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經驗材料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近年來,我校堅持“以人爲本,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內涵發展之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辦學特色進一步彰顯,辦學的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xx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爲遼寧省示範性普通高中;xx年被省評爲遼寧省文明單位、遼寧省體育後備人才示範校和遼寧省紅十字示範校,xx年被評爲遼寧省“十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和遼寧省糾風治亂先進單位;xx年被評爲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學校;2014年被評爲全國紅十字模範校;2014年被評爲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爲遼寧省“十一五”教科研先進單位、遼寧省中國小美育研究基地、遼寧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三年來獲得遼陽市名校、遼陽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等市級榮譽稱號30餘項。我們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組織體系,完善規章制度

1.學校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和課程改革專業指導小組,由校長掛帥,分管教育教學的副校長專門協調新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工作,各職能處室具體組織新課程各項工作的開展,這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證。

2.學校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遼寧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遼寧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試行)》及我校《三年發展規劃》《五年發展規劃》等,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了《新課程實施方案》《“十一五”教科研工作發展規劃》《校本培訓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方案》《學分認定實施方案》《學生成長記錄袋實施方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管理與評價辦法》《校本課程(選修課ⅱ)管理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爲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轉變教學理念,打造教師團隊

1、爲了使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學校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1)每年暑期有計劃地分期分批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省、市兩級新課程培訓,先後選派4名骨幹教師參加東北三省培訓。幾年來,我校教師100%參加了新課程培訓。

(2)學校依據《新課程校本培訓方案》開展校本培訓,印發《新課程知識問答》等資料,學校統一訂購《走進高中新課程》書籍,教師人手一本;爲全體骨幹教師訂購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合作學習——一種教學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學習——設計操作評價》、《新課程怎樣聽課評課》等書籍:爲學校全體幹部訂購了《普通高中新課程解析》、《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法》、《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怎樣引導學生習得新的學習方式》、《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等書籍;還爲各教研組訂購了《走進課堂——高中(各科)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遼寧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等書籍。利用暑期學習和集體備課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並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新課改體會論文或新課改反思,納入教研處年度考覈。

這一系列舉措,增強了教師的新課程意識,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還利用《襄平書院》報、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向學生宣傳新課程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走內涵發展之路,教師隊伍建設是着力點。

(1)創新聽課管理。我們把聽課作爲培訓青年教師的有效方法,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全力打造有效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把聽課當着上課來管理,制定並出臺了《關於加強年級組教師聽課管理的有關規定》。根據學校總體要求,規定每人每週至少3節聽課量,由相關年級組編制聽課安排表,納入正常考覈,獎懲分明,以此促進全體教師共同進步,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後勁。

(2)實施“青藍工程”。對於新上崗的青年教師,學校建立“拜師結對”的制度,配合學校在各教研組常年堅持的“青藍工程”以及學校政教處實施的青年教師“見習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爲重點,確立“一年入門,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師資培訓目標,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才鋪平道路。

(3)發揮專家引領。學校先後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專家和遼寧省實驗中學副校長張桂琴、遼陽市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李世奇等來我校講學,有效地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爲。

(4)學習外地經驗。實施新課改以來,學校每年分期分批選派幹部和骨幹教師去課改實驗區學習課改經驗,先後派出幹部和教師100餘人,去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重點學校參觀考察,去河北衡水中學、山東實驗中學、青島二中、寧夏第一中學、大連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參觀學習,與一線老師面對面交流,回校後撰寫學習考察體會,通過“教師論壇”向全體教師宣講。

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教師隊伍建設有了質的飛躍,教師的業務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師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師成爲教學骨幹。

