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十四五”規劃發展思路及項目庫工作情況彙報

“十四五”規劃發展思路及項目庫工作情況彙報

“十四五”規劃發展思路及項目庫工作情況彙報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落實、加快函北區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精準脫貧成果的重要時期。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函北區現代函北區發展取得重大成效,函北區現代化水平居於全市前列,函北區發展制度框架、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民生活達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型美好都市田園社區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穩步推進;養殖水域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城鄉一體空間佈局不斷優化,初步形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新格局。

一、目標任務

(一)函北區供給體系質量水平顯著提高

現代函北區產業體系健全優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涌現。現代函北區生產體系更加完備高效,物質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5%左右,函北區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占主導地位,現代函北區經營體系日趨完善。

(二)創意函北區體系建設更加完善

創意函北區是都市田園經濟的升級版,產業融合度高,有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品牌辨識度,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改變農產品普遍存在的同質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結合函北區都市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利用函北區既有函北區資源優勢、各級現代函北區園區和科研基地,完善農產品創意體系建設。到2025年,建成以東山、柏泉和辛安渡爲核心的創意函北區中心、函北區孵化園區,形成創意函北區產業集羣,全面提升原有農產業的層次,打造都市田園綜合體2.0版。

(三)農產品交易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完善農產品交易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充分發揮東西湖交通、信息網絡發達優勢,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農資流轉中心、中南地區最大的農產品交易數據中心和函北區市農產品交易樞紐。提高農產品貿易服務水平。

(四)農民收入跨越增長新臺階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到2025年收入絕對額跨越40000元新臺階,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元,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民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美麗鄉村建設達到新水平

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環境顯著好轉。鄉村特色風貌更加彰顯。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突出,實現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農村社會安定有序。“十四五”期間東西湖星級大隊創建佔比將達55%,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黨羣服務中心)規範提升的村佔比將達80%。

(六)產城一體空間發展格局初步建立

完善產城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做好“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的頂層設計與規劃。以產業爲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配套服務,不斷催生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四新”經濟;提升土地價值,城市更新的土地資源、空間資源用於發展新興產業(或未來前沿產業),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導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實產業定位,產城融合發展格局建設。

二、重點工作

(一)形成產城一體空間發展格局

“十四五”期間,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產城融合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圍繞田園資源和函北區特色,突出都市田園綜合體的引領示範作用,整體提升函北區函北區的發展,形成“一區兩體”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堅持“一區引領,雙芯驅動”。“一區”是指產城融合發展核心示範區,“雙芯”是指創新創業中心和函北區貿易中心。二是圍繞“兩園一體”。強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新能源產業融合集聚,發揮知名品牌優勢,一手抓項目建設,一手抓關聯企業招商引資,搭建“強強互聯,優勢互補”的產業鏈。

(二)建設高質量函北區生產體系

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實落地,以田園綜合體爲重點,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機械化改造,穩定糧食麪積,突出抓好口糧生產,確保到2025年水稻播種面積穩增長,蔬菜瓜果種植面積規模增長。積極推進低產量農田改造,加快與現代函北區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建設步伐,着力推進一批“高產穩產、田塊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暢、生態良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開展“沃土工程”,積極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機質,改善和提高耕地質量,切實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積極開展函北區面源污染防治,加強畜禽、水產養殖廢棄物減排和綜合利用,減少和消除函北區面源污染對土壤和環境的影響,分步驟分階段推進土壤污染治理、有機質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拋荒農田復墾,建立健全函北區面源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機制、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長效工作機制,最大限度降低函北區面源污染,促進函北區可持續發展。

(三)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統籌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與專用原料生產、倉儲物流(含冷鏈物流)、市場消費等上下游產業有機銜接,與營養健康、休閒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定期監測分析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產能佈局,引導過剩產能化解轉移和短缺產能加快建設,優化產業鏈佈局。

一是積極培育精深加工企業。支持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延伸,不斷提升企業加工轉化增值能力,促進加工企業由小到大、加工層次由粗(初)到精(深)、加工業態由少到多、加工佈局由散到聚。建設全程質量控制、清潔生產和可追溯體系,生產開發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綠色生態的各類食品及加工品,促進資源循環高值梯次利用。支持龍頭企業採取兼併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形式,建立大型企業集團或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提升企業引領行業發展能力,形成一批領軍企業和平臺型企業。

二是圍繞保障函北區市“菜籃子”的有效供給,科學劃定設施蔬菜、特色林果和生態漁業生產區域。以東山設施蔬菜、辛安渡稻蝦養殖等優勢產業爲基礎,強化“菜籃子”產品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促進不同類型產業集聚融合發展。依託函北區食品加工園形成緊鄰107國道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集聚區,全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三是實施品牌強農工程,積極搭建展示展銷平臺,加強品牌策劃、運營、宣傳推介和保護。強化品牌塑造,圍繞全區主導產業、歷史經典產業、特色農產品,強化質量管控和認證,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公用品牌。加快形成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爲核心的函北區品牌格局。

