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旅遊景區管理制度【精品多篇】

旅遊景區管理制度【精品多篇】

景區管理方案 篇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開發,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旅遊興業”的發展戰略,充分整合資源,科學規劃實施,創建品牌戰略,逐步形成了以xxxx灣景區爲核心的xxxx大旅遊。爲切實加快xxxx灣旅遊景區的快速發展,現制定我局20xx年工作計劃

一、全力創建3A級景區,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

xxxx灣旅遊景區是以黃河秦晉大峽谷壯麗的自然景觀爲依託,以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遺產—伏羲文化爲特色,融科學考察、文化體驗、自然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風景旅遊區,其品牌建設對於提高xxxx旅遊質量、旅遊知名度具有重要地位。爲加快xxxx轉型發展,深入貫徹我縣“旅遊興業”戰略,增強景區的綜合競爭力,今年的頭等任務是將xxxx灣景區建設成爲3A級景區。具體內容包括: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遊客服務中心及旅遊標識系統建設;推進旅遊管理工作和人員服務水平建設;促進景區環境美化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二、明確項目建設內容,做好前期規劃協調

今年xxxx灣景區主要計劃建設項目有8個,總投資13540萬元;爭取和招商項目4個,總投資17270萬元。這些項目品位高、規模大、投資多、帶動能力強,對進一步豐富xxxx灣旅遊內容,優化旅遊產品結構,促進旅遊產業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一)延長石油集團公司計劃投資7300萬元的開發項目有:xxxx臺、黃河棧道、xxxx灣服務區,重點是督促、協調其積極施工建設並完成主體建設,同時做好南大門一斗谷服務區項目的爭取工作。

(二)xxxx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旅遊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70萬元的開發項目有:會峯寨、黃河漂流、鞋島開發項目。其中會峯寨的停車場、一期保護工程、槐卜圪嶗遊客售票接待服務中心已經完成。今年主要是協調鞋島開發、黃河漂流等項目有序進行。

(三)xxxx程家大院旅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的項目有:農家樂、黃河漂流、清水關等項目。黃河漂流項目已初具規模,今年主要是新修漂流碼頭,完善黃河漂流售票處及辦公用地及設施建設。

(四)與交通局配合完成各級政府投資的4440萬元的旅遊道路建設項目。

三、高效整合各類資源,科學制定項目規劃

依託資源優勢,以發展“xxxx灣”旅遊爲核心,科學整合旅遊資源,高標準規劃,高檔次建設。根據《xxxx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景區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協助規劃方初步完成延水關黃土高原風情區、伏寺河谷生態探祕區、xxxx灣中華文化探源及黃河勝覽區、清水灣時尚休閒度假區四個功能分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依據階段發展定位,有計劃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服務功能完善。

四、增加媒介宣傳渠道,提高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發揮xxxx灣品牌引領作用,加強景區旅遊產品和線路的整合宣傳營銷,依託電視、報紙、網絡以及戶外媒體等多層次宣傳形式,堅持媒體宣傳和節慶活動相結合,廣告宣傳與新聞報道相結合,力求科學性、實效性、轟動性,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

(一)電視、報刊、網絡以及戶外媒體宣傳。在陝西電視臺、延安電視臺、xxxx電視臺等電臺欄目中投放xxxx旅遊專題片,對xxxx灣景區進行整體形象宣傳。在省內知名報刊進行xxxx灣旅遊形象展示和旅遊線路整版廣告宣傳。建立xxxx灣旅遊信息網,不斷完善版塊建設和特色展示,方便對外宣傳和遊客觀賞。

(二)大型活動。精心策劃舉辦第三屆xxxx紅棗文化旅遊藝術節等大型旅遊宣傳促銷活動。邀請國內知名文藝明星,舉辦大型文藝演出,同時邀請各級新聞媒體及省內外旅行社設計新線路並加大宣傳,增強xxxx灣的影響力,提高xxxx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外聯促銷。組織全縣旅遊經營單位參加西部貿易洽談會、延安第二屆紅色文化旅遊季、陝西旅遊商品博覽會、楊凌農高會等省內外旅遊推薦大會,進一步展示xxxx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拓展xxxx旅遊客源市場。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規劃項目不斷推進

在積極爭取國有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重點推薦xxxx灣索道、赫連勃勃墓(嘉平陵)、伏義河村開發等項目。繼續鞏固已簽約項目的合作,創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引進旅遊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進行鍼對性聯繫、走訪、對接,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從項目洽談、進資、開工、建設等方面爲開發商提供高效服務,確保項目不斷推進。

六、提升綜合業務素質,塑造良好隊伍形象

加強職業培訓,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或與先進景區結對子等方式,認真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和管理模式,提高旅遊產業發展的決策和管理水平,科學指導景區開發建設。團結協作,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素質過硬、形象氣質良好的旅遊產業建設管理隊伍。

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問題論文 篇二

社區參與旅遊發展不僅是旅遊可持續發展宏觀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機制也是旅遊景區中的社區實現經濟、文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了社區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管理的意義所在,並對社區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管理的優點做了相關研究。

