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精選多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選了多篇《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範文,但願能對你的工作學習會帶來幫助。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精選多篇)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第1篇)

根據臨州人大辦電發[2017]27號《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的通知》精神,康樂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查組,對我縣《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上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供堅實保障。一是成立工作機構。全縣成立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牧局。整合並充實了縣級層面的管理力量,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要求各鄉鎮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各村社確定了安全監管員。二是出臺規範性文件。先後下發了《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意見》和《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康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康樂縣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預案》《康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考覈辦法》《鄉鎮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法》等多套規範標準,逐步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各項工作進一步規範。三是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規劃。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把健全農業地方標準體系、構建農業標準化示範推廣體系、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水平等內容納入其中。

(二)加強宣傳培訓,增強安全意識。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以農資打假、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日、農業生產安全宣傳週等活動爲契機,重點深入牛羊交易市場、鄉鎮集市、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及田間地頭進行法律知識宣傳。截至目前,共發放《動物防疫法》《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單行本1萬餘冊,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冊單3.1萬份,製作宣傳展板230塊,發放產地檢疫宣傳單1000張。二是開辦學習班培訓。縣農牧局舉辦獸藥、飼料質量安全知識培訓20期、無公害栽培技術培訓班29期,培訓人員5000人次。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每年集中開展“三品一標”生產經營企業和規模化種養企業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每年選送工作人員參加省州級以上法律培訓,有力提高了生產、經營和消費者的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

(三)加強標準化建設,提升產品質量。一是依託項目推進富硒標準化示範建設。截止目前,已設置試驗3項,當歸富硒試驗1項,當歸根腐病藥劑防治試驗1項,當歸麻口病不同製劑防治試驗1項,有效發揮了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二是加快“三品一標”發展步伐。農業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初步建立。在西南部高寒陰溼區的五鄉鎮建立中藥材標準化栽培基地6個,其中建成膜側當歸標準化示範基地2個,示範面積300畝(白王鄉孫家掌村150畝,上灣鄉馬巴村150畝);中藥材育苗基地500畝,(五戶鄉打門村100畝、上灣鄉東溝村100畝、八丹鄉葉素村200畝、流川鄉蘇家村100畝)總面積800畝。通過“三品一標”生產技術規程、以及各類富硒農產品種養殖技術規程的示範,從源頭上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編制完成了《康樂縣農業標準化生產方案》,製作了糧食作物、中藥材等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完成無公害產地認定3個。

(四)加強檢驗檢測,完善體系建設。一是大力開展果蔬農殘檢測工作。每月開展一次全縣範圍內農產品市場的果蔬農殘抽檢,截止目前已抽檢1008個樣品,合格996個樣品,合格率達98.8%,有效的保障了全縣羣衆的餐桌安全。二是強化動物檢疫工作。對進入牛羊交易市場的家畜逐頭查證驗物,做好宰前和宰後檢疫登記。截至目前,全縣共檢疫活畜禽26.47萬頭(頭、只),其中:牛3.62萬頭;羊1.4萬隻;豬0.15萬頭;禽類21.3萬隻。屠宰檢疫牛4520頭、羊8365只,禽類10萬多羽。消毒車輛300輛(次),消毒活畜市場、屠宰場等場所16.8萬平方米。同時,縣上與四家屠宰企業簽訂了《肉品質量安全承諾書》,明確了屠宰企業負責人責任,有效提高了養殖戶和販運戶的動物檢疫意識。

(五)加強綜合執法,嚴格質量安全關。一是開展農業專項執法。組織“農資打假”、“夏季百日大整治”綜合執法等活動,重點對種子、農藥、肥料產品質量進行檢查,查處各種違規銷售和使用農資的行爲,從源頭上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開展農資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了農資質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進銷貨臺賬和發票管理,並簽訂了農資誠信經營承諾書。二是嚴把畜產品安全檢測關口。建立了畜產品從養殖場到屠宰場到市場的三級監測網絡體系,不斷加大對畜產品藥物殘留、違禁藥品的抽檢頻率,有效擴大了檢測覆蓋面。每季度對全縣所有規模化養殖場動物尿樣進行一次拉網式檢測,定期或不定期對定點屠宰場的動物尿樣進行檢測,並利用檢測結果分析、預警、查處、追溯、公示。重點監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禁用藥物和藥物殘留,確保畜產品安全。三是加強養殖環節監管。依法加強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建立了畜禽及畜禽產品可追溯制度,全縣養殖場建立健全了消毒制度,從源頭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強化投入品監管。一方面組織執法人員對全縣獸藥、飼料經營企業(戶)展開全面監督檢查,發放獸藥、飼料安全使用告知書400餘份,簽訂獸藥、飼料誠信經營承諾書61份。另一方面嚴格獸藥經營企業准入機制,積極推行獸藥GSP制度,發放獸藥、飼料經營質量管理培訓資料100份。同時,加強獸藥飼料經營、使用環節監管,對轄區內的15家動物診療機構進行了定期檢查,嚴厲打擊濫用、違規使用獸藥行爲,覆蓋率達到100%。