三、全面實施課程計劃,確保“三級”課程落實

1、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嚴格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試驗)》《遼寧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規定,開足開全所有課程。將研究性學習課程納入課表,保證每週三課時,有專任教師上課。每年在高一年級成立100多個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涉及20多個學科共100多個課題的研究,每學期加強研究過程的跟蹤、監測、指導,在高三畢業時累計達到15學分。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採取了“培養典型、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做法,結合本地本校及生活實際,選取了《韓寒現象》、《有關高中生信件問題的討論》、《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怎樣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高三學生考試焦慮》等18個課題爲示範課題。定期舉辦“研究性學習成果彙報展示會”,收到研究性課題報告300餘份,研究學習論文300餘份,光盤、軟件、照片等200餘件。我校被市教育局列爲研究性學習試點單位,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科研所聯合在我校召開了研究性學習現場會,我校展示的《我市空氣污染情況調查研究》、《關於上網的利與弊》、《怎樣看待校門口露天食品的經營》、《襄平書院歷史的研究》等7個課題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2、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責任意識。爲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在廣泛調查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我校現有的教育資源,增設選修課程,逐步開發學科拓展性課程和實踐探索性課程,如校園廣播站、校園記者站、校報採編、襄平書院校史探究等。開設文學寫作、書畫入門、演講與口才、樂理基礎、形體訓練、健美操等課程,使學生不斷髮現、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每年學校都對全校學生進行爲期一週的軍訓,並進行軍訓會操比賽。每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校園藝術節等活動,既是全校師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又是素質教育成果的檢驗。我校還在校外建立了烈士陵園、市博物館、武警三中隊、炮旅二營六連、文聖消防大隊、永樂社區、東三義社區等14個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利用寒暑假,佈置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社會調查。並對學生的社會調查小論文進行評比。

3、構建校本課程體系,辦有特色的學校教育。爲推進課程改革,我校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建立了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和開發組,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組織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編寫了心理健康類《我知你心》、體育武術類《教你太極》、藝術鑑賞類《走進音樂》、歷史文化類《襄平書院》等教材,安排專任教師上《健美操》課和《剪紙》課。這些教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融教育性、地方性、科學性、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於一體,爲學生的學習和閱讀開闢了清新、多彩的新天地,對於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愛校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不斷進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建構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有效教學開展

1、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級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承認學生的認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異,實施動態管理,改變“齊步走”的做法,分類推進、分層提高,使不同層次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優的發展。

2、爲了減輕學生負擔,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變以往每節課45分鐘的上課模式爲每節課40分鐘,並實行“121”管理辦法,每節課開始10分鐘交給學生自學,然後教師講課20分鐘,最後10分鐘留給學生自主練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3、建立健全了教務處、教研組和備課組三級教研網絡。堅持每週四的教研活動,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課及校本培訓活動。實施骨幹教師帶動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課工程”,“寫一篇好論文”“撰寫一堂典型課例”“研究一個課題”爲內容的“四個一”工程。各教研組確立了教研課題,組成攻關小組,邊實踐、邊總結,初步形成了英語組“探究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物理組“物理知識結構教學模式”、化學組“自學與交流教學模式”、語文組“課本劇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等教學模式。

六、完善評價機制,確保新課程順利實施

1、學校嚴格執行上級有關部門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根據自身實際,建立了《教師教學考覈方案》,細化了教師教研、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批改、成績考覈、實驗操作等教學活動的常規要求,注重過程管理,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強日常考覈評估工作,科學地制定《教學研究制度》、《學生評教制度》和《教師百分量化考覈細則》,教育教學管理的日趨規範與科學,促進了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學分管理是教學管理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課改的配套措施。學校積極推進學分管理進程,高起點、精管理、細操作,紮紮實實做好學分管理實驗工作,根據省、市普通高中學分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制定了遼陽市二高中學分管理試行方案,建立了學分管理委員會和學分認定小組,以學分管理的研究與實驗爲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機,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尋求學校內部教學管理機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學校從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制度建設,保障評價工作的全面、客觀、科學出發,探究試行指標體系制定合理、目標多元、方式多樣、簡便直觀、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測工作小組,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遼陽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學生有成長記錄,學生檔案、教學檔案有專人專櫃管理。學校編制了《學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同伴互評表》、《學生綜合素質任課教師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班主任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班級總表(一)(二)》、《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表》(學期表、總表),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爲表現,適時收錄學生成長過程和發展水平的描述與實證材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突出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

第二篇: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彙報材料

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彙報材料

近年來,我校堅持 “以人爲本,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內涵發展之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辦學特色進一步彰顯,辦學的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2014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爲xx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14年被省評爲xx省文明單位、xx省體育後備人才示範校和xx省紅十字示範校,2014年被評爲xx省“十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和xx省糾風治亂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爲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學校;2014年被評爲全國紅十字模範校;2014年被評爲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爲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進單位、xx省中國小美育研究基地、xx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三年來獲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等市級榮譽稱號30餘項。我們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組織體系,完善規章制度

1.學校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和課程改革專業指導小組,由校長掛帥,分管教育教學的副校長專門協調新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工作,各職能處室具體組織新課程各項工作的開展,這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證。

本站範文網[]

