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石油化工行業分析精品多篇

石油化工行業分析精品多篇

石油化工行業安防建設需求分析 篇一

石油化工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石油化工行業生產線長、涉及面廣,僅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等輸油、輸氣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萬個,石油化工企業的油田、採油廠、煉油廠、化工廠、油庫、加油站、輸油(氣)管線遍及全國城市、鄉鎮、車站、碼頭、賓館、千家萬戶。

生產過程包括油氣勘探、油氣田開發、鑽井工程、採油工程、油氣集輸、原油儲運、石油煉製、化工生產、油品銷售等,生產社會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化肥等3000多種石油、化工產品,與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2000年,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生產原油達到1.63億t,加工原油2.1億t。中國的三大石油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固定資產已達到6000多億元,從業人員達到200多萬人,石油化工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石油化工行業需求分析及石油化工行業安防建設需求分析。

一、石油化工行業的需求分析

石油化工行業由不同業務類型的分支單位構成,大致可分爲上游、中游、下游三個層次,構成石油化工產品開採儲運、生產加工、分發銷售的生產及商業鏈,處於不同環節的單位對安防系統建設的需求各不同,具體分類有:

1、油田和煉化廠安全需求

油田屬於石油化工產業鏈的採輸單位,由於油田、氣井大多分佈在空曠的無人區,範圍廣,地理形勢複雜,氣候條件惡劣,需要在油氣井口、輸送管道、各站生產區域實現遠程視頻監控、安全對講及報警聯動等,實現對邊遠地區、沙漠戈壁等地面通信傳輸手段無法覆蓋到的油氣井生產全程跟蹤與實時動態監控管理,以預防自然災害、意外事故、人爲破壞等情況的發生。

煉化單位生產廠多爲高危場所,針對這種易燃、易爆的環境,安防設備需要滿足防爆隔離、防護等級高的安全需求。

2、輸油管道和車輛安全需求

輸油管道和運送車輛是石油流通的重要連接環節。輸油管道大多地理位置偏僻,管道跨度長,存在原油、成品油等管道輸送資源泄漏、被盜的安全隱患。由於實際環境限制,做到完善的管線防盜、罐區和泵站的監視防護是安防系統的重點,採用遠程視頻來實施動態監控;而運輸車輛可通過定位系統來統一監控管理。

3、石油儲備和油庫安全需求

油庫屬安全重點防範區域,加強視頻監控的同時,還需要針對具體地理環境增加周界防範、入侵檢測、出入口控制系統等安防設施。幾種安防系統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死角,提高安全係數,確保裝卸人員規範操作,同時,也可以做到及時發現漏油污染和其他險情,以便及時跟進,避免發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4、加油站安全需求

加油站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加強安防設施投入,提高安防水平。一般加油站的加油棚區、營業廳、財務室、庫區、主要通道和重要地點都需要安裝攝像機。此外,加油站視頻監控系統基本上採用多級聯網系統,可以利用直觀的視頻監控,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和響應速度。目前構建多站點、遠距離、多級聯網的加油站安防視頻監控系統是一個關注的重點。

由於石油化工行業的特點,安防系統需要實現全天候視頻監視並與報警聯動,同時更應與防護、應急處置等系統有效集成,與石油化工行業的業務管理緊密結合,解決石油化工行業的安全管理需求,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石油化工綜合安防系統。

二、石油化工行業安防建設需求分析

石油化工企業多是由不同業務類型的分支單位構成,石油化工產品開採儲運、生產加工、分發銷售構成了行業鏈條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鑑於這樣的特性,石油化工行業對安防運營服務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採輸單位:油氣田、集輸站、計量站、處理站

油田生產單位主要以油氣的開採、集儲及處理爲主,井區分佈在空曠廣闊的無人區,特點是範圍廣、地理形勢複雜、氣候條件惡劣。可靠的聯網和數據傳輸功能可對油氣井口、輸送管道、各站生產區域實現實時視頻監控、視頻錄像、安全對講及報警聯動等,從而爲採輸單位用戶提供完善的安全保護。在這一類單位中,要非常注重監控設備的環境適應性和網絡傳輸的可靠性。

2、儲運單位:管道、罐區、碼頭、中間站

儲運單位負責運營維護輸油氣管線,大部分爲無人值守區域,這些管道可能存在着油氣的泄露、被偷盜的安全隱患,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線防盜、罐區和泵站的監控系統將是安防的重點所在。

