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信息化工報告多篇

信息化工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題調研報告

根據市電化教育館《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摸底調查的通知》精神和市電教館的要求,對我校電化教育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統計,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我校現有22個教學班(含三個學前班),在校學生1521人,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45臺,在校學生與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的比(生機比)爲33.8。我校共有教職工69人,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17臺。我校有網絡多媒體教室2個,使用統一規定的教材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建立了學校辦公平臺和學校網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學資源庫。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錄像帶、錄音帶、電子圖書、vcd、dvd、cai課件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第2篇】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調查報告

根據市電化教育館《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摸底調查的通知》精神和市電教館的要求,對我校電化教育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統計,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第3篇】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爲基礎,小編收集了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信息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

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覆蓋全省2000個鄉鎮、5萬個行政村和40個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信息網整合了12個涉農部門,建立了農經、農情、農價三級共建共享數據庫,設立服務欄目近萬個,數據總量達3760gb,連續五年榮獲“中國農業網站百強”稱號。研製開發了40多個農業專家系統,推廣面積達2000多萬畝,增收節支10多億元。“12316”三農熱線、“千萬農民短信服務工程”等服務平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諮詢服務。藁城市“三電一廳”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和**被列爲國家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市被農業部命名爲“全國農村信息化示範單位”。8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和8名信息員被國家五部委評爲全國先進。

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據不完全調查,大中型製造企業70%實現了生產過程關鍵環節自動化控制,90%建設了管理信息系統,62%採用了數字化研發設計系統,85%建立了企業門戶網站,48%應用了不同程度的電子商務。**鋼鐵、**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鋼鐵、裝備製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幹企業開展了信息化綜合集成應用,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絲網、**管道管件等一批產業集聚區建設了以信息化爲支撐的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了中小企業和產業的聚集發展。建立了省市兩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實現了對全省752家企業、1176個排污口的聯網自動監控,建設了覆蓋40多萬家污染源企業的基礎數據庫,有效抑制了企業的偷排和超標排放。唐鋼等13家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被列爲國家示範項目。**暨曹妃甸被國家工信部批准爲首批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培育了**國大、**晨礱等30家電子商務以及**集團、**港等10家現代物流示範試點企業,網上購物人數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網上訂貨和物流配送爲一體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依託商務部新農村商務網,從**年開始,每年舉辦三次“新農村農副產品網上購銷會”,累計成交額達47億元。中華標準件網、中國耐材之窗網、中國棗網、中國辣椒網等一批特色經濟網站迅速崛起,輻射和帶動了縣域特色經濟發展。**被國家確定爲首個縣域經濟信息化試點縣,並已通過國家專家驗收,絲網機械設備數字化率達30%,企業網站擁有率達92%,經常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佔70%,網上貿易額佔比超50%。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全省電子政務框架初步形成。實施了“112工程”,構建了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和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重點推進了12個跨部門應用系統。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爲26個部門提供了縱向業務專網服務,支撐網上審批、財政網上支付等多個跨部門應用。人口與人力資源、法人、基礎地理等五大基礎數據庫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全省統一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實現了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間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共享,促進了財稅增收。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系統提前兩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許可實現網上辦理的目標任務。省級49個部門473項行政許可事項中,除25項因涉密外,其餘448項全部實現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走在了全國前列。省直部門核心業務已不同程度地實現信息化,上報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實現網上傳輸。全省政府門戶網站體系已基本形成,成爲政府信息公開的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網民使用網站的比例達到25.5%,通過網站查詢政務信息的比例達到74.1%。**市和**市政府門戶網站位列全國30強。我省被國家列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於信息資源規劃的信息化應用建設與管理模式”,屬國內首創。

3.社會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會信息化成爲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遠程教育網覆蓋了全省所有中國小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學、科學普及、服務“三農”和人才培養爲一體的綜合教育服務平臺,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社保信息系統開通了12333電話諮詢服務熱線,全省企業養老保險監測數據庫入庫率達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統投入運行;**市“五險合一”服務模式實現了基金統一徵繳和支付,在全國得以推廣;**、承德、**、**、**、**被評爲“全國金保工程示範城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了新農合管理、婦幼衛生監測、社區衛生服務等功能,提高了衛生系統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務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了重大疫情的網絡直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專業藝術、羣衆文化、文物博物、民間藝術等大文化信息資源框架體系,每年可提供萬冊以上電子圖書、200小時視頻資源,信息總量達27tb,位居全國前列;建設了全省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服務範圍覆蓋全省5萬個行政村。實施了城市和社區信息化試點示範,11個設區市建設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等市探索了社區綜合管理服務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區服務水平。**城鄉一體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城鄉服務等值化。**光彩集團“全國聯網家庭服務信息支撐平臺”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爲全國獨家國家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範圍已覆蓋56個城市。**、**先後啓動建設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併成爲“全國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被評爲“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

