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上好音樂欣賞課【多篇】

上好音樂欣賞課【多篇】

上好音樂欣賞課 篇一

"豎笛是步入音樂王國的橋樑豎笛是步入音樂王國的橋樑“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的音樂教育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清末,以康有爲、梁啓超爲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極力推行變法維新,主張“遠法德國。近採日本,以完學制”,於1898年上書光緒皇帝,請求廢八股,開學堂。康梁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當時世界文化大潮流的衝擊下,科舉制度取消了,學堂興起來了。

學堂中設了唱歌課,稱爲“學堂樂歌”。由於種種原因,這種音樂課上只教唱歌的形式一直延續了90多年,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音樂課等同爲唱歌課了。其實,這種制度和觀念早已落後了,許多發達國家中,多年前器樂就進入了課堂,例如在美國和日本,每個中小學生都會演奏一二件樂器。

爲什麼要“讓器樂進課堂”呢?21世紀是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各國經濟、軍事、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據研究,人的手、眼、舌、腦等各個器官的運動,能刺激大腦和整個神經系統,宜於智力開發。爲了這個目的,日本專門有個“筷子中心”,提倡人們使用筷子吃飯,鍛鍊手的靈活性。而演奏樂器要比使用筷子複雜的多。演奏樂器並不是簡單的器官體操,因爲所演奏的音樂作品是美的,因此孩子們會在歡悅的音樂體驗中,受到美的陶冶。培養集體主義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中、國小音樂教學大綱中早已有了“器樂進課堂”的規定,有些學校已將豎笛、口琴、電子琴、手風琴等樂器引進了課堂,有些學校還成立了民樂團、管樂團、交響樂團。然而就教育整體來說,能佔多大比例呢?我粗略調查過天津市一 個區和郊區一個縣的情況,市區的情況還比較好,全校有一個班器樂進課堂的佔學校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縣的情況就比較令人遺憾了,有器樂活動的學校還佔不到總學校數的百分之五。作爲中國三個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市情況尚且如此,廣大農村的情況則可想而知了。國家教委號召並要求“器樂進課堂”已經多年了,爲什麼進展這樣緩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認識方面的原因外,樂器問題是主要原因之一。對於很多家庭來說,買太貴的樂器負擔較沉重。那麼什麼樂器“進課堂”比較適合當前我們的國情呢?那就是豎笛。當前我國流行的塑料豎笛價錢便宜,造形美觀,用清水沖洗不裂,風吹日曬不變形,笛頭裝有“微調”,可根據氣溫冷熱變化調節音分。豎笛適合集體齊奏、合奏、重奏,並且坐、立、行走均可演奏。爲適應課堂教學,天津市靜海縣盛興樂器有限公司開發研製出系列教學用六孔、八孔、高音、低音塑料豎笛,它發音流暢,低音渾厚,高音清脆,轉調離調符合我國傳統演奏習慣,表達民族音樂很有韻味。在北京。天津的一些國小使用,效果很不錯。可以預見,高質量的豎笛將成爲廣大青少年的親密朋友。

學生通過豎笛可以更廣泛地接觸音樂,如合唱、合奏、管絃樂等。所以國外有些地方把豎笛看作是廣大青少年步入音樂王國的橋樑,是有道理的。在我國改革開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設呼喚着美育,願“器樂進課堂”儘快發展,讓豔麗的美育之花結出累累果實。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音樂的強弱,表現出西瓜逐漸長圓長大。

2、傾聽音樂,能在音樂的“咚”處,做出“轉圈”的動作,體驗挑西瓜遊戲的樂趣。

3、在遊戲活動時,能控制自己的動作,不與別人碰撞。

活動準備:

音樂、老爺爺角色扮演。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提問:西瓜長什麼樣子?小結:西瓜長的圓圓的、大大的。

二、傾聽A段音樂,感知西瓜長圓長大

1、傾聽音樂,教師示範西瓜長圓長大。

提問:小西瓜是怎麼長成大西瓜的呢?

三、根據音樂的強弱,嘗試表現出西瓜逐漸長圓長大的樣子。

1、嘗試根據音樂的強弱變化,表現西瓜逐漸長圓長大的樣子。

2、完整隨A段音樂遊戲。

四、隨B段音樂,熟悉“挑西瓜”的遊戲規則,能在被挑到時,做出“轉圈”的動作。

1、傾聽B段音樂,感知音樂的有趣。

提問:西瓜成熟了,輕輕拍一下,會有什麼聲音呢?

2、在教師的哼唱聲中知道遊戲玩法,能在被挑到時,做出“轉圈”的動作。

3、隨B段音樂玩挑西瓜的遊戲。(遊戲中控制自己的動作,不與別人碰撞。)

五、完整隨音樂玩“挑西瓜”的遊戲,體驗其中的樂趣。

提問:老爺爺來挑西瓜,會挑什麼樣的西瓜呢?

