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村就業報告多篇

農村就業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連雲港市海州區現有農村人口14.43萬,其中女性8.52萬,25-50歲之間3.86萬。近年來,區婦聯將推動農村婦女創業就業作爲工作重中之重,圍繞當前農村婦女就業需求,積極整合資源,爲她們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取得良好效果。

一、基本情況

農村婦女作爲一個特殊羣體,在歷史的、現實的多種因素影響下,自身素質與男性相比,與其他女性羣體相比,在一些方面發展滯後。她們多少存在小富即滿的思想,存在科技素質偏低,事倍功半現象,但致富願望強烈,希望政府幫助尋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的機遇。

1、加工業是農村婦女就業的主要渠道。近年來,在區婦聯的引導下,大約1.3萬名婦女走上了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大型超市等不出家門就能當上工人的崗位,大約8000名婦女依靠自己的關係,做起了服裝、鞋帽、手編、鉤織等來料加工項目,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2、“加工點+農戶”是農村婦女最歡迎的創業模式。如板浦鎮王秀花的柳編項目,帶動周圍近xx名婦女增收致富。錦屏鎮張春萍的禽蛋公司,帶動了近3000名婦女加入產銷隊伍。新壩鎮陳玉紅的蘑菇孵化基地將周邊3000多零散的種植戶組織起來,變單一的種植向菌種繁育、種植、銷售及深加工轉變,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3、宣傳教育是加快農村婦女就地轉移的重要措施。傳統的就業觀念還不同程度制約着部分農村婦女的自身發展,認爲婦女種好責任田、照顧好家是本份,不願走出家庭、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阻礙了女性走出家門尋求致富的路子。爲此,區婦聯通過樹立典型,言傳身教,增強廣大婦女參與經濟發展的意識。

二、存在問題

1、加工項目少,覆蓋面較小。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引進了一些適合婦女的加工項目,如:服裝、手編、鞋業、針織等。這些“家庭工廠”、“炕頭車間”的手工加工項目成爲農村婦女的最大願望,但仍存在着覆蓋面小、覆蓋點不全的問題。

2、農村婦女的觀念與規範化管理不接軌。通過調查瞭解到,年輕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農村婦女大批向城鎮轉移,留守在家的大都是中老年婦女,她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思想比較自由散漫,家務拖累嚴重,很難適應規範化管理。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要重視農村婦女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引進合適項目,吸引走不出家門的農村婦女就地轉移,爲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做更大貢獻。

(二)建立城鄉一體的婦女就業體系,爲農村婦女提供平等參與、平等競爭的機會,幫助她們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和自主創業、競爭發展的新觀念。

(三)充分發揮婦女組織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走村入戶,到農戶家中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動員工作,教育廣大婦女破除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

(四)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農村婦女整體素質。婦女組織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資源,多方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科技培訓,幫助她們掌握一技之長。

(五)推選年紀輕、文化高、有經濟頭腦的“開拓型”婦女擔任村婦代會主任,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促進農村婦女勞動力加快轉移,實現增收致富。

【第2篇】關於如何促進農村婦女創業就業的調研報告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婦女是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半邊天”,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擴大農村婦女的就業與創業,是實現婦女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前提。爲了深入瞭解當前農村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近日,景縣婦聯通過下企業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 就婦女們在創業就業中遇到的困難及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等方面全縣範圍內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對婦女創業的扶持,培養起一批婦女創業優秀典型,如白手起家,成功後返鄉投資的林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永霞;河北康熙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霞;以廠爲家、誠信經營的景勃石油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玲;年輕有爲,不遠千里從河南到景縣投資的鳳珂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紅;工作嚴謹、治廠有方的河北西伯力特種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敢於創新,不斷開創農業發展新天地的王千寺鎮王高堡村養豬廠廠長肖桂蘭;克服一切困難,將養雞事業做大做強的留智廟鎮朱莊村養雞廠廠長張愛敏等。她們都是行業裏的先鋒,創業事蹟非常有代表性。在促進婦女就業方面,我們多措並舉,着力提高婦女就業技能,積極拓寬婦女就業渠道,通過舉辦創業培訓班、開發就業崗位、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強力推動婦女就業。

另外我縣外出務工、自主創業婦女和留守婦女因選擇的不同而分別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在年齡結構上,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婦女年齡相對較輕,90%以上在18-45歲之間;留守婦女年齡大多在45歲以上,另有少部分22-35歲之間的年輕婦女因生育、照顧年幼子女暫時沒有外出務工。

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絕大多數外出務工婦女的文化程度在國中以上,而留守婦女除上述因生育原因暫時沒有外出的年輕一族外,其他人與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婦女相比文化程度明顯偏低。

三是在職業特長上,外出務工婦女大都擁有一至兩種技術特長,而留守婦女基本沒有參加過職業技術培訓,沒有一技之長。

四是思想觀念上,務工婦女特別是離鄉外出務工婦女及自主創業婦女追求經濟上獨立和接受新鮮事物的願望強,敢闖敢冒的精神足,成功的信念意志堅定;留守婦女中則普遍存在“以農爲本守家園”的傳統觀念和“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保守思想,進取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嚴重。

五是農村婦女自主創業比例偏低,每個村只有2—3名婦女創業,且創業只侷限於種養業、製衣、個體戶等對技術要求不高的產業。

農村婦女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女性承受心理壓力大

首先,女性扮演多重角色,角色衝突導致心理壓力加重。女性要扮演母親,妻子,老闆等不同的角色,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時常感覺到衝突,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其次,女性創業者面臨更多的困難。具體表現在:(1)心理壓力更重。女性從創業到守業,很大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男人,忘記性別身份”,有時候“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這導致她們的心理壓力比就業女性的壓力更大;(2)政策宣傳不到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不明。市場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政府必然出臺大量政策,但是政策和相應的實施細則宣傳不到位,使企業家在大量新政策面前顯得手足無措;企業融資困難。與男性企業家相比,女性企業家在融資方面遭遇了更大的困難。主要是女性企業家經營的公司狀況,女性企業家自身特徵以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等方面的原因造成;(3)女性創業渠道狹窄。經瞭解,女性創業主要集中在餐飲,加工,批發,零售以及美髮店等行業上。這類企業能發揮女性的特質,也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女性的解放。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一些行業並不能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婦女運動的發展。

(二)大齡女性就業創業出現瓶頸

這裏所說的大齡女性主要集中在35-50歲之間。她們就業創業難的主要原因在於:(1)自身能力與崗位需求存在偏差。現在許多企業的產業結構需求大量的熟練工人,而這個年齡段婦女在計件工資爲主的企業中逐步不受到青睞。(2)大齡女性不想,不敢創業。調查中瞭解到,很多30多歲的女性對創業都不敢想,更不用提那些40、50歲的人員了。

(三)其他羣體女性就業創業呈現新問題

首先,靈活就業人員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在存在大量需要從事靈活就業崗位的人員,他們大部分是50左右的大齡女性。但是大部分崗位都是非固定勞動期限或者是要求按時上下班的崗位,這樣很多女性就寧肯選擇不就業。因爲她們要接送孩子上學,還要買菜做飯等。

其次,特殊家庭女性就業存在困難。這裏所講特殊家庭主要是由於突發事件(生病,喪偶等)而導致的各類家庭。此類特殊家庭的女性在就業創業方面存在特殊的困難,有她們特殊的需求。

存在上述幾種問題的原因主要基於如下幾點:思想觀念落後阻礙了婦女就業創業;文化素質偏低束縛了婦女就業創業;資金不足限制了婦女就業創業;家務方面的沉重負擔拖累了婦女就業創業。

對策和建議

1、宣傳引導,轉變觀念。

縣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向農村婦女宣傳黨的政策和有關促進婦女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方面的政策規定,宣傳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用正確的理論影響並促進農村婦女思想觀念轉變,激發農村婦女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喚起她們的主體意識,幫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於拼搏,敢於創業的新觀念,鼓勵農村婦女走出家庭,認識世界,發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廣泛宣傳婦女營銷大戶和“雙學雙比”活動等的先進事蹟,用身邊活生中的事例去激勵廣大農村婦女,使她們學有榜樣,幹有目標,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2、強化培訓,提升素質。