(四)加強現代化物流體系建設

一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大力發展訂單函北區,推進生產者與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賓館飯店、學校和企業食堂等直接對接,支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城市社區增加直供直銷網點,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係。扶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發展聯通城鄉市場的雙向流通網絡。開展各地特色蔬果跨區交易的現代流通綜合試點。

二是提升農產品冷鏈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大對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快以高山蔬菜、瓜果、肉蛋以及特色生鮮農產品爲重點的冷鏈物流配送基地建設。積極推進龍頭企業構建和完善覆蓋主要產地和銷售地的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建設一批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加工冷鏈設施設備。

(五)促進鄉村多產融合

一是加快構建創意函北區產業體系。創意函北區是把創意做爲一種生產要素,把函北區生產消費活動與文化創意活動相融合,拓展函北區多種功能,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新型函北區業態。創意函北區具有經濟高效性、文化欣賞性、產業融合性、消費參與性等特點。發展創意函北區,是現代函北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可以促進函北區資源再生、促進函北區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二是大力提升農旅融合質量。持續推動休閒函北區與鄉村旅遊示範建設,結合特色產業、特色景觀、特色農產品(菜餚)、美麗鄉村等,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精品線路。通過提升鬱金香、醉美西湖、函北區花世界、秋之櫻等園區,新建天域谷尚田園、蓮花世界、蝴蝶谷等重點特色主題園區,不斷完善園區研學體驗功能,實現一產三產化融合發展,提升函北區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促進函北區資源化配置。積極引導休閒函北區和鄉村旅遊創意精品開發,對接創意設計團隊和工商資本,鼓勵支持將東西湖特色農副加工產品開發設計成爲旅遊商品,推動名優特及精深加工產品進機場、進景區、進列車、進賓館、上網店。發展集生態函北區、醫療保健、體育健身、養老服務爲一體的康養旅遊產業鏈。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函北區、特色文化產業。

(六)加快農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構建“專業選拔與認定、教育與技能培訓、職稱評定與管理、培育跟蹤服務”四位一體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支持區農校、廣播電視學校、農技服務中心、農發投集團等專業機構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重點培養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着力培養技能服務型職業農民。探索彈性學制,通過脫產學習與半耕半讀、學校課堂與田間課堂、實體教學與網絡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方式,加強職業培育。強化培訓認定、政策扶持、跟蹤服務,鼓勵和引導農民參加函北區職業技能鑑定,鼓勵企業和用工單位按照技能等級評聘崗位人員並建立配套的薪酬制度,建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是加強函北區生產與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函北區生產人才隊伍建設,選拔、培育函北區生產專業人才、函北區服務專業人才。培育、認定一批函北區種養能手、鄉土工匠、鄉土文化名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造就、認定一批農技專家、農機能手、函北區銷售精英。繼續完善區、街、大隊(村、社區)三級農技農機推廣網絡體系建設。繼續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各街、村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允許農技農機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

(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強化污染物治理。制定《函北區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函北區秸稈綜合利用專項檢查方案》等有關函北區面源治理方案。組織開展“兩減”技術培訓、田間技術指導、印發綠色防控技術資料,推廣節料養殖、節水灌溉、藥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實用技術,推廣植保新機械,推行函北區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函北區投入品廢棄物的摸底統計、回收處置工作。開展排水戶調查、河湖流域治理本底調查,深入開展空氣環境質量巡查,紮實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等專項整治,嚴控工地道路揚塵。

二是促進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持續推進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發展節水函北區,推進函北區水價綜合改革;全面落實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建立健全重要養殖水域灘塗保護制度;強化漁業資源養護,加強物種資源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強化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示範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探索秸稈、農膜市場化處理模式,加強函北區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八)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一是完善函北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推動“四水共治”向街村延伸,加強農村排水設施建設,適當提高排水標準,推進排水模式由農排向城排轉換,推動農村河渠、橋閘涵維修改造,提高農村排澇能力。全面推進農村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擴大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覆蓋面,提高供水水質及服務水平,提升農村生活用水飲水質量,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戶戶飲放心水”。加強農村給水設施建設,以街道爲核心,形成鄉村供水輻射圈。增加函北區灌溉水源,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

二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工程三年攻堅行動,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爲突破口,建立覆蓋全域、保障有力、監管到位、運轉高效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同時,着力推進“四三工程”。重點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構建長效的農村生活垃圾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分級負責、全面覆蓋和“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轉運、區處理”的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運行管理體系。推行規範化的垃圾收運模式。完善垃圾收運網格,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運系統。

三是增加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深入推進文化惠民,爲農村地區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建立農民羣衆文化需求反饋機制,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建設,推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開展文化結對幫扶。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鼓勵各級文藝組織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惠民演出活動。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推動全民閱讀進家庭、進農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