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1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北宋大儒張載負出仕建功之志,採大儒衆家之長,勤勉克己、經世致用,洋洋灑灑寫下千古傳頌的“橫渠四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長河之中,“橫渠四句”的價值內涵,成爲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的不懈追求,今天我們學習黨史,亦是對前輩美好精神境界的理解與傳承。

“爲天地立心”,有氣吞山河的遠大抱負。自古以來,凡成大事者,必有四方之志。自黨成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從未改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展現的是何等胸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一體、舉國同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薪火相傳的深層邏輯,也是面向未來迎接挑戰的內在支撐。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但不論是抗擊疫情,還是新時代建設,國家始終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愛國是共產黨人心中最鮮豔的底色,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源泉。

“爲生民立命”,有心繫蒼生的熱忱信念。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都是新疆的護邊員。1月4日,在巡防過程中,他毅然跳入冰冷的湖面,救上了落水兒童,卻獻出了自己41歲的生命,他化作一隻雄鷹,繼續守衛着帕米爾高原。從孟子論水,到孫中山革命,“民生”是貫穿歷史的永恆命題。過去,共產黨人“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踐行了執政爲民的理念,但是面向未來,新冠肺炎肆虐、貧富差距凸顯,民生挑戰依舊嚴峻,需要真正將人民的嚮往作爲自己的追求,留下以民爲本、爲民請願的深刻烙印。

“爲往聖繼絕學”,有繼往開來的崇高理想。共產黨誕生之際,無數仁人志士爲國家存亡、民族獨立前赴後繼;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帶領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未知道路上磕磕絆絆、摸索前進。今日,我們步入了新時代,但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始終未變。今年正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正是這樣一份初心,指引我們取得了矚目成就,也只有永葆這份初心,才能在新發展階段承偉業、啓未來,奮發有爲,接續奮鬥,實現偉大夢想。

“爲萬世開太平”,有胸懷天下的宏偉擔當。局部戰爭頻發、民族問題尖銳,讓全球動盪不安;貿易壁壘高築、新冠疫情肆虐,更令世界風雨飄搖。和平,是共產黨的立世之基石;和衷共濟、守望相助,是時代的呼喚;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必然的要求。“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面向未來,每一位共產黨人既要保留一身正氣,香在港臺灣問題、國際事務中堅持底線思維,也要秉持以和爲貴,擔重任、善助人,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大國風範。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2

時代楷模黃文秀英雄事蹟心得體會

人生該如何度過?在本職崗位上默默奉獻,用一顆無私的真心溫暖他人,是許多人用行動給出的答案。

輸電運維人員謝莉蓉攜帶專業設備在戶外認真巡線作業,爲輸電線路保駕護航,悉心呵護電網安全;畢起美毫不猶豫地報名成爲單位選派的駐村幹部,面對剛滿週歲、無人照顧的女兒,選擇帶着娃娃去扶貧;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年輕幹部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鄉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難……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雖崗位不同,但勇擔重任,爲了公共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這種奉獻精神打動你我,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樣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勉勵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看吧,“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三尺講臺託舉莘莘學子的夢想,這是人民教師的奉獻;“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用汗水澆灌累累碩果,這是勞動者的奉獻;對於保家衛國的戰士而言,奉獻更意味着“只解沙場爲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以小我成就大我,才能拓展人生的寬度和深度。

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江河。一個人的無私奉獻帶來個體價值的提升,千千萬萬人默默付出,匯聚的是國家發展進步的磅礴力量。今天,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80多萬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和羣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他們用無悔的青春書寫下“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在創新發展的最前沿,無數科技工作者埋頭攻關、擼起袖子加油幹,以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力推動科技進步……正是因爲有着無數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的奉獻者,我們的國家才能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纔會越過越好。

有怎樣的選擇,就能詮釋怎樣的追求;有怎樣的堅守,就能書寫怎樣的人生。立足工作崗位傾情投入,在青春征程中奉獻自我,我們必將在奮鬥中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化作春泥爲護“脫貧之花”