2.學校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xx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xx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試行)》及我校《三年發展規劃》《五年發展規劃》等,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了《新課程實施方案》《“十一五”教科研工作發展規劃》《校本培訓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方案》《(請繼續 關注本站)學分認定實施方案》《學生成長記錄袋實施方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管理與評價辦法》《校本課程(選修課ⅱ)管理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爲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轉變教學理念,打造教師團隊

1、爲了使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學校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1)每年暑期有計劃地分期分批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省、市兩級新課程培訓,先後選派4名骨幹教師參加東北三省培訓。幾年來,我校教師100%參加了新課程培訓。

(2)學校依據《新課程校本培訓方案》開展校本培訓,印發《新課程知識問答》等資料,學校統一訂購《走進高中新課程》書籍,教師人手一本;爲全體骨幹教師訂購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合作學習——一種教學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學習——設計操作評價》、《新課程怎樣聽課評課》等書籍:爲學校全體幹部訂購了《普通高中新課程解析》、《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法》、《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怎樣引導學生習得新的學習方式》、《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等書籍;還爲各教研組訂購了《走進課堂——高中(各科)新課程案例與評析》、《xx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等書籍。利用暑期學習和集體備課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並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新課改體會論文或新課改反思,納入教研處年度考覈。

這一系列舉措,增強了教師的新課程意識,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還利用《襄平書院》報、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向學生宣傳新課程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走內涵發展之路,教師隊伍建設是着力點。

(1)創新聽課管理。我們把聽課作爲培訓青年教師的有效方法,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全力打造有效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把聽課當着上課來管理,制定並出臺了《關於加強年級組教師聽課管理的有關規定》。根據學校總體要求,規定每人每週至少3節聽課量,由相關年級組編制聽課安排表,納入正常考覈,獎懲分明,以此促進全體教師共同進步,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後勁。

(2)實施“青藍工程”。對於新上崗的青年教師,學校建立“拜師結對”的制度,配合學校在各教研組常年堅持的“青藍工程”以及學校政教處實施的青年教師“見習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爲重點,確立“一年入門,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師資培訓目標,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才鋪平道路。

(3)發揮專家引領。學校先後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專家和xx省實驗中學副校長張桂琴、xx市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李世奇等來我校講學,有效地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爲。

(4)學習外地經驗。實施新課改以來,學校每年分期分批選派幹部和骨幹教師去課改實驗區學習課改經驗,先後派出幹部和教師100餘人,去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重點學校參觀考察,去河北衡水中學、山東實驗中學、青島二中、寧夏第一中學、大連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參觀學習,與一線老師面對面交流,回校後撰寫學習考察體會,通過“教師論壇”向全體教師宣講。

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教師隊伍建設有了質的飛躍,教師的業務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師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師成爲教學骨幹。

三、全面實施課程計劃,確保“三級”課程落實

2、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責任意識。爲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在廣泛調查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我校現有的教育資源,增設選修課程,逐步開發學科拓展性課程和實踐探索性課程,如校園廣播站、校園記者站、校報採編、襄平書院校史探究等。開設文學寫作、書畫入門、演講與口才、樂理基礎、形體訓練、健美操等課程,使學生不斷髮現、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每年學校都對全校學生進行爲期一週的軍訓,並進行軍訓會操比賽。每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校園藝術節等活動,既是全校師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又是素質教育成果的檢驗。我校還在校外建立了烈士陵園、市博物館、武警三中隊、炮旅二營六連、文聖消防大隊、永樂社區、東三義社區等14個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利用寒暑假,佈置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社會調查。並對學生的社會調查小論文進行評比。

3、構建校本課程體系,辦有特色的學校教育。爲推進課程改革,我校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建立了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和開發組,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組織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編寫了心理健康類《我知你心》、體育武術類《教你太極》、藝術鑑賞類《走進音樂》、歷史文化類《襄平書院》等教材,安排專任教師上《健美操》課和《剪紙》課。這些教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融教育性、地方性、科學性、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於一體,爲學生的學習和閱讀開闢了清新、多彩的新天地,對於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愛校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不斷進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建構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有效教學開展

1、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級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承認學生的認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異,實施動態管理,改變“齊步走”的做法,分類推進、分層提高,使不同層次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優的發展。

3、建立健全了教務處、教研組和備課組三級教研網絡。堅持每週四的教研活動,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課及校本培訓活動。實施骨幹教師帶動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課工程”,“寫一篇好論文”“撰寫一堂典型課例”“研究一個課題”爲內容的“四個一”工程。各教研組確立了教研課題,組成攻關小組,邊實踐、邊總結,初步形成了英語組“探究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物理組“物理知識結構教學模式”、化學組“自學與交流教學模式”、語文組“課本劇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等教學模式。

