這是我的第一堂課,我一定要上下去,而且還要開個好頭。一節課下來,嗓子都扯破了,這確確實實鍛鍊了我的耐心及應急處理能力。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將一節課堅持下去的,不過從在這節課裏我發現了一個眼神,是她那求知的眼神鼓勵了我,讓我有勇氣將這節課堅持到最後。從第一堂課的經驗裏我學會了很多,首先是我以後一定要提前趕到教室維持好紀律;其次是一定要備好課,儘量多玩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後是多找機會誇獎孩子,以爲你的一句誇獎,孩子就真的那樣去做了;最後一定要在課後多陪孩子們一起玩,熟悉他=他們中的每一個人。

第一聲老師

事情發生在我們來xx的第一天,當我們的車還沒駛進學校,就有好多孩子聞聲而來,一路追着我們的車子跑,“老師”,一個5、6歲大小的孩子在我們伸出頭來和他們打招呼時衝我們使勁喊。也不知道是不是喊的我,還是他喊的是我們全體隊員,反正我響響的應答着他的呼喚。這是我來這裏聽到的第一聲老師,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這樣被人稱作老師,“教師”這個自己小時的夢想,現在竟然真的成爲“老師”了,心情異常激動。深知一個好老師在一個孩子人生路上的重要性,深知當好一名老師的不易,也深知自己現有的水平,除了激動更有一絲恐慌,要是我沒把他們教好,要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出了任何問題,這都會是一輩子的事,這樣重大的責任可不是我可以負擔得起的,我將深深自責一輩子,一輩子活在愧疚中。所以從那刻起,我就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全力以赴,盡最大的可能將孩子們教好,做好他們人生路上的導師,從此這成了我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份禮物

我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是一朵野百合。

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她會送我野百合,興許只是偶然在路上看到覺得好看隨手採來的吧,也興許是知道我喜歡百合,特意採來送我的。反正當時感動到不行,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朵花,雖然沒有花店裏的花包裝精美,也沒有立在田野裏的花來的精神,但這卻是我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是我見過最美的百合。

對這裏的環境慢慢適應了,和孩子們也漸漸熟絡起來,和這些孩子間發生了太多太多感人的事,看到了每個孩子每個家庭不爲人知的一面,經歷了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背後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更充實,得到淨化與昇華。感謝能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我們的印記。

第一次流淚

還是那句,那個孩子是我這13天裏最大的收穫。彙報演出那天的演講她哭了,因爲想爸爸了。我以爲面對這樣的艱苦的條件我不會哭,最後的幾天裏遇到很多煩心的事,歸心似箭,我以爲自己已經對這裏的一切漠然了,我以爲自己長大了成熟了不會輕易掉眼淚了,可還是控制不住,在樹下哭得比她還厲害。哭她的懂事,哭她的堅強,哭她的認真,哭她的努力,哭她的哭泣,也哭自己的任性,哭自己的思念,哭自己的不堅強。

在這裏有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人生不就是由這千千萬萬的第一次組成麼?萬事開頭難,這些第一次鍛鍊了我的團隊協作能力;鍛鍊了我對艱苦生活的適應能力;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鍛鍊了我的毅力與耐心;改變了我面對生活的態度。

在這裏,我知道了什麼叫堅韌、毅力、樂觀、認真;什麼叫生活;什麼叫幸福;這十幾天的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我會好好珍惜的。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以新的視角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手工藝品製作、標本製作、交通大冒險活動、體育比賽、演講比賽、給孩子們洗頭、孩子們排隊吃麪、送孩子們回家、我們一起在山江鎮街道上撿垃圾、我們一起唱歌等飯吃、一起去井邊挑水等等場景還歷歷在目,孩子們的笑聲還回蕩在耳邊,但時間過去了,這些再也不可能重演。

