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屈原的故事新版多篇

屈原的故事新版多篇

屈原的小故事 篇一

楚國都城郢都被秦國佔領的消息傳來,屈原心喪若死。屈原披頭散髮地遊蕩到了江邊,他在汩羅江邊一邊吟唱着詩歌一邊行走。有一個在江邊打漁的漁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於是好奇地問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嗎?爲什麼衣冠不整的來這裏?發生什麼事了嗎?”屈原回答道:“衆人皆醉我獨醒,整個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他們不願聽見正確的聲音,所以我被流放到這裏了啊。”

漁夫追問說:“我聽說古時候的聖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響束縛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隨着世俗的變動而變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聵不智之人,爲什麼不隱於衆人而要出來反對所有人呢,爲什麼不隨波逐流呢?爲什麼一定要潔身於淤泥之中,顯耀於污穢之上,卻使得自己遭受不應該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們都知道,剛清洗過頭髮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塵,剛剛沐浴的人要穿清洗過的衣裳。誰會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軀蒙受塵土的污染呢?對我來說,我寧可遠離那混沌的廟堂也不能忍受與他們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這汩羅江中葬身魚腹,我也不願讓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潔的污垢。”於是屈原懷抱石頭,以身投汨羅江。

屈原的一生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悲傷情懷,他空有滿腔的報國情懷卻鬱郁不得志。兩度遭到流放,眼見故國淪喪卻無能爲力,憤懣之情充溢他的胸懷,最後只能以身殉國。

屈原愛國的故事 篇二

屈原是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出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家鄉在現在的湖北秭歸,離長江三峽不遠。這裏風景奇美,山光水色,迷人動聽。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楚國。可是楚國的統治者腐敗無能,不圖進取,使國家漸漸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對此非常着急,他來到王宮,勸楚王改革圖強。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擊,一度信任他的楚王竟把他趕出都城,流放到了遠方。

屈原的一片愛國心不被人理解,他難過極了。有人勸他說:“楚國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別國去,照樣可以施展才能呀!”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楚國,爲它的命運擔憂,爲百姓的痛苦傷心。我明知道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可是我捨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爲它出力。”

屈原寫了許多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想象自己乘着龍駕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飛往遠方,離開楚國。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立刻停住了腳步。他的僕人哭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並下決心:如果不能實現我的願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不久,屈原懷着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入了汨羅江。他對楚國的愛就是對中國的愛,對自己所屬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至今還懷念他,每年的端午節,人們划龍舟,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小故事 篇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糉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和“楚辭” 篇四

兩千多年以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以此紀念自投汨羅江,用生命譜寫愛國樂章的屈原。而和屈原的愛國事蹟一樣不朽的,還有他創作的那些宏大瑰麗的詩篇。

屈原是戰國中後期楚國人,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因爲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早年間他曾深受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位爲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屈原一心想要振興楚國,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則聯齊抗秦。然而屈原的勵精圖治卻遭到朝廷中一幫小人的嫉恨,於是羣小屢進讒言,使楚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後來,秦國派張儀入楚,幾次三番欺騙、忽悠楚懷王,屈原苦諫無果,反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秦昭王八年(前299年),秦昭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又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楚懷王在公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去了秦國,結果被囚禁至死。其子楚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沅、湘流域。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國都,屈原眼見國土淪喪,政治理想破滅,遂以死明志,投汨羅江自盡。

在痛苦的放逐生涯中,屈原寫出了《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傳世名篇。其中,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傳。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言誣陷的苦悶與矛盾心情,揭露了楚懷王昏庸、羣小猖獗、朝政日非的政治現實,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不附和惡勢力的自愛精神及對國家至死不渝的忠誠。《離騷》中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係比喻君臣關係,開創了後世詩賦中以“香草美人”爲寄託的意象體系。

屈原死後,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學習屈原作品的形式,創作辭賦。到了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彙編成集,共十六卷,定名爲《楚辭》(后王逸爲《楚辭》作注,增入他的作品《九思》,故傳世通行本《楚辭》爲十七卷)。

《楚辭》是繼《詩經》以後出現的又一詩歌高峯,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是一部對中國文學具有極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此後,“楚辭”成爲以屈原的創作爲代表的新詩體的專稱(又稱爲“楚辭體”或“騷體”)。在語言形式上,“楚辭”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爲主的格局,每句字數不等,句法句式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等虛字來協調音節,造成跌宕起伏、一唱三嘆的韻致,更適合表現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此外,“楚辭”運用楚地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並以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見長。

