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教育信息化工作報告多篇

教育信息化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題調研報告

根據市電化教育館《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摸底調查的通知》精神和市電教館的要求,對我校電化教育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統計,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我校現有22個教學班(含三個學前班),在校學生1521人,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45臺,在校學生與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的比(生機比)爲33.8。我校共有教職工69人,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17臺。我校有網絡多媒體教室2個,使用統一規定的教材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建立了學校辦公平臺和學校網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學資源庫。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錄像帶、錄音帶、電子圖書、vcd、dvd、cai課件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第2篇】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調查報告

根據市電化教育館《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摸底調查的通知》精神和市電教館的要求,對我校電化教育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統計,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第3篇】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評報告

教育信息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是基於信息化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落實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將爲學校教育改革發展注入巨大動力,實現教育教學管理和運用的“事半功倍”。我校根據學校基礎和整體規劃,相應制訂了《北蔡鎮中心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並明確提出了構建數字化校園的總目標,以信息化來全面推動學校各項工作。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現有學生1190 名,34 個教學班,103名教職工。學校着力品牌辦學的方針,教師團隊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營造具有文化底蘊的百年北小。2002年學校首批被社發局確立爲浦東新區素質教育實驗學校,2004年我校又被社發局確立爲浦東新區數字化實驗學校,同年我校又被中國青少年科技中心命名爲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幼苗培訓基地。學校是浦東新區文明單位,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國小教育先進集體,浦東新區科技特色學校,浦東新區首批素質教育實驗學校,新區法制教育二星級示範校。良好的教育氛圍,科學的管理機制,加上浦東新區對學校硬件設施的投入,爲學校全面實施數字化校園奠定了基礎,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學校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評估概況

學校接新區教育督導室將對我校進行信息化工作專項評估的通知後,隨即召開行政人員和信息化工作推進小組人員聯席會議,學習有關文件,明確此次專項評估的目的、意義、要求,理清工作思路,作出總體部署。

評估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習宣傳階段。廣泛組織教職工學習新區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方案,發動全體教職工參與自評過程,主動積極接受新區有關部門的專項評估工作指導,成立自評領導小組和評估小組,明確職責任務。第二階段:信息收集處理階段。各評估組參照評估要點,多渠道、多方法收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歸納,撰寫相應的《二級指標自評表》,撰寫時既有事實判斷,又有價值判斷;既體現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績與經驗,又有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研究。第三階段:綜合報告階段。學校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從學校發展的整體角度,對專項評估意見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判斷,完成學校自評報告,報告經行政會議、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後,送教育督導室。第四階段:接受評估。積極配合、協調,確保新區評估組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做好專項評估工作的總結,認真研究落實區信息化專項評估的有關意見。

二、自評結論

學校自評小組根據評估指標,結合學校各方面建設工作現狀,對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全面自評總結。我們認爲,學校以建設信息化校園的.總思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爲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爲主線,從科學管理、健全制度、加強師資校本培訓、強化實踐活動爲操作手段是有效的。

學校自評分數 95 分,申報優秀,希望以此爲動力繼續促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1.學校內部管理信息化

以學校2009新搭建改造的站爲平臺,實施“一站式”管理模式,網站具有多功能多模塊,全面應用於學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如:“校內通知”、“校本研修”、“學籍管理”、“無紙化辦公”、“校園博客”、“家校互動”等,實現了“文件傳輸”、“通知管理”、“課程管理”、“學生管理”、“^考~試管理”、“成績分析”、“學生成績跟蹤”等的網絡化運作,初步實現了學校各項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及無紙化管理。

2.教師專業發展建設信息化

主要以校本研修平臺爲載體,結合教師博客,課改計劃等實施網上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設工作。學校校本研修網絡平臺依託相關主題的全體教師的參與,通過討論,“反覆磨課”、“反覆評課”、“反覆修改”,經過自評、互評、^專~家評的形式實現我校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博客”中大家通過對課的反思,積累一點教學隨感,無形中實現着自我教育素質的發展。學校的資源網建設積累了各式各樣的教案、反思、課件、主題視頻片段、論文等,通過不斷地資源網建設與發展,實現全校的資源共享,爲教師的專業發展紮實開展提供了保障。