一、相關概念和研究理論

社區參與旅遊發展的簡稱是社區參與。社區參與旅遊發展是指把社區作爲旅遊發展的一部分進入旅遊規劃、旅遊開發等涉及旅遊發展重大事宜的決策、執行體系中。社區居民參與旅遊發展是一個學習過程,通過參與,可以提高發展旅遊活動的效率,也能使人們學到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並運用到實踐中去。社區參與旅遊發展不僅是旅遊可持續發展宏觀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機制,也是旅遊景區開發管理中的實現經濟、文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社區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管理的意義

(一)促進社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個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又要保護環境,不危害後代的生存和發展。社區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管理可以增強獲得社區居民對旅遊景區開發的認可度和配合度,令旅遊發展的更加容易推進。

(二)旅遊發展規劃及項目的完善落實

外來專家雖然在旅遊規劃、項目開發上有相當的專業水平,但在短期對社區的有深入的瞭解是不可能的,因爲社區是具有一定社會、經濟及文化特徵的獨立的社會單元,據此做出的旅遊規劃項目也往往不太科學。社區居民長期生活於該旅遊目的地,他們瞭解本地風土民情而且對本土充滿感情,他們的參與旅遊規劃開發能彌補專家在這方面的缺失。

(三)維護了社區居民的利益

傳統的旅遊管理髮展開發,重視政府、旅遊投資商的利益,對於居民的切身利益考慮很少。旅遊業與所在社區關係常常被割裂,社區居民感受到更多的是發展旅遊所帶來消極影響,如物價上漲、公共設施擁擠等。通過讓社區居民參與旅遊規劃,維護了社區居民的各方面的利益,同時也能保持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能爲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體驗,促進社區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是一項綜合工程,不但包括經濟發展,還包括社會穩定、文化發展、民主參與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等。對於社區居民來說,社區的社會發展的着眼點在於“以人爲本”,從人的基本需要的滿足到人的素質的提高到人的價值的體現。如湖北省的神農架、大別山、九宮山等地,過去的伐木工人如今當起了景區管理着。他們放下斧頭,拿起鋤頭,不再“砍樹”而變爲“種樹”“看樹”。

三、社區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管理的優點

社區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管理有以下幾大優點:

(一)從經濟方面看

社區的參與可以使居民從旅遊業中直接受益,在一些貧困地區稱爲“旅遊扶貧”。政府進行旅遊開發的目的就是爲了發展經濟,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峽人家風景區原本是處交通閉塞的峽江地區,長期以來這裏的居民經濟收入低,大多數居民都靠外出打工掙錢養家。自從在此處進行旅遊開發後,當地居民參與到旅遊開發中,獲得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經濟收入大幅度增加。

(二)從旅遊方面看

社區居民參與到旅遊服務中,渲染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圍,增加了吸引力。文化是由社區的居民傳承下來的,任何一個非本地居民是無法體味到其中的奧妙的,也無法把它臨摹的惟妙惟肖,只有當地的居民纔可以渲染這種文化氛圍,增加吸引力。通過建立農業博物館,製作傳統手工藝品,表演傳統民俗活動等,才能使旅遊活動內容生動、有吸引力。

以民風古樸的車溪旅遊景區,常爲遠道而來的旅遊者者專設農家棚屋,提供土家飯菜,也提供農具供旅遊者耕作。旅遊者正是在車溪土家人營造的這種自然氛圍中生活,才體驗到夢裏老家車溪的閒適。在九畹溪漂流景區,當地村民積極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他們經常在漂流路線旁爲遊客提供薑茶、煎野魚、炕土豆,讓遊客在一種真實、淳樸、自然的氛圍中感受到野趣和歡樂。

(三)從社會發展看

社區參與旅遊開發促進了當地的發展。旅遊開發使當地的一些基礎設施得以完善,如交通條件的便利等。交通的便利不僅使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更重要的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最,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旅遊的發展同時可以促進社區的對外交流,可以改善社區居民的一些落後的腐朽觀點,從而促進社區的發展。

(四)從環境保護方面看

社區參與爲保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如果說社區參與到了旅遊開發,並且從中的到了利益,那麼居民就會覺得他們所擁有的旅遊資源是他們經濟的來源,是旅遊開發使得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他們便會自覺的去保護這片環境。宜昌三峽人家景區處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段,以漁業、林業爲主要經濟收入。長期的伐木和捕魚使該地區的自然環境一度受到破壞。發展旅遊業以後,當地獨特的峽江風光和長江肥魚特產受到旅遊者的追捧。當地居民意識到以前不被重視的山中林、水中魚原來是金飯碗,主動當起了“護林人”、“ 護魚人”杜絕濫砍濫伐、濫捕濫殺,而且成爲義務的環保宣傳員,這爲當地的環境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有利於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產品