1、師幼共同遊戲,體驗挑西瓜遊戲的樂趣。

2、站立遊戲,嘗試表現更大更圓的西瓜。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裏給大西瓜塗色、裝飾大西瓜。

上好音樂欣賞課 篇三

一節成功的音樂課,是教師利用豐富多彩的音樂知識豐富課堂,滲透於遊戲環節,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在愉快的教學中,自覺地、主動的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學生的潛能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等。針對如何才能上好一節音樂課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                                          音樂教師要會“演 ”

音樂課是門藝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吹,拉,彈,唱,跳不但給形式提供了準確了的示範,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幽默的語言。瀟灑的風度,令學生欣賞,教師生動活撥的教學方法,緊緊扣住學生的心絃。這就使教師的教學帶上了表演的成分。教師精湛的表演能有效的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首新歌,教師唱的動聽,學生就會產生“學”的願望,一個小小的動作,教師跳得美,學生就會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通過表演,學生對老師產生了仰慕,敬愛之情,並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形成了“愛屋及烏”的情感效應。

二、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

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必須以好的課堂紀律爲前提。可很多老師可能都有同感,上別班的技能科課紀律相對語、數科來說差了很多,沒有上自班的語、數科目那樣,容易調控。學生分神的、不積極配合的多,而真正認真、投入、積極參與的卻不多。作爲擔任技能科課的老師,如何調控好自己的課堂紀律,是每一位老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我經常在課上向學生“灌輸”全面發展不偏科,以及上好音樂課、具備音樂素養的重要性;積極創造寬鬆、民主、平等的良好師生互動環境;儘量的投學生所好,把相應的一些評價激勵手段引入音樂課堂。如實行小組評比,看哪一組的同學最認真、最積極,就給他們組加分,下課前累計哪一組最好,把分數記入班級評比的分數中去。幾節課下來,學生真的改變了很多。以前上課鐘敲響後,教室還亂轟轟的,學生還在各自做各自的事,可現在一聽到鈴響後,學生爲了能加分,就早早地準備好學習用品等待着我去上課了。課上學生明顯地比以前積極了很多,趴着的少了,做其它事情的少了,專心上課、積極參與的同學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這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  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

歌曲教學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僅僅學會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學歌曲,讓他們喜歡音樂,感受到音樂之美,學會從音樂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相關文化。因此,我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雪絨花》爲例:

(一)學生們都比較喜歡使用打擊樂器,在學習歌曲之前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同學們,你們聽着歌曲能不能給歌曲配上樂器?

於是同學們頗有興趣地、高興地進行了沙錘和碰鈴的樂器合奏練習,此環節達到了兩個教學目標:

1、聲勢練習

2、感受和熟悉歌曲旋律

(二)在學習歌曲重點節奏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優美的樂聲把小絨花吸引來了,你們聽,

老師輕聲朗讀節奏,學生聆聽,學生在聆聽中感受了難點節奏,並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它。

(三)歌曲學會後,採用兩大組同學接唱的方式,在比賽中鞏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效果良好。

(四)表現歌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你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它?”就這樣一個問題激發起了學生的創作興趣,於是在幾位同學的帶動下全班同學紛紛興致盎然地上前或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表演,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高年級學生已經不只關注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他們對流行歌曲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果在音樂課堂上能夠讓他們唱一唱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一定會引起他們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因此,在最後的拓展環節,我設計了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會唱哪些關於雪的流行歌曲呢?”這一下,原本不太積極的同學也主動的唱了起來,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共鳴。

因此,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對於上好一節音樂課起着致關重要的作用。

四、音樂課,要讓學生盡情享受美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更是一門藝術課。如果每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透過純潔的童心,聽到美妙的音樂,那種感覺會是多麼美好。音樂教學就是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爲審美途徑的教學。教師應該充分體現音樂課的特點,挖掘音樂的內涵,把美展示給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美。

教師應藉助於信息技術手段製作課件,讓學生從影音片段中感受雪的音樂之美:

1、學習歌曲之前讓學生欣賞電影《音樂之聲》的影音片段,從美麗的景色和動人的歌曲中感受音樂之美,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音樂中來。

2、在拓展部分,教師通過課件播放歌曲《123》,學生們一邊欣賞、感受,一邊輕聲哼唱,從歌聲和舞姿中體驗音樂之美。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樂課中的幾點感悟,我將針對如何才能上好音樂課不斷探索。

幼兒園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感受《小海軍》原曲的堅定、雄壯、有力以及變速後音樂的輕柔與優美.體驗音樂變化美的神奇。

2.嘗試運用語言、節奏、動作等方式表現《小海軍》原曲與變速後曲子的異同,重點感受與表現變速曲中所體現的小海軍操練歸來的各種生活情景。

3.萌發對小海軍的熱愛,增強幼兒大膽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軍》;海軍生活VCD;海軍帽、彩旗等。

活動過程:

一、演唱《小海軍》,進一步感受與表現原曲雄壯有力的性質

1.幼兒隨進行曲入場。

2.師幼共同表演《小海軍》

3.引導幼兒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對原曲雄壯有力性質的體驗。

提出問題: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覺?音樂中的小海軍們正在做什麼?