4、學校以《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爲標準指導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改變過去重結構,看程序的評價思路,凸現教學方法、學生活動、教學效果,以此促進教師的角色轉變,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面向全體,着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從壓抑狀態中釋放出來,課堂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過程,變成了學生追求、探索、創新的過程。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能手公開課周,教師可跨科聽課,優勢互補,增強學科綜合意識。

5、學校建立了聽課評課制度,規定了學校各級領導及教師應完成的聽課節數,並把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覈,與評優晉級掛鉤。

五、強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質量和水平

1、夯實校本教研。爲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保證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訓練、有效評價的落實,學校依靠教師的力量,開展了以集體備課爲主的校本教研。集體備課做到“一個結合,兩個發揮,三定四統一”,“一個結合”即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兩個發揮”即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特長;“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四統一”即統一進度,統一教學內容,統一練習題,統一單元測試。個人備課做到“五要五備”,即要研究教學目標,注意預設目標與動態生成相結合;要研究教學規律,積極開展師生對話;要研究重點難點突破,做到胸中有數;要研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要求;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六、完善評價機制,確保新課程順利實施

1、學校嚴格執行上級有關部門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根據自身實際,建立了《教師教學考覈方案》,細化了教師教研、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批改、成績考覈、實驗操作等教學活動的常規要求,注重過程管理,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強日常考覈評估工作,科學地制定《教學研究制度》、《學生評教制度》和《教師百分量化考覈細則》,教育教學管理的日趨規範與科學,促進了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學分管理是教學管理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課改的配套措施。學校積極推進學分管理進程,高起點、精管理、細操作,紮紮實實做好學分管理實驗工作,根據省、市普通高中學分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制定了xx市xx高中學分管理試行方案,建立了學分管理委員會和學分認定小組,以學分管理的研究與實驗爲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機,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尋求學校內部教學管理機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學校從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制度建設,保障評價工作的全面、客觀、科學出發,探究試行指標體系制定合理、目標多元、方式多樣、簡便直觀、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測工作小組,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xx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學生有成長記錄,學生檔案、教學檔案有專人專櫃管理。學校編制了《學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同伴互評表》、《學生綜合素質任課教師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班主任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班級總表(一)(二)》、《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表》(學期表、總表),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爲表現,適時收錄學生成長過程和發展水平的描述與實證材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突出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

第三篇: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彙報材料

文章來 源

w w

w.5 y k 1

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彙報材料

近年來,我校堅持 “以人爲本,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內涵發展之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辦學特色進一步彰顯,辦學的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2014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爲xx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14年被省評爲xx省文明單位、xx省體育後備人才示範校和xx省紅十字示範校,2014年被評爲xx省“十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和xx省糾風治亂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爲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學校;2014年被評爲全國紅十字模範校;2014年被評爲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爲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進單位、xx省中國小美育研究基地、xx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三年來獲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等市級榮譽稱號30餘項。我們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組織體系,完善規章制度

1.學校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和課程改革專業指導小組,由校長掛帥,分管教育教學的副校長專門協調新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工作,各職能處室具體組織新課程各項工作的開展,這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證。

2.學校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xx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xx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試行)》及我校《三年發展規劃》《五年發展規劃》等,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了《新課程實施方案》《“十一五”教科研工作發展規劃》《校本培訓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方案》《學分認定實施方案》《學生成長記錄袋實施方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管理與評價辦法》《校本課程(選修課ⅱ)管理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爲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轉變教學理念,打造教師團隊

1、爲了使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學校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1)每年暑期有計劃地分期分批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省、市兩級新課程培訓,先後選派4名骨幹教師參加東北三省培訓。幾年來,我校教師100%參加了新課程培訓。

(2)學校依據《新課程校本培訓方案》開展校本培訓,印發《新課程知識問答》等資料,學校統一訂購《走進高中新課程》書籍,教師人手一本;爲全體骨幹教師訂購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合作學習——一種教學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學習——設計操作評價》、《新課程怎樣聽課評課》等書籍:爲學校全體幹部訂購了《普通高中新課程解析》、《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法》、《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怎樣引導學生習得新的學習方式》、《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等書籍;還爲各教研組訂購了《走進課堂——高中(各科)新課程案例與評析》、《xx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等書籍。利用暑期學習和集體備課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並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新課改體會論文或新課改反思,納入教研處年度考覈。

這一系列舉措,增強了教師的新課程意識,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還利用《襄平書院》報、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向學生宣傳新課程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走內涵發展之路,教師隊伍建設是着力點。

