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九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一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然而,有的教師僅僅追求時尚,爲了設計“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而絞盡腦汁,但結果事與願違。這種現象若任其自然發展,不僅影響數學教學質量,還會導致教師形成新的錯誤的數學教學觀念。那麼有效的數學教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情

境,又怎樣精心創設?

一、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一節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包括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做到具體、明確,不能一味籠統地問“你發現了什麼?”一方面,要及時從生活情境地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數學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創設作爲課堂教學的“擺設”。

我在引出倍這個概念時,首先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今天我們二一班的學生去春遊,那裏有許多玩的項目,我們就去划船,可是船很少,我們只能三個人坐一條船,18人坐幾船呢?同學們很快跟着你的思路進入狀態,然後我就說:“一條船上有三個人,就是一個三,乘法算式是13,2條船,就是有2個3,2*3=6或3*2=6。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找出了規律,得到了倍的初步概念。

二、情境內容應從學生的生活和現實背景中提出。

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你們仔細觀察,有幾條黃船,船上有幾人,就是幾個幾?綠船人數是黃船人數的加倍,把黃船人數看作一份,綠船上的人數有這樣的兩份,兩個3也表示3的兩倍。所以,綠船上的人數是黃船上人數的兩倍,這裏的心知是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來自於我們身邊,使學生了解數學來自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並且學生通過同一情景圖的不同思維,確定不同的一份量,得到不同的乘法算式,既培養了發散思維,又加深了對乘法含義、乘法交換率初步認識。

三、情境的形式要有所變化。

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變化。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學生,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我在教學時考慮到二年級小朋友年齡小,20分鐘坐下來已經有點坐不住了,於是最後我以做遊戲的形式,讓學生拿出準備的黃豆擺一擺、放一放,左邊學生拿出一份是幾,右邊學生拿出的必須是左邊學生的幾倍。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讓新知識得到了鞏固與發展。

這樣就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發揮他們的推理和交往能力。鼓勵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分享學習成果。

以上僅僅是我認爲國小教學有效教學中的一些策略,教師應用有效教學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讓我們在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積累和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爲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九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二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3和4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3和4的組成時,在講完後,我請4個同學上臺,每人發一個數字,教師說組成4的兩人是好朋友,學生就兩人手牽手的成爲了好朋友,也可以組成4的兩人是好朋友,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3、4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同學之間互相團結、友愛。

二、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衆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 ,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爲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自學互學,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樂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教師只是一個“配角”,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交流,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我多次採用“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關鍵是老師怎麼調動。本課教學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練習,讓學生“活”起來,師生一起進行闖關,感覺數學的樂趣和無窮魅力。

四、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 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教學中我以小組爲單位,學生紀律好、回答問題好等都可以爲小組“得紅旗”,小組的紅旗最多的每人一朵小紅花,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九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三

(1)、在課的導入部分,聯繫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倒數,從形象直觀上感受顛倒位置,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爲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充分的準備,爲學生較好理解倒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變例題教學爲學生自學課本,發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然後通過舉例,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再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3)、豐富練習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練習同時,我還適當地補充了練習的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比如設計的“比較大小”,在比較大小之後,讓學生找找其中的規律,爲接下來的分數除法做鋪墊。“猜一猜“,不僅用到了倒數的知識,也聯繫到前面學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4)、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相信學生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使學生不是坐等聽別人講,而是能養成先自己積極思考的習慣。

九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四

開學一個多月了,xx月xx日進行了七年級數學月考,考試批閱後,感覺無論是教室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都不容樂觀。尤其是在本次月考考試中,暴露出學生對計算題掌握不牢,練習不夠,運用知識點十分不熟練,思維缺乏想象潛力和創造性。爲了尋找差距,彌補不足,現對這次考試總結如下:

一、試卷分析:

1、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難度適中,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計算,資料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有利於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於教學方式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

2、不足之處是:(1)計算但是關,六道計算題錯誤率高,有理數的加、減、乘、除的法則掌握不夠牢固,個性是對計算的方法缺乏靈活性:(2)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缺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潛力,缺乏靈活性:(3)不能夠認真審題。(4)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潛力不足。

二、原因分析:結合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與作業,發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思想認識不夠。

相信學生的潛力,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解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在教室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備課,忽視了部分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造成其學習困難增加,進而逐步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爲後面的繼續教學增添了很大的困難。

2、備課過程中準備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狀況。

透過調閱部分中等生的考試試卷,發現中等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知識點混淆不清,解題思路混亂,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3、對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監管力度不夠,放鬆了對他們的學習要求。

