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市教育系統學習優秀傳統文匯報材料

市教育系統學習優秀傳統文匯報材料
市教育系統學習優秀傳統文匯報材料
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等道德規範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吃苦耐勞等優良素質。這種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強大精神動力。
爲進一步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文化,滿洲裏市教育局特別將每年的4月定爲傳統文化教育月,讓學生在吟誦經典的過程中,感悟到中華民族追求和諧、誠信克己、謙遜好禮、勤儉廉正、刻苦奮鬥的優秀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經典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作爲欣賞這一文化瑰寶的完美方式——吟誦,在現代已經快要絕跡,鮮有人懂得如何去吟誦、去品味這些傳統文化。我們現在就要‘搶救’這一件‘非物質文化遺產’,教給學生如何去吟誦,讓孩子們通過這個方式激發對國學的興趣,熟知詩文中教授的傳統美德,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另外也希望這些孩子長大後能做到中西貫通,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諧的人生鑰匙,其中的一詞一句,都是人們爲人處世應該恪守的信條。接受聖賢智慧的教誨,足以讓每個人受用一生,讓每個人都富有一顆感恩之心,從而擁有健康美好的人生。我是怎樣指導學生落實《弟子規》的呢? 1、通過校訊通、家訪、電話家訪等方式加強與學生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指導家長用良好的言行爲孩子做表率,共同教育學生學好《弟子規》,並以《弟子規》的要求規範自己及小孩的日常行爲。自己及時與家長溝通,反饋小孩學習《弟子規》後在家的進步情況。 2、結合學校要求,真正讓學生讀起來,背起來,唱起來,做起來。除了早讀前十分鐘的朗讀外,還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多讀,班裏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背誦出來了。 3、重點落實學生的行動。我循序漸進的讓學生踐行《弟子規》,有計劃地讓《弟子規》深入到學生的日常行爲當中,每天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剛開始,我只讓學生做“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上學時跟父母說聲“再見”,放學時跟父母說聲“到家了”,有事出去時跟父母說清楚。每天早上進行檢查,落實了的學生加一分。這項作業堅持了一個星期。下一週我又佈置新的作業,叫學生在父母下班時給父母提鞋、倒茶、吃飯時盛飯、做適當的家務。同樣做好落實檢查,加分鼓勵。然後,又叫學生落實“言語忍,忿自泯”等。就這樣,我每週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有了加分政策,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 4、注重《弟子規》的分享。除了每週讓學生寫好《弟子規》感受外,每週抽一節課進行《弟子規》分享,每個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對學習《弟子規》感悟更深了,更能體會到踐行《弟子規》的意義所在,行動起來也更有勁了。 5、評出先進標兵。每月評出踐行《弟子規》先進標兵,提高學生踐行《弟子規》的積極性。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思想行爲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們明白了爲什麼要孝敬父母,明白了應怎樣孝敬父母。據衆多家長的反映:自開展《弟子規》誦讀後,孩子聽話了,有禮貌了,能夠在上學和放學回家時和家長打招呼,說是“出必告,返必面”;當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時候,就會給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時還會幫助媽媽洗腳或做家務了,更加懂得孝敬父母了。學生在家最大的改變就是能積極主動地做家務,時時注意孝敬父母長輩。謝紹基同學的媽媽說:“我和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裏只有爺爺、奶奶照看。以前,他在家很不聽話,回家後不願意做作業,家務就更不會幫忙做。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後,回到家能自覺做作業,還能幫奶奶洗碗掃地,奶奶說什麼再也沒有頂過嘴。”劉濤同學的媽媽告訴老師說:“自從學習了《弟子規》後,他兒子每次吃過飯後都會搶着洗碗,不多言語的他也更懂禮貌了。”羅怡婷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現在變了,我會幫媽媽洗衣服、洗碗,再也不用媽媽爲我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前我還經常跟媽媽頂嘴,現在媽媽說我什麼,我都會忍在心裏不和媽媽吵。我發現,原來做個乖孩子的感覺是那麼的好!”袁韜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以前,在家總和姐姐們鬥嘴、打架,媽媽教育時也會裝作聽不見。現在不會了,我會讓着姐姐,媽媽教育我時認真聽。還會主動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就是我學習了《弟子規》以後在家裏的變化。” 學習踐行《弟子規》,同學們還知道了怎樣爲人處世。自開展學習踐行《弟子規》後,學生們和睦多了,更團結友愛了,校園裏的打鬧現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講粗話的少了,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聽見學生之間親切的問候,見到老師鞠躬行禮,還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這比起以前也大有改觀。如黃裕豪同學,原來見到老師同學很少打招呼,在校大聲喧譁,不講誠信。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後,行爲表現不斷改變着:遇到師長能行隊禮問好,勞動肯幹,一切聽從教導…… 學習踐行《弟子規》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差距,我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斷總結經驗,將《弟子規》教育進行到底,爲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作出更大的貢獻。
滿洲裏市湖西國小,堅持國學特色教育已多年,在今年四月份彙報會現場,幾名三年級的學生,和着古箏悠揚的伴奏,吟誦着《弟子規》等文學經典,展現出新一代少年兒童對古典文化的熱愛與推崇。該校德育負責老師說:“每年級所學的內容都不一樣,所有的語文老師都參與了市裏的統一培訓,然後利用晨檢和教學研討的時間爲學生們進行國學指導。我們學校的學生多數是外來務工子弟的孩子,生活習慣等方面和大城市不是特別融洽,通過國學教育和一些配套的教學活動,孩子們在懂禮和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長進,而且也真正適應了城市生活,融入了總體的學習生活中,從飲食習慣、行爲舉止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改變。” “學國學就是學做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最講究的是“修齊治平”,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修養,而不是一味地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才能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對於貧窮與落後我們並不畏懼,我們所畏懼的是心靈的缺失和精神的頹廢,對於一個沒有了精、氣、神的民族我們是很難預見其未來的,而沒有未來的民族將是一場災難,俗語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此,只有找尋回我們民族賴以存在的根本,才能於使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而這個根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不僅要教好自己所任的學科,更要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承工作,加強道德文化修養,使中華文化在新的時期煥發出新的青春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