(1)創新聽課管理。我們把聽課作爲培訓青年教師的有效方法,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全力打造有效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把聽課當着上課來管理,制定並出臺了《關於加強年級組教師聽課管理的有關規定》。根據學校總體要求,規定每人每週至少3節聽課量,由相關年級組編制聽課安排表,納入正常考覈,獎懲分明,以此促進全體教師共同進步,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後勁。

(2)實施“青藍工程”。對於新上崗的青年教師,學校建立“拜師結對”的制度,配合學校在各教研組常年堅持的“青藍工程”以及學校政教處實施的青年教師“見習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爲重點,確立“一年入門,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師資培訓目標,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才鋪平道路。

(3)發揮專家引領。學校先後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專家和xx省實驗中學副校長張桂琴、xx市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李世奇等來我校講學,有效地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爲。

(4)學習外地經驗。實施新課改以來,學校每年分期分批選派幹部和骨幹教師去課改實驗區學習課改經驗,先後派出幹部和教師100餘人,去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重點學校參觀考察,去河北衡水中學、山東實驗中學、青島二中、寧夏第一中學、大連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參觀學習,與一線老師面對面交流,回校後撰寫學習考察體會,通過“教師論壇”向全體教師宣講。

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教師隊伍建設有了質的飛躍,教師的業務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師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師成爲教學骨幹。

三、全面實施課程計劃,確保“三級”課程落實

1、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嚴格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試驗)》《xx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規定,開足開全所有課程。將研究性學習課程納入課表,保證每週三課時,有專任教師上課。每年在高一年級成立100多個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涉及20多個學科共100多個課題的研究,每學期加強研究過程的跟蹤、監測、指導,在高三畢業時累計達到15學分。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採取了“培養典型、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做法,結合本地本校及生活實際,選取了《韓寒現象》、《有關高中生信件問題的討論》、《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怎樣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高三學生考試焦慮》等18個課題爲示範課題。定期舉辦“研究性學習成果彙報展示會”,收到研究性課題報告300餘份,研究學習論文300餘份,光盤、軟件、照片等200餘件。我校被市教育局列爲研究性學習試點單位,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科研所聯合在我校召開了研究性學習現場會,我校展示的《我市空氣污染情況調查研究》、《關於上網的利與弊》、《怎樣看待校門口露天食品的經營》、《襄平書院歷史的研究》等7個課題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2、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責任意識。爲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在廣泛調查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我校現有的教育資源,增設選修課程,逐步開發學科拓展性課程和實踐探索性課程,如校園廣播站、校園記者站、校報採編、襄平書院校史探究等。開設文學寫作、書畫入門、演講與口才、樂理基礎、形體訓練、健美操等課程,使學生不斷髮現、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每年學校都對全校學生進行爲期一週的軍訓,並進行軍訓會操比賽。每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校園藝術節等活動,既是全校師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又是素質教育成果的檢驗。我校還在校外建立了烈士陵園、市博物館、武警三中隊、炮旅二營六連、文聖消防大隊、永樂社區、東三義社區等14個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利用寒暑假,佈置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社會調查。並對學生的社會調查小論文進行評比。

3、構建校本課程體系,辦有特色的學校教育。爲推進課程改革,我校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建立了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和開發組,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組織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編寫了心理健康類《我知你心》、體育武術類《教你太極》、藝術鑑賞類《走進音樂》、歷史文化類《襄平書院》等教材,安排專任教師上《健美操》課和《剪紙》課。這些教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融教育性、地方性、科學性、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於一體,爲學生的學習和閱讀開闢了清新、多彩的新天地,對於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愛校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不斷進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建構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有效教學開展

1、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級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承認學生的認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異,實施動態管理,改變“齊步走”的做法,分類推進、分層提高,使不同層次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優的發展。

2、爲了減輕學生負擔,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變以往每節課45分鐘的上課模式爲每節課40分鐘,並實行“121”管理辦法,每節課開始10分鐘交給學生自學,然後教師講課20分鐘,最後10分鐘留給學生自主練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3、建立健全了教務處、教研組和備課組三級教研網絡。堅持每週四的教研活動,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課及校本培訓活動。實施骨幹教師帶動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課工程”,“寫一篇好論文”“撰寫一堂典型課例”“研究一個課題”爲內容的“四個一”工程。各教研組確立了教研課題,組成攻關小組,邊實踐、邊總結,初步形成了英語組“探究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物理組“物理知識結構教學模式”、化學組“自學與交流教學模式”、語文組“課本劇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等教學模式。