本次考試不僅僅中等生的成績下滑,部分中等學生勉強及格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是對該部分學生在課後的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去關注,未能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並給以指正,導致其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學習也不如以往認真,作業也馬虎了事,最終成績出現重大危機。

三、改善措施:

1、提高教室教學效率。

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搞笑、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知識。

2、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

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透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構成過程中,獲取知識、構成潛力。另外,教室上教師應爲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好的教室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餘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主動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爲學生帶給思考的機會,爲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3、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羣體。

做好後進生的補差工作要從“以人爲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忙他們構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爲重點,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能樂學、愛學、好學,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學生課後學習和練習的監管和督促力度,加強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培養其創新思維潛力,爲今後的學習教學打好基礎。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回顧上學期我們的工作中,好的做法有如下幾方面:

1.注重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我們整個備組非常注重集體備課,在每週每次的集備過程協調好備課組各個老師的教學工作,統一各個階段的教學進度,安排好教學資料,能對相對應要解決的問題達成共識,並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很好地落實和執行。負責某章節備課的老師能認真細讀教材資料,給出詳細的章節上課計劃,落實重點難點和常考的會考題型並出好單元測驗卷。通過資源共享,集中了團隊的力量,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備課組是一個積極向上、注重交流、有着良好教研氛圍的團隊。

2.課外的分類輔導實現有效的分層教學

由於是經過科任老師自己挑選出的學生,都是接受能力較好,又還有進步空間。備課時也討論定下了輔導的內容,這樣我們的輔導針對性強,資料用得很稱心,學生的進步較爲明顯。

3. 交流合作,配合默契

課前課後經常交流,通過經常的碰面探討,很好地舒緩了工作壓力及時調整好工作狀態,並且在交談的過程互相學習總結好的處理方法,帶來教學的靈感。比如上完課的老師回到辦公室會說一說哪道題出得比較好,老師互相之間合作做習題互相提供答案等,節省了老師泡在題海的時間,騰出更多的時間思考手上的工作。

4. 準確把握考點,把好資料的質量關

備組中科長連續多年擔任九年級的教學,非常熟悉九年級的各個章節知識、各環節的處理,經常牽頭探討知識點常見的會考題型,大家交流過後對開展教學工作尤其複習課方向明確,緊緊圍繞住考點。另一方面我們出的單元測驗卷,複習卷和分類輔導資料至少是由兩個老師跟進,大大減少了以往出題的一些問題,篩選出更優質的好題。另外我們備組中同時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於老師每次出教學資料特認真,都能按時提前“交貨”且質量公認最好,“知識點全面”。在敬業的於老師的影響帶動下,大家都更認真的按時提前完成出卷任務,留出再修改習題和查漏補缺的時間,保證了教學資料的質量。

5.各人有效教學的具體舉措

(1)立足課本,注重基礎。踏踏實實地過好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儘量挖掘課本題目的價值。複習課上集中一兩個知識點,講透難點,課堂上加大訓練量。向學生灌輸“熟能生巧,勤能補拙”的。理念。

(2)讓學生使用集題本,課堂上充當筆記本,記下典型題;單元測驗後改正重點的好題。

(3)經常找學生談話。採用攻心爲上的策略,說服學生好好聽課,交作業等。

(4)課堂教學時及時小結解題方法,-幫助學生避免盲目做題,提高解題能力。

(5)把題目的所有條件標識在圖上,對着圖來想題。培養學生快速找出關鍵信息的能力。

xxxx學年下學期九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我校新學期的第二週進入會考複習階段,我們的複習計劃分爲四輪:

第一輪:(2至9周)(資料:課程導報)

第一輪複習關鍵是“全面、基礎”,目的是要“過三關”:

(1)過記憶關。必須做到記牢記準所有的定義、公式、定理等。

(2)過基本方法關。如,待定係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

(3)過基本技能關。如,給學生一個題,他能找到解題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麼辦法,有解題思路知道了如何去做這個題,這時就說具備瞭解這個題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結構。

複習內容、課時安排:

1.數與式 …… 3課時 實數 ; 整式 ; 分式 ;二次根式

2.方程(組)………5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組; 可轉化爲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實際問題與一次方程(組); 一元二次方程;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

3. 不等式(組)………2課時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函數及其圖像…………6課時