(六)加強技術推廣,控制源頭污染。一是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杜絕田間地頭焚燒秸稈現象,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土壤理化性狀明顯改善,耕地地力與耕地環境質量明顯提高。二是進一步加大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各鄉(鎮)分所制定專人,實行“分片包乾、責任到人”的監管措施。截至目前,全縣共計無害化處理病死豬198頭、羊36只、牛6頭、狗6條,並已按要求全部上報州農牧局。三是加大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力度。以控制病蟲發生危害監測爲手段,利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大中型高效藥械替代小型低效藥械,推行精準科學施藥,控制亂用、濫用農藥現象。通過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病蟲害暴發率有所降低,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監管難度大。執法監管保障有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域廣、環節多,涉及各個方面和多個部門,監管體制尚未完全理順,監管合力有待進一步形成。

(二)農產品規模、集約經營水平仍然較低。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農業生產總體上仍處於自給自足的千家萬戶經營方式,生產規模小而分散,產量低,產品供應期短而集中,效益差。大量果蔬需求依靠外地調入,難以實施質量安全追溯。同時,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還不健全,多數農產品還沒有統一質量標準,有的質量標準需要提升和完善,部分生產經營主體沒有嚴格執行質量標準。

(三)技術力量少。資金投入仍顯不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技推廣服務、質量安全監測、執法監管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經費投入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同時,村級農技隊伍處於癱瘓狀態,鄉鎮、街道農技隊伍年齡老化、知識退化、作用弱化,且分佈不合理,縣級農技隊伍也存在技術推廣指導針對性不強、辦法不多等問題,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需求。

(四)宣傳還不夠深入。廣大幹部羣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知之甚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認識亟待提高,重視和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社會氛圍尚未真正形成。部分農產品生產者質量安全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注重眼前利益,盲目追求產量,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沒有成爲其自覺行動。

三、幾點建議

(一)抓好質量安全法宣傳。繼續通過各種媒體,採用各種方式,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政策、法規、標準、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戶曉,進一步提高廣大羣衆的質量安全意識。

(二)抓好農業標準化建設。以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爲載體,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地建設和富硒產業發展爲突破口,全面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建設,擴大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覆蓋面。

(三)抓好農產品檢驗監測。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充實儀器設備,加強檢驗監測能力,提高檢驗檢測水平。依法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計劃,延伸檢測區域,擴大監測範圍和數量,切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四)抓好農產品准入準出。依據法律確定的農產品市場準入要求,加強對進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以及超市的瓜果菜等農產品的監督抽查,防止和杜絕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產品上市銷售。

(五)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繼續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農業投入品行爲,從嚴打擊違法生產和經營行爲,把好農業生產源頭入口。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第2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首先,感謝區人大常委會對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現在,我就全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彙報如下,請區人大常委會予以審議。

根據2015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區人大常委會決定從今年8月起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爲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區人大先後召開了執法檢查動員大會,制定出臺了執法檢查方案。在區人大的統一安排下,我區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要求,突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措施,加大監管力度,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強化責任落實,推進網格化監管。一是落實監管責任。區政府明確由農委、市場監管、海洋漁業等部門各負其責,共同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區農委與獸醫站,區市場監管局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區海洋局與重點用海業主和重點養殖企業簽訂責任狀,進一步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安全。二是健全監管體系。實行區包鎮、鎮包村、村包片的監管人員包乾負責制,健全區、鎮、村、企業(基地)四級監管網絡,形成“層層負責、網格到村(基地)、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網格化監管體系。同時在各監管區域的顯要位置予以公示,真正做到監管重心下沉、監管關口前移。今年3月,鹽城市在我區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現場推進會,對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三是強化隊伍建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強化安全檢測監管,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先後舉辦農業執法人員培訓班4期、水產品質量安全集中培訓4期。同時創新形式,把農業法制培訓由執法人員向農資經營業主延伸。

二、加強品牌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一是樹立守法意識。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通過報紙、廣播、電視、橫幅、“12316”三農服務熱線、發放資料、舉辦培訓班等各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知識和法律法規,讓生產者知規守法。今年以來,先後發放農產品質量安全資料、明白紙和宣傳標語8萬多份。二是推廣標準化生產。編髮了《大豐區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範》,通過“三點”工作法、現代職業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多種舉措,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先後開展各類培訓49 期,培訓職業農民 5588人,建成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32.98萬畝。紮實開展農產品準出示範基地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檔案記錄,推行上市前檢測,確保農產品合格入市。三是加強品牌創建。充分發揮農業“三品”在產地管理、品牌引領、消費認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大力開展農業品牌創建活動。今年以來新申報農業“三品”73個,全年“三品”佔食用農產品的比重預計將達到45%,比去年提高10個百分點,被國家認監委認定爲“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被列爲首批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南陽韭菜、辣根、柿子新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