3、煉化單位:煉油生產裝置區、化工生產裝置區

煉化單位是成品油、乙烯等產品、原油副產品、化工產品生產爲主,生產廠多爲高危、高爆場所,針對這種易燃、易爆、易腐蝕的環境,要求滿足防爆隔爆、防護等級的行業認證要求,在這種高敏感度環境中應保證人員和生產裝置的安全,實現整個安防系統的集中統一管理。在這類環境中,特別需要注意設備對氣體的敏感性和抗腐蝕性,保證在惡劣環境中及早發現危險因素並予以排除,從而將危險消除在萌芽狀態。

4、銷售單位:加油站、加氣站

銷售單位主要以成品油、天然氣銷售爲主,運營維護着旗下大大小小的加油站和加氣站。針對這類單位安防系統建設需求相對簡單的特點,可提出多站點、遠距離、多級聯網的安防系統解決方案,以實現銷售單位的資產、人員的安全防護和管理。在這類環節中,防盜防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出入口控制系統和視頻監視系統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

通過深入分析石油化工行業中具體的安防建設需求,結合自身的專業性優勢,安防企業可以爲石油化工行業提供更加專業、更加貼切的安防服務。這些服務內容主要有:構建監控報警系統的設計、安裝、維護、保養或諮詢,幫助石油化工行業用更小的成本構建更專業、服務水平更高的安防平臺;通過物防、技防和人防三結合,實現對固定目標、移動目標安全防範報警系統的接處警服務及緊急救助服務;利用先進的技防手段,比如智能視頻監控技術、傳感器技術,實現防盜防入侵、危險源(煙、火、有毒氣體)的探測、預警,並實時提供複覈、處置等服務。

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報告 篇二

一、行業的基本狀況

(一)基本概念

石油化學工業簡稱石油化工,是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國的支柱產業部門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爲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石油產品又稱油品,主要包括各種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油焦碳、石蠟、瀝青等。生產這些產品的加工過程常被稱爲石油煉製,簡稱煉油。石油化工產品以煉油過程提供的原料油進一步化學加工獲得。生產石油化工產品的第一步是對原料油和氣(如丙烷、汽油、柴油等)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爲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約200種)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這兩步產品的生產屬於石油化工的範圍。有機化工原料繼續加工可製得更多品種的化工產品,習慣上不屬於石油化工的範圍。在有些資料中,以天然氣、輕汽油、重油爲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製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工藝流程圖

(二)2010年石油化工行業運行基本情況

2010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發達國家經濟仍然籠罩着金融危機陰影,原油價格高位衝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複雜局面下,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十一五”豐碩而圓滿的結局。

與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石油化工行業的全年總產值達到8.88萬億元,同比增長34.1%;實現利潤6900億元,同比增長36%;累計對外投資總額爲11525億元,同比增長13.8%;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588億美元,同比增長40.3%,其中進口額爲3245億美元,同比增長42.3%,出口額1343億美元,同比增長35.7%。總體來看,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在2010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長態勢。

1、石油天然氣開採

2010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規模以 上企業337家,實現總產值1.01萬億元,同比增長35.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18億元,同比下降3.1%;進口原油2.4億噸,同比增長17.4%;對外依存度53.8%,同比上升2.7%。

(1)原油天然氣大幅增長

2010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2億噸,已達2.03億噸,同比增長6.9% ,創新世紀來最大增幅。天然氣產量達945億立方米,增長12.1%,增速較2009年提升4.4個百分點。 2010年,我國海洋年產油氣當量突破了5000萬噸,相當於一個“海上大慶油田”,佔我國目前石油產量的26% 。

(2)對外合作取得新成果

2009年,我國三大石油化工公司(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權益油產量達5033萬噸,同比增長23.7%;權益氣產量達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7%。2010年我國石油公司權益油產量將首次突破6000萬噸,同比增長約15%。2010年我國三大公司均有較大規模的收購行動,併購金額合計超過3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佔同期全球上游併購的20%。

2、煉油行業

2010年,我國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529家,實現產值2.43萬億元,同比增長38%。原油加工量4.23億噸,同比增長13.4%,增速比上年加快7個百分點;成品油產量2.53億噸,增長1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1.5億元,同比增長18%。

