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多篇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多篇

【編輯說】: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更加緊密。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一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馬克思偉大光輝的一生,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內涵和理論品格,高度評價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深遠影響,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對於我們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走進思想,感悟真理力量,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的認識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和精神實質,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它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是實踐的理論,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是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我們爲什麼要隆重紀念馬克思,爲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爲什麼要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習近平同志在他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給出了極具說服力的回答。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個領域,涉及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軍事、黨建等各個方面;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着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髮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再次鄭重強調:“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習近平同志關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論述,精闢概括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高度肯定馬克思主義的重大作用,進一步回答了爲什麼要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問題;反覆強調毫不動搖地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進一步回答瞭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明確提出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的時代任務,進一步回答瞭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辨析澄清關於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念,進一步回答瞭如何正確看待馬克思主義時代性的問題,讓馬克思主義走進人們的思想深處。

馬克思主義是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類解放最銳利的思想武器。中國社會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人類社會前進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指引的方向。它不僅在歷史上深刻改變了世界、深刻改變了中國,而且在今天、在未來還將不斷改變世界、改變中國。我們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諦,領悟馬克思主義的魅力,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和生命力的認識,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立足實踐,迴應時代問題,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反映時代精神、回答時代課題、引領時代潮流、推動時代發展,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科學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關鍵在於它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不斷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總能隨着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而創新發展。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不是一個僵死、封閉的體系,而是行動指南,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生長着的活的理論。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國的實踐、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民族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正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就不可能創造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蹟。

當前,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從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際出發作出新概括、獲得新認識、形成新成果;堅持問題導向,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關注和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爲解決新時代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以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密切關注和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新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衆長、不斷完善自己;持續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學以致用,達致知行合一,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闡明瞭學什麼、如何學的問題,爲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科學方法論。特別是針對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提出了“四個堅持和運用”,針對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九個學習和實踐”,爲我們提供了基本遵循。

學什麼?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各理論形態既一脈相承又創新發展。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是僅僅學習馬克思的思想,而必須整體性地學習、歷史性地學習。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要更加突出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應當成爲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重中之重。

如何學?要自覺學、深入學、持久學、刻苦學,這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習近平同志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昇華境界、指導實踐。讀經典、學原文、悟原理,這是基本功,必須持之以恆。特別要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要帶着問題學、聯繫實際學,不是爲了學而學,而是爲了學以致用,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爲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

守正創新,永葆鮮亮底色,爲發展馬克思主義貢獻力量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高校應該發揮重要作用。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

北京大學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傳統,是中國最早傳播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地方。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動家,就是在北京大學工作或學習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改革開放以後,北京大學及時恢復馬列教研室。1992年成立全國第一家馬克思主義學院。學院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先後啓動了系列工程:建設全國第一座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21世紀燕園紅樓”——馬克思樓;啓動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大基礎性工程——“馬藏”編纂與研究工程;建設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舉辦世界性高端學術論壇“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等等。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入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一要把馬克思主義主旋律唱得更響亮,把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作爲重要職責,把建好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世界一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爲重大政治任務,把北京大學建設成爲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世界級學術中心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平臺;二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整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學科力量,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整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引領和輻射;三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讓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深入把握世界發展走向,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科學思想基礎。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二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更加緊密。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不斷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治理是時代產物,是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和挑戰的積極迴應。面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或獨善其身,各國只有團結協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夥伴關係,才能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中國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反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力促各國合作共贏;反對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促進文明交流互鑑。這些主張和行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映各國人民心聲。事實證明,處理當代國際事務要有全球視野、全球觀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拓寬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渠道,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創新治理理念。全球治理的目標不是像西方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樣,只是爲了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而是要合作共贏,實現人類共同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治理目標的調整本質上是治理理念的調整。如果把全球治理僅僅視爲實現某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僅僅以單個國家的狹隘視角與要求對全球治理進行功利性選擇,只講獲利不講付出,那就背離了全球治理的宗旨。要真正建立夥伴關係,推動全球治理變革,就要創新治理理念。應順應人類文明發展大勢,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築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礎,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勁引擎,拉緊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紐帶,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夥伴網絡。