三、加大檢測力度,推進常態化監測。一是提升檢測能力。區農檢站目前已有63個參數的檢測資質,在鹽城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全區所有鎮級監管站均建有檢測室,承擔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定性檢測任務。區鎮檢測室實現聯網聯檢,實時傳送數據。同時,舉辦首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技能大賽,進一步提高了基層檢測人員的檢測技能。二是加大檢測頻度。建立全區蔬菜果品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檔案,加大抽檢力度。區農檢站每月對各鎮實現一輪抽檢,各鎮檢測站實現每週一輪抽檢,每週確保有不少於15批次的速檢信息實時上傳至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對全區五個農貿市場開展檢測活動,做到檢測規範、上傳及時、臺賬齊全、信息公示。今年1—10月份,全區共檢測果蔬樣品11163個,其中定量檢測657個。三是確保檢測成果。開展農貿市場檢測活動,對不合格的農產品及時通知下架並作無害化處理。今年8—9月,區市場監管局對城區農貿市場和超市的90個批次農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測,對發現的3個不合格產品進行了調查處理,確保農產品合格入市。

四、瞄準突出問題,推進精準化整治。今年以來,區農委組織開展了蔬菜水果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生豬屠宰管理專項整治等兩個專項整治行動,區市場監管局開展了農貿市場規範化管理互查互評家家到活動,區海洋局開展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一是造濃整治氛圍。專項整治期間,先後印發各類技術手冊2萬冊,張貼《禁限用農藥名錄》等宣傳畫9000多張,發放《告廣大生豬屠宰企業、經營戶一封信》、《致廣大蔬菜種植戶的一封信》等各類宣傳資料6萬多份,在人民公園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2次,現場發放宣傳資料1000多份。二是突出整治重點。在全區大蒜、韭菜、芹菜等主產村開展拉網式檢查,建立市場巡查工作機制和高毒限用農藥實名購買登記制度,每週巡查不少於4個工作日。專項整治期間,先後開展生豬屠宰管理巡查執法51次、私屠濫宰聯合執法檢查行動3次;海洋漁業部門出動執法人員122人次,對200多家水產養殖單位進行了檢查。近期,區市場管理局還將組織對全區農貿市場進行規範化管理檢查驗收。三是加大辦案力度。專項行動期間,蔬菜果品上,共立案查處違法違規經營案件17起(農藥12起、肥料5起);生豬屠宰管理上,先後取締私屠濫宰窩點5個,立案查處5起,查獲私宰豬肉129公斤,關閉生豬屠宰企業6家、暫停1家,有力地震懾了不法分子。

下一步,我區將按照本次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導,認真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進一步查漏補缺,加大自查自糾力度,穩定農產品產量,保障農產品安全,努力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再上臺階。一是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健全農產品監管責任體系,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爲抓手,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紮實推進“網格化”監管、問題治理和綜合執法,努力實現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質量無事故、消費無投訴,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區鎮常態化監測,着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建設,突出抓好農藥規範經營使用。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強化宣傳引導、依法治質和作風建設,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再上臺階。三是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大主要農產品生產標準和技術規劃的普及推廣力度,開展農產品產地準出示範基地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區首批16家產地準出示範基地確保順利通過驗收。積極推進農業“三品”申報和名牌產品創建,全年創建鹽城市級以上品牌10個,以品牌引領農業標準化。四是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突出建立紅黑榜制度,着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組織開展2015年度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企業評選,評選出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企業,弘揚典型,發揮正能量;對違法違規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實行重點監管、常態監控。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第3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託,向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主任會議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執行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

爲進一步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強我市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廣大人民羣衆消費安全,我辦嚴格按照省農委《關於開展2011年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的通知》要求,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常抓不懈,明確職責,很抓落實,有效地保證了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消費安全。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精心組織實施,深入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食品從田頭到餐桌的重要環節,直接關乎廣大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和消費安全。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百姓關心領導重視。爲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落到實處,辦領導班子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年初,經研究專門制訂了《關於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新農業辦[2011]46號),並結合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和種子執法年活動的開展,制訂印發了《關於成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及種子執法年工作小組的通知》(新農業辦[2011]12號),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上始終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衆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爲宗旨,堅持“兩手抓、一提升”,一手抓標準化生產、一手抓執法監督,着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工作,進一步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採取了以下有力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首先,加強組織領導,我辦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小組,由主任任組長,分管主任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爲組員;其次,明確監管責任,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一級向一級負責,逐級落實責任。明確具體監管人員,實行“一對一”的監管;第三,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2、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一是繼續完善農業質量標準體系。在大力引用和貫徹執行相關國家、行業以及省地方標準的基礎上,針對我市農業生產實際,加快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標準的申報和制定,填補標準空白。今年我辦會同質量技術監督辦實施國家級有機蔬菜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創建有機蔬菜胡蘿蔔、黃瓜、毛豆等省級地方標準,現已進入驗收準備階段;二是精心組織培訓。突出標準化生產觀念的提高和技術普及,重點組織鎮級農技人員、種植大戶和科技示範戶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生產管理》等有關知識的培訓,通過大力實施“標準入戶”工程,結合“農民培訓工程”、“科技入戶工程”等項目的實施,採取多種培訓方式,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農民按標準生產的意識,讓農民掌握標準化栽培管理的技術要領。同時發放各類培訓資料近萬份;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農業標準化入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項整治等方面宣傳報道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3、規範基地生產行爲。農產品生產基地應達到“三有”要求。一是有記錄,按標準組織生產,督促建立農藥、肥料、種子等農業投入品使用制度和生產記錄,按規定完善生產管理檔案;二是有檢測,生產基地需配備相應的檢測設備開展自檢工作,或委託有關質檢機構定期進行檢測,並出具檢測報告;三是有標識,基地生產的產品須有包裝標識,並在包裝物上標註或者附加標識標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生產日期。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質量標誌使用權的農產品,須標註相應標誌和發證機構。

