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湖心亭看雪》教育心得感悟:客此之人,癡情之人,乃孤獨中堅守之人

《湖心亭看雪》教育心得感悟:客此之人,癡情之人,乃孤獨中堅守之人由本站會員“byuer”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育心得感悟:客此之人,癡情之人,乃孤獨中堅守之人

編者按:張岱遊西湖,不在暖春,不在月下。張岱看西湖,不看朝煙,不看夕嵐。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的夜晚,張岱獨步西湖,是“癡”但更是孤獨之中的堅守。下面讓我們共同閱讀這篇客此之人,癡情之人,乃孤獨中堅守之人。

客此之人,癡情之人,乃孤獨中堅守之人

陳金葉

在教學中遇到名篇既興奮又惶恐,興奮於可以再次和學生一起分享那情那景,惶恐於通過教學不能使學生體味出文中的真味。又一次與《湖心亭看雪》相遇,這次和我一起相遇張岱的是一羣零零後。帶着孩子賞賞西湖的奇景不難,和孩子一起談談白描的寫法也容易,怎樣讓青春活躍的他們領悟張岱的太倉稊米之感,領略張岱閱盡繁華後的堅守,在教學之前,我再次陷入了惶恐之中。

課間,一學生和我閒聊時講到了預習《湖心亭看雪》的困惑。他不明白,爲何“問其姓氏,是金陵人”,也不理解舟子所說的“癡”是何意。學生的疑問一下擊中了我的內心,這兩個問題不就是解讀文本情感的突破口嗎?迷霧頓時撥開。

課堂教學中,在疏通文本之時當學生將這兩個問題拋出來時,大多數學生也稱此處存疑。

針對這兩個問題,我順勢組織了課堂討論。在探討第一個問題時,學生的想法各異,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簡約說,這是張岱和兩個偶遇之人對話的一部分,爲了文筆的簡潔,不必要交代他們的姓氏,這樣更省筆墨。

二是醉酒說,張岱當時“強飲三大白”,不勝酒力,只記住了這兩人的籍貫。

三是地域說,古人重視出生地,這兩位也許沒有告訴張岱他們的姓氏,只告訴了自己的籍貫。

當學生各執一詞之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張岱爲何要寫到他們“客此”呢?當學生的探討進行到這個時候,我告訴學生張岱是紹興人,寓居在杭州,“客此”的不僅是湖心亭邂逅之人,也有張岱本人。在湖心亭之上,萍水相逢之人,雖相見甚歡,但此後也將消失於茫茫人海,給對方留下的只是茫茫大雪之中的一串腳印。這時,相忘於江湖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張岱不記對方姓氏,只記的他們是“客此”之人,實爲傳遞出漂泊無依的孤寂之感。

爲了解決文中“癡”的內涵,我請學生查閱了古漢語詞典。古漢語詞典對“癡”的解釋如下:1、癡呆,引申意爲癡迷。2、停滯不前。結合語境學生一致認爲舟子口中的“癡”爲癡迷山水之意,學生認爲舟子被張岱雪夜看雪的雅興打動了。果真如此嗎?我引導學生再次細讀文本。

我引導學生從“喃喃”一詞入手,“喃喃”可見舟子是自言自語,他說這句話不是爲了誇讚張岱,完全是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大雪三日之後的西湖,寒冷徹骨,夜間乘舟看雪恐怕不是尋常人之舉,且張岱開篇就寫到“獨往湖心亭看雪”,去湖心亭的也許不是一個人,但“看雪”的只有張岱一人,一個“獨”字寫出了張岱決然於世外之感。湖中偶遇相談甚歡之人尚且相忘於江湖,更何況舟子呢,看來舟子對張岱之“癡”是不解和疑惑,但在張岱聽來確是自得和感慨。筆墨極爲儉省的張岱將舟子的這兩句話收入文中,恐怕大有深意。

在世人眼中張岱確爲“癡”人,他出身仕宦家庭,少爲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曾經說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這裏“癖”或許就是文中所說的“癡”吧,以有“癡”“癖”“疵”,爲有深情,有真氣,爲有與衆不同的個性,爲有傲世刺世的鋒芒。這“癡”舟子怎能讀懂?何止舟子,芸芸衆生也未必能懂“客此”之人的“癡情”之舉。若不是看盡了繁華之後的蒼涼,若不是飽嘗了國破家亡之痛,張岱也許不會有這樣深刻的太倉稊米之感。

對於茫茫宇宙,誰不是“客此”之人,誰不是“兩三粒”之一?惟其不願成爲隨波逐流的過客,張岱選擇明亡後不仕,選擇落魄後隱居山林,選擇隱居時寄情詩文。癡迷山水是文人的孤寂,也是中國文人真情、真氣的堅守。

張岱遊西湖,不在暖春,不在月下。張岱看西湖,不看朝煙,不看夕嵐。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的夜晚,張岱獨步西湖,是“癡”但更是孤獨之中的堅守,這是我和學生一起領略到的《湖心亭看雪》的滋味。

公衆號:曲一奏雅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寫寫幫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