調整治理規則。既有的全球治理規則已滯後於世界相互依存的現實,不適應全球治理迅速發展和全球問題大量增加的實際需要。比如,以金磚國家爲代表的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不斷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既有的全球治理規則沒有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在制度設計上也沒有充分體現互利共贏。再如,當代國際社會的安全問題正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解決傳統安全問題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其關注的中心議題是降低和消除國家之間的戰爭或其他安全威脅。如今,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國際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大量涌現,它們是整個人類面對的共同威脅,安全主體已從國家轉向人類共同體。因此,解決安全問題的機制與規則也面臨調整。各國相互依存加深要求注重治理的整體性,從雙邊、局部、區域治理走向建立健全全球治理機制。

強調共同參與。全球治理議題覆蓋全球,涉及全人類共同利益,理應是多元主體廣泛參與、平等對話、積極盡責的過程與活動。全球治理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國家,同時還應積極發揮國際組織、企業社團、公民個人等多元主體的作用,把各方面的力量統籌起來、形成合力,建立平等協商機制,通過平等對話實現共同治理。中國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同時,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與世界各國人民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三

一、當今時代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

馬克思主義誕生之時,正值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和資本主義內在矛盾開始劇烈衝突的歷史時期。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災難?人類未來的方向在哪裏?馬克思主義在吸收前人理論成果基礎上,對這些根本性問題作出了深刻回答,爲人們觀察社會歷史發展、認識“兩個必然”,從而爲指導無產階級鬥爭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馬克思作爲人類“千年第一思想家”最根本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旨趣不只是“解釋世界”,更在於“改變世界”。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爲求得自身解放同各種反動勢力進行了不懈鬥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走向。不管是馬克思主義誕生後30多年時間裏歐美各國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涌,還是誕生近70年後俄國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抑或誕生百年之際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逐步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乃至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從歐洲發展到亞洲和拉丁美洲,這一切都是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的具體展現。與此同時,許多資本主義國家迫於社會革命和制度競爭的壓力不斷調整其治理策略,利用社會主義的一些舉措來修補自身弊端,緩和資本主義日趨尖銳的基本矛盾。

儘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東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陷入低潮,一些歐美學者彈冠相慶這一“世界性勝利”,鼓吹所謂的“歷史終結論”,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沒有變,以私有化、自由化爲核心的新自由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隨着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金融霸權統治世界,不平等和貧富差距加劇,全球發展問題、公平問題、生態問題、和平問題等愈加凸顯。這些問題積累的總爆發,就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危機及其蔓延,使得那些長期以來被視爲亙古不變的資本主義經濟信條、政治準則、價值觀念等,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批判,以至於連從全球化中攫取最大政治經濟利益的美國也開始不那麼淡定,甚至開啓了逆全球化模式。展望未來,人類正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指引下,當代中國保持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用事實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爲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的新發展新變化,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係,如何認識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道路選擇等等,這些迎面而來無從迴避的問題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給出科學的回答。作爲馬克思主義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就是21世紀的答卷人。

二、當代中國的實踐是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好土壤

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是當今時代人類歷史活動的恢弘篇章。這一篇章的根本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作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判斷,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取得新成果。

在世界社會主義一度處於低潮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毫不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這一點集中體現在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中。他說:“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爲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爲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正是由於這樣的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正是由於對信仰信念的堅定執着,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考驗,顯示了強大生命力。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5年多的發展,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新的蓬勃生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成功,使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競爭中一度出現的不利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社會主義優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在當今世界更加鮮豔奪目、更加令人神往,成爲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爲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由實踐建構起來的。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決定了“中國故事”必然成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起點,決定了“中國經驗”必然成爲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無比豐厚的土壤。要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3億多中國人民、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在5000多年文明積累中進行的社會主義。這樣的實踐,在人類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中國面臨的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貧困人口脫貧、生態和環境保護、促進民族關係和諧、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等問題,都是史無前例的。解決這些問題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解決之道可以貢獻於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因而具有世界意義。這一切,推動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義不容辭扛起引領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旗幟。此外,沒有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哪個政黨有這個魄力、這個資格和這個底氣!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力棒交到以習近平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手中。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爲我們黨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做出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能夠實現這樣的新飛躍,一個重要動力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爲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高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把推進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作爲神聖職責。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視爲“看家本領”,把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爲必修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多次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爲專題,先後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還以寬廣的眼界瞭解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及其影響。前不久,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題學習《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這些集體學習時,都強調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最集中、最豐富、最現實的體現,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說這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就在於它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律,關於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於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羣衆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與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一脈相承;說這一思想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就在於它立足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植根中國大地,順應人民意願,提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新認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發展理念、總體國家安全觀、文化自信、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的原創性理論觀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由此,馬克思主義不僅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而且得到了創造性昇華、開闢了嶄新境界,在當代中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行動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是一個指導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闊步前進的戰略體系。這一思想提出作爲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總綱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強調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着眼於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而提出特別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這樣的戰略體系結合長遠與當下、統籌宏觀與微觀,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始終沿着正確道路穩步前進,不斷深化,日臻完善。

