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找規律》說課稿新版多篇

《找規律》說課稿新版多篇

《找規律》說課稿 篇一

說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循環組,以它爲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循環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循環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爲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說教法:

教材爲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說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爲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爲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爲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爲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爲神祕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通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着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爲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爲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國小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通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找規律》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有着廣闊的生活背景,也蘊含着深刻的數學思想。本課時是《找規律》知識體系中的起始內容,即讓學生探索,發現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教材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所熟悉的“六一”兒童節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包含着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同時還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操作等實踐活動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教學目標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因此可以設計一系列的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基於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結合農遠資源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說學情分析

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班孩子們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不僅活潑,好動,而且形成了我班孩子所特有的風格——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敏捷。

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多多少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和規律性的習題,只是沒有把它作爲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我班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將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遊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遊戲、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在教學手段上,運用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圖文結合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環節: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以“動作接龍”的遊戲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上課開始,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引入,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遊戲中來,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增強了學生探究規律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尋找規律

1、看圖找規律

創設情境:“六一”到了,學校組織聯歡會,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會場,一起來看看吧。

然後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設計意圖:藉助農遠資源我利用主題圖,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六一”聯歡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探究,在農遠資源的輔助下,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

學生找到圖中有規律的事物之後,再去完成例1,輕而易舉。(課件出示例1)

最後師生共同小結:這些圖形、物體和小朋友都是兩個爲一組,重複出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去找規律,體現了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初步感知規律的美,並掀起了探究規律的高潮。】

2、擺圖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的活動來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爲學習例2做準備的,我並沒有先出示例2,而是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藉助給定的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律擺一擺,並說說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學生們大膽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並進行相互間交流,創造性的擺出多種方法,在操作和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操作後,請學生說說自己組是怎麼擺的,按照什麼規律,緊接着完成例2學習,水到渠成。(課件出示例2)

3、塗色找規律

請學生合作探究:根據從中發現的規律繼續塗下去,看哪個小組塗得又快,又準,又好?塗完後,派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是按照什麼規律塗色的。(課件出示例3)

【設計意圖:我從學生的愛好—畫畫入手,爲學生

創設了他們喜愛的塗色比賽情境,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在活動中又一次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4、師生互動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利用掌聲來找規律。

【設計意圖:利用掌聲來找規律,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尋找身邊規律的慾望,爲後面生活中找規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聯繫生活,創造規律

1、生活中找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繫生活,找出身邊的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造規律

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創造出美麗的圖案。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的方式,用塗色活動來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大膽創作中加深了對規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

3、欣賞作品

將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讓學生們邊欣賞邊評價,並說說作品是按照什麼規律創作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相互間欣賞作品,開闊了視野。在欣賞和評價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取長補短,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創新意識。】

(四)嘗試練習,應用規律

學習知識是爲了更好的應用,爲了鞏固新知,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此環節,我設計了三種類型的練習題。(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習題的設計要考慮到富有情趣,富有挑戰性,此環節,我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練習題,循序漸進,在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驅使下,學生們積極思考,參與創作,增強了應有創新意識。】

(五)課堂小結,欣賞和暢談規律

1、欣賞有規律的圖片。(播放課件)

只要我們留心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規律,比如斑馬身上有規律的條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保護自己;馬路上的斑馬線,提醒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注意安全;還有春天生機勃勃,夏日晴空萬里,秋天果實累累,冬天大雪紛飛,冬去春來,夏去秋來,四季有規律的變換等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有了農遠資源庫提供的課件的展示,使學生感受規律美,學會欣賞規律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2、課堂小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然後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麗,精彩。希望同學們能夠做一個善於發現美,創造美的孩子!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和動手創造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例1例3

紅黃一組,重複出現。綠黃一組,重複出現。

綠紫一組,重複出現。藍黃紅一組,重複出現。

紫紅一組,重複出現。

女男一組,重複出現。

例2

正方體、圓柱體一組,重複出現。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一組,重複出現。

《找規律》說課稿 篇三

我準備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的《找規律》,這一內容是學生在四年級教材中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而且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也多次經歷尋找數或圖形簡單排列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綜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教材的分析,力求達到的教學目標有這樣的三點:

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體驗。

其中的教學重點是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一探索過程。而用計算的方法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的算理的理解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創設了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並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分享思維成果,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緊密聯繫生活,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創設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樣的學習素材,化解教學難點。

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體驗出發。我分如下七個主要環節完成本課教學: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三)初步運用,優化策略。

(四)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五)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六)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七)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課一開始,我用課件出示教材例1的場景圖。說明:“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綵,彩旗招展。更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並讓學生說說從圖中能看到什麼?盆花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彩燈和彩旗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提煉,如:盆花2盆爲一組,每組都是一藍一紅,情況完全相同。讓學生對週期問題有本質上的把握。

(這一環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適當指導,深化學生認識,爲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準備。)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

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在圖中,我們看到8盆花,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麼顏色的花?給他們充足的時間。

等大多數學生解決出問題後,組織學生在小組裏交流。這時,我注意每個小組的情況,發現學生不同的策略,並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小組交流後,組織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畫圖策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藍花和紅花,一直畫到第15盆花,是藍花。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號是奇數的)盆花都是藍花,第2、4、6……(也就是序號是偶數的)盆花都是紅花。所以第15盆是藍花。

3、計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列式: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這裏,方法3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點分析。我讓學生說說算式裏每一個數的意思,通過不斷追問,讓學生明白:因爲每兩盆花爲一組,每組花情況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爲這樣的7組,還餘下1盆,是第8組的第一盆,和每組的第一盆一樣,是藍色的。配以課件,顯示15盆花的分組情況,便於學生理解算理。

最後,讓學生比較這三種方法,並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方法3有更廣泛的適用性,不要急於灌輸給學生。

(以上環節,學生探索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相信學生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有利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互相交流、學習,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化解難點。)

第三部分:初步運用,優化策略。

先出示“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嘗試解答。評價時,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重點理解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算式每一部分的含義。特別是18÷3=6,通過問題:沒有餘數,說明什麼?第1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得出:每3盞燈爲一組,正好6組,第18盞燈正好是第6組的最後一盞,所以應該與每組的第三盞燈顏色一樣是綠色的。

如果學生不贊成計算方法簡便,可以通過問題:第3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第100盞呢?讓學生體會,計算確實是簡便的方法。

然後,讓學生練習“試一試”的第二題。評講時,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和判斷的結果。

(這個環節,讓學生逐步認識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實現策略的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用事實說話,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現自主建構。通過幾次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3,練習後,讓學生說說這幾小題中圖形排列規律有什麼不同,是怎樣確定每組中第32個圖形的?

接着,讓學生用自己帶的圍棋,同桌一組,有規律地擺一擺,說說第30粒是什麼顏色的。集體交流時,請幾組拿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說說是怎樣判斷的。還可以對照實物,任報一個序號,讓學生口答。

(這個環節,隨着學生對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漸熟練。可以讓學生把計算的過程記在心裏,直接根據餘數判斷,逐漸提高要求。本環節的第二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自己參與提出問題,邊活動邊思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五部分: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大自然中有許多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現象。”多媒體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圓月缺等現象。“我們對規律的認識、發現也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媒體播放霓虹燈、花布、地磚等圖片。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有這樣規律的現象。

(讓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規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數學之美,規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從上一環節自然過度到對十二生肖現象的探討。多媒體出示如書上練習十,第一題的十二生肖圖,簡單介紹相關知識,然後讓學生解答這道題,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如:“小明是國小生,他和爸爸都屬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多少歲呢?”等問題。

(提供給學生更富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也更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七部分: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學習,有怎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