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週歲。6月16日晚,這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第一書記,在驅車探查暴雨災情時,所乘車輛被山洪捲走,不幸遇難。

3月,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的百坭村,472戶中還有103戶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達23%。

在黃文秀服務百坭村的1年多裏,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當地的砂糖桔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爲百坭村申請通屯的路燈項目,讓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電筒;她挨家挨戶走訪全村建檔立卡戶,清晰地記錄每一戶的致貧原因。

這名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難,,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選擇當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廣西基層時,她家剛剛脫貧。

在百坭村的駐村宿舍,記者看到黃文秀曾居住過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除了牀鋪,僅有簡易書架和電腦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時戴的草帽,書架上擺着兩本她的駐村日記。這一年多來,黃文秀在駐村日記裏記錄着她對百姓脫貧致富的期盼,也記錄着她的每一步成長。

“從3月26日到現在,一共67天,我是我們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還不夠勇敢。”

“2018年7月26日,我們村產業園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

“2018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統茂曾是一名貧困戶,在黃文秀的幫扶下,他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他告訴記者,百坭村那用屯種有300畝砂糖桔,之前因爲疏於管理,產量一直上不去。黃文秀到村後,組織力量統一管護,2018年,那用屯砂糖桔產量大增,從的年產6萬斤增長到2018年的50多萬斤。黃文秀又幫村民聯繫客商,並向上級部門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把村路修好以解決運輸問題。2018年,共有8戶人家的那用屯,有6戶靠砂糖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黃文秀來到百坭村1年後,當地有88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爲“鄉風文明”紅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來送別黃文秀的親友和羣衆將百色市殯儀館的告別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在鮮花翠柏中,黃文秀的骨灰盒上覆蓋着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大廳中央懸掛着黃文秀的遺像,照片中她笑容燦爛。

當天凌晨4時,百坭村村委主任班智華和十多名鄉親摸黑出發,前往百色市參加黃文秀的告別儀式。

“如果她能親眼看到全村村民奔小康該多好!”告別儀式上,村民班統茂含淚用手機拍下黃文秀的遺像,哽咽地說:“文秀書記最遺憾的就是,還沒走完她的扶貧路。她走了,我們會更加努力,完成她的心願。”

站在黃文秀的遺像前,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導師郝海燕淚流不止。爲了送黃文秀最後一程,她特地從北京趕來。在她的印象中,黃文秀骨子裏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要回來。她割捨不掉她的家鄉情結,她的家鄉、親人都在這裏。”

在朋友圈裏,黃文秀總在“秀”她的百坭村。黃文秀走後,她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室友張江雁於6月21日專程和同學趕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經過的那條小路。這一行,張江雁理解了黃文秀當初的選擇:“回到家鄉幫助家鄉脫貧致富,就是她內心的使命。”

“今天,我們一起送別文秀!”6月22日,北師大教育基金會、校友總會、中國社會救助基金會聯合發起“文秀一路走好”慈善項目線上捐贈,其資金將優先用於撫卹文秀家庭,並經家屬同意後開展黃文秀生前心繫的百坭村扶貧和教育事業。

在北京師範大學級哲學與社會學碩士班羣裏,黃文秀的同學邱建忠留言說,“文秀之公心,實乃師大校友、我輩青年之榜樣!我認爲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種精神,一種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且極爲珍貴的精神--爲祖國事業獻身的精神!”

今年3月26日,黃文秀駐村滿一年,她的汽車儀表盤里程數恰好增加了2.5萬公里。她特意發了條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奔波在理想的路上

從首都機場飛回南寧,黃文秀爸爸和陳麗美聊了起來,問起她和黃文秀在校的事情,問起了工作。

和黃文秀一樣,陳麗美也是選調生,現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科員。

黃文秀的離開,讓她和她身邊的校友們雖然心痛卻更加堅強。因爲在他們身邊,還有無數個“黃文秀”相互支持——他們或許就是同學、朋友、同事,或許是沒有名字的黨員幹部,他們或紮根一線,或駐守崗位,腳踏實地做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