在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問題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同樣也爲人類文明作出較大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深刻把握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着眼解決當今世界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爲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爲迷茫困惑中的世界了難題,展現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獨特魅力。

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方興未艾、前程似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衆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有這樣的資格,更有這樣的自信。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四

黨內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黨內政治生活中形成和發展的,對黨內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態發揮着規範、引領和導向的作用。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文化,就會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我們要深入領會和貫徹這一重要思想,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1.以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培育健康的政治意識

良好的政治生態主要包括健康的政治意識、規範的政治行爲和良好的政治制度。政治意識是政治行爲主體在特定時期內遵循的政治價值取向,包括政治認知、政治信仰、政治認同等心理層面的規範。健康的政治意識有利於養成規範的政治行爲,制定出良好的政治制度,從而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係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新時代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首先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通過堅定政治信仰,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來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崇高信仰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我們黨強大的精神支柱。共產黨人之所以有凝聚力、戰鬥力,就是因爲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有了這種理想信念的支撐,就能使黨員幹部在新時代做到行動自覺,勇於爲理想信念奮鬥終生,善於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獻計獻策,甘於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從而有利於增強和培育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等健康向上的政治意識。就能讓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成爲全黨的自覺,這樣才能涵養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也才能讓全面從嚴治黨具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和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其次,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系統工程,需要在政治意識方面做固本培元的工作。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其對政治生態的良性涵養過程需要付出艱鉅的、長期的努力。要發揮黨內政治文化在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引領功能,就必須加強理論創新、抓好理論武裝。黨內政治文化集黨內精神文化、行爲文化和制度文化爲一體,而黨內行爲文化和黨內精神文化都是通過黨員和黨組織的政治情感、政治認同與政治價值等表現出來,需要通過思想教育和理論學習來培育和提煉。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要堅持不懈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補足精神之鈣、築牢信仰之魂,弘揚忠誠、乾淨、擔當爲核心價值追求的先進純潔的黨內政治文化,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記黨的宗旨,以健康的政治意識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2.以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規範政治行爲