(幼兒紛紛用“雄壯、有力量、神氣、有精神”等詞彙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並且用動作、語言等方式表現和描述音樂中的小海軍正在開炮艇、格鬥、射擊、瞄準、操練……由此可見幼兒對原曲音樂性質的理解比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二、觀看錶現海軍生活的VCD,同時欣賞《小海軍》變速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變速後輕柔、優美的性質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提出問題:同樣是《小海軍》的歌曲,現在聽起來感覺怎麼樣?和原來有什麼不同?音樂中操練歸來的小海軍們在做什麼?

(幼兒能運用“優美、安靜、很慢、很輕、輕柔"等詞彙來表達自己聽完小海軍的變速曲後的感覺。

剛開始他們只感受到和原來相比音樂速度變慢了,並沒有發現音樂強弱的改變。教師將原曲和變速曲再次對比,並通過手勢變化引導幼兒感受兩曲之間力度的不同。幼兒感受到同樣是《小海軍》的歌曲,音樂的強弱、快慢改變了,聽起來的也就感覺不一樣了

由於幼兒對海軍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較陌生,因此他們只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海軍身上,認爲操練歸來後海軍會做吃飯、洗衣服、睡覺等事情。)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節奏等方式表現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

(頭、肩、手、腿、膝、腳等身體部位都成了幼兒表現的道具,他們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身體節奏較準確地表現音樂的快慢、強弱,不難看出他們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了)

3.觀看海軍生活VCD後,啓發幼兒用動作表現變速曲中小海軍的生活情景。

(1)師幼共同表現。

(表現海軍生活的VCD是幫助幼兒瞭解海軍操練歸來後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過觀看VCD,幼兒能用動作表現彈吉他、拉小提琴、寫信、看書、打電腦等小海軍操練歸來後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現中,幼兒的動作比較單一,如有的幼兒一直做看書的動作,沒有變化。)

(2)教師伴隨音樂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引導幼兒再次感受和表現變速曲所表達的情景。

(在散文詩的啓發下,有些幼兒能邊聽音樂邊根據詩的內容相應地變化動作。)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小海軍》原曲與變速曲的區別。並表現小海軍操練與生活的情節

1。幼兒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現小海軍操練的情景。

2。幼兒登上“軍艦”;完整地表現原曲與變速曲中小海軍的不同生活。

(活動至此,幼兒能較自主地、完整地運用體態表現原曲與變速曲中小海軍的不同生活。尤其對原曲的表現從動作與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兒運用體態表現變速曲時動作的美感有待進一步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嘗試,因此我們選擇幼兒們熟悉、喜歡的歌曲《小海軍》作爲活動的載體並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動中我們運用聽聽、看看、說說、身體節奏、體態表現等方法逐步引導幼兒感受、體驗並表達原曲與變速曲之間的不同感覺。同時,通過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和環境創設,營造相應的氛圍,不斷推進幼兒的感受和體驗。總的來說,這次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教學策略得當。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下一步進行解決:(1)在幼兒聽完第一遍變速曲後就請他們說出原曲與變速曲之間不同的原因還早了些,放在身體節奏之後幼兒可能會更容易理解。(2)幼兒在運用體態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的美感還不夠,在下階段的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繫。

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欣賞《出發》

教學目標:

1、聆聽管絃樂合奏《出發》,感受並想象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

2、記憶樂曲第一主題。

3、能感受樂曲三個部分的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

欣賞《出發》

教學難點:

1、如何啓發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感受火車出發、行進時的不同情緒

2、如何聽辨每個樂段的不同樂器並用來表現樂段教學準備:

電腦、鋼琴、課件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前讓學生跟隨老師的`節奏模仿火車行進來進行律動播放A出題旋律)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要帶大家進行一趟音樂之旅,請你們猜一猜我們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

生:火車

師:這可不是一般的火車,而是蒸汽火車,看它來了(播放視頻)

師:在這段視頻中你聽到了火車的那些聲音呢?

生:略

師: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作品名字就叫《出發》,同學們準備好和老師一起出發了嗎?

生:略

二、分段欣賞

1、引子部分

(1)請學生聆聽引子部分表現火車怎麼樣了?使用了什麼樂器?