一是開展技能培訓工作。聯合勞動就業服務局等相關部門大力開展好婦女技能培訓工作,制訂出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項目,不定期舉辦婦女就業培訓班,幫助廣大的失業待業婦女儘快撐握一技之長,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新機制。二是大力開辦女性創業培訓班。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科學、學管理、學營銷、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使培訓內容日益豐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層次逐步提高。通過培訓,激勵女性自強自立,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要創造條件,啓動培訓與提供小額貸款相配套的激勵措施,探索“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模式。

3、優化服務,拓寬渠道

一是強化服務。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信息諮詢和指導,並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爲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搭建平臺。要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思路,從當地婦女實際需求出發,搭建適合農村婦女就業工作平臺,拓展就業渠道和就業領域,積極爲農村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4、解決難題,扶持創業

一是幫扶貧困。解決特殊困難婦女羣體就業和實際生活問題,是推進婦女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着重幫助低保護、困難戶、單親特困母親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爲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二是政策傾斜。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並在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中優先照顧她們。同時爲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3篇】2022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小編給大家介紹2022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_____市開啓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婦女已成爲推動_____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勞動力資源流動加快,就業結構性摩擦加劇和就業崗位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_____市婦女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婦女羣體在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彰顯,婦女的創新創業活力沒有得到充分激發。論文分析_____市女性在新形勢下就業狀況、存在問題以及障礙因素,研究制約女性就業發展的成因,爲提高婦女就業質量、推動婦女就業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一、_____市婦女就業基本狀況

依據_____市第六次人口普查(2022年)、_____市婦女就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問卷調查(2022年)、_____市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調查與分析(2022年)、_____市婦女就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問卷調查(2022)以及_____市婦聯、市統計局提供的其它相關數據,對_____市婦女就業狀況進行分析。

(一)婦女就業的產業結構

近年來,_____市婦女就業的產業分佈結構和行業內部結構在不斷髮生變化。據_____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從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口統計口徑看,2022年_____市婦女積極參與城市各項經濟活動,呈現出三、二、一就業結構。具體來看,婦女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數最少,約1397人,佔比0.2%,從事第二產業有263613人,佔比43.9%,大量婦女從事第三產業,有335101人,佔比55.9%。(見表1)

第一產業內部結構顯示,婦女就業主要集中在林業(608人)、農業(438人),而農業服務業的從業人數只有292人。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顯示,婦女在以下幾個行業的就業人數及所佔比重遠遠超過男性,主要是紡織服裝、服飾業(婦女佔該部門就業總人數的80.1%,下同),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69.3%),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63.2%),紡織業(60.9%)、木材加工業(57.7%),食品製造業(51.5%)等。婦女在建築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行業的就業人數較少。(見表2)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顯示,婦女就業人數主要集中在衛生和社會工作(婦女佔該部門就業總人數的66.1%)、批發和零售業(59.4%)、住宿和餐飲業(55.0%)、金融業(49.61%)、教育(49.5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7.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0.52%)。其餘行業女性從業人數佔比不到四成。比如從事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的婦女人數佔比低於男性。

(二)婦女參與城市決策管理

婦女參與城市決策管理是婦女地位提升和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2022年_____市各級人大、政協中女代表比重提高,省級人大、政協代表中女性所佔比重爲28%,比上年度提高0.5個百分點;市級人大、政協代表中女性所佔比重爲24.1%,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縣級人大、政協代表數女性比例爲28.2%,較上一年度提升1個百分點。_____市市級黨政部門班子女幹部配備率達到66.7%;區縣級黨政部門班子女幹部配備率達到60.3%;全市事業單位(含高校)領導班子中1名以上女幹部的比例達到51.4%。婦女積極投身於各項社會事務中。2022年全市所有的村(居)委會全部配備了女性委員,配備率高達100%。村委會中女委員比例27.1%,居委會中女委員比例達到53.8%。

(三)婦女創新能力狀況

_____婦女積極城市各項創新活動,已經成爲_____市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婦女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豐碩的科技成果。2022年全市科技創新項目帶頭人中婦女47人,比上年多出12人,增長34.3%。科技創新項目帶頭人中女婦女佔比爲12.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評比獲獎人員中婦女181人,比上年增加3人,婦女獲獎人員佔比達到23.2%,比上年提高7.5個百分點。

婦女技能化水平得到提升。2022年我市婦女就業人員中具有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的有36.3萬人,比上年增加1.5萬人,佔全部婦女就業人員的比重爲18.6%,較上年增加了1.5個百分點。其中婦女高技能人才培養數1.3萬人,比上年增加0.7萬人;婦女職業技能鑑定取證人數達到5.7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婦女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68%,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四)_____婦女就業的社會權益保障狀況

_____市婦女就業的社會權益基本得到保障。2022年,_____市女性城鎮單位就業人員達到60.01萬人,同比增長2.5個百分點;女性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達到3.04萬人,同比下降3.1個百分比;女性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急劇增加,分別從2022年的103.7萬人和154.6萬人,提升到2022年的146.38萬人和154.17萬人;女性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到114.8萬,同比增長16.7%;女性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125.5萬,較去年略微有所下降;女性參加生育保險人數達到106.4萬,同比增長5.8%。

_____市加大對女性就業創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以及2022年增設的100萬元_____市婦女就業創業基金等措施有力推動了女性就業創業工作。2022年,_____共有6368位女法人代表,在法人代表和企業家中女性佔比達到26.75%。

二、_____市婦女就業凸顯出的主要問題

(一)婦女在新興、高端產業的就業比重偏低

近年來,隨着我市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婦女就業也隨之在產業分佈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市婦女就業人口比例較高的還是集中於第二產業的服裝服飾業、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部門,以及第三產業中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部門,而裝備製造業、軟件產業和其他高端服務業行業,婦女就業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二)婦女就業在職業崗位上的主導地位不夠明顯

調查中我們發現,婦女就業崗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非正規就業趨勢,許多新增的就業婦女都選擇了比較容易就業的非正規就業崗位。非正規就業對從業人員的性別、年齡、文化、技能、體力等的要求不高,就業准入門檻低、機制靈活、形式多樣,爲婦女提供了較多就業機會。這雖然暫時解決了就業問題,但存在着收入和福利低、缺乏社會保障、權益容易受損等明顯的就業缺陷。此外,在同樣的就業崗位上,仍然存在着婦女工資待遇偏低、職位晉升受限等問題,非常不利於婦女在就業崗位上的生存和發展。

(三)新增就業人口中婦女就業難的問題普遍存在

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緩解,特別是近年來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許多女大學生不得不以升學等權宜之計來躲避就業、延緩就業壓力。在一些已就業的女大學生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女大學畢業生處於低質量的就業狀態,工資報酬、職業晉升或發展機會,均不及男生。另外,隨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大批新增城鎮人口需要就業,其中婦女的就業適應能力明顯弱於男性,就業門檻相對較高。

(四)男女平等方面的問題還非常明顯

社會性別主流化的意識還不強,促進男女平等的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時間佔有權、支配權是婦女地位的一個重要測評指標,2022年婦女地位調查顯示,超過60%的女性回答做飯、洗碗、洗衣服、做衛生、日常家庭採購等家務勞動主要由女性承擔,女性平均每天用於家務勞動的時間明顯高於男性,尤其在農村地區,婦女平均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高達267.4分鐘,比城鎮婦女多了53.3分鐘,是農村男性的家務勞動時間的兩倍多。另外,調查還顯示,有16.3%的被調查對象認爲女性找工作會更困難,另有51.1%的人認爲女性找工作相對困難一些,二者合計爲67.4%。[3]在2022年市婦聯聯合_____市社科院民意調查中心開展的_____市婦女就業現狀問卷調查中發現,37.4%的女性認爲性別是女性求職的障礙因素之一。可見,在婦女就業方面還存在性別歧視現象。

三、_____市婦女就業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產業結構特徵限制了婦女就業結構的優化

_____是建國初期國家重點佈局的重化工業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石化、鋼鐵、汽車等製造業爲主導的傳統產業模式,這些產業的崗位特點不可避免地對婦女就業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即使是在目前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對人力的依賴程度降低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存在。同時,作爲省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_____的實體經濟是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爲主體的,在製造業不能推動婦女就業增加的情況下,服務業自然就成爲了婦女就業的主戰場。近幾年,我市提出建設軟件名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發展、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聯動發展,這些都爲婦女就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增長點。新增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新興產業部門對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劇增加而對低技能工人的需求不斷減少。因此,在這些婦女就業並沒有絕對優勢的產業裏,婦女就業數量和質量都不可能大幅度攀升。另外,_____新區建設和_____、_____的撤縣建區調整等加快了新型城鎮化進程,推動農村男性人口向城鎮流動的比例不斷增加,婦女被更加牢固地束縛在土地上,從事第一產業活動。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2022年_____市農林牧漁業中女性就業人數佔比54.09%,遠超過_____市當年的女性就業人口占總行業的平均水平(43.41%)。