平面直角座標系與函數; 一次函數; 反比例函數; 二次函數

5.統計與概率……………3課時

6.圖形的認識與證明……10課時

視圖與投影 相交線與平行線 三角形有關概念及全等三角形

特殊三角形 多邊形平行四邊形 特殊平行四邊形 梯形;

圓的有關概念與性質 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 正多邊形與圓

7.圖形的變換…………………………………7課時

圖形的對稱、平移和旋轉 ; 圖形的相似

圖形的平面鑲嵌、分割、摺疊 ; 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輪複習應注意問題

1、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會考試題基礎分佔總分(150分)的60%--80%,因此使每個學生對國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2、老師先將每部分知識進行系統歸納整理,課堂上再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由學生獨立解答,老師解答學生錯誤較多的問題,並進行知識的梳理和方法的總結。

3、會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4、應注重對尖子的培養。在他們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儘量走捷徑、出奇招、有創意,注重邏輯關係,力求解題完整、完美,以提高會考優秀率。對於接受能力好或者還有進步空間的同學,課外適當開展興趣小組,培養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成績穩定繼而冒“尖”。

隔週發給學生一套會考題,讓差生知道有他可以做的題,改變放棄數學的念頭,讓中等生恢復數學學習的信心,讓基礎好的學生(優秀生)不能對第一輪複習不以爲然,有學習的壓迫感,爭取拿到大題。不斷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會考的鬥志。

第二輪:(10至14周)(資料:《專題講座與測評》、《08複習指導》)

第二輪複習關鍵是“重點、方法”

在第一輪複習的基礎上,第二輪以突破大題的解答爲目的,分成各個專題進行復習。第二輪複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

總結歸納以下幾類大題的解題策略的專項複習:

填空、選擇題 2課時

易得分題(如概率統計題等) 2課時

應用性問題(方程與不等式、函數 ) 6課時

開放性問題(探究題) 3課時

代數幾何綜合題 8課時

第二輪複習應注意問題:

1、課堂上注意解題方法的提煉

2、注重解題後的反思。儘量要學生用錯題本收集解答中錯誤的原因, 並及時總結解題的方法。

3、注重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第三輪複習(15至17周)(資料:綜合的模擬題或歷年會考真題)

複習目的: 第三輪複習的形式是模擬綜合測試,查漏補缺,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

第三輪複習應注意問題:

1、批閱及時,評分規範,強化解題的規範性,要求、鼓勵學生力爭每一分。

2、給特殊的題加批語。某幾個題只有個別學生出錯,這樣的題不能再佔用課堂上的時間,個別學生的問題,就在試卷上以批語的形式給與講解。

3、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爲,緣生的學習情況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

4、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 四要以題代知識。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5、心態和信心調整。

九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六

此次自備展示課,我教學了百分數的應用第一課時,這一例題看上去很簡單,好像就是把前面學過的分數用百分數來表示,但是我想:這兒的百分數應用題並不是把“增加(減少)幾分之幾”改成“增加(減少)百分之幾”那麼簡單,這節課內容還需要結合具體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這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學後的幾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系統複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百分數應用一的主要內容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這一課的難點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如果這一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求百分數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擺在我面前的大問題,爲了很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沒有采取直奔主題的方法,而是採用了銜接方法,雖然在複習階段用了將近10分鐘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卻很好。比如,在讓學生用這兩個數學信息提出有關百分數應用題時,有複習時的內容鋪墊,學生自然就會想到提出“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這樣的百分數應用題,學生不會感到突然,解題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藉助線段圖,找準單位“1”,尋求、理解解題思路。

怎樣理解“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 這一問題學生容易想到的是書的第一種方法,先求出多的體積,再去除以單位“1”的量。對於第二種方法學生,一是很難想到,二是對“-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計劃的看作1去減,這一點對分數意義理解不深入的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種方法,關鍵還是要藉助前面的線段圖,直接用兩個量求出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結合熟悉的思維求多想減,想到用現在的減原來的,結合圖想到原來的量是單位“1”,就是100%,繼而用減求出問題來。從課堂的實際過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幾”是不是也可以說“減少了百分之幾”這環節上,學生意見分歧,我並不急於給學生下結論,而是讓學生按照例題自己畫線段圖,獨立分析解決。讓學生也體會一下這兩題在畫圖中的共同點與細微區別:共同點是都是先畫單位“1”量,再畫比較量,區別是例題先畫的是水的體積,而此次先畫的是冰的體積。兩次圖中所標單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這也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圖中直觀的體現,很大的幫助了更多的學生理解解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