4.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信息網絡實現跨越式發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纜總長度達45.6萬公里,是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分別爲961.4萬門和8080萬戶;電話用戶數爲5604.9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353.5萬戶,是**年末的2.44倍;電話普及率達79.7%,較**年上升29.5%。廣電方面,全面推進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和雙向網改造,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370萬戶,雙向網覆蓋用戶接近300萬戶;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覆蓋11個設區市城區,用戶達50萬戶;完成了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覆蓋25萬戶農村家庭。互聯網方面,**年底全省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1335g,網民數達到2197萬人,網民普及率達到31.2%;互聯網寬帶用戶達667萬戶,居全國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寬帶比率達95.1%。廣電網、通信網、互聯網融合加快,**電視臺實現了7套節目的低碼流網上直播和部分欄目的網上點播,網站日訪問量超過100萬次。**電臺網站實現了9個頻道的在線直播,陽光熱線實現了網上視頻直播和點播。信息網絡已成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5.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信息安全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制定了《**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羣機關門戶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安全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信息安全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期間,我省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產業。**年底,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895.5億元,工業增加值297.7億元,實現利稅174.51億元,平均增速分別爲35.98%、32.08%、44.24%,分別是“**”末的4.65 、4.02、和6.24 倍。產業鏈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陽能光伏、通信與衛星導航、平板顯示、半導體照明、應用電子五大產業鏈,產業聚集效應凸顯,形成了“四基地”、“八園區”和環京津發展的格局。

7.信息化環境日益優化

信息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和設區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發佈,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信息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省信息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關於加強全省“**”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省電子商務“**”規劃》、《**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意見》、《關於加強信息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文件,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信息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文件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信息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傳和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一年一度的**國際信息產業周已成爲環渤海地區獨具特色、規模較大的信息產業行業盛會;充分利用新聞發佈會、省內外新聞媒體、**“5.18”經貿洽談會,對我省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成果集中進行發佈和展覽宣傳;多次舉辦信息化發展形勢、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報告會或高峯論壇,全省信息化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開設或增設了26個計算機相關專業,舉辦了兩屆**省高校網絡技能大賽,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省委黨校建立了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培訓基地,開設了信息化知識培訓課程;與中歐信息社會項目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歐信息社會-政府信息公開實施”培訓會;組織開展了面向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培訓;成功舉辦了信息化與電子政務高級研修班、廳局級幹部信息資源規劃培訓、網絡與信息安全知識高級研修班等多次專題培訓,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爲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企業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信息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件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信息化成爲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將進入中長期結構調整階段,各國都把信息化作爲助推經濟發展、建立國家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歐盟出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英國推出了《數字不列顛計劃》,日本發佈了智能日本(i-japan)計劃,韓國發布“it韓國未來戰略”,新加坡全面實施《智慧國計劃》,美國政府提出了5個方面復甦經濟計劃(綠色能源中的智能電網和智能建築、以電子健康檔案爲中心的現代醫療保健體系、21世紀教室試驗室、下一代寬帶網等), 世界各國力求通過推動更高層次的信息化應用,帶動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催生以信息化爲支撐的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發展

近年來,寬帶和移動寬帶、雲計算、物聯網、智慧地球、泛在計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層出不窮,信息通信技術及其應用正在醞釀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視化、智能化爲特徵的高端化邁進。信息網絡已成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世界各國都把發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作爲戰略性投資的重要領域,不斷加快寬帶化、移動化進程,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研究表明,網絡平均帶寬每增長10%可以拉動gdp增長1.21%,世界各國都將寬帶目標定爲100mbps。物聯網與電信網、互聯網交融發展,正在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和對物理世界的實時便捷管理成爲現實,極大地改變着生產方式、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類生活。爲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命脈,保障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從電網到運輸網,戰略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已成爲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顯著特徵。雲計算、雲存儲、雲服務、先進製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和應用,正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並通過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製造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催生一批新興業態,加速了現代產業體系結構調整和重構。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着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屆*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爲支撐“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信息化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十二五”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爲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爲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爲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4篇】農村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

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搞好以村黨支部爲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一項具有偉大戰略意義的工程,任重而道遠。按照省委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的統一部署,根據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們***局派員對駐點張塝村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下面就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位於我縣北部,是當地鄉鎮的一個城中村,距縣城只有45公里。該村版圖面積4平方公里,有15個自然壪村,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1598口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員440名,耕地面積有889.5畝,其水田面積793.2畝,旱地面積96.3畝,山林面積1300畝,其中有林面積500畝。村民以種植業爲主,主要經濟來源靠務工收入,全村經濟收入1600萬元,上年人均純收入2600元。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目前還有負債110萬元。

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1、黨員基本情況:該村設有1個農村黨支部,黨員有43名,流動黨員13名,60歲以上的 11名,佔 26%;高中及以上的 16人,佔37%;困難黨員 8人,佔 19%;致富無門的 5人,佔11.6 %;致富帶頭人 24人,佔 56%。

2、村黨支部班子情況:村黨支部委員總數爲3人,40歲以下的1人,佔委員總數的3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人佔100%。正在接受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5名,培養兩年以上的2人。

3、村黨支部作用的發揮情況:村級各項組織機構健全,按省委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要求建立了規範的黨員羣衆服務中心和切實可行的各項工作制度,村裏能做到按章理事、按程序辦事。兩委班子成員整體素質較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帶頭作用,能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