只有規範的政治行爲,並將之內化爲黨員的行爲準則,才能真正形成有序、健康、和諧、共享的良好政治生態。黨要管黨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從政治生活嚴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支點和基點。黨內政治文化既體現爲整體形態,作爲組織文化對全黨發生作用,規範全黨的政治行爲;同時又體現爲個體形態,通過黨員的具體行爲和價值理念展現出來。作爲整體形態來看,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通過文化氛圍的弘揚在黨內形成文化場,爲黨內政治生活“塑魂”,規範黨員幹部的政治行爲。按照黨內政治文化對黨內政治生活的適應和作用程度的不同,可以將黨內政治文化的作用分爲正面、中性和負面作用。當黨內政治文化與黨內政治生活相適應時,會促使黨內政治生活朝着健康有序的既定方向發展,產生正面效應,爲規範政治行爲提供正能量。當二者產生一定偏離但並未根本對立時,黨內政治文化不會促進但也不會阻礙黨內政治生活的正常開展,發揮着中性作用。而當二者不相適應甚至出現衝突時,就會產生文化偏離現象,導致黨內多數成員會摒棄或拒絕本組織的規範、理念和價值,而接受其他的規範、理念和價值。這種負面作用會導致黨內主流政治文化遭到侵蝕,從而阻礙黨內法規制度的有效運行,誘發黨內權力濫用等不良政治行爲,不利於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形成。作爲個體形態來看,黨內政治文化通過作用於每個黨員的具體政治實踐活動,對黨員個體的價值觀念和行爲規範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影響到整個黨內政治生態的形成與發展。“現實的個人”是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邏輯起點,既不是假設的人,也不是整體的抽象的人,而是切實參與到現實政治活動中並相互聯繫的人。“現實的個人”尤其是掌握權力的各級黨員幹部,是黨內政治生態形成的基本個體,是構建黨內政治生態的起點。黨員既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又具有職業的政治屬性。其自然屬性決定了黨員具有滿足自身和發展自身的物質需要。而其政治屬性決定了其黨性,即黨員必須爲人民服務,從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精神需要。作爲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政黨,黨性是每一個黨員的基本屬性,但黨性並不會自動生成,而是在具體政治實踐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黨性不可能隨着黨齡的增加而自然增強,也不可能隨着職務的升遷而自然增強,必須在嚴格的黨內生活鍛鍊中不斷增強。”所以,在具體的政治實踐和黨性培育中,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引導和規範作用十分明顯。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並有效發揮其價值導向作用,才能增強黨員黨性,使黨員個體的價值取向與黨整體的主流價值相一致,從而引導黨內政治生態良性發展。反之,如果圈子文化等庸俗腐朽的黨內政治文化盛行則會導致自利性的自然屬性膨脹,使得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滋生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相悖的政治文化,形成不良的黨內政治生態。因此,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尤其要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引領作用,形成“頭雁效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推進以德治黨需要發揮黨內政治文化的教育引導、凝聚共識、規範行爲的重要功能,依規治黨原則的實現也需要在黨內營造和形成“紮緊制度籠子、強化制度執行”的濃厚政治文化心理。只有黨員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有效規範自己的政治行爲,通過“關鍵少數”引領“最大多數”,建構起優秀的黨內政治文化,才能促進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的形成。

3.以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完善黨內法規制度

黨內法規制度規範與塑造着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行爲,它構成政治行爲的基本框架和行動準則,能夠增加政治行爲的可控性和可預測性。從文化與制度的辯證關係來看,文化是制度的精神內核,而制度是文化的外在呈現,制度與文化具有內在的同構性。因此,黨內政治文化實質上就是黨內製度規範、組織原則、制度體系等因素的內化和制度化成果,同時也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需要以完善黨內法規制度爲重點,發揮黨內法規制度的教育引導功能。“現實的個人”所具有的公益性的精神追求和自利性的物質追求的雙重屬性,也決定了必須以黨內法規制度的強制約束力來構築權力運行的空間,以黨內政治文化的滲透力來引導黨內政治生活。制度法規作爲權力分配、制約與監督的決定性因素,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黨內政治生態的好壞。黨的制度規範、組織原則等是對黨內政治文化的積澱和承載,制約並引領着黨員個人和組織的政治活動規範、政治行爲準則和政治價值導向,因而成爲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先後制定修改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系列黨內規範體系,進一步紮緊了制度的籠子,爲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從嚴治黨首先是制度治黨,要有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同時注重法規制度的嚴密性、科學性和操作性。關於制度的操作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建立和完善什麼制度,都要本着於法周延、於事簡便的原則,注重實體性規範和保障性規範的結合和配套”。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審時度勢,黨的十九大對黨章進行修改完善,從而形成了黨章、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等構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實現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在更高層面的系統整合,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這是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的基礎和保障。???只有通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優化改良政治生態系統,才能帶來全社會的風清氣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因此,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事業興衰。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有利於始終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長期執政的合法性基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五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黨章爲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這一重大論斷是對我們黨從嚴治黨管黨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結合黨的建設實際和時代特徵作出的重大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深謀遠慮和堅定決心。

(一)

思想建黨旨在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廣大黨員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堅定理想信念,打掃思想灰塵,補足精神之“鈣”,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進而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鬥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着追求,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思想建黨在目標指向上,重在對黨員內在的主觀世界進行改造;在方式方法上,往往採取情感上感召和理論上說服等柔性方式;在功能作用上,發揮着正本清源、立根固本、祛邪扶正、激勵鞭策等作用。

