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找規律》說課稿【精品多篇】

《找規律》說課稿【精品多篇】

《找規律》說課稿 篇一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爲兩段學習。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爲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爲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

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纔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選上衣,配裙子。(2)

選裙子,配上衣。

4、

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爲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創新思想,感受符號

問題:小青的爸爸爲了這次旅遊,準備了3件襯衫和4條領帶,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

討論。同桌討論。

2、

嘗試。

談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這些搭配的方法。

展示學生作業,簡要評析。

小結:同學們想到方法真多,有畫實物的,有畫簡單圖形的,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

3、

比較。

這麼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爲什麼?

小結:看來,用簡單的圖形、字母或數字等符號表示實物的方法更簡潔些。

4、

歸納。

提問:如果領帶的條數不變,襯衫減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6。

再問:如果襯衫的件數不變,領帶增加一條,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3=12。

引導:通過剛纔的活動,你有什麼發現?襯衫的件數和領帶的條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是什麼關係?

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小結:領帶條數與襯衫件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方法數,這就是搭配的規律(板書課題:搭配的規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將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經歷創新和符號化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爲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數學模型。

(四)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路線問題。

提問:這麼多的走法?選哪一種比較合適?

學生交流。

小結:當搭配的結果很多時,要注意選擇最合適的搭配方案。

2、獎品問題。

學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遊戲問題。

同學們在做“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時,怎樣運用搭配規律呢?在這個遊戲中,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嗎?怎樣才能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

同桌商量,試着玩一玩。

小結:原來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解決生活現象問題,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啓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同時好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作用。

《找規律》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簡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節課的3“找規律”作爲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猜一猜”,舞蹈動作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規律現象,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5、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彩筆、塗色卡等。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爲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內容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故做神祕:你們想知道這袋子裏裝的是什麼嗎?這裏面裝着小圓片,只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紅色的,一種是綠色的。下面我們來做個猜一猜小遊戲,好不好?(老師第一次拿出的小圓片是什麼顏色)

2、師從袋子裏拿出一個紅色的小圓片。

3、老師第二次拿出的小圓片是什麼顏色?(綠色)再問第三次呢?再拿一次呢……(共6個)

4、哇,猜得真準,你們怎麼猜得這麼準?

5、原來你們是根據這樣的規律猜的。那麼後面的排列你們知道了嗎?[出示省略號]

6、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有規律的排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猜一猜圓片顏色的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

1、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這些彩旗、燈籠、和花朵是不是亂擺亂放的? 你發現它們有什麼規律嗎?把你發現的規律悄悄地告訴給你身邊的小夥伴好嗎?

3、我們先來看看小旗的規律。

4、小旗的規律找到,下面看看花兒的規律

5、再來看看燈籠和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6、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今年是我們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立50週年,壽鄉的美化綠化真的很不錯,看多美的小花園。(課件出示)

7、新建的廣場地板磚快鋪完了,大家能幫忙嗎?(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環節從主學生熟悉的聯歡會及縣慶美化壽鄉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同時也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並滲透熱愛家鄉的教育。

(三)模仿中理解規律

1、剛纔我們應用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你們能不能按規律來擺圖形呢?

2、好!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好了,請大家4人一組把信封裏的東西全倒出來,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

3、小組裏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按什麼規律擺,商量好了大家才動手擺。

4、那一組願意把你們擺的規律拿上來展示給大家看?

5、你能向大家介紹你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嗎?

6、還有哪一組願意拿上來?(你想讓他們說說你們組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嗎?那你怎樣問他們呢?)

7、還有哪一組想拿上來?(你能象他剛纔那樣也提出一個問題嗎?)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8、指其中一張:我也想提出一個問題可以嗎?按照這樣的規律排列下去,第12個應該是什麼圖形呢?請你獨立想一想(誰來說一說)

9、到底是什麼圖形呢?請你拿出桌面上的這張學具卡片,接着畫一畫,看第12個是什麼圖形?

10、畫好了嗎?誰來說說你畫到第12個是什麼圖形?

11、拿出你的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

設計意圖: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擺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繫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環節設計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滲透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

(四)生活中尋找規律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東西也是有規律的?(一週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街上的紅綠燈、人行道的斑馬線等)

2、你真會說,大家表揚他。(啪啪 啪啪啪 啪啪 啪啪啪)

3、剛纔的表揚聲,有規律嗎?你還能接着往下拍嗎?

4、用有規律的動作跳舞。(《春天在哪裏》)

5、你也能自己創造一些規律嗎?(每個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和發現中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五)欣賞規律,感受數學美

1、課堂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時間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小朋友們要珍惜時間,勇於探索生活中的規律,做生活的小主人。

2、課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悟規律所帶來的數學美。(插入輕音樂)

(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一年春、夏、秋、冬依次不斷的反覆出現。

(3)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下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悟規律所帶來的數學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對規律美產生無限的遐想,使知識得到延伸。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爲課堂教學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啓發性、藝術性、指導性、應用性,並應發揮引、導功能,引學生之思,導學生之路。本節課的板書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找規律》說課稿 篇三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爲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繫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並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繫生活,尋找並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爲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爲了迎接藝術節,學校裏進行了佈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麼?(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爲什麼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着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着什麼規律呢?(生觀察,並說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着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說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彙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遊戲了,小朋友你願意去找找嗎?