三、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張塝村糧食種植面積795.77畝,其中早稻種植面積 8.8畝,中稻種植面積 777.28畝,晚稻種植面積 9.69 畝,油菜種植面積300畝,棉花種植面積46.2畝,小麥種植面積 117.6畝,玉米種植面積28.7畝;農民應得糧食直補資金12407.99元,農資綜合直補48025.61元,良種補貼資金17048.55元,自進駐張塝村,我們迅速進村入戶逐一走訪農戶,我們通過聽、問、看等多種形式深入瞭解,農戶對糧食補貼資金髮放程序很滿意,沒有發現截留、挪用、抵扣糧補資金現象,資金髮放全部以一折通形式直達農戶手中。

四、農村民生情況

1、該村20xx年有困難戶118戶,涉及貧困人口383人,已落實農村五保待遇 7 戶,保障人口 7 人 ,落實農村低保待遇 戶,保障人口99人,落實優撫待遇9人,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對象7人,落實獨生子女待遇1人。所涉資金全部以一折通按時直髮農戶。

2、該村現有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124名,其中原遷移民34名,後續移民90名,按照國家政策原遷移民每年每人600元生活補貼均以一折通形式如數發放到對象手中。

3、通過調查該村民生保障體系比較健全,村支部村委會始終把關注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牢牢抓在手上,每落實一項民生政策他們都按規定程序不走樣、落實政策不偏差來嚴格要求,村民心氣順、無怨言。

五、農業生產情況

1、該村屬丘陵地貌,土地貧瘠,耕地資源相對匱乏,人均耕地不足0.5畝,大部分村民沿用的還是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主要是以種植水稻爲主,由於現有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老化嚴重,基本農田排灌困難,大面積農田面臨望天收,耕地利用率低,大面積農田只種一季稻,基本上是爲了糧食自給。儘管國家有這麼好的種糧補貼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依然不高,仍有東干渠以上不能排灌的基本農田處於拋荒狀態。該村村民談起種田還是連連搖頭,他們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種植1畝一季稻能收稻穀900斤折款900元,需要投入良種100元,化肥農藥150元,人工500元,水費20元共計770元。到農民手中所剩無幾,因此還是有很多農民棄耕外出打工。座談時他們強烈呼籲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管一管農村水利設施維修這一塊。

2、該村現有山林面積1300畝,大面積是荒山,林木覆蓋率不足30%,主要是松樹,杉樹。有少量樟樹。當地村民對林業創收沒有明確思路,談起山林開發利用思想頑固,既不願意利用用外資開發,也不願意承包本村農戶經營,他們害怕山林被承包經營村民燒柴成問題,抱着山林就是爲了老百姓用材的思想,村民濫砍濫伐現象比較嚴重也非常難於管理,所以該村山林很難發揮效益。

3、該村現有果園三個,分別坐落在一組、六組、八組、約計面積200畝,因果園果樹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栽植的,品種老化無錢改造升級不能產生效益,目前一組梨子園無人承包處於閒置狀態,已發包出去的兩個果園場收益低微。當地村民對果園場經營頗有微詞熱切盼望村級投入資金改造變成村級支柱產業。村裏還有意楊經濟林基地1個約計面積100畝,基地樹木長勢良好,這是該村今後的一筆財富,但後期必須加強管護嚴防人爲破壞。

六、農民就業情況

該村現有勞動力資源837人,勞動年齡內795人,實際從業人員780人,其中在本地從業340人,外出從業人員440人,外出人員中政府組織的40人;中介組織外出的20人;企業招收的80人;農民自發外出的300人;外出人員中主要從事第二產業,年收入均在1.5萬元。該村爲增加羣衆就業門路還大力進行招商引資,通過村支部、村委會不懈努力現已引進兩家服裝生產企業可安排就業人員300名,其中聖威狼服飾已成爲村黨員雙建雙帶基地,該基地發揮了技術培訓、安置就業的雙重作用。該村實現了不出家門口就能就業。但是村民自主創業成效不明顯,儘管羣衆創業熱情高漲,但缺乏創業可行性項目和創業基金,他們急盼政府引導支持和給予資金扶持。

七、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當地羣衆反映該村近幾年各項社會事業有所進步,主要是以下幾方面成績明顯:

1、村民住房條件大面積改善,全村共有395戶,已有84.5%的農戶住上了樓房。以前國家投入危房改造資金35000元幫助村改造危房6戶,使6戶困難戶住進新房。

2、該村有80%農戶吃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其中有40%農戶吃的是鎮水廠統一供應的自來水。

3、20xx年數字電視光纖就已拉通,全村98%的村民看上了有線電視或數字電視。目前只是數字電視還沒有實現整體平移,老百姓期望看上數字電視,但他們對收費偏高有異議。

4、早在上世紀90年代該村就實現電話通村組,截止目前村有92%的農戶用上了固定電話或手機,村已建電信基站1座,聯通基站1座,移動基站1座,全面實現通話信號全覆蓋無盲區。

5、全村有14%的村民步入信息高速路用上了互聯網,學會了在網上查詢信息、發佈信息、網上購物。

6、村裏有60%農戶擁有摩托車;有8戶購買了小汽車,大宗電器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中。