現任廣西欽州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幹部的劉科踐清晰地記得那次選調生校友分享會時的情景:在北師大就業指導中心一樓小教室內,黃文秀帶着百色的菠蘿和他們互動交流,聊入職第一年從學生到公職人員的身份轉變,聊第二年下鄉扶貧的生活,聊當地人才政策,甚至還聊到戀愛婚姻。

“師姐談及扶貧工作時的那份快樂與滿足堅定了我要考取廣西選調生的決心。”劉科踐說。

曾經的校友正進入角色。

剛剛入職半年的劉科踐成爲欽州華爲數字小鎮項目攻堅小組的一員,負責小鎮入口廣場設計及改造、欽州大數據產業展示中心的建設等工作。學着黃文秀師姐,他保持着樂觀積極的心態,用笑容減壓。攻堅70天,劉科踐從“工程小白”活脫脫成了一名“工地‘黑’男”。

向渭旭,現就職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從事防汛抗旱工作。遭遇洪水襲擊,超強颱風“山竹”侵襲,他連續奮戰,組織作業漁船回港避風,組織危險區羣衆轉移。一條條信息被準確收集,一份份通知文件及時發出,及時部署防風搶險工作,爲戰勝自然災害掌握了先機和主動。

曹暢,畢業後即加入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大家庭,成爲法官助理,開始人生全新的旅程。

作爲一名廣西選調生,他們常常思考:到底怎麼樣活才叫活得有價值,到底做什麼樣的事才能真正問心無愧?

202月,從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南寧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工作僅半年的唐愷,成爲南寧市橫縣56個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開始了爲期兩年的駐村工作和生活。

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是繁雜的:產業增收、黨建引領、清潔鄉村,總有一款等着去處理。

駐村第一書記的生活是清苦的:買菜不易,看病不易,風裏來雨裏去那是家常便飯。

駐村第一書記又是幸福滿滿的:當慰問村裏困難老黨員時,那份對黨感激的心情溢於言表;當村子裏點亮太陽能路燈,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時的歡暢與痛快;當第一批扶貧雞苗發到貧困戶手裏時,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奉獻的人生最幸福。一個村子、一個縣成功脫貧摘帽,會成爲他們青春最值得回味的記憶。

唐愷說:“不會忘記自己曾是一名選調生,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爲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夢想,將青春與汗水揮灑在基層這片沃土之上。”

盧書兵是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資源學院級博士研究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招錄的屆定向選調生,目前任梧州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掛任蒙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盧書兵說:“忘不了基層調研中貧困戶期待的眼神,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需要是一種榮幸和沉甸甸的責任。我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戰,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貧困羣衆的生活一天天得到改善,讓他們對未來的日子更有盼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芳華,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對芳華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芳華是,在美好的年華里有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奔波在理想的路上,回頭盤點,我們有一路的故事;擡頭展望,我們有清晰的目標;帶頭落實,我們有堅定的腳步。”盧書兵說。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選擇選調生,選擇一種生活;選擇選調生,選擇一種成長;選擇選調生,選擇一種未來。

張洲,北師大法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2016年考取四川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並分配至德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209月7日赴九寨溝縣地震災區開展援建工作。

“作爲一名選調生,也許做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既然堅定地選擇了選調生這條路,就應該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細微做起,不忘初心,努力成爲一名合格乃至於優秀的選調生。”張洲說。

在基層工作中,一位當地幹部傳授給張洲的“一線工作法”讓他受益匪淺。這便是“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創新、難點在一線突破、能力在一線提高、作風在一線轉變、形象在一線樹立”。

“對老百姓反映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分析,能辦的馬上就辦,一時不能辦的要給羣衆一個明確的時間,不可能辦的也要給百姓講清楚,要給羣衆一個滿意的答覆。”張洲自信地說。

丁佼,北師大資源學院2016屆博士畢業生,雲南省定向選調生,現就職於雲南省水利廳。目前被派駐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西灑鎮壩尾村任駐村扶貧幹部。