(二)供需錯位是婦女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首先,婦女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就業適應性較差。_____市一、二、三產業的產值比重從 1978 年的12.5%、67.5%、20.0%,發展爲2022年的2.0%、43.4%、53.4%,導致了農村勞動力大量富餘,但由於農村婦女的專業技術知識缺乏,使得她們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轉移並不順暢,形成結構性失業。同時,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使得傳統產業收縮,新興產業不斷擴張,下崗女工對新技術和新知識缺乏瞭解,婦女自身知識結構更新滯後於企業技術的新要求,加大了她們再就業難度,另一方面,國家大力鼓勵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也缺少合適的人才。其次,教育體系的弊端造成了婦女就業的尷尬。多年來,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存在忽視職業技能培養,造成動手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差;專業設置不適應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普通高等教育只爲學科研究服務,職業教育只考慮辦學成本與收益,都不考慮勞動力供求狀況,造成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出現某些人才嚴重短缺的怪現象,其中女性畢業生尤爲甚之。再次,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完全導致婦女求職難以匹配。勞動力市場分割現象嚴重,導致分佈在不同市場中的各種信息很難收集;勞動中介機構相對缺乏且不規範,加劇了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完全的狀況,這些都對婦女求職造成了巨大的鴻溝。

(三)婦女自身的角色矛盾從主觀上制約了就業質量的提高

由於傳統觀念和社會運行慣性的影響,婦女在就業過程中,相比男性,需要扮演更多的社會角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除了對事業的追求外,還要考慮對家庭的照顧、對父母的贍養、對子女的教育等等,這些都使得婦女在就業中必須經常衡量各個角色之間的利害關係,分辨輕重緩急,必要時還要加以取捨。社會對婦女的角色定位比起男性有更爲剛性的期許。男性只要在事業上成功,就會被定義爲成功者;而婦女即使事業上成功,若缺少家庭的幸福,也會被定義爲失敗者。這使得婦女承載着更多的角色緊張的困擾。婦女面對成功可能導致的家庭損失,具有一種逃避成功的動機。當職業與家庭面臨衝突時,若追求家庭幸福的係數高於事業成功的係數,則婦女會選擇家庭第一的職業策略。這是因爲:對於絕大多數婦女來講,家庭是其最終的歸宿,追求事業的成功也是爲了得到家庭的幸福。而追求事業又面臨着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尤其面對咄咄逼人的職業男性,婦女成功的可能性總是大打折扣的。因此,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下,很多婦女解決這種衝突的策略是家庭第一,事業第二。這種現象從婦女的主觀上就限制了自身發展,制約了就業質量。

四、促進_____市婦女就業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結合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婦女就業質量

結合產業轉型升級,確定相應的具有女性就業優勢的產業,重點扶持女性充分就業。制定專門政策,給予女性在就業上相對優惠的條件、相對寬鬆的環境、相對充足的崗位,全面促進女性就業。還要爲女性就業選取一些特定的項目,市財政投入經費,集中解決一批女性就業問題。同時,加大對女性就業的監管督導力度,把女性就業作爲一項指標,加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考覈內容,從根本上推動各級政府關注、重視、狠抓女性就業工作。

(二)加大婦女就業創業的資金扶持,鼓勵女性自主創業

近年來,全國範圍內參與創業的婦女人數快速增長,據 gem(全球創業觀察)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婦女創業的增長率是男性的3倍。據調查,71.7%的婦女認爲資金短缺是影響自主創業的第一因素,在創業失敗的婦女中,29.1%是因爲資金短缺而遭遇滑鐵盧。當前_____市已經建立了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機制,激發了城鄉婦女創業熱情,初步形成以創業帶就業的良好局面。爲進一步推動婦女就業創業,建議市政府將婦女創業發展專項基金納入婦女就業創業政策體系,爲婦女創業提供資金援助,以幫助帶動更多的婦女就業。

(三)加強婦女職業培訓,努力增強女性就業能力

加大對婦女的職業培訓力度,建立終身教育體系。不斷更新知識,掌握多種技能,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形勢,既要注重學有所長,精益求精,又要持之以恆、博學多能;不斷拓寬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由單一的專業化知識結構轉向多向的、綜合的知識結構,特別要加強對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的知識技能培訓,使女性成爲他人難以替代的新型專業能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此外,還要樹立正確的擇業競爭觀念。改變對傳統就業觀的認識,適應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拓寬就業領域,積極自謀職業,樹立創業意識,實現自我就業。

(四)發揮婦聯組織優勢,加強女性就業組織保障

充分利用婦聯組織在機構網絡、聯繫羣衆、社會協調等方面的優勢,在母親學堂、家庭驛站等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整合_____市婦聯提供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法律諮詢、創業幫助等公益服務,打造女性就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女性就業與企業招聘之間的橋樑,拓展婦女就業空間。

2022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十八大強調,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婦女就業是整個就業工作大局的重要組成,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求。近年來,_____市_____鎮婦聯緊緊圍繞_____市政策方針,市婦聯相關婦女就業創業工作要求,充分發揮組織婦女、引領婦女、服務婦女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職能作用,在市婦聯的積極倡導和結對幫扶下,依託各村婦女兒童之家,在實現婦女就業創業,促進家庭增收、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推進了農村婦女勞動力有序、有效轉移。

一、基本情況

2022年底,全鎮農村戶籍人口6.8萬人,其中女性佔了一半;全鎮勞動力人口2.25萬餘人,其中農村婦女勞動力1.2萬餘人,佔53%。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走出了田野,積極投身就業創業浪潮,不僅創造了社會財富,提升了獨立的經濟能力,也日益顯現出自身的價值和優勢。目前,全鎮70%以上的農村婦女能夠掌握了專業技術,在工作崗位上立足。

二、主要做法

(一)開展技能培訓,增強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本領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爲有不同需求的農村婦女定製培訓課程,先後開展家政保潔、馬達車工等婦女職業技能培訓班,近年來,共有300多人次婦女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幫助農村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參與社會競爭的意識和本領。在市婦聯的支持幫助下,_____鎮百餘位勞動婦女掌握了馬達車的基本知識和工作原理,在家也可以開展手工紡織等活動。

(二)發掘地區優勢產業,帶動農村婦女實現靈活就業

_____鎮是農業古鎮,以前勞動女婦女多半都是投入到田間勞動,在農閒時,心靈手巧的勞動婦女學會了製作各種編織物。因此,加強編制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婦女實現靈活就業。通過市婦聯統一領導,開展了手工技能培訓、政策諮詢、就業創業指導等活動,通過紡織行業發展帶動不少婦女實現靈活就業。同時,將本地特色針織品推入市場,推薦到大型展銷會,拓寬銷售途徑,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並組織優秀經紀人前往義務等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增強相關能力。

(三)宣傳倡導,拓寬農村婦女就業創業平臺

爲了讓農村婦女不用走出家門,就能瞭解就業創業信息,_____鎮利用鎮村兩級婦女兒童之家平臺,將就業信息、創業渠道等多方面整合的資料,通過宣傳櫥窗、信息平臺、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多媒體,向農村勞動力婦女展示。讓她們足不出戶就能滿足需求,找到合適的工作,發展新產業。婦女兒童之家通過信息共享,在鎮一級的組織領導下,將企業招聘信息、就業創業熱點、技能知識培訓等通知,走村串戶的向農村婦女宣傳講解,並定期組織志願者開展就業、科普、政策、民生宣傳,擴大影響力。

(四)幫扶弱勢羣體,統籌推進農村婦女就業創業

鎮婦聯積極爭取黨委、市婦聯支持,對單親、困難母親、患大病婦女特殊關懷,幫助扶持他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初期創業投入,爲弱勢羣體改善生產、生活質量提供了保障。並積極組織鎮村巾幗志願者隊伍上門爲部分單親困難母親家庭清潔衛生,幫助弱勢羣體營造乾淨祥和的生活環境,並積極宣傳家政服務的優勢,吸納他們進入家政行列,通過家政服務實現就業和創業。