產業集中度提高。2010年,我國新增煉油能力約3000萬噸,一次原油加工總能力已突破5億噸,達5.12億噸左右。隨着廣西欽州、吉林石化等大型煉化項目的相繼竣工和投產,截至2010年末,我國千萬噸以上煉化基地已達20個。中國石化公司不僅擁有13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而且煉廠平均規模達到730萬噸/年。

3、化工行業

2010年,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32萬家,實現總產值5.23萬億元,同比增長32.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41.6億元,同比增長19%。進出口總額2600.2億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進口和出口總額分別爲1517億美元和1083.2億美元,分別增長34.4%和37.5%。

(1)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附加值較高的專用化學品產值佔化工行業比重升至25.5%,較2009年提高0.4個百分點。基礎化工原料所佔比重爲24.6%,較2008年下降0.9個百分點。合成材料和有機化學原料產值佔比保持平緩上升態勢,橡膠製品、化肥、農藥、塗料、顏料等行業則呈穩中下降趨勢 。

(2)農化產品保障提高

2010年,我國尿素產能約3400萬噸/年,磷肥產能已突破2300萬噸/年,鉀肥產能近450萬噸/年。2010年,我國化肥產量6620萬噸,同比增長2.5%。其中,尿素產量2516.3萬噸,磷肥產量1701.4萬噸,鉀肥產量397萬噸。2010年,我國農藥產量234.2萬噸,同比增長20.4%,出口農藥54.82萬噸,增長19.1% 。

(3)基礎原料增長較快

2010年,我國乙烯產量1419萬噸,增長31.7%;純苯產量553.1萬噸,增長18.7%;甲醇產量1574.3萬噸,增長26.2%。硫酸產量7060.1萬噸,增長18.7%;燒鹼產量2086.7萬噸,增長12.8%;塗料產量966.6萬噸,增長22.8%。合成樹脂產量4361萬噸,增長18.3%;合成纖維單體產量1373.8萬噸,增長17.3%;輪胎產量7.76億條,增長19.8% 。

4、地區行業經濟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三大經濟重心,東部地區在行業經濟中佔有相當大的優勢。

2010年,山東、江蘇、廣東和遼寧的石油化工產業在全國仍處於領先位置,產值分別爲1.5萬億元、1.13萬億元、6924.26億元和6505.02億元,四省合計佔全國行業比重的45.5%。增速超過30%的省市地區共有21個,佔全國比例達68%。另產值較大且增幅超過45%的省市地區共有四個,分別是廣西、天津、福建和江西,增幅依次是73.4%、58%、48.1%和45.9%。

二、行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能結構性過剩矛盾更加突出 “十一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大多數產品產能大幅增長,產品供給由“整體短缺”轉變爲“結構性過剩”。

傳統大宗石化產品的總產能明顯超過國內市場需求,裝置開工負荷較低,資源浪費嚴重。2010年,我國甲醇平均開工率不足45%,尿素平均開工率不足75%,燒鹼平均開工率約爲72%,聚氯乙烯平均開工率僅爲54%。

高端石油和化工產品嚴重短缺,進口依賴程度很高,部分高科技產品尚處於空白。2010年,我國進口合成樹脂3069萬噸,進口合成纖維單體1439萬噸,均創歷史新高;化工產品貿易逆差達433.82億美元,其中合成樹脂佔89.9%。

(二)科技總體創新能力不足的制約更加尖銳

科研投入不足,全行業科研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爲1%,而發達國家則達到3~5%。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缺乏創新平臺和長效機制,自主創新動力不足。行業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欠缺,工藝技術與裝備技術開發嚴重脫節,原始創新能力較弱,特別在技術集成、工程成套設備方面,仍以跟蹤模仿爲主。科研成果的工程轉化率不到30%,成套工業化技術不多。

(三)產業集中度偏低的問題更加凸顯

儘管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但從整體上看,企業仍然過多過散,平均規模很小。特別是在化工行業,問題更爲突出。2010年,我國化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2789家,平均產值2.07億元、產量2.34萬噸;合成氨生產企業423家,平均產量11.73萬噸;農藥行業規模企業985家,平均產值1.67億元、原藥產量僅爲0.24萬噸;無機化工原料製造業規模企業多達2480家,平均產值只有1.39億元。產業集中度偏低,企業規模太小,是影響行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十二五”產業結構調整的難點和重點 。