丁佼剛到壩尾村不久,就根據村委檔案和實地收集的一手數據建立了工作數據庫,運用科研工具整理相關資料,分析數據規律,製作了區域現狀圖。

就如她在全縣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青年幹部交流座談會上所言,“只有分析掌握了相關資料,才能客觀準確地瞭解全局情況”。

“西疇有美麗的岩溶地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樸實好客的西疇人民,當然也有小城市的落後閉塞,無處排遣的孤獨,這些喜憂參差的感受,只有面對過,經歷過,才能不遺憾這段寶貴難忘的時光。”丁佼見景生情,“遵循內心的聲音,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給自己人生設限,多嘗試各種可能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面臨畢業,不少學子也會彷徨、猶豫、迷茫,不知何去何從。“衆多機遇與選擇面前,我最終選擇成爲一名選調生。不是因爲穩定、清閒,而是源於一份熱愛。遵從自己的內心,追逐自己的夢想。”已赴天津市容和園林委黨辦就職的楊麗萌告訴師弟、師妹。

離開固有的舒適圈並不容易,紮根基層、服務羣衆是學子們必修的一課。

李瑞雲成爲一名河北選調生。“入職第一天,董奇校長來到河北,看望每一位新入職的師大學子,令大家感動的同時,更深切感受到母校的牽掛。”李瑞雲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羣衆工作蘊含着無窮的智慧,但真心是永恆不變的‘訣竅’。”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主任白勇介紹,北京師範大學2014至20共有354人被選調至全國各省(區、市)工作,其中共有44人被選調至廣西。2019年有92人被選調至全國各省(區、市)工作,其中有8人被選調至廣西。

楊波,體育與運動學院級碩士研究生,是廣西2019年定向選調生,即將開啓新的人生歷程。“選擇了吃苦也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我們應該像文秀師姐一樣有正確的義利觀,我們的擇業選擇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未來整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源。”

“更多的北師大學子積極投身基層建設和國家發展的宏圖偉業,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白勇說。

“像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

大雨來得很突然。

下午兩點多,黃文秀沒吃飯,就急匆匆地要出門。父親看了天氣預報,知道晚上會有暴雨,勸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爲要下暴雨,村裏可能會受災,更應該馬上回去”,黃文秀堅持要走,臨走前,她叮囑父親“記得吃藥”。

回村的路上,黃文秀一邊開車,一邊給周昌戰發消息,詢問村裏的情況。她很擔心,當地的地質比較疏鬆,一到雨季,容易發生塌方和滑坡。

去年6月,也是雨季,黃文秀在自己的《駐村日記》裏寫,“樂業近日進入雨季,通往樂業縣的路段發生了塌方,情況非常危急,凌雲有一戶6口人家不幸被埋入土中,田林縣有地方樓房倒塌,我知道消息後,馬上聯繫村支書,讓其時刻關注百坭村情況,這個週末過得十分緊張。”

周昌戰回憶,當時,村裏好幾條路都被塌方阻斷了,黃文秀第一時間組織了幾個村幹部,一起去疏通道路。

在黃文秀的工作中,“修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百坭村有5個屯都在山上,儘管早在幾年前修好了通往屯裏的砂石路,但砂石很容易被雨水沖刷,每到下雨天,路面都會變得泥濘、坑窪不平,騎摩托車也難以通行。再加上偶爾會有泥石流、滑坡,村民的出行就更加不易。

更重要的是,村裏的主要產業都集中在這5個屯裏,如果不把路修好了,這些產業也難以發展。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黃文秀天天往屯裏跑,畫下了詳細的地形圖,精確到了每一戶的位置,再向縣裏遞材料申請。到今年,有兩條路已經完成了修繕,其餘三條路的修繕計劃也被縣政府提上了議程。

根據黃文秀的規劃,硬件設施達標以後,下一步就是要發展穩定的產業。黃文秀查閱資料後發現,百坭村冬暖夏涼、降水豐富,適合種植砂糖橘、杉木、油茶樹,儘管以前村裏也有人種這些植物,但每家都只種了幾畝,平時沒有好好管護,所以沒發展起來。