4、學校以《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爲標準指導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改變過去重結構,看程序的評價思路,凸現教學方法、學生活動、教學效果,以此促進教師的角色轉變,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面向全體,着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從壓抑狀態中釋放出來,課堂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過程,變成了學生追求、探索、創新的過程。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能手公開課周,教師可跨科聽課,優勢互補,增強學科綜合意識。

5、學校建立了聽課評課制度,規定了學校各級領導及教師應完成的聽課節數,並把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覈,與評優晉級掛鉤。

五、強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質量和水平

1、夯實校本教研。爲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保證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訓練、有效評價的落實,學校依靠教師的力量,開展了以集體備課爲主的校本教研。集體備課做到“一個結合,兩個發揮,三定四統一”,“一個結合”即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兩個發揮”即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特長;“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四統一”即統一進度,統一教學內容,統一練習題,統一單元測試。個人備課做到“五要五備”,即要研究教學目標,注意預設目標與動態生成相結合;要研究教學規律,積極開展師生對話;要研究重點難點突破,做到胸中有數;要研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要求;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2、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學校堅持組織“兩級”公開課,即備課組研究課和校級展示課。校級展示課一般分爲黨員幹部示範課、骨幹教師觀摩課、青年教師彙報課三種課型。2014年,學校舉行了“全校教師新課程說課大賽”,參加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在我校歷史上尚屬首次。2014年舉行了39名骨幹教師全參與的貫穿全學期的骨幹教師觀摩課,同時還舉行了分四個階段進行的47名青年教師參加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我校從2014年9月至2014年6月,歷時近一年時間,順利完成了全體黨員參加的示範課的評比活動,並召開了黨員示範課表彰大會,表彰了黃豔等25名獲獎黨員,爲他們頒發了獎狀和獎品,此項活動的開展,充分展示了黨員教師的業務素質、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

3、教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學校以課堂研究、案例研究、課題研究爲抓手,開展了積極的實踐。一是研究課堂,轉變教學方式。學校構建了層次性和階段性,示範型和研討型相結合的系列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推出了課改達標課、課改評優課、課改示範課和課改輻射課等系列活動,爲各個層面的教師提供登臺獻藝、切磋交流的機會。二是做好案例,實現理論與實踐碰撞。變做案例研究爲做案例,強化了理論在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充實了課堂教學設計的底氣。三是科研推進,教研科研雙贏。在每次教研活動,特別是公開教學活動中,教務處、教研處相互配合,商定教學內容、研究專題,豐富了教研活動的內涵。課題研究紮根於日常教研,學校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十一五”期間,學校立項的國家級課題3個、省級課題5個,市級課題2個,現在已經全部結題,其中有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課題《建立校本教研基地,推進人教版教材改革的實驗研究》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等5個課題獲得一等獎。三年來,學校有5人在東北三省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有13人在省級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有28人在市評優課中獲一等獎。有3名教師在省教學軟件大賽中獲一等獎。教師撰寫新課改研究論文1000餘篇,有30餘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

六、完善評價機制,確保新課程順利實施

1、學校嚴格執行上級有關部門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根據自身實際,建立了《教師教學考覈方案》,細化了教師教研、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批改、成績考覈、實驗操作等教學活動的常規要求,注重過程管理,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強日常考覈評估工作,科學地制定《教學研究制度》、《學生評教制度》和《教師百分量化考覈細則》,教育教學管理的日趨規範與科學,促進了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學分管理是教學管理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課改的配套措施。學校積極推進學分管理進程,高起點、精管理、細操作,紮紮實實做好學分管理實驗工作,根據省、市普通高中學分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制定了xx市xx高中學分管理試行方案,建立了學分管理委員會和學分認定小組,以學分管理的研究與實驗爲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機,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尋求學校內部教學管理機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學校從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制度建設,保障評價工作的全面、客觀、科學出發,探究試行指標體系制定合理、目標多元、方式多樣、簡便直觀、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測工作小組,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xx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學生有成長記錄,學生檔案、教學檔案有專人專櫃管理。學校編制了《學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同伴互評表》、《學生綜合素質任課教師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班主任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班級總表(一)(二)》、《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表》(學期表、總表),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爲表現,適時收錄學生成長過程和發展水平的描述與實證材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突出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