最後我想說的是感謝,感謝領導能讓我有這樣的經歷,感謝在這裏一起生活的夥伴們的照顧與幫助,感謝這裏鄉親們的熱情,感謝孩子們給的感動。

20xx年xx月xx日上午,我們美麗蘭考、三彩青春之“愛·超卓”實踐團的小分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蘭考焦裕祿紀念園進行了全景掃描的補測工作,以保證全景影像效果更好。團隊的另一小分隊,在蘭考開展采訪工作,希望從不同階層、年齡層瞭解真正的焦裕祿精神以及這種精神的傳承。我們有幸拜訪到了開蘭酒店的負責人趙爺爺。這位花甲老人的一句“焦書記會是人民永遠不忘的人”,讓我們肅然起敬。一句簡單的話,卻包含了人們對焦書記的念念不忘和那份真摯的感激之情。在蘭考遭受風沙、內澇、鹽鹼災害之時,不顧自己病重的身體,依舊不顧一切爲黨、爲人民服務奉獻的焦書記,蘭考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過了這麼多年,趙爺爺依舊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的往事,“焦書記在蘭考待了一年零四個月,但就是這短短的一年零四個月,焦書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全縣幹部和羣衆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難進行了頑強鬥爭,努力改變了蘭考的面貌。焦書記在來蘭考之時,就身患重病,經過這一年……”。說到傷心處,趙爺爺忍不住擦擦自己眼角的淚,他歷經滄桑的雙眼滿含着對焦書記的思念。

焦書記來到蘭考這個三最的縣城——第一最苦,第二最窮,第三最難。焦書記弓下身子,深入基層,查鹽鹼、探水源、查風口。焦書記走到哪裏,調查研究就到哪裏,親自用手搓,用口嘗,爲鹽鹼定性;每當大雨滂沱的時候,焦書記就會外出探水源,查水源流向;每當漫天大風時,焦書記就會外出看風口,查風向。焦裕祿書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那句話“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一代代蘭考人民始終不忘焦裕祿書記,一代代蘭考基層幹部繼承併發揚着焦裕祿精神,正如習主席所說:“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焦裕祿書記,他不只是被記錄在書本上,幾十年過去了,焦裕祿的事蹟和精神沒有被歷史洪流掩埋,他鐫刻在蘭考人民的心中,在中華子子孫孫心中。作爲時代的脊樑,我們青年一代會繼承併發揚好焦裕祿精神,繼續造福一代代。

2x日傍晚時分,我們實踐團一行人深入瞭解蘭考的現狀,我們漫步在蘭考的街道上。我們一行人到達著名的人民廣場,人民廣場位於興蘭大道路邊,西鄰陽光大廈蘭考農林局,約300平方土建工程及配套設施,也是蘭考縣避難場所建設項目。廣場中心有50平方的音樂噴泉,環境優美,青色的大理石地板給廣場增添古樸寧靜的美感;溪水環流,消減暑氣,不時有羣衆在廣場上納涼避暑。廣場北面馬路上有各種小吃,孩子們在遊樂場嘻戲,路人在馬路上悠閒散步。給這座漸漸崛起的城市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場南馬路對面有一座黃崗巖雕刻的桐花頌的桐花石碑,正面是雕刻幾個孩童的嘻戲,左右面雕刻有小麥玉米,代表着蘭考蓬勃的發展,富有激情的成長。石碑旁邊還有毛主席親自題寫的“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體現了蘭考人民不畏艱險,奮發向上,敢與自然作鬥爭的抗爭精神,也正是體現了焦裕祿精神中的"艱苦奮鬥、迎難而上"。它們矗立在這裏,看着蘭考人民將蘭考建設的更好、更富、更美。人民廣場與焦裕祿紀念園建立在同一中軸線上,也是對“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們把沙丘治好。”這句遺憾的彌補吧!如今的蘭考不再是那個寸草不生的鹽鹼地,蘭考周圍良田千畝,桐樹50多萬畝,變爲了一個新興的現代化城市、全國農業生態示範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習主席兩次親臨考察蘭考,他這樣評價焦裕祿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爲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歷屆蘭考縣委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發揚焦裕祿精神,致力於傳好“接力棒”、甩掉“窮帽子”、換上“新衣裳”,一屆接着一屆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謀發展,“三害”橫行變成了天藍水綠,不毛之地變成了萬頃良田,外出逃荒變成了家門口就業,縣域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羣衆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當火辣辣的太陽普滿大地時,我們開始出發了。