於是,黃文秀就自己上網查種植攻略,發給村民;想辦法幫缺乏資金的村民籌錢,如果是貧困戶,就幫他們申請無息貸款,不是貧困戶,就建議他們幾家一起湊錢合種。她還專門聯繫了外地的果商,請他們直接開貨車到百坭收貨,同時,在村裏建起了電商服務站。

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砂糖橘種植面積從500多畝擴展到了多畝。其中的一個屯,有5戶村民年收入超過了10萬。

有了近半年的工作經驗後,黃文秀髮現,貧困戶有一個很普遍的思想:“只要是貧困戶,就要吃低保”。如果不把村民的這種思想觀念扭轉過來,無法實現真正的脫貧。

在村裏,貧困戶黃邦旋沒申請上低保,每次黃文秀來都不肯給她開門。後來,黃文秀碰見他就親切地叫他“哥”,日子久了,黃邦旋也不再給她使臉色。

看見對方態度轉變,黃文秀趕緊趁機向他說明情況,告訴他雖然不滿足低保的條件,但可以申請產業補貼資金,用這筆錢來種水果,照樣能脫貧。

還有一次,有戶人家孩子考上大學,黃文秀幫忙申請到了5000元的“雨露計劃”補貼,其他的貧困戶知道以後,心理不平衡,責怪她區別對待。黃文秀只好上門親自解釋,“錢是給別人家孩子上學用的,如果你家孩子能考上大學,也能拿這筆錢。”

到2018年底,黃文秀帶領全村88戶、417人實現脫貧,完成了屯內1.5公里的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的新建,一個屯1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6.38萬元。

擔任第一書記一週年時,她在手記裏寫下了一句話,“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3

“目前,所有重症病人都已轉爲輕症,馬上就能出院了;而且已連續一個星期都沒收到典型病例,每天出院的人數遠比入院的多,住院部的兩層病房都空了……”2月17日下午,記者一行走進嘉魚縣人民醫院,沈雯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

沈雯是雲南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員之一,也是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1月27日來到咸寧後,便帶隊在嘉魚縣奮戰。

嘉魚與武漢接壤,已融入武漢1小時交通圈。疫情暴發後,這裏防控壓力相當大。

嘉魚縣人民醫院是該縣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兩個定點醫院之一。院長熊安嶺告訴記者,該院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醫護人員較少,疫情暴發又特快,醫院的接診和處置能力幾天就達到了飽和,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將全院300多名醫生護士全部重新分工,分爲8個病區,24小時對發熱病人、疑似和確診病例進行診療。但沒有專業醫生,救治真的太難了,“醫療隊來後,幫了大忙!”

“我們到嘉魚的第一天,就發現這裏的預案做得很完善,一問才知道,原來這裏20曾經歷過非典,期間咸寧唯一的確診病人就出現在這裏,所以很多人經驗都很豐富!”沈雯告訴記者,這次疫情防控剛開始,嘉魚縣就做了相關預案,而且開展得非常迅速,縣裏不僅成立了指揮部,還成立了院專家組、縣專家組,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配,還制定了一系列非常適用的、創新的方法。

沈雯他們到達嘉魚的第二天,就全部進入一線,直接參加救治工作。她進入了專家組,負責參與會診、診斷的確立、病例的報告、危重症的診治,其他人員就進入到了最危險的病房。他們總共15人,其中6名都是專業醫生,除沈雯外,趙常迪、孫聰、王傑3人是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呼吸內科醫師,楊芳是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感染管理科醫師,李瑜華是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感染科醫師。

感染科是最危險的地方,援鄂醫療隊員們進去以後,就把該醫院原有的部分有經驗的醫生、護士替換了出來,開展新開病區的工作。整個過程中,大家齊心協作,迅速融合,時不時交流心得,探討救治情況。

終於,救治措施逐現成效。2月2日,首例治癒患者出院,隨後,天天都有“捷報”。最多一次,有8個病人一起出院,當時沈雯很隊友們非常開心,在同這8個人一起合影留念時,其中一個病人哭着告訴沈雯:我的同事在武漢那邊,已經不在了。而我跟他一樣的病,卻在嘉魚得到了完美的救治……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們做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原來已得到了這裏的醫院和患者的肯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嘉魚模式’的重要性!”沈雯說。