7、全村有適齡少年兒童256名,得益於國家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好政策全部在校上學,部分貧困生享受到了生活費補貼,連續10年實現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99.5%。羣衆對義務教育政策拍手叫好,只是對教育收費不規範小有意見,比如說學校推行的學生平安保險、學生奶徵訂、課輔讀物徵訂、學生生活費等等沒有嚴格按規定程序操作。

8、村民全部參入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村裏建了規範的醫療衛生室,免費爲所有60歲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做到了定期免費跟蹤服務,農民就醫最遠距離不到1千米。

9、部分村民參與了社會養老保險,保險途徑有社保、商業保險、還有部分農民工在外務工廠家給他們購買了養老保險。

10、村裏建起了遠程教育基地、圖書室、文體活動室和休閒活動場地,村民學有陣地、玩有場所。

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通過考察,張塝村近幾年已投入資金120多萬元修通通村水泥路1.2千米,通組水泥路3千米,45%的村民出行比較方便,還有55%的村民急盼修通通組水泥路,他們說:有一腳好路不僅出行方便還可降低生產成本。

2、灣村大面積排水系統不暢,沒有統一規劃設計,時常引起鄰里糾紛。

3、村裏渠道、塘堰基本處於停用狀態,,水利基礎設施老化,百姓不願出義務工村裏又無錢修善,村民對此意見比較大。

4、村民保護環境意識不強,垃圾亂堆亂放,村裏沒有固定的垃圾存放點,村民廁所隨處亂搭亂建嚴重影響村容村貌。

九、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管理情況

村裏基層組織機構健全,各項社會管理比較有序,基本實現村民自治、民主管理。

1、村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情況較好,建村以來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村裏成立了護村隊,設立了治安中心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上交;只要是發現矛盾糾紛苗頭都能做到第一時間化解。

2、村裏還成立了計生協會,自動入會會員達到了243名,計生協會在管理該村計生事務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xx年該村目前無政策外生育,在計生協會的作用下,該村計生工作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老百姓稱之爲計生協會是計生對象戶的孃家。

3、該村在重大事務上均能做到三公開,特別是村級財務上透明度是相當高的,村有民主理財小組並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工作定期接受審覈,按期上牆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對村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收集並把處理結果反饋當事人。另外,調查中我們看到村級黨務政務公開欄上惠農補貼資金、農村五保低保、村級財務等均已上牆公佈。據村民介紹該村在落實上級惠農政策上一律是由村民代表會說了算,代表會決議及時向村民公開。

十、農村改革面臨的問題

自農村稅費改革以來,農民真切享受到了國家公共財政的陽光雨露,但也暴露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通過調研梳理羣衆反映有如下幾個方面:

1、基層組織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服務羣衆的意識也要加強,能力亟待提升。

2、農村公益事業進展緩慢,甚至有些公益設施根本不能發揮作用,無人管也無人問,百姓出現了極端思想總認爲現在所有建設都是國家出錢,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3、人員流動性大,計生工作難以開展。

4、農民致富門路不寬,缺資金、缺技術依然是制約農民致富的瓶頸問題,雖然國家有支農信貸政策,但信貸手續繁雜資金到位不及時影響百姓信心。

5、教育資源不均衡,農村孩子不能享受到良好教育,這一現狀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後勁。

6、村級債務化解事關農村穩定,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不穩定因素的導火索。

7、農民對國家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有一種只想索取不想履行義務的錯誤思想,就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這麼好的政策也難以推行。

8、農村土地市場亟待規範,老百姓錯誤認爲自個兒的承包土地想用來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賣就賣,想建房就建房,一度還有些地方出現頂風違建。

9、農村弱勢羣體生活條件差,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逐年增多這一社會問題亟待關注。

10、農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村民大局觀念不強,參政議政水平不高。

以上是我們工作隊一行通過進村入戶調查的一些基本情況,由於我們調查工作不夠深入有些情況還了解的不夠徹底,

農村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

【第5篇】市委信息化工作報告及明年安排

市委信息化工作報告及明年安排範文

各位專家、同志們:

剛纔各位專家的精彩演講給我們許多啓迪,未來信息化將給我們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吳市長將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我市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按照會議安排,我先就我市信息化工作講幾點具體意見。

一、我市信息化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初步理順了管理體制,制度和人才隊伍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長期以來,由於觀念、體制、歷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多頭管理、統籌規劃不足、重複建設嚴重、信息孤島大量存、資源共享程度低等問題。爲了解決這些突出問題,促進信息化工作的良性發展,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專門成立了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統籌管理。

爲了規範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市政府先後制定了《市信息化“xx“專項規劃》、《網上聽證管理辦法》、《12345市民熱線管理暫行辦法》、《市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管理暫行辦法》、《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審覈暫行辦法》等信息化工作的規範性文件,爲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礎。

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信息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的鍛鍊和培訓;初步組建了一支由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本地優秀信息技術人才組成的信息化專家諮詢隊伍,爲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學決策、項目實施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搭建了“兩網一站“的信息化框架,爲各項應用系統建設提供了基礎平臺。