4、嚴格產地準出。各鄉鎮組織排查轄區內農產品企業和基地名單,摸清情況,對照標準認真篩選,對經篩選確定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個人切實加強監管。在標準化生產、檢驗檢測、包裝標識等方面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制定並嚴格執行準出制度,確保落到實處。

5、加強投入品監管。對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確保不出現因農資質量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堅決杜絕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行爲。對重點蔬菜產區範圍內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100%實行備案,督促其完善進銷臺賬制度,堅決杜絕經營假劣農資和違禁農業投入品行爲。同時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的規定。

6、及時溝通信息。我辦及時通報農產品的抽檢結果,同時,加強與公安、衛生、工商、質檢等有關部門溝通與配合,一旦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按照應急預案要求,查明問題產品源頭並妥善處理,及時將情況上報,形成上下聯動、暢通高效的信息溝通工作機制。

(二)、抓好“三品”認證及例行監測工作。

1、抓好“三品”認證和特色農產品開發。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和特色農產品的開發,積極推進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認證。截至目前爲止共完成“三品”認證204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81個,綠色食品20個,有機食品3個。省級名牌農產品1個,市級名牌農產品9個,2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花生原料基地和“邵店板栗”地理標誌申報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下一步繼續加強我市“三品”申報認證工作,提升我市農產品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確保農民增產增效。

2、完善農產品例行監測制度。加強監測手段,增強監測能力,擴大監測範圍,提高監測水平,實行每週定期檢測和不定期抽查檢測相結合。我們重點對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進行抽樣檢測,每月完成抽檢農產品樣品200次以上,合格率達99.9﹪以上。爲動態掌握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加強監管提供保證。

3、強化監督檢查,加大查處力度。今年以來,我辦多次組織執法人員對本市蔬菜生產基地瓦窯、草橋、新安等鎮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農戶是否按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生產中是否使用了禁限用農業投入品,是否有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情況等。加大監控“三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重點檢查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標識使用等,堅持產地環境監控與農產品生產檔案管理相結合,規範使用與開展生產技術服務相結合,包裝標識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相結合,積極打造從田間到市場的安全鏈條,促使獲證單位普遍做到“環境有檢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開展“三品”標誌使用專項檢查,聯合質檢等部門對“三品”標誌使用是否規範等進行嚴格檢查,及時制止冒用、超範圍使用“三品”標誌違規行爲,並要求“三品”生產企業使用規範的包裝,切實維護“三品”市場秩序。強化農業投入品管理,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進一步規範農藥、肥料、種子等農業投入品的經營和整治,加大對農資市場經營農業投入品違法查處力度,向經營戶發放禁止經營銷售禁用高毒農藥告知書,並與經營戶簽訂不銷售高毒農藥承諾書,從源頭上杜絕高毒農藥,確保農戶使用放心藥。加強對本區域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和商戶的監督檢查,對其生產經營資質、經營種子品種來源、審定推廣區域、質量、包裝、標籤等,逐一審查,並做好質量抽檢工作,把好種子源頭關,開展種子生產經營檔案檢查活動,規範生產經營行爲,指導好本區域的品種布辦,以政府推介品種爲依據,引導農民科學選種,發揮品種最大的增產增收增效作用。此外,積極處理解答農民投訴舉報及生產中的問題,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種。嚴查肥料生產經營中假冒肥料登記證以及生產銷售假冒僞劣復混(合)肥行爲,檢查復混(合)肥生產企業登記證是否有效,肥料標籤內容是否完整,確保農戶使用放心肥。通過嚴厲打擊違法行爲,規範了市場,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進一步提高,有效地保障人民羣衆的消費安全。

二、目前存在問題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施行以來,相關職能部門認真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賦予的監管職責,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促進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正常開展。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尚待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沒有引起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個別執法人員的高度重視。執法檢查中發現,一方面羣衆消費呼籲食品安全,但一些企業和農戶缺乏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認識,不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不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認識停留在嘴上,沒有落實到行動中。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健全。由於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基礎支撐較弱,檢測手段滯後,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監管人員匱乏,制約了農產品質量水平的提高。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難以適應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生產地環境監測、標準化生產、投入品監管、基地建設控制、流通環節監控以及設備設施的配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沒有建立有效的投入機制和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撐,應有的監督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