(2)教師介紹所使用的樂器,模仿樂器的演奏方法,尤其是低音鼓。

(3)用動作表現引子部分2、欣賞A主題

(1)請同學聆聽思考樂曲的音樂情緒

(2)用“LU”模唱,聽主題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3)使用了什麼樂器,模仿樂器的使用方法

(4)學生分兩組模仿樂器的演奏方式,間奏模仿低音鼓進行表現

2、欣賞B主題

(1)分辨樂段B的音樂情緒和A的音樂情緒有什麼不同?

(2)再聽音樂提問使用的打擊樂器名稱是什麼?

(3)提問學生眼前浮現了什麼畫面?帶領學生模仿火車行進來感受樂曲

3、欣賞A’樂段

(1)師:我們再來聽音樂告訴老師它和那一站的音樂是相似的?使用了什麼打擊樂器呢?

生:略

(2)師:表現了火車怎麼樣了呢?

生:略

三、完整聆聽作品,學生表現四、出示小節小節線微課

五、出示火車發展史及中國的蒸汽火車視頻介紹

六、結束語:今天的內容我們就學習到這,希望同學們能親眼見見我們國家的蒸汽小火車,下課。(學生模仿火車行進離開教室)

國小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聆聽不同體裁、形式的《北風吹》感受音樂情境的美,體驗音樂作品的音樂情感!喜愛我國優秀民族音樂藝術,追求生活的純真與美好。

二、在活動中賞析樂曲的結構、情緒。瞭解歌劇與其它藝術的異同。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三、在欣賞過程中,能與他人合作參與模仿、演唱、創作等活動,體驗創作和表現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一、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情景,分析樂曲體裁、結構特點。

二、能與他人合作、大膽創新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毛女》劇照宣傳畫、鬍子、紅繩子、舊帽子等

教學設計:

本課我主要以遊戲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運用現有媒體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超級模仿秀”娛樂節目爲導向,貫穿欣賞課始終,通過創設情景、形象模仿、唱腔模仿、創作展示四個環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欣賞學習。

創設情景、激趣引入。通過場地的佈置,營造模仿活動氣氛,通過展示學生、教師收集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人物、歌劇與其他相關藝術的區別。模仿外形、感受形象。模仿能調動學生積極性,這個環節主要是力求讓學生在模仿歌劇人物中初步欣賞樂曲,走近人物、感受形象。賞析作品、體驗形象。唱腔模仿賞析歌曲、以情感爲線分析歌曲結構特點,熟記主題音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想像能力。創作表現、才藝展示。這一環節是一個鞏固、拓展、延伸的過程。在創作展示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新角度對作品進行再次創作表演,並在創作過程中體驗和他人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師:五、一班的孩子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嗎?(教師表演《白毛女》)

師:剛剛老師跳舞時的音樂大家有沒有聽過?他叫什麼名字?你知不知道他是選自哪部電影裏的音樂。(《白毛女》)

師:在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有關電影《白毛女》的資料,哪位同學願意跟大夥說說你收集的情況。

學生展示收集情況,教師進行點評。

師:老師也在網上、新華書店收集到了《白毛女》中的一些音樂資料,現在請大家來欣賞一下,同時幫教師辨別一下,它們都採用了哪些形式來表現歌曲。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創編合適的歌表演動作。

3.增強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情感。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教學準備:

1.音樂磁帶一盒。

2.請一位配班老師做好情景表演的準備。

3.簡單的場景佈置(小桌一張、上面放一隻茶杯,小椅子一張)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活動:

師:媽媽工作了一天,辛苦嗎?回到家,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照顧媽媽?(引導幼兒大膽地談一談怎樣關心、照顧媽媽。)

二、學習歌曲:

1.欣賞視頻。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關心她媽媽的。(播放視頻)她做了什麼事?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用歌詞來小結。

2.教師範唱。

師: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媽媽》。現在聽老師來唱一唱。

3.幼兒輕聲跟唱。

師:請你們輕輕跟着老師來唱一唱,老師想聽聽小朋友好聽的聲音。

4.完整學唱歌曲。

師:小朋友來自己唱一唱。

三、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大膽學習創編動作,並請創編好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表演。

師:請你聽着音樂想一想可以做什麼動作。(邊放音樂邊想動作)請一個小朋友來和老師表演。老師扮媽媽,小朋友做孩子。

2.幼兒做孩子,老師扮媽媽,邊唱邊表演。

3.請一半幼兒扮做媽媽,一半幼兒扮做孩子,邊唱邊表演。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百科:“媽媽”(拼音mā mā)是母親的口語。“媽”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爲原義。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廣雅·釋親》:媽,母也。《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爲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在上古漢語中“母”發ma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