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的家風家訓小故事通用多篇

我的家風家訓小故事通用多篇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一

梁啓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樑思禮。另外,四兒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啓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爲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啓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啓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啓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多忙,最少隔個把月要來一封信,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啓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樑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着用去”。

同時,梁啓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樑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樑公也沒忘誇一誇女婿、兒www本站uawen.本站cn媳。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二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錢鍾書。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爲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爲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錢鍾書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三

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爲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爲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裏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四

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可以總結成三點:第1、孝順;第2、自立;第3、節約。

古人說:“百善孝爲先”。媽媽就經常教育我:“孝順是一個人的基本美德。”爸爸媽媽總是以身做則,給我作了一個好榜樣。去年婆婆生病了,爸爸媽媽就把婆婆接到我家來住。媽媽經常專門給婆婆做一些好東西吃。我就也受到了媽媽在影響。我買回來的一些東西都要先讓婆婆嚐嚐,才能自己吃。吃飯時也必須先讓婆婆吃,婆婆不吃,我們誰能不能吃。

媽媽經常給我說的另一件事就是:“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從小媽媽就叫我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所以我養成了整理東西的習慣,不用讓媽媽操心。長大了,媽媽就叫我自己上下學,她從沒有來接過我。就連下了大雨,我忘了帶雨傘,媽媽也不來接我,她總讓我自己想辦法。有一回,放學回到家發現媽媽不在家,就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了媽媽還沒有回來,我的肚子開始“咕咕”叫了,我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媽媽說她在加班呢。我不想讓媽媽擔心,就自己拿着錢去外面買了碗麪吃,是媽媽教會了我自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放的傳統美德。不亂花錢,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在家裏爸爸媽媽經常這樣對我說,不光要在家裏節約,出去外面也要節約。有一回,我們去旅遊住在賓館裏,晚上我們出去散步,剛下到樓下,突然想起了燈沒有關,媽媽就讓我跑上去把燈關掉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它引領着我健康成長。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五

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爲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六

每個幸福的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我的父母都是樸實厚道的農民,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他們用最樸實的方法——自己的言行,教育我們兄弟姐妹七個,從小就懂得如何尊老愛幼。由於受父母的影響,我們這一代對父母都很孝順,我們的下一代也同樣繼承了“孝”的家風。每當過年過節、生日什麼的,我母親的電話就成了熱線電話,遠的打電話問候,問身體情況怎麼樣?並叮囑要注意身體;近的則陪在母親的身邊,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其樂盈盈。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父母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記得有一次,哥哥帶從未出過遠門的父母去長沙玩,我也隨同一起前往,住在旅館時,我的一雙襪子有點爛了,就隨手扔進了房間的垃圾桶裏。回到家後,我父親一聲不響地從褲袋兜裏掏出一雙摺疊整齊的襪子遞給我,我一看,這不是我在長沙扔掉的襪子嗎?望着赤腳站在我面前的父親,我當時很是羞愧,感覺自己做了天大的錯事,心裏難過極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亂倒食物、亂扔東西了,節儉過日子。我兒子也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質樸善良的父母用他們的勤勞影響着我們這個大家庭。出身農民的爸爸媽媽,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勞動。父親農活一忙完,就去幫別人做木工活,一年四季,天天奔波勞累。母親白天忙農活,晚上則做針線活,幫人縫衣服。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都要穿新衣服,每到將近年關的日子,母親總是忙到深夜才睡。大年三十,是母親最忙的日子,幾乎通宵不睡,要在晚上十二點前把別家的新衣服做好送去,才忙着做我們幾兄妹的過年衣。勤勞一生的父母,把個“勤”字在她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激勵着我們努力工作,不斷向上。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七

今天,媽媽教給我一個詞語,叫誠實守信。她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我們家的家規就是:誠實守信。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人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過《狼來了,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謊,結果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這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所得到的慘痛教訓。

爸爸說:“守信的好孩子會讓更多人喜歡,你一定要成爲一個好孩子。”媽媽也總告訴我:誠實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要誠實做人。平時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雖然我以前還小,並不太懂是什麼意思。可是我現在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已經慢慢的瞭解了這個詞的意思。並且嚴格的要求自己。

我從小就受到了媽媽和爸爸誠實守信的影響。生活中,我尊敬長輩,時常會幫爺爺奶奶拎東西,他們會很高興的誇我一聲好孩子;爺爺奶奶生病時,我會幫爺爺奶奶倒水、拿藥,還給他們柔軟背,爺爺奶奶都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還會經常幫爸爸媽媽幹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答應了同學的事一定會盡心做好,大家都愛和我交朋友。