社區居民參與到旅遊產品開發中,把自己文化中傳承下來的文化產品,如織布,製陶,釀酒等技術經過加工變爲旅遊產品,這樣的產品既是高質量的,又是有吸引力的。

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問題論文 篇三

摘要:在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創建低碳旅遊景區具有創新景區發展規則,促進區域低碳產業整合開發以及養成低碳生活風尚等現實意義。但是目前低碳景區管理面臨着技術難、成本高,景區評價標準不完善,人們尚未養成低碳習慣的問題。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景區間的戰略聯盟,構建以生態GDP至上的景區評價理念,完善景區評價指標體系。

論文關鍵詞:低碳,旅遊景區,生態

一、低碳旅遊的產生背景

低碳旅遊產生於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據調查,1981年~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礦物燃料並排放了過量二氧化碳的結果,它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3.8--7.6nm,波長較短)具有高度的透過性,同時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如紅外線)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從而形成“溫室效應”。全球升溫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後果: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海岸灘塗溼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羣喪失;雨季延長,水災日益頻繁;北冰洋和南極半島冰雪融化,生物種羣滅亡;傳染病病菌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時間如厄爾尼諾、乾旱、洪澇等擴散流行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因此,溫室氣體已經到了不可不控的時期。氣候變化將增加自然災害,數十億人將受到影響,上億人將面臨饑荒的威脅。如果溫度升高超過1.5-2.5度,20%-30%的動植物物種將面臨滅絕的危險。

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同商討制定了《京都議定書》並在第二款中明確指出:“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2009年12月1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會議達成《哥本哈根協議》,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採取自主減緩行動做出了安排。“低碳”成爲催生於全球氣候變暖的積極響應。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2010年1月29日,溫總理在致函丹麥首相拉斯姆森和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給他們的覆函中明確表示,中方支持《哥本哈根協議》,並提出至2020年單位GDP的碳強度下降40~45%的艱難目標。《哥本哈根協議》標誌着中國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意味着人類生活方式和傳統能源消費方式的本質上的顛覆,它必將改變建立在石化燃料基礎上的現代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

低碳旅遊催生於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長期以來,旅遊業以其“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特徵在中國經濟發展轉型,逐漸取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歷史時期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低碳旅遊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爲基礎的綠色旅遊。從旅遊活動本身來看,旅遊活動是一個包括食、住、行、遊、娛、購在內的綜合活動而這些活動不可避免地帶來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所謂“低碳旅遊”就是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樹立低碳意識,將各種旅遊消費行爲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並儘量減少碳排放量的一種新型旅遊消費模式。

二、低碳旅遊景區的創建意義

“低碳旅遊”的意義不在於口號,在於落實。低碳旅遊景區的建設起碼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現實意義:

1、創新景區發展規則

低碳景區的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問題的錯綜複雜催生了新的景區發展規則。在諸如怎樣將低碳的衡量指標融入到現有的景區評價體系;怎樣在低碳運營模式中改革現有景區的管理模式;怎樣實現替代傳統能源的新能源、新技術;生態文化綜合效益能否最大化等等都需要制定規則予以引導。

2、促進區域低碳產業的整合開發

傳統景區在低碳的建設與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將低碳的發展理念向其他產業和區域全面滲透,有利於激活區域優勢資源,構建整合互動機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最終實現區域其他產業的低碳進程,構建“互惠共贏”的區域發展模式。

3、促進民衆養成低碳的生活習慣

在低碳旅遊景區的遊客無論在飲食、住宿、交通、通訊等各個方面都能親身體驗到低碳生活的方式並且通過景區低碳知識的宣傳,碳補償等活動深入瞭解低碳的意義,教育他們節約資源,主動保護生態環境,在旅遊活動結束後繼續堅持低碳生活,逐漸形成生態文明時代的生活方式。

三、旅遊景區碳排放的主要表現

旅遊景區的碳排放主要來源於交通特別是空中飛行、住宿和娛樂設施主題公園娛樂、滑雪等旅遊活動。據世界旅遊組織最新研究,2005年,來自旅遊交通和住宿業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別爲1192Mt和284Mt,全球旅遊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除去飛行貢獻值爲3%;2035年以前,來自旅遊業的碳排放量約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長;至2035年,旅遊業交通及住宿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達到2436Mt和728Mt。另外,旅遊業的奢侈消費助長了負面環境影響。如普通居民一般一天用水100-300升,但星級賓館用水則達到每天500-2000升,超豪華賓館則更高。又如隨着氣候變暖,冬季雪期縮短、雪量減少,滑雪等旅遊項目不得不依賴人工造雪技術。據估算,北京市人工造雪一個冬天要用掉半個昆明湖的水量,相當於全北京市一天用水總量的1/10,是8300多戶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因此,限制旅遊景區的碳排放應着力於以下幾個方面:

1、低碳交通

其一,景區內實行交通管制,可採用自行車、牲畜等作爲交通工具,鼓勵步行遊覽,將因運輸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景區之間的換乘可安排中巴或者電瓶車定時接送客人。其二,鼓勵旅行者選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如放棄飛機,選用火車、汽車、輪船等作爲出行工具,短途旅行者可徒步或騎自行車,既達到環保的目的又有益於身心健康。