黨政網(電子政務內網)經過8年的不斷髮展、壯大,形成了覆蓋市、縣、鄉鎮及市、區縣級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寬帶網絡。

電子政務外網平臺經過兩期建設,完成了與省電子政務外網的對接,接入了市級部門81個、區縣10個,劃分40多個單獨虛擬專網,爲我市開展電子化業務延伸、搭建商務平臺提供了網絡平臺,有效降低了網絡運行成本。

市政府門戶網站(市公衆網)是市政府信息公開、便民服務、政民互動的門戶,自年底開通以來,整合了70多個部門、企事業單位、10個區縣政府信息資源,網站的信息量和信息內容日益豐富,功能不斷完善,年被評爲全國地級市優秀政府門戶網站。

(三)信息化的領域不斷拓寬。

教育信息化成效明顯,計算機輔助教育蓬勃開展,優質教育資源初步實現共享;醫療衛生領域實現了醫院信息化管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網絡化管理;金融系統實現銀行卡跨行聯網通用,實現了電子匯兌計算機聯網和票據清算自動化;稅務部門在稅收管理、稅收會計的核算、稽查、發票管理、與銀行進行數據交換等方面實現了計算機管理;公安、審計、人事、海關、財政、社保等系統信息化建設也取得很大進展,先後建成了西南人才網、科技信息網、農經網、教育信息網等專業網絡。黨政公文網上交換系統、政府部門電子郵件系統、政府網上採購系統、網上招商系統、政務信息交換系統、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網上辦理系統、空間地理數據共享平臺等應用系統已經建成或正式啓動;完成了“數字“工程中的示範系統建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2345市民熱線“、“網上聽證“、“市民議政“等網上互動欄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12345市民熱線“今年年初開通以來,共受理羣衆和基層單位有效信件15000餘件,辦理回覆信件14000餘件,總辦結率達到96.5%,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和支持,有力推進了決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

二、我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信息化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全市上下對信息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全民信息化意識和全市信息化水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

二是信息化管理體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條塊分割、各自爲政、重複建設、低效運營、資源分散、“信息孤島“等突出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三是信息產業發展相對滯後。信息製造業品種較少,科技含量不高;軟件開發業薄弱;信息服務業基本沒起步;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還沒有形成大氣候。特別是一些幹部認爲沒有發展信息產業的基礎和優勢,這種思想觀念嚴重製約了我市以信息產業爲引導的產業結構升級。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在網絡和網站安全硬件和軟件上,特別是信息安全管理上還有較大的差距。

五是投入機制還有缺陷。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跟不上發展的需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化投資機制尚未形成。

三、堅定信心,加快發展,強力推進經濟社會信息化進程

黨的xx大爲信息化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要堅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把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作爲剛性任務抓好落實。

(一)進一步理順信息化管理體制。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市信息辦具體負責統籌。在體制調整的過程中,各部門必須顧全大局,割捨部門利益,服從統一安排。

(二)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要緊密跟蹤新的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適時實施通信基礎網絡的更新改造和升級換代,完善政務網絡平臺。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綜合性、廣覆蓋、出口流暢的城域網絡通信平臺,使網絡平臺能有效支持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應急聯動指揮、高清晰視頻電視會議等應用和多終端、全網絡接入。加強網絡設備配置,提高網絡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確保網絡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運營商已經建成的網絡。在投入方面,原則上今後凡是市本級公共網絡建設由市級財政按照統一規劃集中投入建設,凡是不符合統一規劃的條條系統和部門網絡市財政不予支持;區縣參照這種辦法處理。

二是完善基礎數據庫建設。加快數據管理中心、自然資源與空間數據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數據庫、人口基礎信息數據庫、黨政信息資源庫、宏觀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庫建設,爲“數字“各項信息系統建設提供統一的數據支撐平臺。對已經建設的各類數據庫,要在現有技術的條件下實現數據共享,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凡是新建設的數據庫,一律統一在數據中心擴展,市財政對今後自行建設的數據庫一律不予支持。要通過數據共享,爲全面實行網上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奠定基礎。要加快建設容災備份系統。

(三)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工作

要把電子政務工作作爲整個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帶動信息化的全面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全市市級財政供養網站的整合工作,要運用先進的網站集羣管理模式,整合現有部門網站,建設統一的政府門戶網站。市委、市政府已決定,以後市級財政供養網站中除極少數業務需要並經批准的外,都要整合歸併到市政府門戶網站,市財政將不再單獨安排經費,請市信息辦和市財政局共同把好這個關。網絡的整合按照國家和省上的統一安排部署逐步推進。各部門各單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積極配合,打破部門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島,真正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二是強力推進全市政府系統公文無紙化辦理及傳輸平臺建設。此項工作涉及我市的所有部門和10個區縣政府及部門,希望各級政府和部門積極支持配合,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好頭,下大力氣推進。要通過應用現代辦公手段促進管理理念的創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市政府辦公室和市信息辦在制訂建設方案時,要把這個系統的科學性、先進性、合理性和規範性有機結合,同時要把全市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統籌考慮。