三、存在問題

(一)維權意識淡薄。我國法律中雖然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業權利,但農村婦女求職仍然面臨着性別歧視、崗位歧視、勞動報酬歧視等問題,由於自身缺乏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使自身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二)滿足於生活現狀。農村婦女多半一直務農,但男主外女主內思想濃重,有些家庭婦女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重活累活不想幹,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又不能勝任,寧可在家打麻將、閒聊,也不願意走出家門學習和工作。

(三)受傳統就業理念制約。多數女性創業意識淡薄,缺乏創業的勇氣和信心,但對就業期望值過高,總想找穩定、舒適、待遇好的工作和風險小、收入高的單位,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對就業崗位定位不準。

(四)發展環境存在限制。沒有具體的針對婦女發展和就業創業的專項扶持政策,加之農村婦女自身的綜合能力較低,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和就業崗位。部分女企業家由於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稅收少,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技術發展滯後,失去了發展企業的持續動力。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振就業創業信心。要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喚起廣大婦女的主體意識,引導她們破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於拼搏,善於創業的新觀念,鼓勵婦女羣衆走出家庭,創新業、創大業;要加大對女性創業典型和優秀女企業家的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對她們的瞭解和認同,增強婦女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加大優惠政策,真正使這些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提升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面向尚未就業的農村婦女,給予必要、系統、全面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使之儘快掌握一定的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能力;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幫助其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開辦更多創業講座及相關課程,幫助女性創業者進一步掌握形勢發展大局,找準企業發展定位。

(三)加強扶持,破解就業創業難題。積極爭取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對紡織編織業的發展予以政策、資金、場地上的扶持,大力推動龍頭產業的發展。積極推進居家養老、助殘服務、家政保潔等服務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婦聯特色品牌,使之成爲吸納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主要渠道。

【第4篇】農業局貫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行動調研報告範文

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轄四鄉四鎮,104個村委(社區),767個自然村,總人口38.54萬人,農業人口36.49萬人,現有農業勞力力21.81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7.83萬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勞促會關於做好勞務產業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及市勞促會《關於召開促進會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會的通知》要求,我縣下發了《關於對全縣勞務產業工作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縣勞促會、縣產業辦對高良鄉、葵山鎮進行調研,各鄉鎮對轄區2~3個村委會進行調研,通過半個多月深入調查瞭解,據實填寫“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表”、到鄉鎮和村委會座談、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交流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方式、區域、收入等展開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根據《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要求,結合實際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瞭如何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意見。

一、實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背景

縣和省大多數縣市一樣,遭遇了罕見的特大旱災,全縣50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49萬畝,絕收面積達46萬畝。全縣8個鄉鎮90個村委會287個自然村8.987萬人、4.8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旱災直接經濟損失2.685億元。爲了力保人畜飲水、抓好大春生產,縣委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措施抗大旱保民生,一方面組織動員培訓農村勞動力使其轉移就業,將此作爲特旱年份的“特別行動”。

二、認真貫徹落實“特別行動計劃”的措施

針對嚴重的旱災實際,我縣將“特別行動計劃”作爲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迅速開展調研活動,在掌握基本情況的前提下,提出“旱災損失勞務補”的思想,採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務工技能,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渠道,將此作爲組織實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突破口。

(一)工作目標

在貫徹落實“特別行動計劃”工作中,提出勞務產業在年初任務的基礎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確保綜合收入比上年增長13%,達4.7億元以上,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150元。

【第5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調研報告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爲了解決和了解____農民就業問題與現狀,進而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廣泛的深入調研。按安人社發〔____2〕437號文件要求,我局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到基層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調查,掌握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和實際情況,通過走訪和座談多種方式,掌握第一手基礎材料,現形成如下報告。

(一)農村勞動力的資源情況

全縣總人口爲59295人,16週歲-60週歲勞動力資源39083人,佔總人口的77.7%。其中男____85人,佔51.6%;女18898人,佔48.4%;16-30週歲16712人,30-45週歲12995人,45-60週歲9376人;文化程度國中及以下30411人,高中6019人,大專及以上 2653 人。農村勞動力常年轉移15413人,每年新增成長勞動力1000人以上。數據表明我縣富餘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技能單一,整體素質不高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近幾年,流動人口和農村居民進城有所增加,城市人口逐漸增多,轉移就業的人數大幅度上升;轉移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從勞動力的職業構成看,從事農、林、牧、漁第一產業的勞動者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因此技能型勞動力逐漸上升。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

從總體情況來看,農村勞動力已成爲農民實現勞務收入的主要渠道。大量的勞動力開始向大城市和小城鎮轉移,農民剛進城所從事的主要是一些邊緣工作,即城鎮人不大樂意乾的髒、累、苦、險等工作。如建築、廢品回收、環境衛生、飲食服務、小商小販等這些城鎮人退出或自動放棄的工作崗位。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有所提高,慢慢的從體能型轉化爲技能型,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培養了一批有知識、有文化、觀念新、懂技術、會管理、能帶動廣大農民運用技能脫貧致富的務工能人,從而帶動其它就業人員從事一些高技能工作,慢慢從高、危、苦的行業脫離出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條件,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當然,也是促進工業經濟、縣域經濟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是歷史進步的必然結果。

1.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____0年以前,除了大學聯考、招考等所謂正規轉移就業進城的農村勞動者外,大部分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文化程度是國中或國中以下;21世紀以後,城市對農村勞動力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基本上是高中或中技以上,這促使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2.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具有明顯兼業性。事實證明兼業農戶的出現,他們既從事其他產業活動,也不放棄農業生產。即保留了自己土地的收成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豐富了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勞動力市場,同時對於縮小城鄉差別和農民進城落戶奠定了良好基礎。

3.從轉移的行業看,第三產業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方向。就目前情況看,農村勞動力基本上改變了就業觀念,從所謂的“正式固定工”、“計劃合同工”轉向就地就近臨時工、外出農民工等。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方向是相符的,應該儘快解除各種觀念的束縛和限制條件,敞開城市的大門迎接他們。

4.自____7年我縣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的人數就突破萬人,在方式上從曾經盲目性慢慢趨向有組織性,____8年至____2年勞務輸出趨於穩定上升趨勢,常年轉移在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等地有1.3萬人以上,轉移時間爲1年以上,最短的3-6個月。對於一個只有5萬人小縣來說勞務輸出處於良好狀態,因此,爲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進程,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進城農民就業作爲工作重點,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引導鼓勵農民工外出和進城落戶,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客觀性、必然性。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及就業趨勢分析

1.近年來,隨着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城郊農村土地被徵用,雖都以現金形式補償,一部分農村勞動力沒有得到有效安置,造成失地又失業的新型富餘勞動力,在經濟基本上保持旺盛的活力,第二、三產業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都已得到迅速發展,大多數農村勞動力投身於產業之中,這部分富餘勞動力基本上無生活憂慮。此類勞動力基本已融入到城市體系,是典型的轉業型農民。

2.我縣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扶持力度。五年來,縣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____8至____2 五年間,全縣已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5 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 1.3 萬人,市內轉移就業0.8萬人,每年新增轉移就業1000人左右,勞務收入逐步穩定且有上升趨勢,創勞務收入1.3億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出現了自由型向組織型、分散型向規模型、體力型向技能型、大衆型向特色型、流動型向穩定型轉變的良好局面。

3.近年來,通過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加了農村勞動力收入。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農民勞務收入是我們促進農村勞動力收入增長的主要工作內容。十一五以來,全縣共開展農村勞動力各類培訓38期5987人,其中旅遊培訓320,計生子女培訓219人,再就業培訓1317人;創業培訓7期460人,人人技能工程培訓5期522人。職業技能鑑定合格並獲《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173人。以此爲出發點,我們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我縣關於鼓勵全面創業促就業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從政策、資金、信息、技術、市場、服務等各個方面,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二是加強農村勞動

力技能培訓,鄉土人才培訓、產業帶頭人創業培訓,農村兩後生培訓等多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技能和素質,健全橫向、縱向勞務信息網絡,加大和經濟發達地區勞務對接,不斷提高農民工轉移就業渠道,努力改善農村居民就業創業環境和條件,確保農民工資性收入不斷快速增長。