“本來,在面對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時,我們是有困難的,但第二批援鄂隊伍的到來後,我們就不怕了!”沈雯告訴記者。

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嘉魚組是由雲南省紅河州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寧選波帶隊,記者採訪的前一天,寧選波他們剛成功搶救了icu病房一位危重症患者。

“目前,還有兩位80多歲高齡的危重症患者,因家人不願意轉院,也不同意有創搶救,我們正在想辦法無創的條件下對她進行救治。”沈雯說。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4

今天天氣不錯,陽光明媚,氣溫適宜。一大早和隊友結伴而行去上班,路上相談甚歡。除了交流工作中的心得體會,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能回上海。

掐指一算,來到武漢已經40多天了,回想一下,剛來的時候大家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如何做好防護,很少聽到有人問什麼時候能回家。經過40多天的抗擊新冠病毒鬥爭,現在全國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漢的新增病人越來越少,出院的越來越多,而且不斷的有方艙醫院閉倉,定點醫院病房關閉。眼看着形勢越來越好,大家的思鄉之情逐漸突顯出來。

在外面時間久了,歸心似箭是人之常情,畢竟大多數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愛人和孩子,雖然每天都能視頻,但是無法彌補距離產生的缺憾。然而,抗擊新冠肺炎是一場硬仗,目前處於攻堅階段,越到最後越要謹慎小心,此時此刻我們必須先放下兒女情長的思想包袱,繼續保持精神飽滿的工作狀態,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繼續發揚救死扶傷的大愛精神,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堅決奪取抗擊新冠肺炎鬥爭的全面勝利。

來到金銀潭醫院,除了小鳥的嘰喳聲,周圍一片寂靜。繞過花園,穿過小樹林,遠遠的看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的產生了一種使命感和自豪感。在這裏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值得尊敬,每一個病人都值得積極救治,每一天都發生着令人感動的故事,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每一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銀潭醫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憶。

我記得有一個病人,我鼓勵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結果他說:“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幹嘛不讓自己開心快樂一點呢?鄭醫生你放心,我心態很好,天生的樂天派。”病人的一番話,讓我也深受教育。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是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不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不喪失前進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不論碰到什麼風雲變幻,都不迷失方向,止步不前,永遠對事業,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5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溼了眼眶,作爲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羣衆,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羣衆,擔當起脫貧攻堅重任。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爲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着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羣衆的脫貧願望、帶着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羣衆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裏,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着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爲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爲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懈奮鬥,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爲祖國爲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極爲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爲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願望。願加入西部計劃,同志願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紮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爲人民謀幸福爲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學習黃文秀的事蹟後,瞭解到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讓我回憶起去年暑假跟隨資源瓜裏鄉義林村第一書記在鄉間地頭跋涉,克服語言不通的問題和當地羣衆交流,協助降準扶貧工作的生活。對於基層,自己有很深的體會,大學連續三年暑假奔赴龍勝、全州、資源貧困山區參與爲期將近一月的扶貧工作,與扶貧工作者戰鬥在第一線。深切感受到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扶貧道路不簡單,基層工作的經歷讓我覺得沒有辜負青春。今年六月,大學四年生活結束後,我將成爲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踏入支教的崗位,繼續爲祖國奉獻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體對黃文秀事蹟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爲何物。可能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提時代,說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爲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爲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爲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爲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爲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6

黃文秀同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6月16日,在趕回百坭村防範洪澇災害的路上不幸遇難,因公殉職,年僅30歲的人生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黃文秀同志在脫貧攻堅一線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作爲一名基層扶貧幹部,我們知到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時刻,在此關鍵時刻,黃文秀同志遇難,是百坭村人民的損失,是全國人民的重大損失。我們不能沉浸在悲痛中空喊哀悼,一個黃文秀犧牲了,千千萬萬個黃文秀要站起來,我們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用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精神武裝自己,繼續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上來。

