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漢語拼音正確的發音方法【多篇】

漢語拼音正確的發音方法【多篇】

拓展: 篇一

爲什麼普通話中不能連着發兩個第三聲(上聲)

五度標記法是用五度豎標來標記調值相對音高走勢的一種方法。而且不止是用這種曲線,同時還用數字來表示聲調,比如陰平就是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普通話的全部字音就分屬這四種調值。

好的'瞭解了這個我覺得就可以分析一下爲什麼不能兩個三聲連讀了。

首先,兩個三聲不連讀,前一個三聲字變爲二聲這個現象叫變調。變調多數是受後一個音節聲調的影響引起的。

變調在漢語裏屬於語流音變的一種。其他的語流音變現象還有弱化、脫落等,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要強調的是,我們討論的是普通話中兩個上聲在一起時產生的讀音變調,不包括方言,因爲很多方言(方言中有上聲)都可以兩個上聲連讀。

第三聲,上聲,也就是214,如果連讀的話就是214-214,嗯,好像有點不對?沒錯,你會發現如果把這兩個上聲的字讀完整的話會非常怪異且困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此類兩個上聲在一起的情況會自然而然地把前一個上聲字由214簡化爲35(二聲),這也是普通話中規定的正確讀法。

因此,漢語普通話中,如果有兩個上聲(三聲)字連續,那麼前一個上聲字進行變調爲陽平(二聲)。如:“雨傘”、“領導”、“展覽”等。

所謂耳濡目染成就標準音,之前的一些答案列舉了許多兩個上聲字的詞語然後說“這些詞就讀起來不用把音調改變啊~”,我只好說這是因爲你們自己都沒意識到它們本來的正確字音是什麼。.或者你沒意識到你是用方言音讀的~

喜歡嘗試的同學可以試一試兩個214連起來念一念,你會發現真的很費事。比如“我去買把雨傘。”,你要是一定要兩個三聲一起念不僅自己難受,同時也會由於連兩個上聲時不得已的停頓而破壞句子的連貫性。

所以兩個上聲緊相連時候前一個調值由214變爲35,也就是214-214→35-214,這樣一來是不是就順暢多了,句子裏有這種詞時候也不用停下來着重念這個2-1-4了!這種現象體現了語言中經濟性的原則。有了這個原則,兩個上聲連讀這種困難不方便的形式就算不通過前音節變爲陽平這種變調方法[]來方便讀出,也會通過其他方式簡化的。畢竟人天生是有惰性的,而語言這東西也是人用出來的呀~

接着就語言經濟性小拓展一下。.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不自覺地把上聲的214的4都省略了,成爲21。這也是不學語言就意識不到的知識系列。.這種省略也是有依據的。

漢語拼音發音聲母 篇二

b(玻)雙脣閉合,擋住氣流,然後雙脣突然打開,讓氣流爆發出來,聲帶顫動。

p(坡)發音部位與方與b相同,但是氣流較b強,聲帶顫動。

m(摸)雙脣閉合,把氣堵住,發音時,氣流從鼻腔透出成聲,聲帶顫動。

f(佛)上齒接觸下脣,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d(得)舌尖抵住上齒齦,擋住氣流,然後舌尖突然離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t(特)發音部位與方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氣流比較強。

n(訥)舌尖頂住上齒齦,擋住氣流,讓氣流通向鼻腔,從鼻孔出來,聲帶顫動。

l(勒)舌尖頂住上齒齦,不頂滿,讓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聲帶顫動。

ɡ(哥)舌根擡起抵住軟齶,擋住氣流,然後突然打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k(科)發音部位與方跟ɡ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比較強。

h(喝)舌根靠近軟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j(基)舌前部擡起貼緊硬齶前端,然後再將舌稍稍離開,與硬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裏擠出來,聲帶顫動。

q(欺)發音部位、方跟 j 大體相同,只是送出的氣流較強。

x(希)舌前部擡起靠近硬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z(資)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後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聲帶顫動。

c(次)發音部位、方跟z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齒背,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zh(知)舌尖翹起,抵住硬齶前部(上牙牀後面的部位),然後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流從狹縫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ch(蚩)發音部位、方跟zh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h(詩)舌尖翹起,靠近硬齶前端,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r(日)發音部位、方跟sh相同,但是發音時舌的兩側要捲起。

y 和i的音相似,只是y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i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

w和u的音相似,只是w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u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

、chi、shi、ri : 篇三

這三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前元音“i”,發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這三個音節當做整體來認讀,是爲了避開學習舌尖前元音“i”的困難。

兒化 篇四

兒化指的是後綴兒語他前一音節的韻母結合成一個音節,並使這個韻母帶上捲舌音色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這種舌化了的韻母就叫做兒化韻。如普通話念“花兒”的時候,這個“兒”就不是一個獨立的音節,而只是表示在念到“花”這個字音的末尾時,隨即加上一個捲舌動作,使韻母帶上了捲舌音“兒”的音色。用漢語拼音字母寫兒化音節,只需在原來的音節之後加上“r”(表示捲舌作用)即可。 如:餡兒--xianr 味兒--weir 皮兒--pir

兒化的作用

1、區別詞性 如:蓋(動詞)--蓋兒(名次)

2、區別詞義 如:信(信件)--信兒(消息)

3、表示喜愛、溫婉的感情色彩 如:小曲兒、來玩兒、慢慢兒走

4、表示細、小、輕、微的性狀 如:小魚兒、門縫兒、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