三是認真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按照國務院、省政府的要求,嚴格按《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規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全面、正確、有效施行。此項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各區縣、各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大力協調和支持,安排專門的人員把政府信息公開有關工作抓緊、抓好。同時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經費落實。

四是繼續加強“12345市民熱線“辦理工作。當前市民熱線辦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少數單位主要領導重視不夠,辦理中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走過場等現象還不少,比較集中的是城市管理、違章建築、噪聲污染、西區衛生等問題。各區縣、各部門都要認真辦理批轉的每一封信,努力多爲市民羣衆辦實事。今年是市民熱線開通的第一年,對辦理工作的考覈要嚴格逗硬,對辦理成績突出的要重獎,對長期辦理不落實的要嚴懲。

五是抓好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目前技術設計方案正在加緊製作,待經有關專家評審通過,並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後,加快推進。各區縣、各應急管理建設部門要組織本地區、本部門積極投入到應急信息系統建設的準備工作中來,要抓好應急信息系統基礎數據清理、收集、整理,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四)加快電子商務建設

積極探索利用現有資源,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一是要積極思考怎樣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搭建我市統一的電子商務平臺,探索市場化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和發展模式;二是要儘快建立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及時發佈、更新商務信息,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並作爲網上交易的統一窗口;三是與各大金融機構積極協調資金結算問題,積極推動我市電子商務網的形成,帶動企業信息化發展;四是建立企業誠信管理機制,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有序發展。

(五)深入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最薄弱而需求又是最大的信息化領域,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依託和重要內容。目前我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始試點,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調查研究,找準信息化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按照“先試點,再推開“的工作思路,認真做好農村信息化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前期調查工作;二是夯實硬件基礎,加強信息化網絡設施建設,努力提升示範點網絡覆蓋面和網絡質量,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最終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信息入萬家“。三是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加大對農村信息化的投入和技術支持,解決農村“用不起“和“用不來“的問題,把“支農“、“惠農“政策通過信息化建設切實體現好;四是加強信息整合,建立統一的農村信息數據指標體系、信息採集指標體系,增強信息的互通性、共享性和公用性,爲農村提供最豐富、便捷的信息服務;五是健全保障體系,確保農村信息化建設快速持續發展,加強服務體系、技術隊伍的建設,通過“政府扶持、多元參與、市場推動“等模式,保障發展資金的投入。

(六)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我認爲,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至少應該包括管理人才隊伍、技術人才隊伍、經營人才隊伍這三支隊伍建設。目前,我市的實際狀況是,無論哪支隊伍都明顯與信息化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解決信息化人才問題,要多渠道想辦法。一是儘快成立本地區的信息化協會或專家諮詢委員會,把分佈在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組織起來形成合力,服務本地區和本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壯大信息化人才隊伍,解決人員緊缺問題,我市市一級已經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計算機學會等組織,在信息化建設項目諮詢上發揮出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大家學習借鑑;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業務部門的技術支持,彌補人才技術實力不足;三是在編制許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計劃地加強人才培訓,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習和培訓要作爲經常性的工作。

(七)切實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和深入發展,信息安全越來越成爲一個戰略性的課題。我們要嚴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規定,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來抓。一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我市信息安全防範體系還沒有建成這一嚴峻形勢,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大對信息安全設備和軟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範體系;二是要結合信息資源的整合,儘量建設統一的安全防範體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網絡信息發佈管理制度,層層審覈,嚴格把關,防止失泄密事件的發生;四是要制訂和完善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及時、有效處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強經常性的檢查、督查工作,及時發現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實加以解決。

同志們,信息化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凸顯,運用信息化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我市各個領域的深層次變革還任重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在黨的xx大精神指引下,把我市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謝謝大家!

【第6篇】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評報告

教育信息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是基於信息化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落實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將爲學校教育改革發展注入巨大動力,實現教育教學管理和運用的“事半功倍”。我校根據學校基礎和整體規劃,相應制訂了《北蔡鎮中心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並明確提出了構建數字化校園的總目標,以信息化來全面推動學校各項工作。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現有學生1190 名,34 個教學班,103名教職工。學校着力品牌辦學的方針,教師團隊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營造具有文化底蘊的百年北小。2002年學校首批被社發局確立爲浦東新區素質教育實驗學校,2004年我校又被社發局確立爲浦東新區數字化實驗學校,同年我校又被中國青少年科技中心命名爲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幼苗培訓基地。學校是浦東新區文明單位,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國小教育先進集體,浦東新區科技特色學校,浦東新區首批素質教育實驗學校,新區法制教育二星級示範校。良好的教育氛圍,科學的管理機制,加上浦東新區對學校硬件設施的投入,爲學校全面實施數字化校園奠定了基礎,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學校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評估概況

學校接新區教育督導室將對我校進行信息化工作專項評估的通知後,隨即召開行政人員和信息化工作推進小組人員聯席會議,學習有關文件,明確此次專項評估的目的、意義、要求,理清工作思路,作出總體部署。

