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漁家傲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漁家傲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賞析 篇一

此詞當爲易安南渡後的詞作。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爲 “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啓超評爲:“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後,“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爲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爲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因爲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彷彿”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爲“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徵,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 “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着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爲女流,但作爲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因爲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遊》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具大手筆也!“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相傳爲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爲詞人的歸宿。

前後呼應,結構縝密。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原文: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註釋:

⑴窈窕:幽深的樣子。

⑵欹眠:斜着身子睡覺。

翻譯:

峯巒疊嶂,環抱着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繞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

午睡醒來,滿耳都是婉轉的鳥鳴。斜倚枕頭,想起當年做官時,聽早朝的雞鳴,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貪戀閒適,已忘卻了從政建功的美夢。

賞析: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的是一種恬靜的美,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臺後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嚮往,動輒借自然景物以抒發自己的幽懷。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

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寫得極爲娟秀,爲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於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爲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於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裏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裏》詩可與此參讀:“竹裏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閒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爲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裏》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閒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並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於平淡後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忽憶故人今總老”,反襯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閒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王安石二次罷相隱居金陵以後,心境漸漸平淡下來。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愛靜坐,非臥即行。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歸。”這種曠日的遊歷體察,引發詞人創作了不少描寫水光山色的景物詞。這首詞,藝術的錘鍊上比早年更爲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得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於融詩入詞。

譯文 篇三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詞人自汴京(今河南開封)赴定州太守任途中,詞人爲了記錄當時自己感悟人生的情緒波動,於是作下這首詞。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四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翻譯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鮮亮的紅色,紅軍戰士一腔怒火直衝雲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羣峯,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並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大衆,同心協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註釋

霜天:這裏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統稱“霜天”。

爛漫:光彩分佈貌。

天兵:指紅軍。

霄漢:高空。霄,雲氣;漢,天漢,即天河。雲氣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來表示高曠至極的天際。

龍岡:龍岡頭墟的簡稱,在江西省寧都、吉水、吉安、泰和、永豐諸縣之間,地屬永豐縣。山巒重疊,形式極險。

千嶂:許多高山。

張輝瓚: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俘虜後被憤怒的羣衆斬首,其頭裝在木籠內扔入贛江。

二十萬軍重入贛:敵人發動第二次“圍剿”時,總兵力20萬,何應欽任總司令。

風煙:猶風塵。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爲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創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並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聞聽前方捷報,毛主席喜形於色,遂在馬背上吟成。

賞析

此詩作於1931年早春,其時正值冬春交替之節令。毛澤東所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呈現出一派萬千林木被霜染紅,爛漫盛開之景。雖有寒意卻處處給人有溫暖如春之感,詩人筆下根據地的冬天生機盎然,就在這勃勃向上的畫面中,冬日正義的肅殺之氣正嚴陣以待。因爲就在此時,在1930年的歲尾,蔣介石調集約十萬大軍以僞江西省主席、國民黨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爲總司令官,第18師師長張輝瓚爲前線總指揮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大“圍剿”。此詩前二行正藝術地集中再現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士氣高昂之情。

紅軍戰士不僅僅是一腔怒火衝雲端,而且爲保衛家園在偉大舵手的親自指揮下沉着迎戰。在詩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動凝鍊地再現了戰鬥場面,雖未正面詳細描寫激戰情況,但詩人凌雲健筆先點出龍岡大霧,暗示給讀者一種毛主席一貫的“誘敵深入”伏擊之的戰略戰術,然後是戰士的歡呼聲,最後進抵戰局之結果,並乾乾脆脆地用一個具體細節指明活捉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猶如王昌齡的“已報生擒吐谷渾”。而當時的情形也的確如此,毛主席親自指揮紅一方面軍的一、三兩個軍團,共四萬人,先是後撤,於12月下旬將敵軍先頭部隊誘至根據地中部,緊接着於1930年最後一天在龍岡作伏擊殲敵之戰,結果一舉擊潰敵軍並活捉張輝瓚及敵部九千人。新年伊始,再度乘勝攻擊,至1931年1月3日,共殲敵軍一半以上。迎來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本詩上半闋是詩人喜聞龍岡之戰大捷的當晚一氣寫成的,第三句原爲“喚起工農千百萬”,而後在次年春,當詩人聞敵人將結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圍剿”時,心潮起伏,英邁難平,遂一氣補寫出整首詩的下半闋。完稿後,毛澤東發現上下兩闋都有“喚起工農千百萬”之句,便將上半闋的第三句改爲“霧滿龍岡千嶂暗”。