文章來 源

w w

w.5 y k 1

第四篇:課程改革先進單位經驗材料

周口市中國小課程改革

先進單位經驗材料

鹿邑縣教育體育局

周口市中國小課程改革先進單位

經驗材料

——鹿邑縣賈灘鎮中心學校的申報材料

賈灘鎮中心學校始建於1953年,現有24個教學班,92名教職工,其中,中學高級教師5人,中學一級教師15人。省、市級骨幹教師21人,省、市、縣優質課教師36人。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等設施達到市農村中學一流水平,多次被省、市評爲先進單位。近年來,我校堅持 “以人爲本,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內涵發展之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2014年9月在縣目標綜合評比中榮獲全縣鄉鎮第一名。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辦學特色進一步彰顯,辦學的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課程改革領導組織,完善規章制度

1.學校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和課程改革專業指導小組,由校長掛帥,分管教育教學的副校長專門協調新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工作,各教研組長具體組織新課程各項工作的開展,這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證。

2.學校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了《賈灘鎮中心學校新課程實施方案》、《校本培訓實施方案》、《學生成長記錄實施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爲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轉變教學理念,打造教師團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1)每年暑期有計劃地分期分批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市、縣兩級新課程培訓,先後選派多名骨幹教師參加省培訓。紮實推進教師培訓,堅持先培訓、後上崗,圓滿完成新課程、新教材培訓任務;幾年來,我校教師100%參加了新課程培訓。利用暑期學習和集體備課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並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新課改體會論文或新課改反思,納入教研處年度考覈。

(2)加強聽課管理。我們把聽課作爲培訓青年教師的有效方法,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全力打造有效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把聽課當着上課來管理,制定並出臺了《關於加強年級組教師聽課管理的有關規定》。根據學校總體要求,規定每人每週至少3節聽課量,由相關年級組編制聽課安排表,納入正常考覈,獎懲分明,以此促進全體教師共同進步,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後勁。

(3)開展“拜師活動”。對於新上崗的青年教師,學校建立“拜師結對”的制度,配合學校在各教研組常年堅持的“青藍工程”以及學校政教處實施的青年教師“見習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爲重點,確立“一年入門,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師資培訓目標,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才鋪平道路。

(4)學習外地經驗。實施新課改以來,學校每年分期分批選派幹部和骨幹教師去課改實驗區學習課改經驗,先後派出幹部和教師100餘人,去鄭州八中、新鄉十中、沁陽永威、淮陽一中等地的重點學校參觀考察,與一線老師面對面交流,回校後撰寫學習考察體會,通過“教師論壇”向全體教師宣講。通過教學錄像片在教師中觀摩。

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教師隊伍建設有了質的飛躍,教師的業務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師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師成爲教學骨幹。

三、全面實施課程計劃,開足開全所有課程

1、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把課程改革作爲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點工作,開足開全所有課程。我們採取了“培養典型、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做法,結合本地本校及生活實際,選取了《怎樣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九年級學生考試焦慮》等18個課題爲示範課題。

2、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責任意識。爲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在廣泛調查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我校現有的教育資源,增設選修課程,逐步開發學科拓展性課程和實踐探索性課程,如校園廣播站、校園記者站、學生手抄報採編。開設文學寫作、書畫入門、演講與口才等課程,使學生不斷髮現、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每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等活動,既是全校師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又是素質教育成果的檢驗。利用寒暑假,佈置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社會調查。並對學生的社會調查小論文進行評比。

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有效教學開展

1、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級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承認學生的認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異,實施動態管理,改變“齊步走”的做法,分類推進、分層提高,使不同層次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優的發展。

2、爲了減輕學生負擔,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變以往每節課45分鐘的上課模式爲每節課40分鐘,並實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每節課開始10分鐘交給學生自學,然後學生討論探究10分鐘,教師點撥指導10分鐘,最後10分鐘留給學生自主練習,展示成果。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3、建立健全了教務處、教研組和備課組三級教研網絡。堅持每週四的教研活動,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課及校本培訓活動。實施骨幹教師帶動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課工程”,“寫一篇好論文”“撰寫一堂典型課例”。

4、學校以《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爲標準指導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改變過去重結構,看程序的評價思路,凸現教學方法、學生活動、教學效果,以此促進教師的角色轉變,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面向全體,着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從壓抑狀態中釋放出來,課堂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過程,變成了學生追求、探索、創新的過程。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能手公開課周,教師可跨科聽課,優勢互補,增強學科綜合意識。

5、學校建立了聽課評課制度,規定了學校各級領導及教師應完成的聽課節數,並把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覈,與評優晉級掛鉤。