凝結的空氣隨着飄揚的旗幟躁動起來。上面“電子電氣工程系”、“科普文化隊”、“科技維修隊”的字樣也如音符般的開始了自己的節奏。

隨着校車的一路飛馳,在多次坎坷之後,宏大的隊伍很快來到了目的地,我們三下鄉的成員各自根據自己的分工工作起來,台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電子電氣工程系“三下鄉”維修社會實踐正式拉開帷幕。

剛開始一會兒,就有很多的村民上來尋問,並把他們已壞了很久的東西拿來,以期待的眼光注視着周圍的一切。由於我們內部有着明確的分工,所送來的東西一件一件的被登記,然後被送到維修人員的手裏,在一棧茶的功夫下,一件正常的電器從新出現,村民更是覺得高興。

中午的太陽很高很高,我們服務隊的成員被陽光曬的身上已是油黑一片,但爲了給村民服務,他們依然聳立在火辣的陽光下。當地的村民也非常好客,對我們的服務也非常滿意,更是給了我們一片好評。他們也爲我們的服務隊送上一杯杯帶着熱情,帶着鼓勵的清水。當時真是情感一片。

“三下鄉”是我們學校服務村民的一項特殊活動,在本次“三下鄉”中,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從中得到很多體會。我們得到不僅僅是我們維修成功後的一份喜悅,更多的是來自心靈的一種感受,來自村民的一片熱情。因爲那是他們對我們工作,對我們服務的一種認可。當然對於自己來說,更是自己對知識運用到實踐、能力提高的一種體現。

當然我們在學習中更多的是一種理論,在學校真正實踐的東西並不是很多,然而“三下鄉”這樣的活動對我們說恰是一種實踐,也是一種鍛鍊。不過在這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有句話這樣說的“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情”。在我們所搞的這些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些讓人頭疼的時候,畢竟我們所學的知識有限,對村民的一些產品,我們也只能望洋興嘆、愛莫能助。有時感到的也是一種無奈,這也正是我們今後努力學習的動力。總之,我們這次三下鄉活動還不錯,我們所取得每一個人都有很深的體會。

美好而充實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轉眼間爲期七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儘管在這支隊伍中,我扮演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卻又很多很多的感受,很多很多的收穫。我們這支隊伍分成宣傳組、調研組、支教組、文藝組及後勤組五個小組。宣傳組主要是負責做好三下鄉的宣傳工作,比如活動的布場和畫海報等;調研組是調查研究當地的各項問題;支教組就是負責教書,每天都會和學生在一起;文藝組是排練節目,文藝匯演就是由他們負責的;後勤組則負責我們的起居飲食,有誰生病了,也是由後勤組的悉心照料。我是屬於後勤組的,早上起的最早,晚上睡的也最遲,雖然比較辛苦,卻樂在其中。每天白天給同學們做飯燒菜以後,我們晚上在睡覺前還要考慮明天吃什麼好,我們儘量讓每天的伙食有所改變,就算菜吧改變燒法也會發生一點點變動。在每次買菜的時候還要考慮價格。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的做飯糊的一塌糊塗,包水餃,值得驕傲的是我燒的油燜茄子,手撕包菜等。

收穫最多的是我在三下鄉中認識了很多的同學交到了很多朋友,還有一起和老師生活,老師們特別的關心我們,老師經常在飯做少了的時候,讓同學們先吃,經常自己卻吃一點點而已。作爲後勤的我想到真的很尷尬。老師們的愛我會深深的記在心裏。

最後一天去的本來是打算去神仙居遊玩的,我們後勤起的很早,做了早餐。結果雨一直下,綿綿的雨簾阻擋了我們的去路。結果有些同學或許有不開心,或許有怨恨老師的阻止。不過過後想想老師也是爲我們的安全着想。

上面是在後勤工作中的一些體會,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不僅是把自己之前學到的廚師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後勤文化。同時,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暴露了我平時沒注意到的缺點,就是我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個菜,有些事情考慮不夠周到,不會考慮別人的口味,很多細節沒有注意到等等。

在此,我感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能夠更合理的安排一些事情,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能夠更認真的工作,能夠更有目的的學習,我希望我們的明天會因而更美好,更輝煌。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6