四是分散經營實施監管困難。我市農產品生產以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爲主,一家一戶單獨面向市場,從農田到餐桌,要經過農業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使用、種植養殖、收割屠宰、儲藏運輸、保鮮、包裝、批發零售等許多複雜環節。任何一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加上監管人員有限,實施監管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嚴絲合縫。

三、今後工作打算

針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前存在問題,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產品安全管理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經費,用於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按照上級要求我市應成立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議政府儘快解決人員編制不足和經費缺乏問題,完善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服務社會,造福人民。面對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和實際困難,今後我們將以這次檢查爲契機,進一步理清思路,圍繞重點,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無公害基地建設。繼續完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根據我市農業生產實際,加快完善農業標準化制定和申報,填補農業標準化空白,爭取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花生原料基地,提高我市農業標準化水平。加強培訓工作,重點培訓鄉鎮農技人員,種植大戶和科技示範戶,通過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農戶按標準化生產意識,大力實施“標準入戶”工程。

(二)、認真抓好“三品”及農產品品牌認證和開發工作。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的發展和特色農產品的開發,繼續搞好“三品”認證及複查換證工作,協助企業做好優質品牌產品開發規劃,指導其按照標準管理和生產。

(三)、加強監督,規範管理。堅持實施例行檢測制度,強化證後監管。進一步完善例行監測制度,加強對我市各大超市、農貿市場、生產基地進行農產品定期檢測工作,切實有效地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促進農產品生產的健康發展。

(四)、加大對農業投入品使用和監管。通過採取舉辦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深入普及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知識,指導農戶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進一步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業投入品違法行爲,確保農民使用放心投入品。

(五)、搞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級檢測站項目建設。認真完成農產品縣級檢驗檢測站項目建設,在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支持下,認真組織項目實施工作,確保建成一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範文(第4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現將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開展基本情況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我市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2006年成立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目標,明確了工作要求,各縣(區)也相繼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質性啓動開展。2007年,安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驗檢測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09年通過計量認證,西秀區、關嶺自治縣、平壩縣、鎮寧縣等也相繼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其餘各縣(區)也指定專門機構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2010年全市建立了21個市級蔬菜農殘監測點;2011年全市建立了16個省級農殘電子監控點並全部投入運行。截止目前,農業系統在全市設立了74名監管員,畜牧系統在全市設立了1838名防疫員。

(二)積極開展宣傳培訓。爲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做到家喻戶曉,我市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發放宣傳冊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各縣(區)各職能部門也通過出動宣傳車,懸掛各類橫幅、條幅等公益宣傳廣告,印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單行本,舉辦技術培訓班宣傳和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2012年,全市農業部門結合開展冬春季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共開展各類宣傳和培訓活動2.79萬人次,發放宣傳及培訓材料30萬多份。通過全方位、多形式的廣泛宣傳,各級各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更加關注,廣大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認識顯著提高。

(三)認真制定標準化生產體系。近年來,我市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農產品地方標準體系建設,創建了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縣1個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縣1個,成功申報了“安順山藥”、“紫雲紅芯薯”、“黃果樹毛峯”等農產品地理標識保護。截止目前,我市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5個、面積20.13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3個、面積8.46萬畝;認證無公害畜產品89個,建立畜產品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場3個,省級標準化養殖場25個,市級標準化養殖場40個。通過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改善了產地環境,推進了鄉村休閒觀光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標準化已成爲推動現代農業和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市農業部門、畜牧部門加大工作力度,開展了以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爲重點的農產品抽樣監測工作。2012年,全市共抽檢蔬菜、水果190批次,共計抽檢2440項次,抽檢合格率爲100%;抽檢畜產品、水產品、飼料、獸藥344批次,合格率爲100%。同時,還重點加強對兩城區“保供、穩價”速生蔬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在8個農藥殘留監測點共檢測蔬菜樣品1863個,合格率爲98.34%,爲市民能食用安全可靠的農產品提供了保障。在全市各大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推行農殘自檢、掛牌公示制度,杜絕不合格農產品進入百姓家庭。認真開展獸藥清查和農資打假行動,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符合國家標準。同時全市農業、畜牧部門還全面開展了高毒高殘留農藥、瘦肉精等違禁農獸藥和其它違禁農業投入品爲重點的監督檢查。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市農業部門、畜牧部門先後出動執法人員5600餘人次,檢查市場1056個(次),檢查經營戶6559戶(次),檢查企業62個(次)。全市農資經營戶簽訂“農資誠信經營責任書”2568份。通過農業投入品的專項整治,有效防止了違禁農業投入品進入農產品生產領域,農業投入品市場環境得到進一步整頓和規範。

(五)初步建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今年,按照國家和省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要建立到鄉鎮的工作要求,我市結合實際,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加快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今年8月,市編委辦印發了《關於各縣(區)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加掛“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的通知》(安市編〔2012〕190號),全市各縣(區)均按要求在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加掛鄉鎮農畜產品監管站牌子,截止目前,共有83個鄉鎮(辦事處)全面完成掛牌工作。