2、低碳住宿

酒店越豪華,碳排放量一般也越高。因此在低碳旅遊景區應提倡遊客入住舒適、便捷的經濟型酒店、鄉村客棧、家庭旅館等,並且在酒店內不主動免費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提倡旅行者在住宿時自帶洗漱用品、節約用水用電等。

3、低碳飲食

儘量選擇旅遊目的地本地食物作爲食材,避免因外來品運輸、包裝、存儲等環節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選擇綠色食品,避免化肥、農藥、生長激素和添加劑的使用;選擇自備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所消耗的石化產品量。

4、低碳遊覽

遊客在遊覽過程中應該講文明,做到留下腳印不留任何東西,不隨便丟垃圾;遊客還可參加植樹造林等活動,增加碳匯,以彌補因爲交通運輸、履行消費所造成的碳損耗從而達到反哺環境的作用。

5、低碳購物

遊客通過購買旅遊目的地的土特產和旅遊紀念品惠及當地經濟,可以減少當地人爲了謀生而砍樹、採石、挖礦等破壞環境資源的行爲;提供低碳旅遊的各種諮詢,如配備專業的低碳導遊,在講解美景的同時融入低碳的知識,查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點、提供低碳飲食資訊;標示“低碳營業商店”:凡響應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實垃圾分類回收、不主動提供包裝塑料袋、優先使用當地食材的商家皆有標示。旅遊者應儘量自帶引用水,不買或少買瓶裝水,抵制過度包裝的商品,以達到減少廢棄垃圾量和資源浪費量。

三、景區面臨的低碳困境

1、遊客的“低碳”習慣養成需要時間

低碳旅遊是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景區低碳意味着遊客很多慣常的旅行行爲需要改變,如酒店不再免費提供牙刷牙膏等日用品;減少換牀單的次數;用電瓶車、牲畜取代汽車等交通工具;垃圾要自己帶回家;自己隨身攜帶餐具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食用素食等。這種全新的旅遊方式對很多人的旅遊習慣提出了挑戰,如果大衆能夠接受則無疑實現了節能環保和高遊客價值體驗的雙贏,反之如果人們不能接受則勢必降低遊客的體驗價值甚至降低景區遊客滿意度。

2、技術門檻高,中小景區難實現

建設低碳景區,首先是引用低碳技術改變現有能源的消耗模式,涉及到景區能源供應如改變景區的能源利用模式,使用生態能源和節能環保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能、有機能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替換如使用電瓶車、自行車替換汽車;建築如採用節能環保、無污染的環保材料;服務如增加低碳導遊,設置低碳通訊,飲食,住宿服務以及垃圾廢物的分類回收處理等。對於資金雄厚的大型景區而言,革新技術可以通過自身的技術積累實現,而對於一般中小型景區而言,則沒有能力解決。況且,就目前我國利用新能源的技術現狀而言,完全在景區使用新能源也存在困難。據中國科學院能源領域戰略研究組研究表明,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關於太陽能的技術規範,技術產品質量認證標準,部分關鍵設備依靠進口,一些高效、低成本、環保的技術仍然依賴國外,農林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率低,能源植物的培育研究進程緩慢等。

3、成本高昂,進程艱難

從景區經營管理來說,景區的低碳轉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來自於技術更新、替換以及融資等方面,如自主創新技術不成熟所付出的設備購買成本;投資額大,融資渠道有限所造成的融資成本等,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景區在實施低碳轉型期間的一種本能的退卻反映。

4、景區“低碳”,優劣難衡量

目前的景區評價標準仍然沿用着傳統的工業化標準衡量後工業化時代追求個性的旅遊業發展,在評定5A級景區時,停車場要有多大、道路要有多寬,這些硬性的標準已經完全不能適合低碳型景區。對景區的評定衡量中,經濟GDP至上一直是奉行的理念,提高遊客接待量,加大景區開發力度是景區GDP的主要增長點,然而,毫無限制地擴大遊客接待量和過分開發勢必對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在低碳經濟的要求下,現行評價體系與低碳景區評價標準不相符。

四、出路

1、政策要支持

國家的政策支持是低碳景區建設的關鍵。國家應出臺更加細化的政策法規將低碳旅遊標準化和制度化,從而加快進入低碳旅遊的步伐。從資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對旅遊景區低碳項目建設的扶持力度,激勵景區及涉旅企業加快推進低碳旅遊方式,包括制定政策進一步發展壯大綠色環保企業,支持旅遊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旅遊運輸等旅遊企業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制定行業准入標準,引入低碳旅遊指標對旅遊景區景點及相關企業進行常規考覈與管理,讓低碳旅遊真正成爲時尚,成爲人們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2、景區間要建立戰略聯盟,衝破成本-技術關