4.不斷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自____8年以來,隨着大城市、沿海開放城市等經濟迅速擴張和縣有關部門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民增收及城鄉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鼓勵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人社部門從事勞動保障全體工作人員,服務陣地轉移,及時採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細緻的掌握各類企業和項目的用工需求狀況,做好人力資源供求監測分析和用工調控工作。通過縣人力資源市場和鄉鎮社保平臺等發佈單位招聘信息、個人求職信息,讓用人單位和求職者能有更多機會和途徑瞭解就業信息,使返鄉的農民工能與用工企業及時對接。以“春風行動”爲載體,積極開展“送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服務”活動,以“就業送崗位、創業送服務、求技送培訓”爲目的,廣泛開展就業政策宣傳和引導,在縣城主要街道橫掛標語10多個,發放“春風卡”3000多張,發放農民工維權手冊和務工指南4000餘份,篩選發佈用工信息____餘條。活動效果良好。

(二)建立健全了服務保障制度,切實保護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對組織轉移輸出把好三關,即用工信息關、送人關和跟蹤服務關。由政府宏觀調控,勞動保障部門牽頭對外地勞務市場及用工單位的性質、規模、實力,特別是勞資報酬、勞動安全等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統一組織,統一輸出,到達用人單位後辦理好交接手續。然後要對其轉移情況進行跟蹤詢查服務,儘量達到用工企業、勞動者、家庭三滿意。爲全面掌握全縣勞動力資源源基本情況,農村富餘勞動力的現狀和流動情況,瞭解農村勞務輸出動態,進一步針對性地搞好農村勞務輸出奠定基礎,爲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規律提供了有實依據,發展了勞務經濟,拓寬了農民工增收渠道。

(三)強化技能培訓,完善中介服務,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就業能力。隨着珠江三角地區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用工需求已從過去的簡單勞動力轉變爲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大中專、技校畢業生供不應求,一到轉移地的企業就能很快上崗,而且還能拿到高工資。這對我們的勞動力轉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儘快適應這一要求,強化職業培訓,切實做好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服務,在不斷提高我縣勞動力人數的同時,大力提高轉移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從而形成技能型、高素質勞務輸出的品牌。因此素質和技能培訓已成爲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舉措。積極開展勞動力輸出前培訓,拓寬多途徑的就業局面,提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和文化素質,爲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和後備力量。從而增加農民創收能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相對滯後

從總述情況看,影響____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首要原因是:____縣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還沒有完全從傳統經濟和農業社會中脫胎換骨出來,二、三產業和城鎮的接納能力弱小;其二,農村人口增長率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其三,城鄉經濟結構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強烈排擠、限制和制約,就業制度、分配製度和教育制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以及僵化的思想意識觀念,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造成大量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和農村經濟的落後與貧困;其四,農村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是制約剩餘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總之____農村非農產業由於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發展水平不高,對剩餘勞動力的容納能力有限,本縣勞動力市場發育滯緩,中介組織發育尚不成熟,政府部門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二)農村轉移勞動力素質偏低

隨着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今後仍將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必須離開土地,農民轉移就業問題將更加突出。隨着技術的進步,就業崗位對勞動力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據調查100家用人單位所提供的1386個崗位中,對技能有要求的崗位就有900多個,約佔65 %,而我縣農村勞動力擁有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術等級證的人員不超過10%,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具有專業技能的比例低,致使出現技能人才短缺與富餘勞動力並存的現象。

(三)農村勞動力對就業培訓認識不夠

我縣農村勞動力佔全縣勞動力的90%,在加快全縣全面提升技能培訓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沒有農村勞動力的發展,就難以實現的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的核心是提高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問題,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對整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但大多數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能弱,傳統觀念難以改變,培訓積極性不高,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通過技能培訓達到就業目的的長遠打算,導致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組織難、開展難的局面。培訓和需求存在差距、培訓項目與市場需求、崗位要求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因而市場競爭力不強,培訓轉移率不高。因此,加強農民工的技術技能培訓,全面提高素質,是我們當前的重點工作。

(四)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雖然近幾年國家把保障進城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放在重要位置,但是權益保障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當前農民工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問題依然嚴峻,表現最爲突出的問題包括:剋扣和拖欠工資,強制加班加點和超時工作,勞動和衛生條件惡劣,不按規定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等。一些用人單位雖然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但往往對農民工規定的義務多、權利少,合同上的約定不平等。一些用人單位在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安全保護、職業病防護等方面採取的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農民工相關權益保障制度還不完善。

(一)未來一段時間內,我縣將加大組織培訓力度,暢通轉移渠道,擴大轉移規模,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完善政策激勵措施,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二)力爭到____5年,每年平均培訓____0 人,新增轉移就業 600人,全縣累計培訓8000人,累計轉移就業突破 16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實現近萬元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

(三)維持較高的農村經濟增長率

帶動就業,擴大規模擴大城市,增加大容量的就業崗位,解決現有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切實把農民工轉移就業工作作爲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促進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快速健康發展。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引導,建立和完善勞務經濟服務體系。堅持本地服務與異地服務相配合,軟件服務與硬件服務相結合,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精心架設培訓與轉移的“連心橋”,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水平,保障勞務輸出的及時性、有序性和穩定性。政府及中介機構要加大信息服務力度,積極做好用工信息服務和就業跟蹤服務,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信息化水平。

(二)多業並舉,拓寬就業增收渠道。按照縣上“一縣一業”的總體戰略,採取以生豬發展產業爲主,多業並舉,積極構建二、三產業的發展路子,尤其是第三產業。充分利用建設農村工業化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明確和出臺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從培訓項目、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農村培育出更多的養殖、種植大戶,同時發揮能人和典型作用,帶動更多的勞動力實現就業,推動我縣勞務經濟的發展,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對農民工採取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充分利用廣電、網絡普及農村實用性技術,培育農民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按照“農民歡迎、適用易學、市場需要”的原則,帶動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同時政府加大農村農業公共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快水電、路、通訊、廣電、工程建設,積極推行各類保險等社會保障工作,使農村勞動力就業條件與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第6篇】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全面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婦女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半邊天”作用,是沭陽縣婦聯的一項長期重點工作。近年來,該縣婦聯以提升婦女勞動技能爲抓手,積極探索新時期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以充分調動婦女投身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

爲進一步掌握全縣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現狀及需求,該縣婦聯深入張圩鄉採取摸底調查、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該鄉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促進該鄉留守婦女創業就業,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一、張圩鄉留守婦女整體情況和基本特徵

本文留守婦女指的是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張圩鄉有留守婦女2175人,佔全鄉婦女總數的23%,其中,就業婦女957人,佔留守婦女總人數的44%,自主創業就業的婦女174人,僅佔留守婦女總人數的8%。

1、從年齡結構看:張圩鄉留守婦女中,20—30歲婦女有102人;31—40歲727人;41—50歲926人;51—60歲420人。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婦女相對集中的年齡段是31至50歲。

2、從受教育情況看:留守婦女國小文化程度以下720人;國中文化程度1398人;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7人。數據顯示,留守婦女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其中,年齡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齡越輕,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

3、從從事的行業看:留守婦女中從事工廠和環衛的佔總人數的63%,從事美容、酒店服務的佔29%,經營個體或企業(自主創業就業)的僅佔8 %。

4、從留守原因看:大多數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具體而言,30歲以下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顧孩子;31—50歲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顧日益年邁的父母和撫育正在成長的孩子;50歲以上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喪失了外出務工的年齡及技能優勢。

二、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創業就業形勢嚴峻,信息渠道不暢通。在農村很多工廠的工作負荷量較大,在招工時偏向於男性;而勞動強度較小的製衣廠 因工作需要,等更傾向招聘年齡35週歲以下女性,導致年長婦女就業較難。相關法律中雖然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擇業權利,但一些工廠在招聘時考慮到自己的本身利益,招聘對象側重於男性,從而使婦女就業歧視依然存在,就業壓力更加突出。於此同時,創業就業信息渠道不暢,錯失良機。不少女性有着創業的願望,但不知道該選擇什麼項目、怎麼創業。有的雖有好的創業意圖,但對市場需求不甚瞭解,不敢投資。

2、文化素質偏低束縛了婦女創業就業。在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就業婦女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7人,僅佔留守婦女總人數的2%。素質偏低,從而決定了婦女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大部分農村婦女文化程度較低和技能單一,被“致富無門路、增收無技術、生產經營無人助”的情況所困擾,只能從事勞動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的簡單體力勞動。一部分創業婦女,年齡大和文化水平低,影響了她們的創業熱情,即使想創業,所投資的項目仍在傳統項目上做文章,其投資項目規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備高、新、大的特色,這些都決定了創業比例最終偏低,規模層次上不去。