(六)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截止目前,我市共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示範點20個,共發放生產記錄檔案6910冊,全市所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均已建立生產記錄檔案,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追溯,逐步建立全市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

二、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專業人員嚴重缺乏,影響了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經費投入不足,檢驗檢測設備落後,檢驗檢測工作開展受到限制。三是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還需加強。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覆蓋面有待於進一步擴大。五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培訓力度還需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維護人民羣衆利益的可靠保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市將在市人大的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在我市的貫徹實施:

一是積極開展農資市場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農資和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的行爲。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於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國發〔2007〕23號)、《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第503號令),切實抓好農資監管,落實工作責任制,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農資產品的行爲,特別是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等違禁藥物行爲。

二是加大農業標準化工作力度,進一步規範農業生產行爲。切實把農業標準化作爲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業效益、確保農產品放心消費的一個重要手段來抓,堅持農業標準的制定(修訂)與標準的實施推廣相結合,規範農業行爲、嚴格執行生產安全期制度,不斷推進農業標準制定工作,切實把標準化和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到2015年使我市60%以上的優勢農產品和大宗農產品均按標準進行生產。

三是加強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逐步在全市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農產品農殘例行監測。到2015年全市所有縣(區)全部開展農產品農殘例行監測工作、市農產品質檢中心對全市開展產地環評及產品質檢工作。

四是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農產品市場準入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不斷完善的原則,從批發市場、超市設立無公害農產品專櫃開始,逐步向全市的農產品延伸。確保2013年全市農殘監測點擴大到200個,2014年擴大到300個,2015年擴大到400個。不斷建立健全全市農產品農殘抽檢例行信息發佈制度,每年對各縣(區)農殘抽檢情況進行四次信息發佈,每季度進行一次全市農殘抽檢情況分析,到2015年完成全市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

五是積極培育優質農產品、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認證面積。逐年遞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在2012年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已達60萬畝的基礎上,確保2013年達80萬畝,2014年達100萬畝,2015年達120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以每年10萬畝的面積遞增,到2015年達50萬畝。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範本(第5篇)

爲進一步規範農產品生產行爲,切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全市農產品消費安全。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11月上旬,市人大農民宗僑委對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情況開展了執法調研。

執法檢查組一行前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和縣區,深入部分鄉(鎮)村、農業園區、種養殖基地、農貿市場、超市等,採取聽取彙報、現場隨機抽檢、查閱相關資料,與業主、基層幹部和監管員交談、召開市級職能部門座談會等方式,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瞭解,並向有關部門反饋了相關情況,提出了工作意見、建議。現就調研情況向本次主任會議報告如下:

一、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着力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全市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

(一)加強協調領導,積極營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社會氛圍。一是市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了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目標考覈重點,建立完善了市級部門、市縣監管協調聯動機制,落實了監管責任。加強了對農資和農產品市場巡查、檢查,監管單位與農產品生產經營責任人簽訂責任書、承諾書,不斷增強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自覺性。二是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採取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形式,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培訓累計達200餘場次,發放、張貼農產品質量安全資料、明白紙和宣傳標語8萬多份,努力營造生產者安全生產、經營者依法經營、消費者健康消費、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良好氛圍。

(二)健全體系,增強監管能力。一是完善了市、縣、鄉農產品質量監管(檢測)、農業綜合執法、動物衛生監督防疫、植物檢疫、水產漁政等監管機構,有監管人員143人;鄉鎮全部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配備了鄉鎮監管員、村協管員和生產單位信息員監管隊伍,有村級協管員194名;構建了縣、鄉、村、企(基地)四級監管網絡,形成了“層層負責、網格到村、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網格化監管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監督,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監督作用。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完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形成了農畜水產品、農業環境、肥料、農藥等4大類216個參數的檢測能力,對農產品質量監測進行全覆蓋;米易縣、鹽邊縣完成了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站項目建設,擁有了實驗室檢測能力;積極推進鄉鎮監管機構標準化建設,所有鄉鎮監管站均建有檢測室,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定性檢測任務。建成了市、區縣、鄉鎮三級政府和企業“3+1”檢測能力。

(三)狠抓執法檢查,確保農產品源頭安全。一是市級相關部門認真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四個最嚴”要求,不定期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使用禁用農藥、獸藥等非法行爲,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保障。在全市農資市場全面禁售高毒高殘留農藥,積極推行農(獸)藥安全使用間隔期和休藥期規定,在重要農時季節,集中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有效地促進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二是嚴格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單位)投入品使用檢查,依法嚴厲查處非法添加、製假售假等行爲,及時曝光有關案件,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爲。