低碳經濟背景下,景區面臨着來自於技術變革,設備更換,基礎設施以及知識的創造與傳播過程等等的共同壓力。景區之間如能結成戰略聯盟共同應對外部變化必將增強競爭力。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一,橫向戰略聯盟。旅遊景區聯合價值鏈上處於同階段其他景區的資源與技術,以創造更大價值的聯盟系統。技術聯盟:聯合其他景區共同研究適用於低碳景區的能源、交通、基礎設施技術,整合人力、知識資源優勢,形成景區之間彼此互補,相互協調的聯盟,分攤新技術開發成本,形成企業在低碳經濟時代的新競爭優勢。營銷聯盟:組建營銷聯盟可避免同類旅遊景區在激烈競爭中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低碳旅遊是生態文明時代的新型旅遊方式,營銷模式如何創新還處於摸索階段,通過營銷聯盟,可以擴大低碳旅遊的影響力,通過分享市場營銷中的資源,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其二,縱向聯盟。縱向聯盟是指景區與處於旅遊產業鏈上不同階段的其他旅遊企業合作,以增加價值的合作競爭系統。縱向聯盟主要表現爲旅遊景區與旅行社的聯盟,爲了降低由於旅遊線路交通的碳排放,遊客低碳知識教育,低碳行爲規範,低碳景區應與旅行社保持密切的溝通,形成一種利益趨同的縱向聯盟,這將有助於增加低碳景區的客源量。

3、構建以生態GDP至上的景區評價理念

低碳經濟背景要求必須改變經濟GDP至上的理念,儘快建立起“生態GDP”體系,維護景區生態環境,協調人、自然與社會的關係,構建均衡、和諧的標準體系。建設一套由經濟指標、社會指標、人文指標、環境指標共同構築的反應景區總體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並將其貫穿到評價體系的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中,改變如經濟發展、生活質量、貧富差距、生存環境,以及人們對測評對象的意見、看法、期望值和滿意度,等方面指數。

參考文獻

1 莊貴陽。低碳經濟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J ]。世界環境,2008 (2) : 34 - 36.

2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遊:一種新的旅遊發展方式[J]。旅遊學刊。2010(1) : 13-16.

3 李偉。全球氣候變化、低碳經濟與碳預算[ J ]。國際展望。2009(2):69-81.

4 汪宇明。倡導低碳旅遊,推進發展方式轉型[ J ]。旅遊學刊。2010(2):11-12.

5 鄭琳琳,林喜慶。試論“低碳旅遊”模式的構建--氣候變化條件下旅遊業的應對[ J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40-43.

景區管理方案 篇四

爲規範旅遊行爲,確保三百山景區安全,從20xx年9月20日起,凡進入景區的遊客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一、外地遊客憑門票進入景區、安遠縣戶籍居民憑本人身份證或駕駛證免票進入景區。有以下行爲的人員嚴禁進入景區:

(1)未出示本人有效證件且不購買門票的安遠戶籍居民;

(2)借用他人證件、冒充安遠居民者;

(3)票少人多或無票想強行進入者;

二、進入景區的駕駛人和機動車須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有以下行爲的駕駛員和機動車輛嚴禁進入景區:

(1)無證、酒後、超員駕駛機動車的;

(2)貨車、農用車及未年審、無牌、無保險的機動車輛;

(3)非法營運車輛;

三、進入景區的遊客須遵守景區的各項管理規定和社會公德,服從工作人員管理。在景區內嚴禁下列行爲:

(一)亂扔垃圾,亂停亂放;

(二)摘花“惹”草,蓄意破壞;

(三)刻畫塗污,任意張貼;

(四)生火吸菸,游泳燒烤;

(五)垂釣打獵,擅自採摘;

(六)私設攤點,亂搭亂建;

凡在景區內違反法律法規和景區管理規定的,一經查實將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給予處罰。

景區管理方案 篇五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員密集場所的火災、踩踏等造成人員羣死羣傷的事故屢見不鮮,由於人員密集場所發生事故存在傷亡大、損失大、影響大的特點,所以防止和控制人員密集場所的事故,是節假日景區服務接待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高度重視並做好相應的防護、準備工作。xx景區現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訂以下游客密集場所火災的防控對策措施。

一、嚴把安全隱患排查關,從源頭上消滅事故隱患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景區從業人員對人員密集場所火災危險性的認識。加強對景區人員密集場所的定期安全檢查和節前安全檢查,從源頭上把好關,儘可能杜絕景區硬件和人員管理中存在的事故隱患。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確保暢通

安全出口缺少、疏散通道堵塞是公共場所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保障人員密集場所在營業期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始終保持暢通,滿足安全疏散要求,絕不麻痹大意。另外,根據景區實際,設置比較安全開闊的室外疏散緩衝區,用於緊急情況下引導、疏散遊客臨時避險,避免密集的疏散人流阻塞園路交通之用。主要設置a、b以及c等3處。

三、確保消防、安全設施完整好用

消防設施是保證景區、建築物消防安全和人員疏散安全的重要設施,景區節前對消防設施、消防器材、應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標誌等進行檢查維修保養,保證其完好有效,確保發生火災險情後,消防設施能夠進行有效的撲救,疏散指示標誌能夠正確引導遊客疏散避險。