1、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黃文秀同志畢業後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深度貧困村任第一書記,以扶貧事業爲己任,將全部心思放在了村裏,生動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

2、學習黃文秀同志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黃文秀同志在讀高中時就因家境貧困接受國家資助,從此她感恩在心。黃文秀家是脫貧戶,她牢記父親“脫貧不忘共產黨”的叮囑,畢業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脫貧攻堅一線盡職盡責,青春無悔紮根基層、深情奉獻回報鄉土,銘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詮釋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3、學習黃文秀同志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務實作風。黃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後,主動貼近貧困羣衆,不再說普通話改說方言,兩個月訪遍全部貧困戶,與貧困羣衆打成一片,迅速贏得貧困羣衆由衷信任。她和村兩委班子立足百坭村實際,發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貧產業,帶領貧困羣衆增收脫貧。幫助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享受政策,過上有保障的生活。在一點一滴的細緻工作中展現出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務實作風。

4、學習黃文秀同志心繫羣衆、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爲了百坭村和貧困羣衆脫貧,黃文秀同志經常長時間不回家,殉職當日,她割捨下患肝癌的父親,帶着愧疚毅然回村。因爲太忙又經常住在村裏,她的終身大事一直沒有解決。爲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將自己的私家車開到了村裏。她把脫貧攻堅事業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舍小家爲大家,用生命謳歌心繫羣衆、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5、學習黃文秀同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使命擔當。黃文秀同志說,對於扶貧,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作爲駐村第一書記,有信心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把扶貧當作新的長征,埋頭苦幹、持續奮鬥,帶領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她用短暫的一生、一年多的扶貧,書寫出的是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使命擔當。

我們身爲基層黨員幹部、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爲榜樣,堅守初心,切實爲羣衆排憂解難,積極履職,要打通與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我們應該俯下身去,沉下心來,瞭解羣衆訴求,敢於擔當、奮發有爲,爲羣衆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永葆初心牢記使命,就是對黃文秀同志的紀念。

2023英雄楷模心得體會篇7

與往年相比,2020年的這個春節,過得實在是太意外了。第一次感覺待在家裏,居然可以爲國家做貢獻。

2019年的冬天,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悄然滋生,並且伴隨着春運的“大遷徙”,迅速蔓延到了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它的源頭來自“野味”。這,是否可以說成這是對中國“吃貨”的警告或懲戒?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疑似病例等數目不斷上升,日日更新。這些數字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

在人們不斷逃離的路上,有些人於我們背道而馳,他們就是——醫生。潔白的白大褂是他們身份的象徵,奔跑的身影是他們的承諾。他們牽掛着這些數字!他們守護着,他們愛着,爲了人民的健康!

是否還記得今年春晚的那句話“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因爲愛是橋樑。”正是因爲他們的無私奉獻,纔有瞭如今還平安的我們。“可能心裏會有些不知道是恐懼或者是擔心,或許都會有,但感覺穿上那個衣服就沒有擔心了。因爲是醫務人員,穿上白大褂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一個真正的醫生做出的承諾,只因爲她是醫生,只因她有愛。她可以舍自己而爲別人,不僅是因爲她是醫生有好的隔離裝備,更是因爲她相信自己的同事在危難關頭可以拯救自己,相信自己的國家可以度過這個難關。

科技在發展,醫學在進步。專家們從醫院開始收治感染患者那刻開始,對患者的治療方案反覆斟酌常常討論到深夜,爲守護人民健康築起了鋼鐵長城。他們牽掛着這些數字!鍾南山教授,84歲的他再戰防疫最前線。“勁頭來了,很多東西都可以解決。”這是他熱淚盈眶所說的。他相信只要我們衆志成城,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

不僅我們國人在努力,世界各地也都在努力。他們一樣牽掛着這些數字!美國日本送來了口罩,爲我們解決了一部分供應危機。這時國與國密切聯繫,我們時代的命運共同體!

新型冠狀病毒,我們不低估,但我們絕不屈服!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