評估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習宣傳階段。廣泛組織教職工學習新區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方案,發動全體教職工參與自評過程,主動積極接受新區有關部門的專項評估工作指導,成立自評領導小組和評估小組,明確職責任務。第二階段:信息收集處理階段。各評估組參照評估要點,多渠道、多方法收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歸納,撰寫相應的《二級指標自評表》,撰寫時既有事實判斷,又有價值判斷;既體現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績與經驗,又有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研究。第三階段:綜合報告階段。學校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從學校發展的整體角度,對專項評估意見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判斷,完成學校自評報告,報告經行政會議、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後,送教育督導室。第四階段:接受評估。積極配合、協調,確保新區評估組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做好專項評估工作的總結,認真研究落實區信息化專項評估的有關意見。

二、自評結論

學校自評小組根據評估指標,結合學校各方面建設工作現狀,對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全面自評總結。我們認爲,學校以建設信息化校園的.總思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爲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爲主線,從科學管理、健全制度、加強師資校本培訓、強化實踐活動爲操作手段是有效的。

學校自評分數 95 分,申報優秀,希望以此爲動力繼續促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1.學校內部管理信息化

以學校2009新搭建改造的站爲平臺,實施“一站式”管理模式,網站具有多功能多模塊,全面應用於學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如:“校內通知”、“校本研修”、“學籍管理”、“無紙化辦公”、“校園博客”、“家校互動”等,實現了“文件傳輸”、“通知管理”、“課程管理”、“學生管理”、“^考~試管理”、“成績分析”、“學生成績跟蹤”等的網絡化運作,初步實現了學校各項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及無紙化管理。

2.教師專業發展建設信息化

主要以校本研修平臺爲載體,結合教師博客,課改計劃等實施網上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設工作。學校校本研修網絡平臺依託相關主題的全體教師的參與,通過討論,“反覆磨課”、“反覆評課”、“反覆修改”,經過自評、互評、^專~家評的形式實現我校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博客”中大家通過對課的反思,積累一點教學隨感,無形中實現着自我教育素質的發展。學校的資源網建設積累了各式各樣的教案、反思、課件、主題視頻片段、論文等,通過不斷地資源網建設與發展,實現全校的資源共享,爲教師的專業發展紮實開展提供了保障。

3.校園文化建設信息化

圍繞學校四年發展規劃,圍繞百年北小,學校通過多功能的校園網平臺全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我校的“我校的百年北小專欄”收藏的歷代北小的風風雨雨,有教師,有學生,體現百年北小的文化傳承。“學生天地”、“教師園地”是教師和學生體現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的樂土。學校圍繞校園網開展各類學生的自主探究,以“製作校園安全警示標誌” 等活動滲透兩綱精神,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和修養。通過騰訊通,校園博客的平臺營造着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網的“在線投票系統”,開展了“你喜歡的健康活動”、“你心目中最好的校園安全警示標誌”等網上投票活動,學生、家長及教師能共同參與,對不斷增強主人翁意識,推進學校進一步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7篇】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報告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報告

作爲學校公共服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校園網絡已成爲學校重要的基礎設施。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面貌得到了比較大的改變,與之相適應的校園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高,針對我校在信息工作的要求,我們確立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指導總則和總體目標,並制定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分階段實施方案,以期對今後進一步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之路。

一、抓領導,確立崗位分工責任制爲特徵的管理機制

圍繞學校信息化發展方案,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信息技術水平,深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系統的應用,保持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創新與活力。創建智能化、網絡化與個性化的數字化環境,推進學校向現代化教育的轉變,加速學校教育均衡發展和內涵發展。推動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進一步完善我校數字化建設步伐。

1、組織保障

實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學校通過建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網絡。領導小組由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和信息技術教師組成,共同研究制定學校信息化工作的規劃和管理制度。

2、制度落實

將數字化學校創建作爲我們學校發展的增長點和奮鬥目標,把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學校的制度建設、教學改革、教育科研、教師學生成長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首先,將目標分解成每個學期的具體目標,經常向教師宣傳,使之成爲全校教師追求優質共同發展的共同願景,紮紮實實分步實施。其次,分階段、分層次、有步驟地對老師進行培訓,注重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教師自己設計製作課件的能力及網上操作的能力。

二、抓建設,確立優化資源配置爲特徵的執行機制

爲了使學校真正實現教育教學活動全面實現信息化,營造數字化環境,學校加強信息化設備的投入,現已做到每位教師有一臺工作電腦,每個教室配置了一套多媒體電腦設備、實物投影機,營造了學校數字化環境。有了硬件的保證,現在教師的每堂新授課都能保證應用多媒體,基本上所有老師都能利用電腦查閱資料、電子備課、製作課件等,學校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資源庫。電腦和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爲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必備,實現了辦公的電腦化和網絡化。

三、抓應用,確立構建數字化爲特徵的校園氛圍

學校在初步完善校園網絡的平臺建設之後,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如何讓它充分的發揮作用,讓全體師生充分感受數字化校園的魅力。

1、搭建學校網站系統,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20xx學年我們對學校主頁的美觀和功能性方面進行了全面改版,目前主要有學校概況、行政管理、教工之家、書香校園、藝教舞臺和控煙專欄等欄目。