(四)節能減排任務更加艱鉅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居工業部門前列。2009年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爲3.84億噸標準煤,佔工業能源總消費量的17.4%,位居所有工業部門的第二位。2009年全國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爲60.21萬噸、氨氮13.16萬噸、二氧化硫130.15萬噸、氮氧化物41.98萬噸、煙塵78.81萬噸。

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也對節能減排提出了更加嚴格的約束性指標,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任重道遠。

三、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預計到2015年我國GDP將繼續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長速度,石油和化學工業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

(一)《十二五規劃》中的行業相關政策

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集體通過了《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的第四部分爲“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其中對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提出要求:“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完善油氣管網,擴大油氣戰略儲備„„”。

2011年3月,全國兩會上具體公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綱要》在第九章、第十一章對如何促進石油化工行業發展提出了更具體的措施。

第九章《改造提升製造業》第一節《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中提到:“石化行業要積極探索原料多元化發展新途徑,重點發展高端石化產品,加快化肥原料調整,推動油品質量升級。“

第十一章《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的總原則是: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在第一節《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和第三節《加強能源輸送通道建設》中分別提到: “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穩定國內石油產量,促進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推進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和“加快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國內油氣主幹管網。統籌天然氣進口管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跨區域骨幹輸氣網和配氣管網 建設,初步形成天然氣、煤層氣、煤制氣協調發展的供氣格局。”

(二)相關子行業的發展預測

1、煉油行業將保持穩定增長

預計“十二五” 期間我國原油進口量仍保持增長,原油資源不足仍然是制約國內煉油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資源的多樣化、多渠道是煉油企業面對的共同問題。從獲得資源的條件和佈局優化的需要角度分析,臨港和石油化工產業薄弱地區會有更多發展機會。煉油能力的增加將以原有企業的改造爲主,尤其是與乙烯的發展結合建設世界級煉化一體化的基地,新建煉油裝置將受到嚴格控制。燃料油(重油)消費總量不會大幅度下降,但是加工模式有所提升,近期燃料油輕質化深加工仍然是地方煉油企業的主要生產模式,將來會更側重特色油品的生產,具有特色的各類催化裂解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部分地煉企業生產出更多的化工原料,新建以重油加工生產油品的裝置將受到限制。預計到“十二五” 末期我國原油加工能力將達到4.8億~5億噸。

(二)烯和芳烴的發展將與煉油發展緊密結合

“十二五” 期間我國將建成更多世界級規模的煉油一乙烯一芳烴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基地,使成品油和石化產品的規模以及各種餾分油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同時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採用新技術和多品種方案將成爲這一行業的亮點,基地化、規模化、一體化的建設是“十二五” 石化行業發展的主題。預計2015年我國乙烯能力將達到1900萬一2100萬噸, 屆時當量需求爲3000萬一3300萬噸,滿足率63% ~67% 。

(三)下游產業快速發展

“十二五” 期間,我國有機原料的規模將加大,新技術應用增加;目前缺口較大的苯乙烯單體、ABS樹脂、PTA和乙二醇等裝置能力均有增加;特種合成橡膠的發展有較大突破;塑料改性和塑料合金將上一個新臺階。目前供求矛盾較爲突出的品種主要有合纖單體(精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內酰胺和丙烯腈)、丁辛醇、異丙醇、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醋酸乙烯、己二酸、苯酚、雙酚A、乙醇胺、多乙烯多胺、環氧氯丙烷、PTMEG、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丁(辛)酯、醋酸乙烯、間苯二甲酸、環氧乙烷、1,3一丙二醇、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等,上述大部分產品每年仍有較大數量進口,國內市場滿足率在50%~ 70% 。目前供求基本平衡和趨於飽和的品種包括甲醇、甲醛、甲烷氯化物、季戊四醇、1,4一丁二醇、醋酸、丙烯酸及酯、苯酐、順酐、甲乙酮、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乙酯、苯甲酸、苯胺、氯乙酸、甲胺和二甲基甲酰胺等。這些產品國內市場滿足率在75% ~90% 以上,進出口數量較少。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化工產業目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原料優化、工藝技術進步趨勢加快,很多有機原料產品都處於優勝劣汰的競爭狀態中。有缺口的產品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會,供求平衡的產品仍需通過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保持競爭優勢。

