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1

十一年前,一場家庭變故讓張桂梅從大理來到麗江山區;原張桂梅本只想忘卻愛人過世的悲傷,她卻看到了山區貧困孩子一張張渴望知識的純真面龐。愛的本能讓這位女教師在山區紮下了根。爲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她節衣縮食,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3元,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日積月累,張桂梅先後捐出了40多萬元。令她引以爲豪的是,她的學生沒有任何一個因貧窮而輟學。,雲南省政府獎勵的30萬元,她全部捐獻給了一座山區國小用來改建校舍。起,她義務擔任麗江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爲了54名孤兒的母親。爲了孩子們,她全身心投入教學,將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纔去醫院--醫生從她腹腔切出一個超過2公斤的腫瘤。她把生命獻給了這片貧瘠的土地,除了孩子們,她別無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感人事蹟記住窮困1975 年底,張桂梅國中畢業隨姐姐從東北牡丹江來到雲南中甸林業局支邊。

她先後在林場、黨校任團支部書記、政治教員,又到局機關當文書、團支書、婦女主任。1983 年調到子弟學校當中學教師後,她就深深地愛上了“釋道、解惑”這一神聖的工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自己的學問與當好一名稱職教師距離不小。198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三年緊張、快樂的學生生活,不僅使她在學識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 一位英俊的白族小夥子。1990 年,一對戀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結良緣,開始了美滿的婚後生活。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幸福屬於張桂梅的時間卻是那麼的短暫!丈夫患上了癌症。她爲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能借錢的地方她都去借了,在這段日子裏,張桂梅深深地體會了借錢的艱難、領會了沒錢的困難,也嚐盡了求醫的艱辛!深深懂得了,一個人困難的時候,是多麼地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1995 年2月24日,是張桂梅悲痛欲絕的日子──中年喪夫!隨後的一年多,她觸景生情,見物思人,精神晃忽,幾乎崩潰。爲了解脫,她終於做出了離開喜洲的決定。她選擇了無親無故,比喜洲邊遠偏僻的華坪,去踐行自己的諾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2

作爲教師隊伍裏的一個新人,站在這裏,我感到難以抑制的激動和興奮。短短二年的教師經歷,讓我重新思索認識了教師的真正意義。

它沒有舞臺上的鮮花和掌聲,只有講臺上的兢兢業業。

它沒有聚光燈下的華麗身影,只有粉筆屑中的毅然堅守。

它沒有名利場中的輝煌燦爛,只有清風明月中的樸實無華。

在我心中,教師極像是最虔誠,最坦蕩的朝聖者。他們風餐露宿,長途跋涉,走一步跪拜一次,真正的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他們用靈魂和毅力做支撐,向着心中的聖地前行。我們的教師同行,也用全身心的投入,青春年華播撒知識與希望

記憶中的朝聖之路應該始於懵懂的童年,頑皮的我溜進校園,偷看哥哥上課。當時偶然見到的情景卻像一副色彩明亮的油畫恆久的定格在我的腦海。

——一位年輕的女教師立在講臺上娓娓而談,她的表情親切生動,額上有着聖潔的光輝。學生們仰面傾聽,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當時那種和諧美妙的氛圍,那種授予的愉悅,猛烈撞擊着我稚嫩的胸膛。或許就在那一瞬間,有一種情愫在我心裏萌動。但是出於對知識的敬畏,對未知的迷惑,教師這一職業在我幼小的心中始終是神聖遙不可及的。

歲月流轉,從國小到大學,我遇到許許多多優秀的老師。真實的生活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平凡與偉大。他們也爲家庭瑣事而煩惱,他們也爲工作而奔波。但是歲月的磨蝕,並未減少工作的熱情,而是磨掉了年少的尖銳,他們變得成熟穩重,處事遊刃有餘。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讓我知道堅持的勇氣,付出的無私。教師前輩們,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照耀着我。他們堅守崗位數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是信仰,是愛心,是高尚的師德支撐起靈魂的高度。

一如朝聖者向着聖地前行,步步艱辛,卻步步喜悅,因爲離目的地又近了一點。教育者日日苦心孤詣,日日有幸福可期,因爲學生的每一處細小的變化都是成功。平淡中的堅持創造永恆,寧靜中的守望孕育輝煌。

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燈光,作業本上殷紅的心血,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雖然平凡,教師的脊樑卻支撐着祖國的未來

雖然清貧,教師的雙手卻託舉着明天的太陽

老師們,青春是迷人的,迷人的風采卻需要點點滴滴的付出;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期盼着我們無私的奉獻。歲月賜予我們的年輕臂膀和滿腔熱情,伸出我們的雙手,擎起希望的火炬,讓我們的青春在教育這片熱土上閃光!