3、創業資金不足。在部分婦女所發展的產業中,投資項目規模都偏小,有的更談不上成規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擴建或擴大規模所需的資金。有些婦女雖有滿腔創業的熱情,但由於無法籌到所需資金,再加上對政府扶持政策瞭解不夠,創業的那份熱情也就不了了之。

三、解決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1、優化服務,拓寬渠道。鄉婦聯積極參與並聯合鄉工貿中心、鄉人社所和鄉內企業,定期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創業信息諮詢和指導,並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爭取爲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利用全民創業、三來一加等項目,將加工點延伸到留守婦女家中,爲留守婦女搭建就業平臺,增加她們就業渠道。同時組織鄉、村兩級幹部觀摩學習其它鄉鎮“村民車間”等經驗做法,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2、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自身素質。根據留守婦女需求,制訂出詳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開展留守婦女勞動力就業培訓活動。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蒐集和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項目,幫助廣大的失業待業婦女儘快撐握一技之長。藉助“雙學雙比”活動,採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文化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科學、學管理、學營銷、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使培訓內容日益豐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層次逐步提高。

3、培育全民創業主體。設立創業基金,扶持下崗人員自主創業,鼓勵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在本鄉興辦的經濟實體,除享受原定的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一定數額的小額擔保貸款。

4、搞好政策扶持,解決創業難題。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着重幫助低保戶、困難戶、單親特困母親家庭和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爲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進一步降低農村婦女小額貼息貸款准入門檻,簡化貸款手續,提高婦女小額貼息貸款額度,爲廣大農村婦女搭建一條通往成功創業的綠色通道。

【第7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__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多,打工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爲更好的掌握農民工基本情況,探究“求職難”、“用工荒”背後的深層原因,筆者深入廣大農村和勞務市場,採取走訪調查、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農民工的真實想法和意見,並就如何科學合理的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作了一些淺顯思考。

截至20xx年底,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3.55萬人,實現工資性收入22.8億元,淨收入14.72億元。各類培訓機構共組織開展電焊工、電工等職業技能培訓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轉移就業水平。創新輸出模式,抓住“兩站”移民建設等大項目、大工程建設契機,開闢多形式的務工渠道,組織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19187人。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創業促進就業,把開展貸免扶補貸款、小額擔保貸款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作爲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推動就業的有效手段,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20xx年,全縣發放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475人2375萬元,帶動就業712人;全縣發放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500人2500萬元,帶動就業750人。

(一)抓培訓,培養就業新技能。

新生代農民工提高技能的意願非常強烈,極其渴望學有一門技能,擁有和城裏人一樣的技術水平。

一是進一步打破部門、行業、區域、城鄉界限,逐步建立層次分明、規範有序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組織部門要切實發揮黨管人才“牽頭抓總”的作用,聯合人社、教育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職校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

二是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優勢,要優化培訓內容,按照缺什麼培訓什麼、用什麼就培訓什麼的原則,定向培訓人才。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要,因需施教,開展校企結合、定單培訓、招標培訓,利用歲末年初等農閒季節,集中開展建築、縫紉、烹飪、電焊工、電工、餐飲服務、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種內容的培訓。農民工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培訓內容要緊扣市場需求,緊扣農民工的打工需要,讓農民工普遍感覺“用得上”、“沒白學”,發揮培訓的應有效果。

三是聘請各行業專家、各工種技術能手授課,建立一支門類齊全的高素質、高技能培訓隊伍,確保農民工學到新技術、新方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技術示範、技術人員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讓農民工聽得懂、看得清、學得會,掌握1-2門實用技術,努力把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新型農民,促進其從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同時,應注重培訓質量,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使農民工看到培訓的作用,提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四是加大財政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的支持力度,建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政府出資部分列入財政預算,保證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由“政府買單”的免費培訓制度落實到位。

【第8篇】2022年10月關於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意願及需求調查報告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十八大強調,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婦女就業是整個就業工作大局的重要組成,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求。近年來,**市**鎮婦聯緊緊圍繞**市政策方針,市婦聯相關婦女就業創業工作要求,充分發揮組織婦女、引領婦女、服務婦女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職能作用,在市婦聯的積極倡導和結對幫扶下,依託各村婦女兒童之家,在實現婦女就業創業,促進家庭增收、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推進了農村婦女勞動力有序、有效轉移。

一、基本情況

20xx年底,全鎮農村戶籍人口6.8萬人,其中女性佔了一半;全鎮勞動力人口2.25萬餘人,其中農村婦女勞動力1.2萬餘人,佔53%。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走出了田野,積極投身就業創業浪潮,不僅創造了社會財富,提升了獨立的經濟能力,也日益顯現出自身的價值和優勢。目前,全鎮70%以上的農村婦女能夠掌握了專業技術,在工作崗位上立足。

二、主要做法

(一)開展技能培訓,增強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本領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爲有不同需求的農村婦女定製培訓課程,先後開展家政保潔、馬達車工等婦女職業技能培訓班,近年來,共有300多人次婦女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幫助農村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參與社會競爭的意識和本領。在市婦聯的支持幫助下,**鎮百餘位勞動婦女掌握了馬達車的基本知識和工作原理,在家也可以開展手工紡織等活動。

(二)發掘地區優勢產業,帶動農村婦女實現靈活就業

**鎮是農業古鎮,以前勞動女婦女多半都是投入到田間勞動,在農閒時,心靈手巧的勞動婦女學會了製作各種編織物。因此,加強編制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婦女實現靈活就業。通過市婦聯統一領導,開展了手工技能培訓、政策諮詢、就業創業指導等活動,通過紡織行業發展帶動不少婦女實現靈活就業。同時,將本地特色針織品推入市場,推薦到大型展銷會,拓寬銷售途徑,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並組織優秀經紀人前往義務等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增強相關能力。

(三)宣傳倡導,拓寬農村婦女就業創業平臺

爲了讓農村婦女不用走出家門,就能瞭解就業創業信息,**鎮利用鎮村兩級婦女兒童之家平臺,將就業信息、創業渠道等多方面整合的資料,通過宣傳櫥窗、信息平臺、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多媒體,向農村勞動力婦女展示。讓她們足不出戶就能滿足需求,找到合適的工作,發展新產業。婦女兒童之家通過信息共享,在鎮一級的組織領導下,將企業招聘信息、就業創業熱點、技能知識培訓等通知,走村串戶的向農村婦女宣傳講解,並定期組織志願者開展就業、科普、政策、民生宣傳,擴大影響力。

(四)幫扶弱勢羣體,統籌推進農村婦女就業創業

鎮婦聯積極爭取黨委、市婦聯支持,對單親、困難母親、患大病婦女特殊關懷,幫助扶持他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初期創業投入,爲弱勢羣體改善生產、生活質量提供了保障。並積極組織鎮村巾幗志願者隊伍上門爲部分單親困難母親家庭清潔衛生,幫助弱勢羣體營造乾淨祥和的生活環境,並積極宣傳家政服務的優勢,吸納他們進入家政行列,通過家政服務實現就業和創業。

三、存在問題

(一)維權意識淡薄。我國法律中雖然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業權利,但農村婦女求職仍然面臨着性別歧視、崗位歧視、勞動報酬歧視等問題,由於自身缺乏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使自身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二)滿足於生活現狀。農村婦女多半一直務農,但男主外女主內思想濃重,有些家庭婦女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重活累活不想幹,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又不能勝任,寧可在家打麻將、閒聊,也不願意走出家門學習和工作。

(三)受傳統就業理念制約。多數女性創業意識淡薄,缺乏創業的勇氣和信心,但對就業期望值過高,總想找穩定、舒適、待遇好的工作和風險小、收入高的單位,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對就業崗位定位不準。

(四)發展環境存在限制。沒有具體的針對婦女發展和就業創業的專項扶持政策,加之農村婦女自身的綜合能力較低,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和就業崗位。部分女企業家由於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稅收少,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技術發展滯後,失去了發展企業的持續動力。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振就業創業信心。要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喚起廣大婦女的主體意識,引導她們破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於拼搏,善於創業的新觀念,鼓勵婦女羣衆走出家庭,創新業、創大業;要加大對女性創業典型和優秀女企業家的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對她們的瞭解和認同,增強婦女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加大優惠政策,真正使這些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提升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面向尚未就業的農村婦女,給予必要、系統、全面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使之儘快掌握一定的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能力;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幫助其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開辦更多創業講座及相關課程,幫助女性創業者進一步掌握形勢發展大局,找準企業發展定位。