(四)新型煤化工產業增勢較強

傳統煤化工產業正面臨原料供應、環境保護、新興產業衝擊等方面的挑戰,其發展趨勢是強化對資源的控制及下游產業鏈的衍生和拓展,具備一體化資源優勢的企業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十二五” 期間傳統煤化工產品的集約化程度提高,產業鏈延伸,向下遊的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行業發展,規避資源漲價的風險。相對傳統煤化工,國內新型煤化工產業纔剛剛起步,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示範工程的建設,主要包括二甲醚、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十二五” 期間將根據資源條件和技術進展予以合理佈局,適度發展。近期國際油價急劇變化,對煤化工產業的經濟性需要科學審視,但是我國鼓勵發展新型煤化工的政策不會改變。預計今後國家的煤化工產業政策取向是鼓勵結合中國國情,採取更加科學和穩步的發展模式,以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同時要求高效利用能源和資源,減少污染和碳排放。

(五)精細化工保持持續發展

“十二五” 期間,國民經濟相關行業仍將保持穩定發展、下游行業的需求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石化工業自身產品結構調整、具有國際競爭力產品出口需求增加、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有利因素使得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需求將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除了加大內需外,仍然要繼續調整經濟結構,將高消耗型轉爲“節約型”,將高污染型轉爲“清潔型”。在此調整進程中,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將不斷優化升級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形成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型保健品等新興產業,所有這些都爲精細化學品提供了發展空間和市場機會。如污水處理和節約用水需要聚丙烯酰胺、阻垢緩蝕劑、殺菌劑等化學品,建築節能需要聚氨酯、有機硅等新型建築材料,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需要多晶硅、環氧樹脂等化工材料。

(六)化工新材料將呈現較快發展態勢

“十二五” 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將呈現大型化、功能化、精細化、工藝無害化、研究開發綜合化、競爭激烈化、產業集中度和壟斷性更強等趨勢。重點產品發展態勢:工程塑料的主要品種(PC、POM、PBT、PA等)將形成產業基礎,特種工程塑料(PPS、MPPO、PTT、PEN等)也將有較大突破;可降解類產品的規模有較大增加,如聚乳酸和PBS;有機硅和有機氟的下游產品領域將進一步拓寬,如氟橡膠(FKM)和聚氟乙丙烯(FEP)等,新型氟利昂替代產品也將有較大發展;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和特種碳纖維的市場空間有較大幅度拓展,該領域中外合作發展的機會明顯增加;聚氨酯的原料MDI、TDI、PTMEG的產業規模將有很大發展,其他特種異氰酸酯的市場條件日漸成熟,聚氨酯建築保溫板市場需求量增加。預計2015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的各類產品加上配套的助劑、加工機械、模具製造等,將形成千億元產值以上的工程塑料生產體系,屆時我國化工新材料的滿足率爭取達到65% 。

(七)生物質燃料的發展仍然是關注重點

“十二五” 期間生物質燃料的發展仍然是關注重點,但是結合我國國情,目前階段該領域的發展規模有限,仍是我國實施資源多元化戰略的補充內容,也是一項長期任務。發展乙醇汽油應注意的問題:①適宜生產乙醇的非糧生物資源在中國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種植基地,原料來源零碎對發展大規模燃料乙醇生產很不利;② 當前,汽油發動機技術已相當成熟,新能源汽車在成本及產業化方面短期內無法與其競爭,因此控制乙醇成本是提高乙醇汽油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③ 生產乙醇會產生大量廢液,因此如何處理生產廢液,達到環保要求,成爲企業生產的重要前提;④ 纖維質是地球上資源量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以植物纖維爲原料,經微生物發酵生產乙醇是實現燃料乙醇生產經濟性的最具前景的工業技術,仍需積極跟蹤研究。發展生物柴油還需要建立油料作物的資源基地,開發國內自主產權的生產技術,建立規範的營銷網絡,制定產品標準和尾氣排放的測定標準等。