1、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星星後面躲着誰呢?

3、下一個會是誰?

圖形們覺得小朋友們非常棒,他們玩不過小朋友們,就請他們的朋友來幫忙,你猜,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 *** ** ***)爲你鼓勵。

你聽出來了嗎?你能接着有規律地拍嗎?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着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欣賞完規律,你能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規律嗎?

1、聲音2、圖形3、動手畫4、動作5、這幾種之外

展示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佈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後,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爲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爲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爲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後,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爲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

《找規律》說課稿 篇四

一、說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間隔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裏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爲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二、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5、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下面我說說我在各環節的構想: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1、2、3、這三個數讓學生猜一猜後面的數,然後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後面的圖形。先學生交流,然後師指出:原來這些數、圖形排列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前後比較就能找到規律。

[在這裏,我從學生熟悉數、形引入,讓學生猜一猜,從簡單的數字遊戲中初步感受數學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爲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問學生:在小白兔的家裏你看到了些什麼?能說給大家聽嗎?

2、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

3、問:你能發現這些信息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4、分層觀察,體會規律

前面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着再分別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數據,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5、歸納規律

當兩個物體一個隔一個排列時,排在外面的物體比裏面的多1,排在裏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爲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四、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這一環節,我開展了一個玩排隊的遊戲活動。

1、先請4個男同學,三個女同學。要求:每兩個男同學中間站一個女同學。

2、再請一個女同學上來排隊,要求與上次相同。

【開展此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規律進行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啓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說課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第八單元《給圖形找規律》。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

二、指導思想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只有構建具有創新學習要求的課堂教學策略 ,規範數學教學過程,才能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落到實處。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特爾指出:將數學作爲一種活動來解釋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爲再創造的方法。在這裏充分強調了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由學生把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活動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設計組織好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給學生。 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採用了我們學校提出的自主參與式創新性學習教學模式。

三、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爲手段,以情爲紐帶,以周圍世界爲源泉,以培養興趣爲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啓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爲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爲此在課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讓老師的行爲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國小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愛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沒有孩子們的活動,就不可能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比如,我在執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有規律的塗色,讓學生觀察周圍,小組討論,努力的體現以上的教學策略。

(三)和諧、民主、寬鬆、活躍的課堂氛圍。

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關係和諧;營造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與自由度,錯了允許重答,不完整允許補充,沒想好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學生思維被激活,情感被撩起來,靈氣得以釋放。

(四)、營造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局面。

十個指頭不一樣齊,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情意因素千差萬別,教師無法完全把握每個學生瞬息變幻的外在、內在的狀態。爲此我不單純從表現效果出發來設計教學,而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引導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要求結合起來,實現師生心往一處想,學生各自勁往需要處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自己的智慧,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單爲教而教,而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但現在想來,在執教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規律塗色展示時,我應該讓學生到投影前面去指着圖片說。

2、在最後的有規律串氣球的活動中,我應該把要求更進一步強調,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注重了操作活動而把氣球串成了一堆的情況。

3、智慧寶塔的第四層我設計的是一道發散性的題目:1個紅珠子,1個綠珠子,1個紅珠子,2個綠珠子。

1個紅珠子,3個綠珠子,讓學生想接下去應該怎麼串。因爲時間關係,沒來得及出示就進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當作一個思考題出示,可能會更好。

《找規律》說課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週期排列爲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循環排列規律爲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爲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教學方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爲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說學法:

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裏找到自信。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我以動畫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鴨,米妮公主,高飛的慶祝圖導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學習內容——找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牆面和地面圖案的內容和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產生一種 “這麼漂亮的圖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概括規律,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3、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這一環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地面圖案鋪滿的教學設計,是爲了讓學生再次感知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併爲下面例1的畫一畫提供心理上的導入,讓學生產生:循環排列的規律居然會設計出這麼漂亮的圖案,我也想動手畫一畫。二是遊戲環節的設計,此環節是爲了讓循環排列的規律走進學生的身邊,融入學生的心理,以便於在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進行更好的靈活運用。

4、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這個提議對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肯定是個很大的誘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環排列的規律,對這個知識印象深刻,進行鞏固。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找規律》說課稿 篇七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爲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爲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遊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麼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爲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爲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着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裏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2)分組、確定除數;(3)列式計算。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爲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找規律說課稿 篇八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爲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繫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並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繫生活,尋找並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爲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說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爲了迎接藝術節,學校裏進行了佈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麼?(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爲什麼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着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着什麼規律呢?(生觀察,並說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着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說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彙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遊戲了,小朋友你願意去找找嗎?

1、  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   星星後面躲着誰呢?

3、    下一個會是誰?

圖形們覺得小朋友們非常棒,他們玩不過小朋友們,就請他們的朋友來幫忙,你猜,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 ***  ** ***)爲你鼓勵。

你聽出來了嗎?你能接着有規律地拍嗎?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着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欣賞完規律,你能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規律嗎?

1、聲音2、圖形3、動手畫4、動作5、這幾種之外

展示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佈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後,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爲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爲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爲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後,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爲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