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菁選多篇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菁選多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本站爲大家精心整理了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菁選6篇,希望可以啓發、幫助到大家。

知識擴展 篇一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相邦呂不韋的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學說”爲主幹,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爲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爲大秦統一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呂氏春秋》分爲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衆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爲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爲標的,以無爲爲綱紀” 。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二

我讀了一篇寓言名叫《掩耳盜鈴》,講的是有一個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的故事。我覺得這個人十分愚蠢,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可是別人卻聽得見,他這種做法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行爲。我也做過這種愚蠢的事。剛上學的時候,我特別貪玩,上課的時候,我也不注意聽講,我想反正家長也看不見我的表現。回家寫作業的時候,我一邊玩一邊寫,也不懂得抓緊時間,尤其是週二下午,我就一會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一直到媽媽快要下班的時候纔開始寫作業,當時我想:下午時間長着呢,等媽媽快回來再寫也來得及。時間一長,就造成了我寫字速度慢,做事情拖拖拉拉。

讀了這則寓言我才明白,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爲並沒有欺騙別人,而是坑害了自己。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三

春秋末年,晉國的智伯殺掉範氏,並把範氏家中的財物洗劫一空,但有一口大銅鐘卻遺漏在範氏家的院子裏。

一天,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在範氏家附近鬧逛,意外地發現了院子裏的這口大鐘。這可把他樂壞了。他心想:這口鐘可是銅的呀!要是把它揹走賣掉,一定能賣不少錢。於是他就想去背那口鐘。但是,這口鐘太篙重了,他用盡全身力氣,也無法把它揹走。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鍾砸碎了,分批拿回去。爲了不讓別人發現,他在午夜時分,扛着一把大鐵錘來到那口銅鐘邊。他舉起大鐵錘,用力砸了下去。"當--"銅鐘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巨響,把他嚇了一跳。他想:這麼洪亮的聲音,別人不是都聽到了嗎?他們要是知道我在這裏砸鍾,一定會把我抓起來,那這口大鐘也就要被別人奪走了。這下可把他愁壞了,他坐在地上,想了好一陣兒,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想:我找塊布把耳朵堵起來不就昕不見砸鐘聲了嗎?我在這麼近的地方都昕不見,別人在那麼遠的地方,肯定也聽不見了。

於是,他撕下兩塊布塞在了耳朵裏,然後掄起大錘試着砸了一下,果然聽不到砸鐘聲了。他十分高興,使勁地砸起米。

住在周圍的人們昕到了鐘聲,都跑了過來。他們看見一個人正在使勁地砸鍾,就問他怎麼回事。那個人猛然看到這麼多人,感到很奇怪,問道:"我都聽不到砸鐘聲,你們怎麼會聽到呢?"

鄰居們這時纔看到他耳朵裏塞着東西,明白了他的用意,忍不住大笑起來。

掩耳盜鈴的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爲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掩耳盜鈴的出處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四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名揚中外,今天我也讀了這則寓言故事,讓我大有所悟。

這則故事講了,一個人看到鄰居家門口掛着一個精美別緻的鈴鐺,便想把這個鈴鐺偷回來。正當他要動手時就想到這個鈴鐺一碰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會讓別人聽見。於是他想起了辦法,不到一會他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腦袋說:“我怎麼這麼笨呢,想:鈴鐺的聲音只有耳朵才能聽到,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於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伸手去偷鈴鐺。誰知手一碰到鈴鐺就發出清脆的聲音,結果當場被人抓住了。

讀了這則故事,我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就像媽媽常常教育我的,在學習上不懂就要問,不能不懂裝懂或去看後面答案,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還是不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最後坑害的還是自己。今後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都要想辦法把他解決,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得地方要認真地思考,及時地問老師、同學、家長,直到弄懂爲止會做爲止。

以後我會經常用這個故事來提醒自己,不做故事裏的“笨蛋”。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五

今天,我在《小學生之友》裏讀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盜鈴》。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着一個鈴鐺,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叮鈴叮鈴地響起來,被人發覺。他想: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於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誰知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讀了這個寓言故事,我覺得故事中的那個人很笨,很可笑,他認爲自已的“小聰明”能騙得過別人,但結果卻把自已給騙了。

笑過別人之後,我想到了自己。其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課餘時間我學習了琵琶。因爲我們上的是大課,十五六個人坐在一起跟老師學習。所以,我有時會混水摸魚,上課開小差。心裏想:這麼多人一起彈,我一個人彈錯了沒關係的。結果在大家一起彈的時候還可以勉強混過去,但一個個過關檢驗時就露餡了。

通過今天這篇寓言故事的閱讀,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今後學習一定要認真,如果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把它解決了,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地思考,並及時問老師、家長,直到弄懂爲止,決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六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說了:一個人看上了一戶人家門上掛着的門鈴,他想偷門上的鈴,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這個鈴擔心發響,就遲遲不敢動手。後來,他終於想出一個自認爲比較好的辦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然後,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戶人家偷鈴,手剛碰到鈴,鈴就響了,他被主人發現後,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爲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就聽不到響聲,就也以爲,別人聽到聲響,這個人實在是太幼稚,太荒唐了!

所以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這個人自作聰明,又想欺騙別人,又想掩蓋事實的真—相。最終呢自己欺騙自己。有些同學跟他一樣,自己欺騙自己。但是,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就不會寫了。雖然,作業做好了,但並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後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