正因爲這些簡單而質樸的家風家訓的影響,我才收穫如此豐富。所以,我一定要牢記長輩的話,將我家良好的家風發揚下去。這樣,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家規。但我這裏寫的不是家規,而是家風。

我們家的家風可多了,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就挑幾個給你們講講吧:

爺爺奶奶都愛幫助人。有一次,對門的小哥哥一個人在家,奶奶就讓他到我們家吃。吃飯時,奶奶不停地給他夾菜,把我都給忘了,也沒見她給自己夾幾口菜。真是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人想少。

爺爺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很大方,他總是告訴我們對別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東西,爺爺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爺爺定會鼎力相助。

爺爺從小就告訴我們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媽媽撿到三百元錢,我就在媽媽的公司裏東問問西問問,但是這是徒勞的。就在我和媽媽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門來”的時候,一位阿姨跑過來說錢是她我丟的。仔細詢問過後,我和媽媽把錢還給了她。阿姨不斷地向我們說謝謝。回家的路上,我和媽媽都爲這件事而高興,仰望星空,滿天的星星都爲我們拾金不昧的精神眨着眼,露出敬佩讚許的目光。

我也聽過別人家的家風,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普通百姓:賣切糕的小哥的家風是用心去做每一塊切糕,某位國家領導人的家風是把每一個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風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它是每一個家庭的支柱,支撐着每個家庭的良心。家風最普通不過了,但是,它都牽動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正能量。

樂於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誠實守信……家風讓我家和睦快樂,讓我們幸福健康。我會讓這股正能量繼續傳遞發揚。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家風到底是什麼?原來啊,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

小時候媽媽總會問我,現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你那麼好,如果以後他們老了會不會對他們更好?那時候的我,不知道這是一種責任,但是我依舊會害羞地笑笑說:“我會”。現在已經是12歲的我在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會很勇敢的很大聲的告訴他們我會對那些愛我的人加倍的好。其實都是受媽媽的薰陶:那時候奶奶生病了,要開刀,爸爸和爺爺在北京。於是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一邊要照顧年幼的我,一邊要照顧生病的奶奶。雖然有時候她會很累,但她在我們面前總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媽媽的照顧下,奶奶的身體漸漸好起來。

我們家的家風也是“善”,與人爲善、團結鄰里。

我們家住在老街,我家所在的這棟樓有十一個家庭,有剛上六年級的學弟;有快上高三的大姐姐:有剛剛學會走路小妹妹。記得有一次我要進樓下的防盜門,可是翻遍書包也沒有找到磁卡,這時我纔想到媽媽放在桌上提醒我別忘了,我竟然還真的忘了。哎,這可如何是好?正埋頭苦思之時,剛準備打開家門的陳阿姨看見了我,她匆匆下樓給我開門,並提醒我下次別忘了。

還有這個寒假,晚上去倒垃圾的我正好遇到三樓的李奶奶。李奶奶看見我拎着一袋垃圾,她說:“小璇啊,垃圾給奶奶吧,奶奶正好要出去。”謝過了老奶奶,我就上樓了。那時候的我心裏涌過一陣暖流。

我的好家風有“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善”,與人爲善、團結鄰里。還有很多,但是家風教會了我很多在世面上看不見的知識。謝謝爸爸媽媽和鄰居!

每人的心中都會有四五條父母要你銘記於心的家訓。我也不例外,現在就讓你來跟我體驗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有一年新年,我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爸爸讓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氣氣的跟大姑打招呼、熱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熱情地幫大姑拎東西。我把大姑請進了屋裏,姑姑坐下了,我突然發現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媽媽馬上把我叫了回來,說:“你在擦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這是對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當時還嫌媽媽囉嗦呢。飯做好了,是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要吃了,爸爸趕緊攔住了我,說:“孩子,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要等客人,這是禮貌。”姑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還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裏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男孩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難事。做木偶既費時有費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氣的把木偶扔到了一邊,坐在邊上生悶氣。這是爸爸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這只是人生當中很小很小的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有不服輸、堅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個木偶。這隻木偶到現在我還一直保留着。

就是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教育我、鼓勵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爲人處事,應該具備着什麼樣的精神,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着。現在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爲什麼要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也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

