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彙總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多篇簡短篇(新版多篇)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彙總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多篇簡短篇(新版多篇)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上節課講完例7後,時間倉促沒有練習,心裏很沒底,因爲在整數乘法的簡算中孩子們就有問題,於是緊接着安排了一節習題課,一來處理積攢了幾天的習題,二來鞏固一下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先處理的是昨晚的作業,處理過程中讓我對孩子們有點刮目相看了,在用簡便方法計算4.8*0.25的時候,我在課前預測就是用結合律,先把4.8寫成4*1.2或8*0.6(因爲後面有0.25),在課堂上孩子們踊躍發言,兩種預測都出現了,我正準備說下一個題,這時候丁維佳舉手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我趕緊讓她站起來說,她說用了分配律,因爲有0.25,所以要找4或8,而4.8又能拆成4+0.8,所以這個題用乘法分配律做也可以簡便。我聽完後給予了大大的肯定。課後也對自己課前備課預測做了深刻的反思,是啊,要是這個孩子沒舉手,是不是這種方法就與我們班孩子失之交臂了?真是應該做好做足做充分預測!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二

在教學前,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的不是很充分,本以爲學生已經會計算多位數的乘法,只要讓學生理解了“積的小數位數是兩個因數小數位數之和”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掌握小數乘法計算了,可是教學下來學生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卻讓我始料不及。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對位問題:初學時,小數乘法的對位也遵守小數加減法的對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積的末尾對位不準。隨後,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按照小數乘法的對位方法,造成不同計算單位相加減的錯誤。

2、0的問題:一是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因數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會簡便了;二是,小數乘整十、整百之類的數,先按整數乘法的方法乘出積後,不把整十、整百數後面的零落下來就點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後再添零,隨後又根據小數的性質劃去。

3、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這些情況,我想,如果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一個課前預測,對學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課堂的效率會高一些。

今後教學中我要注意:

1、要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階段,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2、新授前的複習鋪墊要充分。如果相關複習不夠到位,一方面是不利於學生從舊知上遷移出新知識;另一方面是學生就不能清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與區別。如果在學習之前,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應該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效果可能會好些,錯誤會少些。

另外,要把好計算關,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給學生夯實基礎。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三

小數乘法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計算:把小數當成整數計算,再點上小數點。但是對於爲什麼要這樣算,豎式如何寫?還是有些模糊和不理解。如是在教學中,我就着重突出了以下幾點:

1、口算

口算由於數字比較小,計算快捷。我就要求學生學生多做口算題。做完題目之後也用口算來驗算。並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做法,加深對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的理解。

2、積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是已經學習過的內容,但是學生的記憶卻不是很深,如是我也按照新課內容設計了一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規律。充分的利用規律進行計算。

3、豎式數學格式

第一節課時我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內容,結果部分學生習慣性的把數位對齊,後來我就抓住小數點爲什麼不對齊來講:我們進行計算時是把小數當成了整數,所以相當於是末尾對齊了。

4、小數的位數

我採用了了幾個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在豎式中去點小數點。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四

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乘法計算,對乘法積累了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對於乘法定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運用乘法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啓蒙教育,這纔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猜想、進行驗證、總結應用的思路進行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的過程中,我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之前,學生對整數乘法運算律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爲新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讓學生處於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與外化運用的認知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工作中,並對照開學初的計劃,我從以下方面加強改進日常教學:

1、注重從學生已有認知基礎入手。如:緊密聯繫整數乘、除法的意義、計算方法、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把整數運算知識遷移到小數運算中來。

2、注意教給學生運用多種計算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如在簡便運算中,讓學生分別用豎式計算和用運算律計算,通過比較,讓學生認識到這些規律具有的普遍意義,又能對這些 知識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審題能力,能解決小數乘、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注重後進生雙基的補習,讓培優轉差落到實處,以提高整體水平。

雖然班級的基礎偏差,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但只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日常加強題組訓練,突破難點,培養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爲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更好基礎。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五

開學已經將近2個星期,轉眼小數乘法已落實完畢。對於這個內容在往年的教學中學生會出現五花八門的錯誤,如列豎式時由於受小數加減法的影響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了小數點,同時也就造成了積裏的小數點位置的混亂。我們習慣把學生的錯誤歸因於“粗心”,或者說學生沒有理解“按照整數的乘法進行計算”,因此課後苦口婆心地解釋“按照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結果收效甚微。

有了前車之鑑,這學期的教學特別關注這一點,(但也沒想出什麼號招)出乎意料的'是學生的作業中幾乎沒有出現往年的各種錯誤現象。仔細想來主要在於:首先從開始教師就比較注重讓學生說計算的過程,說出“先把它看成積乘幾得幾,積發生了什麼變化,要使積不變,小數點要‘回移’幾位”,將整數乘得的積一併說出。其次在例題教學完整演示完畢,教師明確指出,右邊板書的是計算的思考過程,如果每道題都這樣寫出來既費時又費紙,可以將思考過程融合在小數的乘法豎式中, “這時我們對待小數點是‘視而不見’”,同時及時板書,再次在學生練習、板演的過程中教師注重了細節的評價——不僅讓學生說出“先看成幾乘積得幾-------”,同時特意指出學生點小數點的時機。如積石23.4,有的學生是先寫4再小數點,接着3和2,有的學生先寫出整數的積234,然後確定小數點的位置。讓學生觀察比較兩者的不同,並討論正確的書寫順序。最後,還有一點事教師不像往年急於歸納計算方法,而是根據學生的表達“縮小了多少倍——擴大多少倍”逐步向“小數點移動多少位”過渡,開始大部分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小數點的移動確定積裏的小數點位置,到練習一時教師才提出“有沒有更快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的方法”,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很容易發現因數的小樹位數與積得小數位數的關係。