(八) 傳統化工產業發展以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優化佈局和節能減排爲主要任務

1、鹽化工“十二五” 期間,鹽化工行業的發展原則:總量不宜再擴大,全行業推廣採用各項節能技術改造,如干法乙炔、電石渣制水泥或磚、大型密閉電石爐、爐氣回收利用、零極距大型電解槽、大型流化牀氯乙烯合成反應器、低汞觸媒等新技術,有資源條件的企業應與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發展形成上下游相結合的產業關係,拓寬氯產品領域,加強原料鹽和電石的基地建設,保持可持續發展。

2、農藥的發展重點是優化產品結構: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的比例達到45:40:15,高毒、高殘留品種的產量降至農藥總產量的10% 以下,乳油劑型控制在農藥總產量的5% 以下。農藥中間體重點發展國內尚不能生產的農藥中間體、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的中間體、含雜環的農藥中間體、含氟的農藥中間體、手性農藥的農藥中間體等。

3、染料行業的發展重點是穩定總量、優化結構、提高集中度。將發展環保型染料和高性能染料,嚴禁生產致癌性的染料品種,淘汰毒性大、性能差和不適應市場要求的老品種,發展商品化染料和配套印染助劑。其中中間體將重點發展苯系衍生物、雜環類和多環類中間體、含氟化合物,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專用中間體,以及致癌芳香胺代用品等。

4、塗料產品的發展方向:環保型塗料——節能低污染的水性、粉末、輻射固化、高固體分塗料;高性能塗料—— 大力發展丙烯酸酯類、聚酯類、環氧樹脂類、聚氨酯類、有機硅類等高檔塗料。

(九)園區建設體現可持續發展。園區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分析新形勢下化學工業發展的條件,研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新態勢,科學合理的利用各類資源,遵循適合、適度、適時的實施原則,體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優化上下游產業的關係,調整和確定產業定位,突出產業功能和特色,構築石油化工、鹽化工和煤化工的產業集羣;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港口、土地、供水、供電、交通、安全、環保、服務等重要基礎支撐體系;貫穿循環經濟理念,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石油化工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篇三

石油化工設備是勘探、開發、集輸及加工石油、天然氣的裝備、它包括石油勘探開發設備和煉油、石化設備。石油勘探開發設備是指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鑽採、開發、儲運等專用設備,包括各類物探與測井設備、鑽井設備、採油採氣設備、井下作業設備、油氣集輸設備、海洋鑽採平臺設備等及相關的配件和工具;煉油、石化設備是指石油、天然氣加工、轉化全過程中所需要的成套設備,包括通用設備(如各類工藝壓縮機、膨脹機、泵和閥門等)和專用設備(如反應器、塔器、換熱設備、工業爐、儲運設備、專用機械等)。煉油、石化工業裝備規格、參數由煉油和石化工業的工藝決定,煉油和石化工業是流程工業,因此,這類設備的特點是:成套、專用;設備的品種、規格多;整個系統的自動化要求高,要求能常週期連續穩定運行,因此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高,因爲這兩類設備各有特點,下面分類加以說明:

1、石油勘探開發設備

我國的石油勘探開發設備是隨着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門類比較,規格、品種基本能滿足了我國陸上石油勘探開發的需要。自1980年以後,還有少量石油開發設備出。1980年我國開始開發海上石油,實行國內外合作開發的方式,按國際標準開發海上石油,開始幾年,海上平臺的國產設備只佔5%以下,九十年代上升到20%左右,至今仍在20-30%之間徘徊。從我國石油勘探開發設備的生產能力、產量、產值、生產的品種規格和從業人員等方面來看,我國已經是一個生產石油勘探開發設備的大國,但設備的高新科技含量少,某些特殊設備(如海上石油開發設備)還需要進口,應變能力不強,因此,我國還不是製造石油勘探開發設備的強國。

據國家統計局2003年統計,我國石油勘探開發設備製造業共有規模以上生產企業188家,從業人員4.7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不變價)89.7億元,產品銷售收入91.4億元,利潤總額7.4億元。

1)勘探設備

20世紀末期,特別是“九五”以來,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研製勘探關鍵設備,並取得較大成果。中石油所屬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地球物理勘探服務工程集團公司。探勘作業量佔全國勘探量的70%,並在國外建立20多個辦事處,30多支作業隊伍進入國際勘探市場。東方地球物理公司以及國內其他物探工程服務公司都認爲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必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探設備,需要聯合國內有實力的物探裝備製造和研製單位,共同研製先進的物探設備,並研製成功了一些關鍵物探設備。