最後請允許我以冰心的這首小詩,作爲教育教學工作的註解: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豔。然而,誰又知道,當初它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3

華坪縣民族中學女教師張桂梅,是8月從大理市調到華坪任教的。當時,她放棄了進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心中學(當時中心中學因沒有教室而實行一個學校兩個分點教學的辦法,七年級、二年級12個班在原七中校址、九年級年級8個班在原六中校址)。到中心中學後,她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的精力。

由於課時有限,她只有找別人休息的時間給學生補課、考試等。每天早晨7點她第一個走進教室,晚上10點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星期六、星期天,當人們都在休息娛樂時,卻正是張老師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她所任教班級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 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總是前後跑動着輔導,堅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她還用中午、下午、晚上,總之,抓住所有時機或全體或個別給學生補課、談心。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8月,民中分設成立,當時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誰都知道,在學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環。除了抓學生的學習外,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動向都得班主任親自抓,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班風、校風的好壞多取決於班主任工作的認真細緻與否。張老師調到民中後,就主動承擔了畢業班15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該班語文、政治兩個學科的教學工作,同時,還承擔了學校婦女工作、語文教研組研討工作及一些校務工作。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4

樂學善研,教改創新,夯實發展之路

業務精湛的教師都是熱愛教育勤於學習樂於鑽研的。

王丹鳳多次參加國家和省級酒店專業骨幹教師培訓、國家及國際高級禮儀培訓,學習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新政策;赴廣東掛職學習,把最新的前沿理念用於學校教改中;參與多個國家和省級“十二五”“十三五”重點科研課題,多篇論文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並獲獎,編寫4本教材,其中《飯店服務禮儀》在學科教學中應用。

在教學中,王丹鳳不斷創新,針對不同專業的崗位需求對教材進行整合與刪減,達到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接軌。通過優質課、展示課、生本課堂、信息化說課大賽、教學設計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王丹鳳還進行了課程開發改革,用案例研究方法,將技能競賽內容提煉轉化爲專業課教學內容,以賽促改、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使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技能競賽實行直接對接。她以競賽爲導向推動常規教學,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讓每位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體會到技能競賽的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全省職業教育活動週中,她創編和排練的學生禮儀操展示,獲得各方讚譽。

因爲所帶技能隊成績突出,王丹鳳多次受牡丹江市教育局委託,在省、市級技能大賽前後對牡丹江市區6地市(海林、寧安、林口、穆棱、綏芬河、東寧)職業學校的師生進行輔導和指導點評。她敬業的態度、精準的作風、無私的傳授受到廣泛好評。這不僅促進了校與校之間的交流,更推動了牡丹江市職業教育技能水平的整體提高。

近年來,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憑藉校內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的資源優勢,面向中國小範圍內廣泛開展職業啓蒙和勞動體驗教育。王丹鳳積極承擔了勞動教育培訓講解工作,先後爲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團隊及市區10多所學校學生講解禮儀酒店文化,多層次展示職業教育綜合實力和教學水平,搭建交流平臺,提高了職業教育的知名度。

此外,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先後承接了哈牡高鐵首批乘務員崗前培訓、民政局對外服務等多家企事業服務培訓。哈牡高鐵乘務員上崗後,他們規範的服務語言,優雅的服務舉止受到全國各地旅客好評。王丹鳳作爲高鐵乘務員的培訓教師功不可沒。

20__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疫。作爲54歲老黨員和教師,在疫情期間,王丹鳳主動獻血,以實際行動爲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她也接到了網絡授課的通知,她克服年齡大、時間短、不熟悉網絡課程製作等困難,主動承擔3個年級的線上課程。

爲了給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網課,她一方面向年輕教師學習網絡技能,另一方面和幾個教師組成小羣,不停演練、試播、操作,唯恐影響學生的課堂效果,常常忙到深夜。爲了激發學生居家學習興趣,她動員家人幫着錄製視頻,從動作語言到佈景音樂,每個細節認真研究、精益求精,只爲給學生呈現最完美的教學效果。她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敬畏自然、熱愛生命的教育,僅一節課,學生點贊就達13800多次,她的網課被評爲省級線上優秀課例、疫情防控優秀典型。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5

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到達應有的高度。蘇霍姆林斯基

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已經進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階段。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作爲學校,要提高教育質量,在抓教育培養目標的落實,辦學條件的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還要着力抓教師教書育人水平的提高,這樣才能出人才、出成果,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服務。

教師之所以要堅持教書育人,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客觀要求,是培養新世紀建設人才的客觀要求,是學生成長過程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學規律的客觀要求。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但要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這就要發揮我們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貫徹、落實_的要求,使教書育人工作成爲教師的自覺行動。

教書育人,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和薰陶作爲老師的職責。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們也許不能改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不能改變整個社會潮流和輿論,但我們能改變學生,只要我們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難,在心底裏對自己說:教書育人,我的職責。我們首先自己要記住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要有濃厚的愛國情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至理名言都是我們中國教育的精髓。我們有職責繼承良好的教育傳統,並透過教育實踐,不斷髮揚光大。我們向學生灌輸的首先就應是我們自己的禮貌傳統,我們的唐裝,我們的京戲,我們的漢語,點點滴滴全是我們的禮貌。