五、優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質量和水平

1、強化校本教研。爲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保證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訓練、有效評價的落實,學校依靠教師的力量,開展了以集體備課爲主的校本教研。集體備課做到“一個結合,兩個發揮,三定四統一”,“一個結合”即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兩個發揮”即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特長;“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四統一”即統一進度,統一教學內容,統一練習題,統一單元測試。個人備課做到“五要五備”,即要研究教學目標,注意預設目標與動態生成相結合;要研究教學規律,積極開展師生對話;要研究重點難點突破,做到胸中有數;要研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要求;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2、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學校堅持組織“兩級”公開課,即備課組研究課和校級展示課。校級展示課一般分爲幹部示範課、骨幹教師觀摩課、青年教師彙報課三種課型。11月學校舉行了“全校教師新課程說課大賽”,參加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在我校歷史上尚屬首次。12月舉行了39名骨幹教師全參與的貫穿全學期的骨幹教師觀摩課,同時還舉行了分四個階段進行的47名青年教師參加的青年教師教

學基本功大賽。我校從10月至12月,順利完成了全體領導組參加的示範課的評比活動,並召開了示範課表彰大會,表彰了5名獲獎領導組,爲他們頒發了獎狀和獎品,此項活動的開展,充分展示了領帶組成員的業務素質、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

六、完善評價機制,確保新課程順利實施

1、學校嚴格執行上級有關部門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根據自身實際,建立了《教師教學考覈方案》,細化了教師教研、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批改、成績考覈、實驗操作等教學活動的常規要求,注重過程管理,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強日常考覈評估工作,科學地制定《教學研究制度》、《學生評教制度》和《教師百分量化考覈細則》,教育教學管理的日趨規範與科學,促進了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學分管理是教學管理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課改的配套措施。學校積極推進學分管理進程,高起點、精管理、細操作,紮紮實實做好學分管理實驗工作,根據省、市學分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制定了學分管理試行方案,建立了學分管理委員會和學分認定小組,以學分管理的研究與實驗爲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機,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尋求學校內部教學管理機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學校從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制度建設,保障評價工作的全面、客觀、科學出發,探究試行指標體系制定合理、目標多元、方式多樣、簡便直觀、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賈灘中心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學生有成長記錄,學生檔案、教學檔案有專人專櫃管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

2014年12月

第五篇:課程改革經驗材料

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油坊街國小課程改革經驗材料

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穎的民主型的學習方式,摒棄以“教師傳授爲主”的陳舊的教學模式。歸根結底是把課堂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從這一點上落實課程改革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對於我校教師來說,實在是一大難題。因爲我校教師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教學方法已形成慣性。如果解決了這一難題,我校的課程改革就成功了一半,否則就無法實施課程改革的戰略,完成課程改革的任務和目標。

2014年秋至今,我們組織教師們學習杜朗口學校的教學經驗和先進教學模式,即讓學生自主學習,把自主學習的權利大膽地交給學生。並推廣到課堂教學之中。原來我校教師講課一直採用“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滿堂問”的方法,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改變這些老套路,我們費了不少的勁,最大症結就是不敢放手讓學生讀書、自由爭辯、自我質疑、共同合作學習,防止把自主學習權利一放,課堂教學就亂了陣腳。但學校領導班子認爲,任何改革都存在着風險,要求教師們放開手腳,大膽推行新方法,大膽實踐新理念。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一是利用教研活動,共同研究一節課,讓教師發表自己的看法,比較不同教學方法的優劣,用怎樣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做到揚長避短;二是開展公開課活動,積極推動自主學習的方式,下定決心,即使一堂課嘗試教學的失敗,也要尋找出路,尋找對策,突破難點;三是引導教師開放心胸,放下架勢,努力做師生平等交流,和諧師生關係,從而倡導“情趣課堂”“快樂課堂”。如:語文教研組始終堅持“把書讀好,讀出情趣來”用發現法、質疑法學習語文等,不在拘泥於教師泛泛之談,學生的學習情趣充分調動起來,教師感受到真正迴歸到語文課堂之中。

把課堂的自主學習權利交給學生,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學生學習的最大敵人莫過於依賴,教師教學最大悲哀就在包辦,傳統教育思想影響是教師一味“講”過去,而不是學生“學”過去。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不說,更嚴重的是學生收穫甚少,感到枯燥無聊。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惡性循環,讓學生自主學習起來,讓課堂生動起來,營造一種有利於交流溝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讀說思辯”,快樂課堂就得以實現,改變被動的學習局面,從根本上實施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