這就是我的家風,相信你們的家風也和我一樣吧!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八

每人的心中都會有四五條父母要你銘記於心的家訓。我也不例外,現在就讓你來跟我體驗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有一年新年,我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爸爸讓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氣氣的跟大姑打招呼、熱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熱情地幫大姑拎東西。我把大姑請進了屋裏,姑姑坐下了,我突然發現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媽媽馬上把我叫了回來,說:“你在擦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這是對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當時還嫌媽媽囉嗦呢。飯做好了,是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要吃了,爸爸趕緊攔住了我,說:“孩子,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要等客人,這是禮貌。”姑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還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裏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男孩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難事。做木偶既費時有費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氣的把木偶扔到了一邊,坐在邊上生悶氣。這是爸爸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這只是人生當中很小很小的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有不服輸、堅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個木偶。這隻木偶到現在我還一直保留着。

就是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教育我、鼓勵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爲人處事,應該具備着什麼樣的精神,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着。現在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爲什麼要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也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

這就是我的家風,相信你們的家風也和我一樣吧!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九

今天,我們老師讓我們寫“家風。”“家風是什麼?”我回到家問媽媽。

媽媽說:“家風,家風就是我家的風俗,要靠你自己去發現。”

到了吃飯時間,看着滿滿一大桌我愛吃的菜,我拿起筷子就要加菜。爸爸叫住了我,說:“爺爺開始吃了,你才能吃。”我明白了,家風就是尊敬長輩,吃飯時長輩先吃,我們後吃。有一次,我盛了一碗湯,頭趴在桌子上,嘴裏不斷髮出聲響。媽媽就對我說,吃飯不能發出聲音。我明白了,家風就是吃飯不聲,吃自己面前的菜,不挑食。

一次,叔叔來我家做客,我見了連忙說:“叔叔好,叔叔請坐!”叔叔誇我懂禮貌,我心裏非常高興。知道了懂禮貌也是一種家風。 媽媽就對我說:“你幫我做點家務,就有新的家風了。”於是我就去掃地,掃完地又去洗菜。媽媽就誇我做得好。真的我又知道了講衛生愛勞動也是家風。

我家對面有一個小孩,他很壞,經常和小夥伴打架,罵別人。媽媽對我說:“一個孩子要有教養,不打人不罵人。”

家風就是尊老愛幼懂禮貌,講文明,講衛生。一個家庭如果有一種良好的家風,就會益於子孫後代。我們一起帶領家人建一個好的家風。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十

家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一個家庭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子孫的希望和鞭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五代十國時期章仔鈞在《章氏家訓》中所寫的那樣: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禮懈如癡,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爲之羞,妻妾爲之泣。豈可立於世而名人類乎哉!

閱讀是潤物細無聲,愛閱讀這個習慣,得益於我的母親,母親手不釋卷,是她們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就如今雖過了花甲之年,眼睛已不如從前,可也還帶着眼鏡,保持着閱讀的好習慣。曹文軒曾說:“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從小母親就教導我,女孩子要多讀書,要自立自愛,我對書籍的敬畏感和親和力也慢慢產生,在我小小的心靈中種下熱愛讀書的種子,這份對於書籍的熱愛也傳承下來。當我們這個小家庭有了新生命誕生,也不由自主的給兒子養成了愛閱讀的習慣,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或丈夫就在每晚睡前給他讀繪本。

通過一幅幅童趣的畫面,與兒子共享讀書的時光,儘管兒子不認識字,但不知在什麼時候他完全記住了繪本上的內容,過了不久,他便會一邊看着圖畫,一邊用隻言片語準確無誤地讀出聲來,即便是長篇的繪本,他也可以斷斷續續地講完它,所以,當我們一旦讀錯了,他會立即說“不對!應該是……”更多了我們之間親密互動,讀書時被我們握着的手,被我們環抱着,這些溫馨而美好的瞬間,而父母和子女間的陪伴和傳承,也正是因爲讀繪本這個媒介,悄然的發生着。經常陪兒子閱讀繪本,也能讓也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大受啓發和裨益。比如《鱷魚愛上長頸鹿》,矮個子的鱷魚先生愛上了 高個子的長頸鹿女士,最開始,鱷魚和長頸鹿彼此遷就,卻始終有一方過得不舒服、不自在,最後並肩作戰,一起努力去解決問題,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欲高門第須爲善,要好兒孫必讀書”,這也是一種“書香”家風。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社風清纔有社稷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書香仍將綿延,家風也會如此一直傳承,這是一個家族記憶的流傳,更是一個民族優良傳統的延續。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無言的教育、無字的教育、無聲的教育,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影響着兒子成長與性格塑造多方面的發展。

家風對人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生命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兒子在我們的影響下,也儼然成了一個小書迷,愛書的程度絲毫不比我們遜色。真的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家風體現國風,在傳承優良家風中學會擔當,在正家風、齊家規中追求理想抱負,在履行家庭義務中知曉責重山嶽,讀書是最好的家風,傳承好家風,奉敬賢德人。

正如習所說“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