(四)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農產品提質增效。積極開展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和證後監管,推進優勢特色農業發展。一是圍繞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畜禽水產等主導產業,制定了芒果、番茄、肉牛、羅非魚等200餘項農業技術規程(規範)和地方標準,建立起了我市農業地方標準體系。二是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全市建成農業部熱作標準創建園16個,示範推廣面積4萬餘畝,輻射帶動50萬餘畝。建成蔬菜標準園5個、畜禽標準化示範場11個、規模化養殖場80家,6家養殖場獲得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5家養殖場獲得四川省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建成農業標準化示範區6個(國家級4個,省級2個)。成功創建爲中國特色農產品(芒果)優勢區,“攀枝花芒果”被評爲全國“消費者最喜愛的百強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32.72億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基層幹部和農業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真正落實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我市農業生產經營主要還是以分散種養爲主,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部分分散經營者在生產過程中,違反規定使用和隨意添加藥物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二)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目前縣、鄉監管隊伍人員不足,存在斷層和缺位現象,一些鄉鎮僅靠農技站人員兼職作檢測工作,村級協管人員多數爲村幹部兼職,監管水平和工作積極性不高,監管難、處罰難、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仍然存在,農產品檢測設備配備不夠,鄉鎮一般只配備了農藥殘留快檢設備,存在檢測項目少、檢不出、檢不準等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涉及到農業、食藥、質監、工商等多個部門,監管信息沒有達到互通互用,重複監管與監管盲區並存。產品檢測沒有達到全覆蓋,不少農產品沒有產地證明或未經質量檢驗便進入了市場,導致農產品准入準出制度沒有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監管作用發揮有限。

(三)質量安全標準推廣相對滯後。由於我市分散經營農戶面寬量大,標準化生產意識不強、實施難度大、推廣力度小、實施面較窄。同時部分企業存在重拿證而輕使用、重培育而輕管理以及亂使用“三品一標”標誌等現象,影響了品牌農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和公信力。

三、工作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良好氛圍。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職責,進一步做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多層次、多形式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業投入品科學使用方法等宣傳培訓,提高廣大幹部和生產經營者依法規範農業生產、經營行爲的自覺性,不斷增強消費者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

(二)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加大對各級監管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及時調整和充實基層監管力量,不斷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監管體系。切實解決各級檢測服務站人員不足、設備簡陋等具體問題,整合監管檢測資源,解決重複監管、監管盲區問題,真正形成監管合力,增強監管實效。探索試點在中心城區關閉活禽宰殺市場,在城郊建立規範化的活禽定點屠宰場,有效防止禽類疫情傳播。

(三)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動各項質量安全監管制度落地落實。逐步建立起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無縫銜接機制,加大對產業基地、農貿市場、超市等抽檢力度,依法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經營使用的過程監管,努力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確保產品追溯體系真正發揮作用。

(四)高質量推動攀西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按照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進一步突出綠色農業的基礎地位,推進綠色農業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範園、標準化種養殖場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適度規模化生產,從根本上解決分散經營的弊端。結合本市實際和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全市農產品標準體系,促進農產品生產規範化、標準化水平的提升。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第6篇)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19年工作安排,9月以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十慶率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去年基礎上再次對全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情況進行了檢查。此次執法檢查綜合運用了現場查看、召開座談會、懇談會、彙報會等形式,採取小分隊暗訪、隨訪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9月9日召開動員會,集中學習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安排部署了執法檢查工作。9月中旬,執法檢查組分兩組深入六縣(區)畜禽養殖企業、屠宰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農資門店、農貿市場、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等開展暗訪、隨訪。9月17日,分別召開部分涉農省、市、縣人大代表和農業經營主體業主代表座談會。9月19、20日,深入東坡、仁壽、洪雅縣(區)開展集中檢查。10月12日召開彙報會,聽取了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彙報,全面瞭解和掌握全市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來,全市上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總抓手,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紮實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全市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事件,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持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一)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一把手”爲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市、縣、鄉、村“四長”層級負責制。二是壓實監管責任。明確各級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職責,實行“一把手”履職報告制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爲政治任務抓實抓好。三是建立了政策激勵機制。分別設立了泡菜和柑桔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各1000萬元,連續出臺東坡泡菜產業發展、晚熟柑桔產業發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建設3個扶持政策,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良好。

(二)生產基礎逐步夯實。一是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先後制發了《眉山市實施“三長制”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的實施意見》、眉山市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工作方案,農田、農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二是綠色生產紮實推進。全面推廣水肥一體、測土配方施肥、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綜合利用等綠色生產技術,實施了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行動。三是標準化工作穩步開展。制定了首個國際標準——《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與試驗方法》,“微生物多態發酵解析及調控泡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應用”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市標準化生產步伐加快。

(三)優勢產業集約發展。一是園區引領作用凸顯。以園區建設帶動產業集羣發展,有效提升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制定了《眉山市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項改革工作方案》,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是品牌創建有序推進。堅持品牌強農之路,大力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戰略。