3.校園文化建設信息化

圍繞學校四年發展規劃,圍繞百年北小,學校通過多功能的校園網平臺全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我校的“我校的百年北小專欄”收藏的歷代北小的風風雨雨,有教師,有學生,體現百年北小的文化傳承。“學生天地”、“教師園地”是教師和學生體現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的樂土。學校圍繞校園網開展各類學生的自主探究,以“製作校園安全警示標誌” 等活動滲透兩綱精神,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和修養。通過騰訊通,校園博客的平臺營造着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網的“在線投票系統”,開展了“你喜歡的健康活動”、“你心目中最好的校園安全警示標誌”等網上投票活動,學生、家長及教師能共同參與,對不斷增強主人翁意識,推進學校進一步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4篇】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報告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報告

作爲學校公共服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校園網絡已成爲學校重要的基礎設施。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面貌得到了比較大的改變,與之相適應的校園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高,針對我校在信息工作的要求,我們確立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指導總則和總體目標,並制定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分階段實施方案,以期對今後進一步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之路。

一、抓領導,確立崗位分工責任制爲特徵的管理機制

圍繞學校信息化發展方案,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信息技術水平,深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系統的應用,保持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創新與活力。創建智能化、網絡化與個性化的數字化環境,推進學校向現代化教育的轉變,加速學校教育均衡發展和內涵發展。推動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進一步完善我校數字化建設步伐。

1、組織保障

實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學校通過建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網絡。領導小組由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和信息技術教師組成,共同研究制定學校信息化工作的規劃和管理制度。

2、制度落實

將數字化學校創建作爲我們學校發展的增長點和奮鬥目標,把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學校的制度建設、教學改革、教育科研、教師學生成長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首先,將目標分解成每個學期的具體目標,經常向教師宣傳,使之成爲全校教師追求優質共同發展的共同願景,紮紮實實分步實施。其次,分階段、分層次、有步驟地對老師進行培訓,注重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教師自己設計製作課件的能力及網上操作的能力。

二、抓建設,確立優化資源配置爲特徵的執行機制

爲了使學校真正實現教育教學活動全面實現信息化,營造數字化環境,學校加強信息化設備的投入,現已做到每位教師有一臺工作電腦,每個教室配置了一套多媒體電腦設備、實物投影機,營造了學校數字化環境。有了硬件的保證,現在教師的每堂新授課都能保證應用多媒體,基本上所有老師都能利用電腦查閱資料、電子備課、製作課件等,學校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資源庫。電腦和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爲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必備,實現了辦公的電腦化和網絡化。

三、抓應用,確立構建數字化爲特徵的校園氛圍

學校在初步完善校園網絡的平臺建設之後,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如何讓它充分的發揮作用,讓全體師生充分感受數字化校園的魅力。

1、搭建學校網站系統,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20xx學年我們對學校主頁的美觀和功能性方面進行了全面改版,目前主要有學校概況、行政管理、教工之家、書香校園、藝教舞臺和控煙專欄等欄目。

2、抓好資源建設,支撐新的課程改革。我們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運用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習生學習興趣,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連續幾屆的淞南中心校三真杯教學評比都將多媒體制作和運用作爲評比內容之一,促進教師製作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化發展水平。

3、在用好教育局爲我們提供的資源庫的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學校特色資源庫的資源添加和收集,網站改版的同時我們對校老資源庫進行了重新調整和啓用,積極調動教師們參與建設和使用資源庫的積極性,學校資源庫內容越來越豐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設了分學科、分年級、分學期、分類別的校資源庫。做到資源共享,減負增效,更好地服務於教師、服務於教學、服務於學生,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

4、通過網絡建立家校溝通和教師間的溝通:

1)家校互動平臺:利用市政府“家校互動平臺”作爲家校互動的主要工具。並採用多渠道方式加強學生家長和老師的緊密溝通。

2)教師辦公信息羣的建立:20xx學年起學校還建立了qq工作羣,通過羣建立工作全校老師各種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四、抓培訓,確立人才第一資源爲特徵的培訓機制

教師是實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軍,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信息技術隊伍是當務之急,學校通過抓校本培訓,有計劃的實施步驟,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一支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夠熟練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師隊伍;一支熟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研究的信息技術骨幹隊伍;一支能運用電腦網絡進行簡單管理的學生隊伍。

保證觀念先行。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老師們也越來越感受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領域的廣泛性實用性,我校邀請老師對我們全體老師進行了教育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以及通過教師的外出聽課學習等手段,讓教師們親身感受到信息技術和網絡科技對教學所帶來的衝擊,使老師們獲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引導教師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我們根據老師的年齡特徵和學科特點,力爭做到青年教師要過硬,中年教師要過關,老年教師要適應。爲此結合教育技術中級考覈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使全校100%的老師順利通過了考覈,爲學校信息化建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通過全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運用有了比較大的改善和發展,爲積極爭創實現數字化校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