總而言之,“楚辭”是以屈原爲首的詩人們爲後世留下的一個純潔美好的世界。當我們忘情地誦讀美麗的“楚辭”時,就能和戴高冠、佩長劍的屈原一起走進楚地山川,享受壯闊的心靈之旅。

屈原愛國的故事 篇五

楚懷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學侍臣晉升爲左徒。這職務相當高,僅次於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副宰相。這時候,屈原才22歲。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宮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爲屈原的政治主張特別是改革主張,跟楚國早年的改革家吳起有許多共同之處,對舊貴族勢力顯然不利,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後鄭袖、上官大夫靳尚跟稍後的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

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分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爲孤傲自大,頭腦簡單,無一定主見。懷王經不起鄭袖、靳尚一夥的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職務,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務,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從此屈原鬱郁而行。

楚懷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趁着懷子櫺柩運回郢都,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他被流放了,標誌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結束。

可以說屈原的一生都是個悲劇。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爲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滿腔憤怒化爲詩歌。著《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發了他熱愛祖國、同情人民、嚮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熾熱感情。這些詩作如今萬古流芳。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克楚國郢都,長期在洞庭湖流域過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國大勢已去,他絕無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國,於當年五月初月懷石投汩羅江而死,終年62歲。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於邪惡的悲劇。縱觀他的一生,作爲一位政治家跟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跟事業永遠爲後人所惋惜。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以及文學家,他成功了。他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爲後世楷模,他氣魄宏偉、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近代學者梁啓超首推屈原爲“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羣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爲人民詩人的人”。《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評價屈原爲“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屈原的小故事 篇六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楚國的內外政策也發生了變化。

楚國的大夫屈原屢次三番勸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專聽接受秦國張儀賄(huì)賂(lù)過的靳尚和公子蘭這一夥人的話,受秦王的騙,到秦國去,被扣押在咸陽,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國。太子橫立爲國君,就是楚頃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蘭這批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擔心楚國要亡在這批人手裏,心裏非常苦悶。他不斷地勸楚頃襄王遠離小人,收羅人才,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爲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就怕楚頃襄王反抗秦國,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他們勾搭起來在楚頃襄王跟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排擠出去,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他在洞庭湖邊、汨(mì)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上,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頭散髮,骨瘦如柴。

有個漁父勸他:“你何必這樣呢?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你爲什麼不跟世人一樣呢?”

屈原說:“國王他們是糊塗人,只有我清醒啊!我傷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裏像刀割一般。我怎麼能夠眼看着國家的危險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願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這樣的想法,經常與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國搶楚國的土地的人民,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把他的歌寫下來,這會兒寫得更多了。《離騷》這首有名的長長的詩歌,就是他在這一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憂慮國家的前途,日裏夢裏,老想回楚國的國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他的愛國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麼腐敗,秀麗的河山逐漸被秦國搶去,楚國太危險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楚王,事實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對他說:“你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說:“我怎能扔了家鄉、扔了父母之 邦啊!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頭還向着土山啊!救國的道路漫長漫長啊,我不能離開楚國,我要上下尋找救國之路啊!”

壞人掌權,楚國的大難終於臨頭了。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得放聲大哭。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願意眼看楚國被毀,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敵人手裏,他要與楚國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 裏,以身殉國了。

漁民與附近的莊稼人趕緊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子呢?他們划着船在江 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裏的米飯撒在水裏獻給他。他們爲他招魂:“屈大夫,你回來啊!”後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 的這一天稱爲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糉子,把小船改爲龍船在江 面上競賽,用這樣的儀式來紀念屈原。再後來,逐漸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

屈原的小故事 篇七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裏。他青年時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爲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汨羅江邊的老百姓爲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糉子投進水裏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屈原的故事 篇八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想到包糉子、划龍舟。而這些民間習俗都是跟屈原有關的,你知道屈原有哪些故事嗎?屈原的故事,小編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裏。他青年時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爲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爲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糉子投進水裏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屈原的故事: 篇九

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學上的成功是無可比擬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負卻沒能實現。他因爲比較正直不畏權勢,受到了貴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屈原最終因爲不忍心國家破碎滅亡,而跳下汨羅江自盡身亡。現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現在我國的端午節都主要是圍繞屈原而展開的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一直都在爭奪霸權地位。而屈原身爲楚國大將,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損害了貴族階級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剛正不阿,不懂變通之人。所以無意中得罪了很多權貴。

