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杜甫《春望》全詩翻譯與賞析精品多篇

杜甫《春望》全詩翻譯與賞析精品多篇

《春望》杜甫的閱讀答案 篇一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描繪出長安城草木繁密而荒蕪,人民離散無人整治的景象。體現出詩人痛苦的心境,和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

解讀 篇二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一句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爲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爲,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一個“濺“字,運用了擬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當時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借用花的濺淚表現出來。

背景: 篇三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fū)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唐肅宗,途中爲叛軍所俘,後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於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作品鑑賞 篇四

憂亂傷時,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後的詩歌創作的一個重大主題。此詩即景傷春,以沉痛的筆調抒發胸中無限悲憤之情。將國仇與家恨融爲一體來進行表現,寫得字字血,聲聲淚。讀之令人低徊欲絕。在杜甫同一時期、同一主題的衆多詩作中,這一首是情最濃、意最深、格最高的現實主義絕唱之一。好詩都是詩人高貴感情的結晶。讀着這個名篇,我們最鮮明的感受是:詩人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是如此緊密地與祖國的命運、時局的變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相連。他絕不低低切切地爲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間蟲鳴似的嘆息,而是應合着時代悲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的篇章中奏出了沉鬱悲壯的哀時之歌。前人稱杜詩爲”詩史“,是因爲他”善陳時事“,頗多”敷陳時事如史“的敘事之作。如果我們把”詩史“的含義理解得寬泛一些,把考察問題的重點放在是否表現了時代矛盾與時代情緒上,那麼《春望》這樣的抒情之作也是最傑出的”詩史“之篇。

詩作於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陷入長安城賊營之時。它的中心,可用頷聯的”感時“與”恨別“二語來概括。詩本以含蓄蘊藉爲貴。可是此時杜甫投奔肅宗以赴國難之願未償,反而身陷賊中,內心悲憤至極,滿腔心事透過春日意象噴薄而出。不過,由於感情內涵很豐富而句子又高度凝鍊,加上並非一空依傍地歌哭而是融眼前之景入情,因而縱然開頭就說”國破“,後文又出現直指時事的字眼,但通篇仍具意餘言外、耐人回味的詩意美。

全詩的抒寫層次,可分爲前後兩個部分。前四句,寫春望之景,睹物傷懷。首聯二句,看似直陳,實則含有山河依舊而國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煙稀少的強烈暗示。頷聯二句是古今傳唱的傷時警句。這兩句均省去一個動詞,”花濺淚“與”鳥驚心“,意當爲”看花濺淚“與”聞鳥驚心“方爲完整。春日花開鳥鳴,如在承平安樂之時,是該使人愉悅的,但眼下由於國破而家散,春花徒然增人傷感,春鳥更牽動離人之懷。這裏高度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胸中憂國與思家兩股感情的迴盪與交織。”感時“承上”國破“,”恨別“啓下”家書“,更有章法意脈上的照應貫串之妙。關於這四句的豐富內涵,《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迂叟詩話》雲:”古人爲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恐,則時可知矣“。分析得頗有道理,可供參考。詩的後四句,寫春望之情,重點在遭亂思家和因傷時而焦急難耐兩點上。頸聯二句,雖重在思家,然絕不忘時事,再次把國事與家事緊緊聯在一起來詠歎。”烽火“應上”國破“與”感時“,傷亂憂國之心一以貫之。”連三月“,是說戰火延續,平亂無日,眼看整個春天就在憂傷中過去了。”家書抵萬金"一句,尤爲家喻戶曉的名句,它以誇張的比譬,控訴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家庭離散、親人音訊隔絕的悲劇。由於準確生動地傳達出戰亂環境裏的人之常情,所以獲得千載讀者的共鳴。末聯自我描繪發白而短的愁苦之狀,形象地突出了詩人濃重的憂患意識。老杜之所以爲老杜,就在於他處於國運危急之秋而無時不表露出哲人的憂患意識。

詩文賞析 篇五

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的長安城,雜草叢生,滿目荒涼。詩人憂時傷亂,觸景生情。全詩由「望」着筆,情景相融。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由憂國到思家,情感愈來愈強、逐漸具體、逐漸深入。讀罷全詩,滿腹焦慮、搔首而嘆的詩人恍若眼前。

此詩以深沉凝練、言簡意多聞名。遣詞用字,精當準確,含蘊豐富。

春望的“望”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國家前程的絕望憂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自己廉頗老矣的慨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現代文譯文 篇六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

春天的長安城滿目淒涼,到處草木叢生。

繁花也傷感國事,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增離恨。

三個月戰火連續不斷,長久不息,

家書珍貴,一信難得,足矣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白了頭髮,越搔越稀少,

少得連簪子都插不上了。

詩文解釋 篇七

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