四、景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在制度和措施上扼制安全隱患的形成。節前,景區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消防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員密集場所的自防自救能力。我景區於20xx年xx月組織了面向全體職工和景區服務從業單位、租賃經營單位的一次消防安全培訓,以及一次消防演練。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防火滅火常識,定期開展自查,消除安全隱患,從業人員要做到“三懂、四會”、“三懂”即懂得本部門的火災危險性,懂得預防火災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的火災隱患;“四會”即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組織人員疏散,會撲救初起火災。節日期間,人員密集場所要根據場所情況,建立健全值班、巡查以及人員流量監控制度,重點關注售檢票口、主要景點、文保建築、租賃飯店、橋樑、狹窄路段、碼頭和遊船等。出現人員過多或有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時,及時啓動應急預案,採取臨時關閉景區、疏散遊人等措施,並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五、普及公衆的消防安全常識教育,提高應急能力

盡力承擔社會義務,加強公民自我防護意識與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和逃生技能。利用景區內外懸掛安全橫幅、張貼宣傳畫等形式,喚起廣大公民的消防意識,切實提高公衆發現和整改安全隱患、撲救初起火災、引導人員疏散的能力。

六、加強對景區服務從業單位和租賃經營單位的監管

景區對景區服務從業單位和租賃經營單位的監管毫不鬆懈,定期開展以餐飲娛樂等人員密集場所爲重點的安全檢查,主要包括消防設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用火用電、油氣倉庫、員工培訓等方面,協助相關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景區管理方案 篇六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安全生產工作全局,圍繞《安全生產法》、《湖北省安全生產條例》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爲主線,紮實推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活動,大力強化“一崗雙責”和行政問責,切實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努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全區安全生產管理上層次、上水平,爲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二、工作目標

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力爭安全生產各項目標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指標內,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在當前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在重點行業開展安全專項整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分口把關,各負其責,全面深化整治工作。按照規範化、制度化的要求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力度,定期組織對重點行

業、重點區位實行專項督查,着重抓好道路交通、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要在重點行業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領域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爲和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健全和落實重大隱患告示、掛牌督辦、跟蹤治理和逐項整改銷號等制度,對因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發事故的,要依法嚴厲查處,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取得實效。

道路交通專項整治方面: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打擊低速載貨汽車、摩托車和拖拉機等非客運車輛違法載人行爲;要進一步強化路面巡查與監控,嚴肅查處超速行駛、疲勞駕駛、無證駕駛、違章駕車等違法違規行爲;要繼續開展危險路段的排查和治理工作。

消防火災專項整治方面:要深刻汲取建去年全國各地發生的重特大火災事故教訓,認真貫徹消防專項整治工作部署,重點對建築設施完好情況和疏散通道、疏散樓梯、安全出口、重點崗位人員值班,人員培訓上崗以及預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要強化隱患整改力度,確保整治到位。

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方面:嚴把市場“准入關”,堅決從源頭上制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進入市場;加強對合成氨、氯鹼、氯酸鉀等劇毒品經營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

民爆物品專項整治方面:堅決收繳流散在社會上的非法爆炸物品,嚴厲打擊涉爆違法犯罪、開展涉爆單位安全檢查、涉爆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和爆破技術再培訓,依託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信息體系,規範管理,及時查堵管理漏洞,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使爆炸物品管理秩序進一步好轉。

交通運輸企業、道路客運市場、超限超載等爲主要內容的專項整治工作,逐步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創建交通安全工作新局面。

建築工程專項整治方面:要督促建築施工企業貫徹落實建設部《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及有關技術規範力度,達到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目的。

學校及校園周邊安全專項整治方面:要開展師生安全教育,堅持上好師、生安全課;健全消防、游泳、飲食衛生、交通等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學校內外各類活動場所的安全設施;加強學校接送學生用車、師生外出活動用車安全和暑期防學生溺水工作,積極預防預防學生校園侵害。

(二)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政府部門的一崗雙責。按照我區“一崗雙責”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落實責任,細化村屬地管理對象,進一步確立安全發展理念,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落實好政府的安全生產職責。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評方法,落實安全生產履職報告制度,促進政府及其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的有效落實。通過安全生產重點工作來推進“一崗雙責”落實。以“一崗雙責”爲核心來推進“三項行動”、“三項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活動”等工作,同時通過這些工作開展成效來檢驗“一崗雙責”落實的程度,通過不斷互動,尋找問題和薄弱環節,來進一步推進“一崗雙責”的落實。在責任明確的基礎上,不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從嚴追究,嚴肅處理。

(三)抓好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加強“安全生產月”集中宣傳。充分利用每年6月份全國開展的安全生產月活動,採取一系列創新宣傳手段和方式,突出“以人爲本、安全生產”理念,做好以《安全生產法》、《湖北省安全生產條例》、“一崗雙責”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爲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普及和宣傳活動,普及安全生產知識。二是加強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各級、各部門要根據2012年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企業主體責任不夠落實,職工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和部分行業監管還不夠到位問題,繼續加大對部門領導安全監管監察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力度,強化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上崗資格培訓,強化全員安全技能培訓;要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安全資格