“三下鄉”在它真正到來之前就開始影響着我的心情,既期待又激動。7點鐘我們齊聚學校門口,在帶隊老師的領導下,我們踏上了暑期社會實踐的路途。

第一天的動員大會還是很激動人心的,至少對我是這樣,當時站在隊伍裏聽着學院書記他們的講話心裏想了很多,比如我這次一定不能白去,我這次一定要帶給孩子們一些東西,知識也好,歡樂也好,希望也好。我意氣風發,對即將到來的下鄉充滿着期待。

長達3個小時的車程確實很折磨人,到了目的地,第一感覺就是這裏環境真美,綠柳成蔭,蜻蜓環繞。來到小惠莊,我們受到了當地的村長、書記的熱情接待,他們鼓勵我們要認真工作,努力學習,同時表示會盡全力支持和幫助我們的下鄉工作,在老村委的介紹下,我們對這裏有了一定的瞭解,對這裏的民生民情,有了初步的認識。

大家不顧長途的疲憊,安頓好後,立即開始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各項工作。當把村裏的孩子們召集到一塊,對他們進行授教活動時,我們看到了那些孩子們求知的眼神,我心裏很是感動,每日裏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那學習的堅韌態度,都使我永不能忘。有的孩子甚至拿出他們暑期的作業,向我們詢問他們其中不會的題目,我們都對此進行了一一的講解。還有其中一名同學,她詢問了我們好多高中的情況,爲她即將的高中征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我們還走訪了村裏的貧困戶家庭,送上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看到他們永不放棄的態度,我們受到深深的感染,生活就要這樣永遠堅強的走下去。我們還參觀了村子裏的生態觀光園,村子人的智慧,使他們想出了通過旅遊來振興當地的經濟,通過外來人員,使他們走上小康的道路。綠水、紅花、游魚、野鴨,都使我們心曠神怡,對農村的生活感到歡樂。

一個星期的三下鄉活動完完整整的結束了,之前一直沒想明白自己爲什麼要去,回來之後一切都明白了,那裏的一切都值得經歷,村裏人的質樸、農民的憨厚,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裏的人都值得認識,那裏的'隊友都值得學習。

這就是我們此次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想也是這個暑期,留給我的最有意義的幾天。“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和經歷,並坦然的去接收過程中的辛酸苦辣和結果的成敗得失,人生就會精彩。三下鄉雖然結束了,但是收穫卻是如此的豐碩,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更加堅信:意氣風發的我們還需暴風雨的洗禮,象牙塔裏的我們絕對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我們需要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去書寫一份令自己滿意的青春答卷。

大學暑期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篇7

首先很感謝老師能夠給我這次機會參加本次活動,這次經歷讓我感悟了很多。我認爲扶貧不應該侷限於對他們物質上的扶貧,在物質扶貧的基礎上更要進行精神扶貧、文化扶貧,要帶去先進的文化,改善農村的社會風氣,這是我們“三下鄉”活動的目的所在。本次扶貧地區基礎建設其實已經趨於完善,人人有房住、有飯吃、有休閒運動的場所、路也修好了,但是他們的意識太過於單一,今天能不能吃飽飯.莊稼長勢如何就是他們每天去想的東西,他們不會去豐富每天的多餘時光,我們學校捐贈的運動器材感覺都是爲我們每次去“三下鄉”活動準備的,這本來是用來豐富他們的生活的,結果就只有堆放在那當個擺設品。村裏主要都是老年人帶着娃娃在家,中年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大一點的娃娃就住在學校,小一點的每天就上下學,平時接受知識就只有在學校的時候,回到了村裏就沒有這種資源能夠讓他們進行學習,這就體現了我們活動的價值所在,我們帶着他們一起遊戲,一起學習,豐富了他們的課後生活,也給他們的童年帶去了多彩的一面,甚至有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影響。當然“三下鄉”活動不僅僅只是對扶貧地區進行改善,對於我們志願者來說也是一種改善,很多同學都是城裏面長大的,對於一些農活都沒有接觸過,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進行了除草、掃地、下田、還去感受了鄉村集市的氛圍,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體驗,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總體來說本次“三下鄉”活動是非常不錯的,既爲鄉親父老帶去了文化和快樂,也讓自己學到了東西,完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