(三)加強扶持,破解就業創業難題。積極爭取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對紡織編織業的發展予以政策、資金、場地上的扶持,大力推動龍頭產業的發展。積極推進居家養老、助殘服務、家政保潔等服務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婦聯特色品牌,使之成爲吸納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主要渠道。

【第9篇】關於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在當前日益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許多的企業都陸續倒閉,在發展中的中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嚴重的企業倒閉使更多的人無法找到工作,全國剩餘勞動力從而增加,許多的人回家過年後不知明年該去哪裏?該做什麼?2月4號鎮坪縣人勞局對全縣剩餘勞動力和企業所需勞動力進行調研,做到心中有數,好採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實現就業。調研採取集中筆錄座談、工作人員深入鄉鎮、企業、各村實地摸底調查,與村民代表和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以瞭解更多的真實情況。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1.全縣20xx年外出務工人數和回家後不再出去的人數、以及在本地就業和自主創業的人數。2.對20xx年全縣在家待業人數以及年齡、性別、文法程度進行登記。3.對全縣各個企業20xx年用工情況進行摸底登記。

從調研的情況看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

1.20xx年初全縣外出務工(包括有意向外出)和在家(包括回家後不再出去)的人數分別爲10247人和3561人。除自主創業和在家務農外全縣剩餘勞動力人數爲1432人,本地企業所需勞動力人數爲615人。

2.在這次調研中發現全縣大多數企業都同意吸納本地工人,工資待遇相對上年比較穩定,個別企業有所下降。

3.目前,我縣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已經制約了農民的就業、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進程。

(1)加大教育投入。全縣要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不斷改革、完善教育體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堅決杜絕新文盲的產生,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加快培養和造就農村實用人才,必須建立健全農村成人教育網絡,形成多層次、多形式成人教育體系,讓每個農民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提高,使他們真正成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民。全縣剩餘勞動力的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和有專業技術的較少。低素質的勞動力只能從事贓、累、苦、重等工作,很難找到理想的崗位,掙得滿意的收入。因此,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勞動技能培訓,建立政府、企業、黨校等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培訓機制,大力發展定向培訓和“定單”培訓,是20xx年勞動保障部門的重要工作任務。

(2)從世界範圍來看,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業發展對科技投入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而我國目前農業科技的投入只佔農業總產值的0。5%,低於發達國家2個百分點;我國每1萬名農業人口擁有農業科技人員6人,遠遠低於發達國家40人的水平。由於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低下,我國現有的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村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推行成本很高,甚至有很多科技成果無法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農民勞動力素質是指農民從事農業經營的綜合能力。由次可見,農業面臨着大範圍變革,現代農業經營者需要掌握系統的農業生產基礎知識,具備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儲運、銷售將成爲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關鍵,改善農產品品質和加快運銷週轉率將成爲農業經營的核心,保護資源、防止污染、可持續發展將成爲農業生產不可避免的宏觀要求。因此,農業經營者還必須在精通專行的同時,在商品運銷、信息處理、環境保護等方面要有較高的專業科技素質。事實上沒有較高的專業科技素質,根本無法從事高科技的現代農業。

(3)農民受舊的傳統觀念影響太深,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這種觀念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家庭生產責任制對男性勞動力的需求。然而實際上,我國大多數地區人均耕地已十分有限,加之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勞動力素質對一個產業一個國家而言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勞動力的素質已經代替了勞動力的數量,成爲家庭經濟的重要因素。農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認爲學不學一個樣,主觀上不求進取;有的農民受家庭經濟條件影響,自身沒能力承擔參加培訓學習的費用,有的家長還讓沒有完成國中學業的子女輟學;有的是傻子過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學他也不去學,沒有看到各自的差別。這就造成了農民素質難以提高的問題。

(4)總的結論。農業發展一直都是我國不可忽視的問題,它是我國生存的基礎,也是我國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農業人口的素質決定了農業發展的潛力,如今農業人口的素質普遍較低因此限制了農業更高速的發展。要提高農業人口的素質問題,就要先做好農業人口的人力資源培訓規劃,然後纔可能進行一系列的培訓,進而達到提高農業人口素質這一目的。提高農民勞動力素質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堅持不懈地將這一任務進行下去纔是我國農業的發展之道。

【第10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認真落實xxx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的通知》精神,做到建設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我們對全鄉8個村1398個村民作了深入調查。

我們的調查採用了據實填寫xxx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表、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座談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工種、就業收入等作了詳細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對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現作簡要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的xx個村共有xx人,其中勞動力xx人(勞動力系指男16週歲至60週歲、女16週歲至55週歲的農村人員,下同)佔總人口的xx%。經過各種職業培訓和參加過正規職業學校培訓幾乎沒有。

二、勞動力在本鄉就業共有xx人,佔總勞動力的xx%。其中農業生產達xx人,高居xx%;從事專業養殖xx人,僅佔xx%;從事農產品經營xx人,佔xx%;從事專業農產品加工xx人,僅佔xx%。

三、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省外就業共有xx人,佔總勞動力的xx%。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xx人,佔xx%)、廣東、福建(xx人,佔xx%)、其他地區(xx人,約佔xx%)等。

四、被調查勞動力的就業方式以親幫親、鄰幫鄰和自謀職業爲主,有少量勞動力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就業。

五、被調查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外出務勞動力就業工程主要是製造、建築業,採礦、其他服務業,另有少量人員就業工種不固定。

六、對就業收入的調查,我們發現,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務工人員月均工資一般爲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資300元,僅有少量勞動力月均工資可達近1000元。

綜上分析,我們認爲,響應黨和國家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號召,我們建議如下: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村基本設施建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農村已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偏少,同時青壯年勞動力比例偏低。在家務農村民多爲老弱病殘等農民,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進的理念,以至於許多學生國中畢業,甚至國中尚未畢業就隨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失去了正規職業學校培訓的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就業技能等有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導致農民工素質越來越低,不能從事帶有技術性的工作,使就業矛盾愈加突出。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爲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農村基本實施建設,給各級各類職業學校以更多更好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給予必要的政策,鼓勵農民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參加學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業培訓,並保證就業培訓的時間和培訓的質量,從而將傳統的親幫親、鄰幫鄰就業方式轉變爲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結合政府有關部門成批輸出。這不但能增強農民工素質,更能爲農民工解決許多就業諮詢、就業法律等相關問題,節約就業成本,最大限度地節約支出,確保農民工待遇的提高。

二、正確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並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轉移(我們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理解是:由農村人口變成非農人口,要在城鎮定居下來,並且有就業場所,下崗、退休後應享受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們認爲,在我縣大力推進興工富縣的新時期,政府部門應廣開門路,引進資金技術,開辦不同規模的鄉鎮企業,最大限度地吸收農民,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得以真正轉移。這才叫離土不離鄉,掙錢最榮光!在吸納農民工的政策上,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獎勵,並鼓勵農民工先培訓後上崗,讓企業與農村勞動力實現雙贏。對於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政府也應組織相應部門專門引導。要從職業培訓、就業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響應黨的號召,幫助農民富起來,而不是把職業培訓、拓展就業渠道作爲我們培訓機構、政府部門盈利的機會和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的工作是求真務實的,我們是真正做到了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的好乾部、好黨員、好公民!