制度治黨,實質就是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黨治黨,具體要求就是要一手抓制度的制定完善,不斷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構建以黨章爲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爲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全方位紮緊制度籠子,確保黨內事務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一手抓制度的貫徹執行,注重運用制度法規的執行力和約束力來調解黨內矛盾、解決黨內問題、規範黨員行爲,促進黨內各項事務的制度化、有序化和規範化,確保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制度治黨在目標指向上,重在對黨員外在的言行舉止進行規範;在方式方法上,往往採取剛性約束和強制執行等手段;在功能作用上,發揮着規範引導、控制約束、警戒告誡、懲罰威懾等功效。

在全面從嚴治黨偉大實踐中,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相互統一。制度治黨需要有正確的思想引導。只有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融入到制度治黨的全過程,才能確保制度治黨始終符合我們黨的建設實際和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同時,黨員的集體思想水平決定着制度治黨的落實程度。只有通過思想教育,不斷提升廣大黨員的思想認識水平,增強黨員遵循制度、執行制度的思想意識,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執行環境,確保制度被嚴格遵守和執行。要使思想建黨規範、有序推進,就必須依靠制度的剛性力量對思想建黨的方式、程序、內容進行具體規定,進而確保思想建黨規範化、常態化。因此,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這二者之間的關係,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只有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才能形成“全面”合力,凸顯“從嚴”功能,增強“治黨”實效。

(二)

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始終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馬克思在1847年創建共產主義者同盟時,就提出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建黨,必須以科學共產主義理論作爲黨的指導思想。他和恩格斯在領導工人運動過程中多次提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有“自己的精神武器”,要積極主動地開展理論鬥爭和理論教育。爲此,他們先後同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蒲魯東主義、工聯主義、巴枯寧主義以及拉薩爾主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同時,他們還指導幫助無產階級政黨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章程,開創了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集體領導制度、黨內選舉制度、報告制度等。列寧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先進部隊,“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必須要有自己的綱領和章程,必須要有統一嚴格的紀律。在建黨實踐中,他還極富創造性地爲俄國及世界各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制定了集中體現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的根本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民主集中制。

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黨通過的第一個決議,明確提出“黨應在工會裏灌輸階級鬥爭的精神”,要成立各種工人學校,“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1929年,毛澤東起草古田會議決議首次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具體要求。延安時期,他領導的整風運動,有力地澄清了當時黨員幹部思想上的模糊認識,成爲我們黨開展思想建黨的成功典範。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多次指出,要把黨建設好,首先和最迫切的任務是要把黨的思想建設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開展了一系列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端正思想認識,提高思想覺悟。在開展思想建黨的同時,我們黨也非常注重制度治黨的協同推進。黨的一大就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綱領》,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開啓了黨內製度法規建設的進程。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第一次提出“黨內法規”這一重要概念,指出“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以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把黨內製度法規建設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制度治黨作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統籌謀劃和部署,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導性的法規制度陸續出臺,進一步夯實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礎。

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是新時代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要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毫不動搖地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爲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告誡全黨,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複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解決好這些問題,既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制度約束。二者一柔一剛,同向發力、同時發力,纔能有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堅強領導核心。

(三)

當前,推進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引向深入。要通過思想教育的力量,幫助廣大黨員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精神實質,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沿着正確方向深入推進。

不斷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狠抓制度執行。要把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爲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不斷提高黨內法規制定質量,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爲黨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強制度保障。同時,要嚴抓制度執行,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爲,使制度成爲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讓遵守法規制度蔚然成風,切實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

建立健全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工作機制。在具體實踐中,要積極搭建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工作平臺,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主動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兩張皮”的問題,自覺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落實,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爲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爲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一方面,要結合思想建黨推進制度治黨,通過思想教育強化廣大黨員的制度意識,使黨的制度規矩獲得廣泛認同,不斷增強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另一方面,要結合制度治黨推進思想建黨,將制度建設貫穿思想建設的全過程,及時將思想建黨的成功經驗上升爲制度規章。

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