作爲老師,作爲教書育人的使者,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更新教育觀念,用心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善教學方法,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用心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努力踐行者和用心推進者。首先需要有愛心。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彰顯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心智,啓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其次,教書育人需要耐心。內心如火一般熾熱,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爲全體學生服務,這樣才能燃起學生對知識渴望的熊熊之火。激發學生的鬥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有克敵制勝的決心,這樣才能在創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堅戰。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6

期末,學校組織學習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任維鼎老師的先進事蹟,在大會上學校領導宣講了任維鼎老師的先進事蹟,並強調全體教職員工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深入學習任維鼎老師的高尚師德和奉獻精神,學習他默默耕耘的奉獻精神,甘於平淡,紮根教育教學一線;學習他愛生如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牢固樹立育人爲本的理念,用真情、真心、真誠關愛每一名學生;學習他不懼艱險、奮勇當先的崇高品質,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搶險救災,全力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去。最後要求全體教職員工面對楷模,尋找差距。

任維鼎老師在大地震發生時,首先想到的是學生、同事,他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險緊急疏散和搶救師生,勇挑重擔行使我深受感動。

地震發生那一刻,任維鼎老師正在操場上,準備組織本班學生參加下午的體育測試。他立即奔向宿舍樓,與校長和當日聯合值日教師呼喊學生逃生,組織學生有序向操場疏散。當任維鼎奔至學校操場和其他幾位老師組織好學生後,向教學樓一望,他立即想到,南教學樓三樓供電房還住着班上三位學生!救人要緊!只見他奮不顧身地向廢墟衝去。他大聲呼喊回應壓在廢墟下的三位學生,叫他們不要慌,要鎮定,老師們一定會救他們出來的。在他的`呼救聲中,又有幾位勇敢的教師和在場的幾個羣衆前去協助。沒有工具,他們就用雙手刨,找來身邊的簡易可用器材,幾經努力,終於救出三個學生,他們只受了點輕傷。

"平房的廢墟中還有兩名特崗教師!"不知是誰在呼喊。任維鼎又一次衝入廢墟之中,和其他幾位教師一起,奮力撥開廢墟中的殘磚斷瓦,爭分奪秒地搜救兩名女特崗教師。一次次地竭盡全力,終於從廢墟中刨出了兩位特崗教師,她們得救了。

稍有喘息機會的任維鼎老師這才才意識到女兒此刻正在南壩國小生死未卜。當他趕到完全倒塌的國小廢墟時,女兒已被壓在亂磚斷板中,他妻子根本無法救出女兒。任維鼎一邊呼喚女兒的名字,一邊告訴女兒要堅強些,一定會有辦法的。在好心人的協助下,他們好不容易纔擡走了壓在女兒身上的建築重物。同時,他從廢墟中抱出了6名其他被埋的孩子。他的女兒身受重傷,左足嚴重拉脫,後轉入綿陽中心醫院,再到重慶潼南醫院醫治,由於當時失血過多,加之感染,被迫截去四根腳趾。

任維鼎老師那種身而出,奮勇當先的精神永是我學習的榜樣。

學教師楷模心得體會篇7

在華坪縣檔案館,存着有228件和張桂梅有關的檔案以及大量的獎章、獎狀、紀念品、獲獎證書、先進人物綬帶和照片分門別類地放了幾個櫃子。“每個獎盃、每張證書都是一個故事啊!”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大哥感慨地說。樸素莊嚴的獎章盒子,沉甸甸的獎章,晶瑩剔透的紀念品,還有張桂梅曾經舉起的奧運火炬、受邀參加的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國慶邀請函和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的小銅人紀念品擺滿了館內。

在檔案館內看着張桂梅獲得如此多的獎項,一位記者驚歎道:“張老師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這一輩子就算得了這其中一個省級獎章都高興得不得了,怕是要專門供在家裏面好好紀念了,可這些榮譽對她來說只是衆多獎勵之中的一個。”當記者及檔案館管理員在翻閱有關張桂梅的檔案及個人物品時看到一些胸針別飾和一個玉佩掛件的時候,大家感慨萬千,張桂梅老師真是不存半點私心的人啊,這些配飾、掛件等生活化的物件純粹是送給她個人的東西,她完全可以留着自己用,可是她卻毫無保留的上交到檔案館內收藏起來!

張桂梅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裏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人們都知道,沒有張桂梅20年如一日的艱辛和不懈奮鬥,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何來這些榮譽?即使是獲得瞭如此多的榮譽,張桂梅依然堅守初心,揹負着無數山裏娃的“大學夢”,致力於送更多的學生“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