證的監督檢查,做到主要負責人全部持證上崗。三是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作,要延伸安全宣傳教育觸角,將原來面向企業、面向職工的宣傳,逐步發展爲面向社會、面向全體市民的更廣泛的宣傳;要將安全宣傳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繼續深入開展安全教育“五進”(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活動,要進一步擴大安全宣傳培訓覆蓋面,將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滲透到羣衆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

(四)規範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各部門要根據實際制定安全生產執法計劃,明確本行業安全生產執法重點,積極推進專項監督檢查、綜合監督檢查、聯合執法檢查以及舉報案件查處等監督檢查制度化,科學性量化安全生產檢查,將執法重點從事後查處、事故處理向日常監管、現場監察轉變。同時,要強化執法能力建設,加強政治和業務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素質,打造專業型、學習型執法人才隊伍。

景區管理方案 篇七

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是市民及遊客的休閒遊憩空間和濱水公園。爲進一步加強景區管理,爲廣大市民和遊客營造優美舒適、安全和諧的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淮安市人民政府授權市裏運河文化長廊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作爲景區主管部門,全面負責景區的統一管理工作。

二、景區範圍西至大閘口若飛橋、東至越秀橋、北至圩北路(不含美食街)、南至輪埠路(含沿輪埠路商業和文化建築)。

三、所有進入景區的人員均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愛護景區的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景區管理規定,文明遊園,不得妨礙他人遊憩。

四、景區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入園遊人一律免收門票。景區內導遊講解、遊船和其他經營性項目,依照有關規定,實行單項收費。

五、除殘疾人輪椅、兒童推車以及應急救援車輛、景區工程車、遊覽車等工作用車外,嚴禁其它機動車、非機動車輛進入景區。因公務需進入景區的車輛,應到景區管理部門辦理通行證。

六、嚴禁攜帶犬類以及各類危險物品進入景區,嚴禁在景區內使用產生噪聲污染的音響器材。

七、嚴格保護景區水域,嚴禁在水域內游泳、下網設籪、垂釣、捕捉傷害鳥禽、洗滌衣物等,嚴禁阻塞河道、航道及其他妨礙通航安全行爲。

八、景區內嚴禁亂扔亂倒各類垃圾、廢棄物,嚴禁焚燒樹葉和垃圾,嚴禁破壞綠化植物、文物古蹟或損壞公共設施。

九、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改變景區內建築物牆體現狀和建築物立面,不得擅自設置廣告和店招牌,不得擅自擺攤設點及其他經營活動。嚴禁非法兜售商品,嚴禁賭博及從事封建迷信等非法活動。

十、任何團體和個人在景區內舉辦文化、遊藝及各種集會等羣衆性聚集活動,應經景區管理部門同意,須經相關部門批准的,應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十一、對於違反本通告規定的團體和個人,經勸阻不服從管理的,視情節輕重,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對景區造成的損失應予以賠償。

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問題論文 篇八

[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景點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隨着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計劃經濟環境和現有的旅遊景區管理制度,日益突出的缺陷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增長和發展以及景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本文中,作者把旅遊景區管理理論與實際出遊經驗相結合,分析了中國旅遊景區管理的現狀和問題,比較當前的優勢和旅遊景區管理的弊端,同時對提出了旅遊景點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議。

[ 關鍵詞 ]旅遊景區 管理體制 管理模式 體制改革

一、引言

隨着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很多地區開始大力開發旅遊景區,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 截止到2007年, 中國旅遊景區的數量一共有20000家景區和景點。

作爲一名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本文作者也曾遊離一些國內外的著名的旅遊景區,深切感受到旅遊景區在遊客旅遊活動中的重要性。

但是與旅遊景區蓬勃發展的局面相對應的是, 中國旅遊景區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和諧的因素, 這些因素直接制約着旅遊景區和旅遊景點的發展, 同時也在限制中國整體旅遊行業的發展。

二、中國旅遊景區的管理經營體制的現狀

在找出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管理經營體制的現狀。

目前,中國景區的管理經營體制可歸納爲三種模式:

1、政府專營的管理經營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由政府成立的機構對景區進行經營管理。

實行財政統收統支。

2、租賃、承包或買斷的模式。

這種模式的最大特點是,用租賃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過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經營還要多的收入。

3、用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景區模式。

這種模式的做法是:景區以經營性資產作價,吸收其他經營成分,組成多元化經濟成分的股份公司。

用現代企業制度對景區進行經營。

從以上三種經營管理模式,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用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景區最爲科學和合理,只有在用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模式下,才能更好地進行旅遊景區的營銷管理。

三、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中國是旅遊大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山川秀美,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但長期以來,由於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體制的侷限性,旅遊業的發展極度緩慢。

由於旅遊景區類型多樣,區域差異較大,再加上歷史形成的原因,目前中國對旅遊景區的管理存在的問題很多,作者認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機構臃腫,條塊分割嚴重,管理體制複雜