看來有效和無效之間的區別不在於大的教學環節,而源於教師對教學細節的處理。

數學課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六

1、心理素質方面

面對那麼多聽課的教師,孩子們和往常一樣,積極的思考,大膽的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看到孩子們的自信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我爲他們高興。可是自己呢?一開始就自亂陣腳,看到學生在黑板上畫的40°角,腦子一熱,心裏想:怎麼和我讓他們嘗試畫的角度數一樣呢?其實第一次嘗試是讓畫30°角的,第二次嘗試才讓畫40°角,可當時一迷,也忘記了讓學生說說三角尺各個角的度數,就讓學生先嚐試畫40°的了,第二次再畫30°的角,後來也讓學生複習了三角尺各個角的度數,但是整個教學環節顯得亂了。

心理素質是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多年來,只要有人聽課,特別是有領導在場,沒有一節課講的讓人滿意。每次講課之後就會痛很久,不過這次,我沒有痛的感覺,知道了自己的毛病在哪裏,我很高興。

我總是對孩子們說:“你能行”“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就這幾句話讓很多孩子自信起來,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了希望。我爲什麼不可以這樣勉勵自己呢?我真的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的努力,各方面的素質都會提高,我的數學課一定能達到優質、高效的效果。

2、問題設置方面

在課堂上,面對教師提的問題,孩子們不去積極的思考,或者出現孩子們的回答脫離了教學的核心,答非所問,那一定是教師所提的問題出現了問題。在《角的畫法》這節課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這樣的問題“用三角尺還能畫出那些角?”一個孩子說:“可以畫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當時我一聽,懵了,怎麼這麼回答啊,咋不是“30°、60°、90°、45°”呢?孩子們也在下面吵開了,有的說用三角尺不能畫周角,有的說可以畫周角。我當時也想不到用三角尺怎麼拼出一個周角,就很奇怪的問孩子們怎麼畫,孩子們肯定受到我表情的影響,陷入了沉默。最後只好對孩子們說,這個問題我們下去再說,就敷衍過去了。出現這個意外,就是我的問題針對性不強,不夠具體,結果出現了孩子們的回答不是預設的結果。如果這樣問:“用三角尺還可以直接畫出那些度數的角?”我想就不會節外生枝了。

課堂的提問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才能使孩子們明確思維的方向。這些以前都知道,但僅僅是知道,沒有感悟,而今天課堂上的這個意外,讓我悟到了:課堂的提問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你問得好,問的巧,教學就有效,孩子們的思維也能得到發展,使孩子們變得聰明,反之,就會阻礙孩子們的發展。

3、課堂生成方面

課堂的生成可分爲預設生成和非預設生成,非預設生成是指在課堂的師生互動中,學生提供的學習材料、學習的思維成果和學生開展操作獲得的結論等,是教師預先所沒有料到的;簡單地說,就是指教師預設之外而又有意義的學習生成。在《角的畫法》一課中,在畫完40°角,小組交流畫法之後,我讓學生彙報。有個孩子說了這樣一種畫法:先畫一個點,量角器的中心點與這個點重合,在0刻度線和40°的地方點上點,然後連線,畫出40°的角。他這種畫法結果是正確的,可是與教材中畫角的步驟不符合,雖然我當時表揚他是個愛思考的孩子,但卻不敢肯定孩子的畫法。後來在研討中,這也成爲一個研討的焦點。有的教師認爲這樣做也可以,有的教師認爲這樣的畫法是不規範的。

課後我查閱了資料,又在網上請教了一些教師。最後認定:這樣畫角是可以的。只是我當時在課堂上沒有抓住時機,進行恰當的處理。如果我當時肯定孩子的畫法,並告訴孩子:“其實你這樣畫,和書上的畫法是一樣的,你先確定的第一個點是射線的端點,也就是角的頂點,對準0刻度線和40刻度的這兩個點確定了兩條射線,也就是角的兩條邊的位置。只是書上先畫了一條射線,而你是先通過點點,確定了射線的位置後,才畫射線的。這樣一分析,把孩子的思維和教材上的畫法做了一個對接,使孩子們在對角的認識上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個生成之所以處理的不到位,其實是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看來,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篇七

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爲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可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情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並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二、新授前相關複習不夠到位對於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爲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應該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夯實基礎的話,就不致於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三、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四、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別。小數加減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後,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 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爲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八

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教學直接關係着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係着學生觀察、記憶、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關係着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開學的第一節課,學生學習小數乘法中小數乘整數這一節課。新課程的教學在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意義的同時,強化了算理的研究與算法的探索。在新課開始後,讓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這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麼不同。當學生髮現自己對小數乘法這個新知識還不理解時,就會產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爲探索者,把做題的方法弄個明白,於是我讓學生動腦想想怎樣計算58.6 6,他們就會去思考、去聯繫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就象種子一樣,生長成新的知識。接下來學生開始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用連加的方法計算的,針對這一算法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爲這種方法太麻煩;還有學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後再把所得的積縮小10倍。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方法大膽質疑,有學生問:爲什麼要把58.6看作586來乘、爲什麼要把積縮小10倍?

將這些問題直接拋給了學生,目的是引起學生的爭論,在爭辯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了學生與學生直接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與學生直接對話,加深學生的印象,明確了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舊知識來解決,感受到了比數學知識更重要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另外還有學生想出了課本上沒有給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兩部份,分別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這裏,不但看到了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話說兩個人每個人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還是隻有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每人有一種好的解題方法,相互交換,那麼每人就有兩種方法。這就是我們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的目標所在,只有多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散思維,互相交流,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一題多解,經過日積月累也會有多題一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