2、抓好資源建設,支撐新的課程改革。我們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運用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習生學習興趣,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連續幾屆的淞南中心校三真杯教學評比都將多媒體制作和運用作爲評比內容之一,促進教師製作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化發展水平。

3、在用好教育局爲我們提供的資源庫的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學校特色資源庫的資源添加和收集,網站改版的同時我們對校老資源庫進行了重新調整和啓用,積極調動教師們參與建設和使用資源庫的積極性,學校資源庫內容越來越豐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設了分學科、分年級、分學期、分類別的校資源庫。做到資源共享,減負增效,更好地服務於教師、服務於教學、服務於學生,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

4、通過網絡建立家校溝通和教師間的溝通:

1)家校互動平臺:利用市政府“家校互動平臺”作爲家校互動的主要工具。並採用多渠道方式加強學生家長和老師的緊密溝通。

2)教師辦公信息羣的建立:20xx學年起學校還建立了qq工作羣,通過羣建立工作全校老師各種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四、抓培訓,確立人才第一資源爲特徵的培訓機制

教師是實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軍,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信息技術隊伍是當務之急,學校通過抓校本培訓,有計劃的實施步驟,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一支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夠熟練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師隊伍;一支熟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研究的信息技術骨幹隊伍;一支能運用電腦網絡進行簡單管理的學生隊伍。

保證觀念先行。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老師們也越來越感受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領域的廣泛性實用性,我校邀請老師對我們全體老師進行了教育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以及通過教師的外出聽課學習等手段,讓教師們親身感受到信息技術和網絡科技對教學所帶來的衝擊,使老師們獲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引導教師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我們根據老師的年齡特徵和學科特點,力爭做到青年教師要過硬,中年教師要過關,老年教師要適應。爲此結合教育技術中級考覈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使全校100%的老師順利通過了考覈,爲學校信息化建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通過全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運用有了比較大的改善和發展,爲積極爭創實現數字化校園更上一層樓。

【第8篇】信息化工作述職報告

信息化工作述職報告

20xx年,我局對加強和搞好電子政務內網工作高度重視,嚴格按照上級各級對電子政務內網管理工作要求,結合我局網絡工作和城 管工作的實際,紮實推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積極探索信息化工作管理的新思路、新舉措,突出網上應用,強化信息服務,落實安全保密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加強督促檢查,爲保障我局信息渠道的暢通、信息資源的利用和服務,進一步提高辦公、辦案自動化應用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年電子政務內網工作具體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切實加強領導,落實網絡管理責任制

加強領導責任制。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電子政務內網的相關文件、會議精神,明確了分管此項工作的領導和日常應用操作管理人員,做到了人員到位,責任明確,工作落實。積極參加了縣黨政網管理中心舉辦的應用培訓或相關會議。保證了網絡操作人員的固定,加大了電子政務內網基礎建設所需的設備經費,繼續發揮了電子政務內網服務機關辦公的積極作用。

二、完善網絡的規範管理

(一)搞好公文網上單軌運行,認真做好了公文網上交換、處理、歸檔和查閱、電子郵箱等工作的網上應用,建立和完善信息上網制度,建立基礎數據庫和重要信息資源庫。

(二)認真做好電子政務內網上的公文收發,有固定人員,按照程序,下載了各類文件資料,能正確、熟練地做好本單位的公文網上信息網上應用,做好了公文網上歸檔和查閱工作,實現了公文高效運行,充分利用電子政務內網(黨政網)爲本機關提供服務,簡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辦公效率,爲領導的決策及時提供的依據。

(三)認真管理電子印章並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公文網上交換工作制度、領導審籤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網絡管理等制度。加強電子公文製作、印發、傳遞、使用、保存、銷燬過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並按要求每天填寫電子政務內網收發電子郵件的登記和值班日記。

三、做好網絡安全及設備維護

(一)依據國家有關涉密信息系統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範,認真抓好了電子政務內網(黨政網)及局域網的安全保密體系建設,做到了物理隔離和專機專用,安裝了防病毒系統、建設網絡信息安全監控系統,做到軟件及時升級、打補丁、更新病毒庫。使電子政務內網、互聯網可管並可控,達到了網絡安全保密要求。全年無失泄密事件,無重要數據丟失現象發生。

(二)積極開展網絡安全保密宣傳教育和督促檢查工作。今年我局深入開展網絡安全保密教育,增強了業務部門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落實了責任制,上網發佈信息必須由分管領導和辦公室主任審覈和監控,按要求配置了必要的設備,並定期和不定期計算機進行檢查。確保了電子公文安全、可靠、準確的傳遞和使用。

(三)建立健絡運行維護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保密規章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責任事件八小時內報告制和泄密責任追究制。重申在安全保密措施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不得一臺計算機同時上兩個網絡,不得在網上傳輸涉密公文,不得將涉密公文變爲非涉密的公文在黨政網上傳輸或發佈,做到“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做到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一步增強了電子網絡辦公的穩定性、可靠性、快速性和安全性。

(四)按時完成了ip地址重構建工作;配合完成了電子政務內網接入adsl升級光纖工作。

標籤:多篇 化工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