國內研製和生產勘探設備的主力單位是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作爲“九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項目研製的GYZ4000型24位遙測地震儀在1999年通過了技術鑑定和國家驗收,獲2001年“九五”國家重大攻關優秀成果獎。2001年西安廠又研製成功SKC2000增強型數控測井系統,2002年研製成功ERA2000成像測井系統。這些重要設備的研製成功,使我國的物探裝備接近國外同類裝備水平。

2)鑽井設備

石油鑽機是指石油鑽井所使用的成套鑽井裝備,它包括鑽機的主要部件如天車、遊車、水龍頭、泥漿泵、轉盤、井架、底盤等,還包括動力裝置、泥漿淨化系統、電驅動鑽機中的電驅動系統等。按用戶需要,還可包括頂部驅動裝置、防噴器系統等。

我國目前已能成套生產鑽深1000米-7000米的系列鑽機。驅動方式有機械驅動、直流電驅動、交流變頻電驅動、電動加機械複合驅動等。可用於陸上鑽井、沙漠鑽井、近海鑽井。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基本上只能生產鑽深5000米以內的鑽機。20世紀80

年代中期,由蘭州石油化工機械總廠研製了第一臺6000米電驅動鑽機,其中電驅動系統是進口的。90年代以後,我國加大了鑽機的更新改造和發展步伐,研製了機械驅動和電驅動6000鑽機、沙漠鑽機、頂部驅動裝置等,其中電驅動系統可以國產化。

3)採油設備

爲了適應不同複雜程度的油井,不同的油質,不同的開採期等,發展了很多種類的採油設備,通常分爲一次採油,二次採油、三次採油設備,一次採油難度較小,三次採油難度較大。常用的採油設備有采油樹、抽有機(包括抽油泵、抽油杆、合稱三抽設備)、電潛泵、螺桿泵、人力活塞泵、氣舉設備等。我國用量較多的是採油樹、抽油機、電潛泵等。此外,爲採油所需要的注水泵、壓裂泵、修井機等也屬於採油設備範疇。

原上海第二石油機械廠是生產採油樹的主導廠,在80年代引進美國McVEOY公司技術,在90年代研製成功105Mpa單油管採油樹和70Mpa的雙油管採油樹,使用於沙漠油田,並率先通過競爭中標進入我國海上採油領域。企業改制、重組時,上海第二石油機械廠被上海神開石油設備公司收購。而江蘇金湖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從一個較小的企業發展成爲目前國內生產採油樹等採油設備的主導廠之一。2003年產品銷售收入13234萬元,利潤3207萬元,新產品產值5422萬元,出口6494萬元,已列在我國鑽採專用設備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排名前15名之內。

三抽設備也是成熟產品,抽油機已形成年產1萬臺生產能力,抽油杆年產3000萬米的能力,從1981年開始,我國的抽油機和抽油杆開始出口到美國、後又出口到印度、拉美等地,是較早出口的產品。80年代抽油機主要生產廠家只有蘭州通用機器廠和蘭石廠等,其後上海、山東、東北、華北、江蘇等地都涌現出一批抽油機生產企業,生產能力已過剩。

電潛泵是一個機組,包括潛油電機、多級離心泵、井下電纜、保護器、油水分離器等,技術難度相對較大。電潛泵適合於中後期注水強採,在老油田大量使用電潛泵。電潛泵一般處於千米以深的井下工作,溫度達到50-150攝氏度,壓力高達10Mpa,井內含酸、鹼、沙、鹽等化合物,工作條件比較惡劣,因爲電潛泵屬於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一直處於不斷的研究改進中。1977年天津電機廠與有關配套件廠和科研單位合作研製出功率40kw、排量200米3/日的電潛泵。80年代以來電潛泵生產廠家逐漸增多,廣東韶關、重慶虎溪、山東淄博、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所屬工廠等約有10多個電潛泵生產廠,年產能力可達2000套,已完全恩能滿足國內需要。天津電機廠引進美國雷達公司的製造技術,1993年根據塔里木油田的需要,研製成功耐150攝氏度的電潛泵,又根據出口需要,研製滿足俄羅斯寒冷地區油田的電潛泵,已出口500套以上。總之,我國的電潛泵可滿足國內陸上、海上的需要,並已打開出口大門。但技術上還需要改進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