屈原的主張就受到了很多守舊貴族勢力的反對。他們人多力量大,開始在楚王面前詆譭屈原。甚至誣陷於他。漸漸的楚王就疏遠了屈原。本着振興楚國抱負的屈原,因爲得不到重用而鬱鬱寡歡,他對楚國政治感到非常的痛心。身爲一名詩人,在政治上得不到重用,他轉而投向他擅長的文學,借文學來表達他內心的憤懣之情。寫出了《離騷》、《天向》等著名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無法紓解之情。公元前229年,秦軍勢如破竹,攻佔了楚國的八座城池。楚國面臨着亡國的危機。接着楚國派出了使臣去秦國議和。

而秦王奸詐狡猾,居然意識到秦王不可能同意議和的。因爲他想要得到楚國的全部領土。居然看破了秦王的陰謀,他冒死進宮去勸諫楚,他向楚懷王講清楚了議和的利害。但是楚懷王並不聽信他的勸誡,反而把屈原逐出了都城。議和如期的舉行了。到了議和的那一天,楚懷王如期赴約。一到秦國就被秦王下令囚禁起來,楚懷王在囚禁期間,非常的痛恨自己。很後悔沒有聽信屈原的話。因爲太過憂傷,三年後在秦國死去了。臨到死前都沒有回到楚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國就派軍去攻打楚國。楚頃衰王膽小怕事,倉皇失措下逃離了都城。秦軍攻打到了郢城。

此時的屈原還在流亡的路上,聽到秦軍大破都城和楚懷王客死他鄉的時候,他感到萬念俱灰,仰天長嘆。深深的感到楚國即將被滅亡的悲傷,而自己的抱負也無法實現。於是他跳下了汨羅江。而當時在場的船上的漁夫和岸邊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自盡的時候,都紛紛跑到江邊來悼念屈原。爲他的死而感到惋惜,都來幫助打撈屈原的屍體。這個風俗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如今的賽龍舟。人們都從家中拿出糉子雞蛋扔到江中,餵養江中的大魚,爲了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還有大夫把雄黃酒倒到江中,想要用來藥暈江中的蛟龍水獸,讓他們不要破壞屈原的屍身。據傳聞不久以後,水面上浮起了一條被藥暈的蛟龍。它的龍鬚上還沾着屈原的衣服碎片。人們就把這條惡龍拉上岸邊,剝他的皮,抽他的筋。然後把龍的筋纏在孩子們的手上。又用雄黃酒來抹在孩子的臉上,有的地方風俗習慣在孩子臉上寫一個“王”字。意圖是讓野獸蚊蟲不要來傷害孩子。

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一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國人民都到江邊來悼念屈原。他們到江邊來划龍舟,向江裏扔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死去的屈原。從此以後,端午節的習俗就此流傳下來,直到現在。屈原的一生是令人尊敬的,他在文學上的造詣是非常高深的,現如今也很值得研究。我們大家都應該深深的景仰他。在那個戰火紛亂的年代,崇敬他的人非常多。就連一代縱橫家張恆也對他非常敬仰。屈原深受大家敬仰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還有他對國家純粹無私的奉獻以及愛國之情,都深深的感動我們。他對楚國的政治影響巨大,雖然最後出,我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但是他的美政思想依然流傳在列國之間,深受大家歡迎。可惜居然沒有遇到好的君主,就像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他的思想沒有找到認同他的人。一生的報復只能隨着汨羅江而滾滾東流。留下“世人皆濁而我獨清”的浩然正氣。

屈原的作品形式參差不齊,靈活多變,不要求對仗工整。反而充滿着一股浪漫氣息。語言上還採用了大量的楚國方言,非常富有鄉土氣息。大多數都是用來讚美楚國人傑地靈,言詞非常華美。語言形象生動,非常具有表現力。屈原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特別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作爲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代表。他一直堅持真理,堅持寧死不屈的精神和愛國的品格。當國家處於危難之時,毅然獻身,全力以赴的救治國家。雖然他沒有被統治者所接受,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當代文學研究中,屈原的形象是一個愛國詩人。它是人們的理想,也是正義和光明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他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和愛國情操,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他具有高尚的氣節和風骨,這種精神融入到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之中,顯示了民族精神的無窮力量。也是當代青年應該具有和學習的精神。就連毛澤東也曾高度的評價屈原是一個不朽的形象。在當代,我們爲什麼要紀念屈原?要大力的舉辦端午節活動呢。親人對於我們當今社會的發展有何幫助?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認爲,雖然不僅僅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愛國青年。更是對中國歷史產生深厚影響的人,是中國古代的詩歌之父。是中國的詩魂,國魂以及民族魂。現如今端午與元旦與中秋合併爲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紀念屈原,就是要讓我們當代青年人都秉承愛國之心,景仰屈原,學習去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標籤:多篇 屈原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