中國現行的許多景區(點),條塊分割,政出多門。

有些旅遊景區歸屬部門多達十幾個,有建設、林業、環保、文化、文物、宗教、國土、海洋、交通、水利、旅遊和科學院系統等。

或者是在行政地域分屬不同的市、縣、鄉鎮管理,在旅遊業的發展上缺乏有效的協調機構和機制。

例如作者曾經參觀的太原市天龍山晉祠風景區,景區內的晉祠博物館屬於文物局管理,景區內的天龍山森林公園則屬於林業局管理,像這樣一個景區內存在多個主管機構的現象非常普遍。

這種狀況致使景區的規劃、發展與保護難以協調,也無法對景區實施有效的管理,最終使景區的規劃、建設與總體要求脫節,有些文物集中的景區城鎮化、集市化嚴重(如五臺山景區);有些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生態資源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導致旅遊生態環境和資源受到破壞。

2、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直接導致效率低下

由於條塊分割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在許多風景名勝區的管理實踐中,政府機關與傳統國有企業的各種弊端紛紛體現出來:經營上對客源市場的開發與營銷嚴重不足,宣傳力度不夠,基本靠天收;管理機構龐大臃腫,精力分散,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大多依靠財政撥款,管理費用嚴重不足,單位創收又容易引起遊客的不滿,增加遊客負擔;機制不活,分配製度僵化,拿死工資,搞“大鍋飯”,平均主義盛行。

政府既當管理者又當經營者,使行業的公正性受到嚴重質疑。

這種制度與體制直接導致低效率、高浪費、低收入、低增長,嚴重影響旅遊業的發展。

3、景區管理理念陳舊,體制創新不足

當前中國省的景區管理模式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縣(市)直管、管理局管理、鄉鎮管理和“分而治之”的政府專營模式。

這種模式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很深,在景區管理上自然會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理念:重資源輕產品的理念。

資源與產品的概念不清,有的誤認爲資源可直接作爲產品投放市場,有的將初級開發的產品投入市場。

重景區開發輕其他配套建設的理念。

在旅遊開發上,偏重於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而忽略了與其配套的住宿、餐飲、交通、購物、娛樂等設施的開發建設。

4、旅遊基礎設施不完善景區建設投資資金缺乏

目前,中國旅遊景區主要旅遊通道周邊綠化程度低,城市生態景區環境已不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連接景區的旅遊的道路及景區內遊覽通道的建設滯後,污水、垃圾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已迫在眉睫,這些問題都制約了政府調控資源的行爲。

此外在景區的保護與利用上還存在着許多問題,政府管理者在保護的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驅動,在旅遊景區出現了不發展不破壞,小發展小破壞、大發展大破壞的兩難局面。

5、景區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景區管理法律法規條款不夠具體,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統一性。

執法隊伍力量不夠,執法水平低,不能對景區內違規事件進行強有力的執法,不能對影響和破壞景區形象的建設項目依法整治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環境污染。

四、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模式改革的建議

1、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認清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是實現旅遊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要使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必須從思想上進行改革。

作爲一種新事物的誕生,改革肯定會遇到很多新問題,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加強輿論宣傳和政策引導,是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

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實行民營化、集團化、國際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旅遊業作爲經濟產業,也必須走向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這樣才能提高競爭力。

2、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使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有法可依

從全國旅遊產業發展的管理支撐體系上看,研究制定針對旅遊景區管理的法律法規是整個旅遊業發展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

旅行社因爲有《旅行社管理條例》和《導遊人員管理條例》這兩個行政法規,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能夠比較有效地實施旅行社市場管理。

相對而言,旅遊景區管理則出現了“短腿”現象。

要想在現有基礎上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必須首先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的景區管理職責。

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使中國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有法律保障。

3、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爲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作者於2008年曾在美國交流學習了兩個月,期間也曾遊覽了一些主題公園和國家公園。

與這些國外國家公園管理相比,中國景區經營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專業化水平也不高。

同時,中國旅遊者文化素質與國外遊客相差較遠。

引進市場機制,爭取與國際管理接軌,提高人的文化素質至關重要。

具體來說,應該加強景區經營管理者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旅遊者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其環境和資源保護意識。

爭取開創一個“人人學旅遊、人人愛旅遊、人人辦旅遊”的新局面,使中國人民真正成爲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支持者和實施者。

五、結論

旅遊業是一門新興產業, 它的興起和發展只有幾十年的時間, 因此旅遊管理體制需要在探索中發展, 在發展中完善, 只有儘快理順管理體制, 完善立法建設, 才能真正使旅遊景區輕裝前進, 從根本上促進旅遊景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利:管理學基礎[M] 。 北京: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

[2]何光障:中國旅遊業50年[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9

[3]劉必勝:對旅遊活動與旅遊科學的一種解釋[J]。旅遊學刊,1998.1

[4]李高峯:中國旅遊景區管理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7.9

[5]魏小安 馮宗蘇:中國旅遊業:產業政策與協調發展[M]。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6

[6]謝彥君:基礎旅遊學[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4

[7]張樹夫:淺談景區規劃的Cls 導入[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0.2

[8]謝 茹:國家風景名勝區經營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楊 銳:建立完善中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畢業論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