三、抓住地方經濟特點,加強引導與培訓,開拓創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發展種養業。但從以上調查分析來看,從事種養業的勞動力卻很少,而且效益並不高。這就說明,我們的技術還很落後,還不適應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應加強引導與培訓,從種植養殖入手,用先進技術培訓種養能手,致富一個,帶動一片。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送農技下鄉活動,不要把農業技術作爲某些人謀利的手段,而應成爲我們農民共同佔有的致富金鑰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條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才能真見成效。

四、職業教育機構應拓展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時段,鼓勵對青年農民進行長期培訓的同時,加強對中年農民短期培訓。青年農民,特別是國中或高中畢業不久的農民,應大力鼓勵他們進行長期職業培訓,學到今後工作的技能的職業培訓。中年農民民,應提倡進行短期培訓,諸如外出務工的必知法律法規,一般行業技能的培訓。對於這批農民工,我們應重點加強建築業的培訓等等。

五、解決資金缺口,抓好培訓技術關,爲農民工撐起一片蔚藍的天。我們在調查中得知,不少農民不是不想培訓,而是擔心培訓費過高、技術不過硬等問題。鑑於這些問題,我們認爲政府部門應從解決三農問題,切實貫徹黨的三農政策的高度,投入資金,補充職業培訓的資金缺口,並督促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把好培訓質量關,真正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總之,農村勞動力培訓與就業必須注重實效、真抓實幹,不搞形式主義;同時,要量力而行,不可操之過急,盲目攀比,更不能成爲個別職業培訓機構和政府個別有關部門賺錢的手段。我們認爲,引導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要遵循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致;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的原則,政府部門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精心策劃、有序組織、合理開展、切實培訓就一定能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出最大力量。

【第11篇】關於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在當前日益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許多的企業都陸續倒閉,在發展中的中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嚴重的企業倒閉使更多的人無法找到工作,全國剩餘勞動力從而增加,許多的人回家過年後不知明年該去哪裏?該做什麼?2月4號鎮坪縣人勞局對全縣剩餘勞動力和企業所需勞動力進行調研,做到心中有數,好採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實現就業。調研採取集中筆錄座談、工作人員深入鄉鎮、企業、各村實地摸底調查,與村民代表和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以瞭解更多的真實情況。

從調研的情況看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

2.在這次調研中發現全縣大多數企業都同意吸納本地工人,工資待遇相對上年比較穩定,個別企業有所下降。

3.目前,我縣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已經制約了農民的就業、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進程。

(2)從世界範圍來看,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業發展對科技投入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而我國目前農業科技的投入只佔農業總產值的0。5%,低於發達國家2個百分點;我國每1萬名農業人口擁有農業科技人員6人,遠遠低於發達國家40人的水平。由於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低下,我國現有的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村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推行成本很高,甚至有很多科技成果無法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農民勞動力素質是指農民從事農業經營的綜合能力。由次可見,農業面臨着大範圍變革,現代農業經營者需要掌握系統的農業生產基礎知識,具備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儲運、銷售將成爲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關鍵,改善農產品品質和加快運銷週轉率將成爲農業經營的核心,保護資源、防止污染、可持續發展將成爲農業生產不可避免的宏觀要求。因此,農業經營者還必須在精通專行的同時,在商品運銷、信息處理、環境保護等方面要有較高的專業科技素質。事實上沒有較高的專業科技素質,根本無法從事高科技的現代農業。

(3)農民受舊的傳統觀念影響太深,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這種觀念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家庭生產責任制對男性勞動力的需求。然而實際上,我國大多數地區人均耕地已十分有限,加之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勞動力素質對一個產業一個國家而言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勞動力的素質已經代替了勞動力的數量,成爲家庭經濟的重要因素。農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認爲學不學一個樣,主觀上不求進取;有的農民受家庭經濟條件影響,自身沒能力承擔參加培訓學習的費用,有的家長還讓沒有完成國中學業的子女輟學;有的是傻子過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學他也不去學,沒有看到各自的差別。這就造成了農民素質難以提高的問題。

(4)總的結論。農業發展一直都是我國不可忽視的問題,它是我國生存的基礎,也是我國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農業人口的素質決定了農業發展的潛力,如今農業人口的素質普遍較低因此限制了農業更高速的發展。要提高農業人口的素質問題,就要先做好農業人口的人力資源培訓規劃,然後纔可能進行一系列的培訓,進而達到提高農業人口素質這一目的。提高農民勞動力素質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堅持不懈地將這一任務進行下去纔是我國農業的發展之道。

【第12篇】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爲認真落實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的通知》(人勞就發〔XX〕02號)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發〔XX〕36號和國發〔XX〕5號文件,做到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我們對全鄉**村**個村民作了深入調查。

我們的調查採用了據實填寫“**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表”、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座談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工種、就業收入等作了詳細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對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現作簡要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的**個村共有**人,其中勞動力**人(勞動力系指男16週歲至60週歲、女16週歲至55週歲的農村人員,下同)佔總人口的**%。經過各種職業培訓和參加過正規職業學校培訓幾乎沒有。

二、勞動力在本鄉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其中農業生產達**人,高居**%;從事專業養殖**人,僅佔**%;從事農產品經營**人,佔**%;從事專業農產品加工**人,僅佔**%。

三、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省外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人,佔**%)、廣東、福建(**人,佔**%)、其他地區(**人,約佔**%)等。

四、被調查勞動力的就業方式以“親幫親”、“鄰幫鄰”和自謀職業爲主,有少量勞動力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就業。

五、被調查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外出務工勞動力就業工程主要是製造、建築業,採礦、其他服務業,另有少量人員就業工種不固定。

六、對就業收入的調查,我們發現,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務工人員月均工資一般爲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資300元,僅有少量勞動力月均工資可達近1000元。

綜上分析,我們認爲,響應黨和國家“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號召,我們建議如下: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村基本設施建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農村已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偏少,同時青壯年勞動力比例偏低。在家務農村民多爲老弱病殘等農民,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進的理念,以至於許多學生國中畢業,甚至國中尚未畢業就隨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失去了正規職業學校培訓的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就業技能等有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導致農民工素質越來越低,不能從事帶有技術性的工作,使就業矛盾愈加突出。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爲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農村基本實施建設,給各級各類職業學校以更多更好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給予必要的政策,鼓勵農民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參加學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業培訓,並保證就業培訓的時間和培訓的質量,從而將傳統的“親幫親”、“鄰幫鄰”就業方式轉變爲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結合政府有關部門成批輸出。這不但能增強農民工素質,更能爲農民工解決許多就業諮詢、就業法律等相關問題,節約就業成本,最大限度地節約支出,確保農民工待遇的提高。

二、抓住地方經濟特點,加強引導與培訓,開拓創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發展種養業。但從以上調查分析來看,從事種養業的勞動力卻很少,而且效益並不高。這就說明,我們的技術還很落後,還不適應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應加強引導與培訓,從種植養殖入手,用先進技術培訓種養能手,致富一個,帶動一片。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送農技下鄉”活動,不要把農業技術作爲某些人謀利的手段,而應成爲我們農民共同佔有的致富金鑰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條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才能真見成效。

三、正確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並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轉移”(我們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理解是:由農村人口變成非農人口,要在城鎮定居下來,並且有就業場所,下崗、退休後應享受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們認爲,在我縣大力推進“興工富縣”的新時期,政府部門應廣開門路,引進資金技術,開辦不同規模的鄉鎮企業,最大限度地吸收農民,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得以真正轉移。這才叫“離土不離鄉,掙錢最榮光”!在吸納農民工的政策上,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獎勵,並鼓勵農民工先培訓後上崗,讓企業與農村勞動力實現“雙贏”。對於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政府也應組織相應部門專門引導。要從職業培訓、就業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響應黨的號召,幫助農民富起來,而不是把職業培訓、拓展就業渠道作爲我們培訓機構、政府部門盈利的機會和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的工作是求真務實的,我們是真正做到了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的好乾部、好黨員、好公民!

四、職業教育機構應拓展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時段,鼓勵對青年農民進行長期培訓的同時,加強對中年農民短期培訓。青年農民,特別是國中或高中畢業不久的農民,應大力鼓勵他們進行長期職業培訓,學到今後工作的技能的職業培訓。中年農民民,應提倡進行短期培訓,諸如外出務工的必知法律法規,一般行業技能的培訓。對於這批農民工,我們應重點加強建築業的培訓等等。

五、解決資金缺口,抓好培訓技術關,爲農民工撐起一片蔚藍的天。我們在調查中得知,不少農民不是不想培訓,而是擔心培訓費過高、技術不過硬等問題。鑑於這些問題,我們認爲政府部門應從解決“三農”問題,切實貫徹黨的“三農”政策的高度,投入資金,補充職業培訓的資金缺口,並督促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把好培訓質量關,真正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總之,農村勞動力培訓與就業必須注重實效、真抓實幹,不搞形式主義;同時,要量力而行,不可操之過急,盲目攀比,更不能成爲個別職業培訓機構和政府個別有關部門賺錢的手段。我們認爲,引導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要遵循“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致;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的原則,政府部門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精心策劃、有序組織、合理開展、切實培訓就一定能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出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