二、主要問題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仍然較差。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戶可控散戶難管”形勢依然嚴峻。一是“大戶”難引領。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比較重視生產、經銷等環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但仍有部分新型農業經營業主因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識不足,加之優質優價的農產品市場機制尚未形成,相關利益缺乏有效聯接,對“三品一標”創建無積極性,既沒有做好自身農產品質量安全,更不能很好地引領“散戶”。二是“散戶”不易控。目前,傳統式、分散於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組織形式在我市仍佔50%以上,他們在生產、經銷農產品過程中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加之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面對點多面廣監管難題,嚴重製約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追溯管理,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欠賬不少。縣級農產品檢測站、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仍普遍存在“一少兩缺一差”問題。一少,即人員少。按照農業農村部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機構建設標準要求,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管理和技術人員應達到10—15人。目前,全市6個縣級農產品檢測站實際在崗人員共15人,其中仁壽無人員在崗。二缺,即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作經費缺。按照檢測機構“雙認證”考覈標準,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技術人員應達到5人以上,且中級職稱以上人員比例不低於40%。目前我市6個縣級農產品檢測站獲得中級及以上職稱的人員共4人,其中彭山、仁壽、丹棱縣(區)無人獲得相應職稱,東坡、青神縣(區)僅各1人獲得相應職稱;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既無專業人員、又無專職人員。六區縣2019年縣級檢測站運行費只有20-30萬元不等,鄉鎮更顯困窘,連採集農產品檢測樣本經費都沒有,導致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形同虛設。“一差”,即創建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雙認證”工作進度差。按照《2019年全省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工作目標任務及考覈細則》要求,我市6個縣級農產品檢測站要在2020年前全部通過“雙認證”,但目前僅洪雅縣取得。

(三)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機制尚不健全。一是農貿市場開辦者主體責任履行差。由於受利益驅使,農貿市場開辦者既是市場的經營者,又是市場的監督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對市場內的農產品的抽檢很隨意;衆多的個體戶售賣各類農產品農藥、化肥是否超標、是否度過安全間隔期、休藥期不得而知;綠色、有機等標誌標識任意粘貼,以次充好,以劣充好等亂象叢生。二是市場監管行政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僅開展了日常監督性抽查,沒有做到監督性檢驗檢測與對農貿市場開辦者嚴格的監管有機結合;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和情況通報制,對違規違法經營懲處不具震攝。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培訓力度不夠。一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不夠廣泛深入。一些羣衆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認識有偏差,對政府監管不信任;對一些農產品生產者特別是“散戶”,以及爲數衆多的投入品經銷商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針對衆多的消費者,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上做得不夠,傳謠信謠,以訛傳訛現象較爲突出,社會共治氛圍沒有形成。二是培訓的有效性不夠。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尤其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法人和一些集中連片的“散戶”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上存在很大缺失,致使少數生產經營者受經濟利益驅使,違規使用禁限農藥、超範圍超劑量施用農藥化肥、非法添加各類食品添加劑、不嚴格執行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建議意見

(一)堅持規模經營。一是強化主體培育。繼續堅定不移地大力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體系,以實施鄉村振興爲抓手,加快建設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強市步伐。全市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通過對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不斷培育和壯大,尤其是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使之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大資金、技術、管理和產地環境保護等的投入,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真正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可控;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品牌創建,充分發揮泡菜產業、晚熟柑橘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3個扶持政策的引領作用,強化農業品牌創建,大力發展“三品一標”。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有效的監管體制機制,強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的全過程監管。二是強化帶動引領。要鼓勵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區域內“散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政策引導支持等方式,帶動更多“散戶”走上質量興農之路。

(二)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健全檢測體系。各縣(區)政府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認真研究落實縣級農產品檢測站人員、經費保障問題,確保縣級農產品檢測站專業檢測和管理人員達到10人以上,有穩定的運行經費。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招引,讓人才招得來、留得住。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6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全部通過“雙認證”,取得法定檢測資質。二是夯實監管體系。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確保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築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基層基礎。

(三)嚴格市場準入。在市本級和各縣(區)各選擇一個條件較好的大型農貿市場,試點建立嚴格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機制,以嚴格的市場準入倒逼產地準出。一是嚴格落實開辦者主體責任。將農貿市場開辦者對進入本農貿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責任落到實處,規範農貿市場入口,探索將農貿市場劃分爲已檢區和待檢區,對進入已檢區的農產品做到凡進必檢,並將情況通過大型顯示屏予以通報,引導經營者規範合法經營,促進優質優價機制儘快形成。二是強化行政主管部門監管職能的履行。建立健全對農貿市場開辦者嚴格的監管機制,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同時不斷豐富監管方式和手段,不斷增強抽查的頻率和覆蓋面;儘快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接受社會監督;加大對違規違法經營行爲打擊力度,建立順暢的“兩法銜接”機制。

(四)推動社會共治。一是深化普法宣傳。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採取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力度,普及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不斷增強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意識,提高羣衆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水平和防範能力。鼓勵社會監督,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嚴格落實質量安全信息公示公開制度,妥善處理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虛假信息和謠言,着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格局。二是強化系統培訓。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藉助農民夜校、各種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等,不斷提高各類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法人、投入品經銷商、農貿市場開辦者及廣大農民羣衆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真正形成自覺和自律。

本站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幾篇《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範文,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相關內容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