由此可見,此詩上半闋寫作戰的勝利,下半闋卻是再發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戰之決心。

序幕一揭,國民黨又以雙倍兵力捲土重來,滾滾狼煙遮沒了半個天空,真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面對重兵來犯,如何迎敵,詩人仍然滿懷信心,運籌帷幄,最後三句一口氣豪邁道出:“喚起千百萬勞苦大衆齊心協力奮勇向前,那時紅旗就會插遍整個中國”,同時也表明作者一貫的思想:放手發動羣衆,人民戰爭、革命戰爭是羣衆的戰爭等等。

最後一行,詩人活用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裏,共工是勝利者,是敢於革命的英雄,共工以頭觸山就比喻爲紅軍將士最終將推翻蔣家王朝,毛主席不愧爲一位有預見性的詩人,他在最艱苦的歲月已看到遙遠的勝利的曙光。猶如一位美國詩人龐德所說,真正的“詩人是一個種族觸角。”唯有這樣的詩人才有最靈敏的觸鬚,纔有預見性,纔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預感到自己民族的歡樂、勝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災難。毛主席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已感覺到了這一切,勝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此詞中出現了兩組“紅“字詞組:”紅爛漫“”紅旗亂“。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已是一九三一年的元月,此時已進入冬季,是萬木蕭條的日子,應該不會出現“萬木霜天紅爛漫”的情景,但在這裏毛主席着意謳歌的不是山河形勝而是人和。小試牛刀即以弱勝強,以寡敵衆,使他看到了“紅色”的希望,他的喜悅之情當難以言表,沒有什麼再好的詞語能夠幫助他表述這份成功的快樂,惟有“紅爛漫”才足以把他在取得勝利後的歡欣之情濃縮於霜天中的萬木。

目睹勝利了的紅軍將士在龍岡的重山疊嶺之下,揮舞紅旗,歡慶勝利。毛主席想到了三千年前那位“與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的氏族首領共工氏,在他眼中,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羣衆,每一個人都成了能使得“天柱折,地維絕”的大英雄,這些大英雄們將與他一道砸碎黑色鎖鏈,建立紅色政權。如果說這是他人民戰爭思想的萌芽,那麼後來也正是他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五

原文:

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龍蟠並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譯文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懷歸的思緒。難散陪同你憑弔這歷經滄桑的興亡之地。斜風渺渺,細雨濛濛,彌散着一片別情離愁。難忘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別,懇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傷懷,在我的想象中,你駕着飛車關越多彩的雲霞,仙遊似地以鸞鳥爲陪乘者,一路凌風馭虛而來。卻訝異這裏的沙洲,居然名之爲白鷺,並不是適宜的棲居地。於是翩翩然未曾歇翅,還是向別處飛去。

註釋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遊仙關“。雙調六十二字;前後闋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韻詩兩絕合爲一。其所不同者有第三句協韻,以及下添一個三字句而已。

⑵”勝之:即”益柔(1015—1086),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千古“句:是說金陵古城是許多帝”的都城。相傳漢末劉備使諸葛亮至金陵,謂孫權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之宅。”蟠,或作“盤”。

從:與、跟。古時有數代帝”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興亡處”之喻。

“江南”句:因”益柔爲官清廉,有聲望,所以說“留公住”。

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驂(cān):指在車兩側駕御。馭(yù):指在車中駕御。因”益柔爲龍圖閣直學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白鷺:即白鷺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門外,被秦淮河與長江圍着。

賞析:

此詞題序雲:“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可見,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奉詔調往汝州。八月,蘇軾自黃州赴汝州途中,經過金陵,恰逢江寧知府王勝之調任,因作此詞送別。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六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戀樹溼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古詩簡介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是宋代詞人朱服的作品。此詞即景抒懷,描繪了風雨悽迷、楊柳籠霧的暮春景色,抒寫了人生短暫,留春不住,不如及時行樂的愁鬱情懷。上片寫景,景中含情;下片寫傷春惜時,滿懷愁怨。全詞用語清麗,虛實結合,寓情於景,意境悲涼,言有盡而意無窮,盡顯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翻譯/譯文

綿綿的細雨微微的風,千家萬戶掩映在楊柳密蔭青煙綠霧中。淋溼的花瓣貼在樹枝上不再飛。心中愁無窮,連同春色都付與江水流向東。

九十天的光陰能夠留多久?解盡金龜換酒也無法將春光挽留。告訴那東陽城裏賣酒人,而今只求拼個一醉方休,不管今日樂事成爲他年熱淚流。

註釋

⑴漁家傲:詞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詞”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⑵纖纖:細小,細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⑶和春:連帶着春天。

⑷九十:指春光三個月共九十天。

⑸金龜: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龜。此處“金龜解盡”意即徹底解職。

⑹東陽:今浙江省☆☆金華市,宋屬婺(wù)州東陽郡。沽酒:賣酒。

⑺拼(pīn):豁出去,甘冒。

賞析/鑑賞

此詞是作者早年出知婺州(亦稱東陽郡,治所在今浙江金華)期間的作品。《烏程舊志》雲:“朱行中坐與蘇軾遊,貶海州,至東郡,作《漁家傲》詞。”

這首詞原題爲“春詞”,風格俊麗,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開頭兩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寫暮春時節,好風吹,細雨潤,滿城楊柳,鬱鬱蔥蔥,萬家屋舍,掩映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次三句:“戀樹溼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借溼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戀樹溼花飛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溼花”應上“小雨”,啓下“飛不起”。“戀”字用擬人法,賦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辭樹而留戀芳時,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盡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難排遣,故而詞人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了東流的逝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感嘆春來春去,雖然是自然界的常態,然而美人有遲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這九十日的春光,也極短暫,說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盡金龜換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經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爲往昔文壇上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雖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拚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謂向酒肆索酒。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語兩意,樂中興感。

這首詞襲用傳統作詞法:上片寫景,下片寫情。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意化兩,示遣愁不盡,無限感傷。作者亦自以“而今”句爲得意之筆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七

原文:

漁家傲·詩句一春渾漫與

金朝:段克己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譯文: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註釋: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渾:簡直,全。紅紫:指落花。或當另有寄寓。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賞析:

此詞從眼前春景,抒寫惜春情緒,寄寓無限故國之思。上片寫暮春時節,柳絲飛絮,落花成塵。欄杆倚遍,空無一語。惆悵滿懷,無處訴說。下片春歸無處尋覓,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伴人住。春雨綿綿,直到黃昏。全詞思緒纏綿,婉轉工麗。含蓄蘊藉,寄寓殊深。結尾一句,爲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漁家傲》閱讀答案 篇八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2.下列對兩首古代詩歌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漁家傲·秋思》圍繞“異”字寫出了塞外的蕭瑟荒涼,體現了將土們生活的艱苦。

B.“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使淪落異鄉的遊子更添悲然。

C.《天淨沙·秋思》意在描繪一幅深秋晚景圖,人在其中起陪襯作用。

D.兩首詩歌,一首是宋詞,一首是元曲,都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23.這兩首古代詩歌皆以“秋思”爲題,請指出它們所表達的“秋思”有何不同。(4分)

項“人在其中起陪襯作用”不恰當。《天淨沙秋思》描繪了一幅深秋晚景圖,意在襯托遊子的漂泊之苦,景物是陪襯。

23、《漁家傲·秋思》表達的“秋思”是身處邊寒的徵人之情:既有建功立業的情懷,又有功業難成、有家難歸的愁緒。《天淨沙·秋思》表達的“秋思”是天涯論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羈旅之愁)。

解析《漁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歸無計”大意爲“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歸期無法預汁”,而“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大意是“徵人不能入眠,將軍戰士頭髮花白,流下眼淚”。這些語句展現的是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天淨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主旨句,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