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新版多篇)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新版多篇)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一個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美麗而奇妙。數學遊戲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開發智力的、生動活潑”的課外教學資源。教師把它作爲可開發的校本課程資源,通過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發展史、數學智力遊戲、數學幽默故事、數學遊戲題等,學生在瞭解數學歷史、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因此產生了進一步對學習數學的嚮往,數學遊戲激發了國小生的創造力。

二、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於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具體措施:

1、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知識水平爲依據,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做課件、實物操作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於質疑,樂於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2、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活動中我將輸入更多數學的知識並且更多的是講述一些數學的相關知識,讓更多同學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瞭解數學的歷史和學習數學家的研究精神,使他們的知識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4、增加實踐的機會,校本課程使他們認識到數學並不是僅僅用在計算上,而更大的就是“從實踐中來,服務於實踐”,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數學的用處。當然也更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活動時間安排:

第三週

1、華羅庚的數學故事

2、數學閱讀:好習慣,早養成

3、數學遊戲:排隊問題

第五週

1、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2、趣味數學:有趣的火柴棒

3、數學遊戲:擊鼓傳花

第七週

1、數學家錢學森的故事

2、數學與生活:植樹問題

3、數學遊戲:過河

第九周

1、智慧閱讀:聰明的小男孩

2、趣味數學:一筆畫出圖形

3、數學遊戲:圖形的拼組

第十一週

1、故事閱讀:一枚硬幣

2、數學遊戲:模擬跳蚤市場

第十三週

1、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2、趣味數學:奶奶過生日

3、數學遊戲:火車鑽山洞

第十五週

1、數學故事: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2、數學遊戲:合理的利用時間

第十七週

1、數學家的故事:牛頓忘我的工作

2、智慧閱讀:巧取王冠

3、數學遊戲:找規律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二

一、一般內容

1、主講教師:魏茂豔

2、教學材料:十字繡

3、課程類型:動手操作類

4、授課時間: 2課時/2周,授課18課時,評價與學分認定2課時

5、授課對象:三年級學生

二、具體內容

(一)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課程的實施,瞭解十字繡編織的基本方法,利用十字繡編織出各種有趣的圖案。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開拓藝術視野,陶冶藝術情操,讓知識啓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課堂成爲展示學生自我個性的舞臺。

2、知識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他們的創作興趣和能力。工藝造型除了美學外,還涉及到數學、物理、自然、歷史等學科知識,同時,還要求具備一定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學生從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質培養。

3、能力目標:可以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製作技能、技巧,訓練

學生的手腦並用能力。學生通過熟悉材料性質,學習使用工具,到成功製成工藝品,會變的心靈手巧。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十字繡的方法、圖片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審美方法。

5、人格目標:對學生進行愛勞動、愛藝術的思想品德教育,培

養學生耐心、細緻、有毅力的優良品質,養成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

(二) 課程內容

十字繡是一種起源於歐洲的手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四世紀,十字繡從土耳其經由意大利在歐洲傳播開來,最初是在宮廷中風行,後來傳入民間,廣泛流行於歐洲和美國以及亞洲等國家和地區。最早的十字繡是用從蠶繭中抽出的蠶絲線在動物毛皮的織物上刺繡,這種十字繡在許多國家被人們用來裝飾衣服和傢俱,由於各國的文化不盡相同,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無論是繡線,面料的顏色還是材質,都別具匠心。十字繡在二三十年代曾經是歐洲女性的至愛,現如今再度受到矚目,爲大衆所喜愛,是因爲它是一項易學易懂的手藝,受到不同年齡層的人的喜愛。

校本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以及動腦能力。而十字繡這一活動能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陶冶他們美好的情操,提高對事物的欣賞能力和辨別能力。十字繡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實踐課程,尤其重視操作訓練。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審美上的衝擊力,更是培養人具有耐心、細心、恆心等優良品質的好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性特點要求對任何主題有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應當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於每一個學生人健全發展。而十字繡正是具備了這種整合的條件,所以我校開設十字繡校本課程。旨在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同學們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耐心細緻的處事方式和奧運精神,弘揚傳統文化。十字繡課程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實踐課,尤其重視操作訓練,所以我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以自己喜歡的組合形式進行練習、交流、展示,培養實踐、合作、想象的能力,發展他們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供直觀形象的畫面,培養學生學會欣賞美、體驗美和創造美。

(三)課程實施建議

1、實施方法:

(1)買材料

(2)講解

(3)教師師範

(4)學生實踐

2、實施形式

(1)分組訓練、實踐。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參加訓練、實踐

(2)教師設計、講解。基於對課程的認識、設想、開發等原因,校本課程的設計應以教師爲主。當然設計應盡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延伸、拓展。

(3)學生操作。校本課程是爲學生髮展開發的,學生對設計教學內容、步驟有較濃的興趣,教師提供一定的目錄、內容,讓學生挑選擅長或感興趣的項目設計活動、情景,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課程設計的權利,調動學生積極性。

採取哪一種形式或哪幾種形式,沒有固定的程式,應根據具體環境、場合、學生實際而定,不可拘泥於形式,形式應服從於內容、任務,服務於學生髮展。

(四) 課程要求

1、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髮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3、突出實踐性。

4、注重知識、能力、態度之間的聯繫。

5、運用激勵性語言。

6、學習、訓練的過程應成爲學生社交口語能力發展的過程。

(五)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

(1) 學生參與的態度。

(2) 學生動手的能力。

(3) 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

2、評價形式

(1) 學生自評:學生自我對照參加本課程以來的變化,自己對自己評價。

(2)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訓練實踐的態度(投入程度),運用技巧的能力,給學生適當的評價。教師可以用檔案袋、成績冊、記分等方式對每位學生的表現簡單記錄,作爲評價依據。

(3)學校評價:可以是學校瞭解本課程情況的方式,也可以是學生在學校某寫活動中特長髮揮,得到學校的認可、肯定。

(4) 學生評價:學生根據作品,給予認爲合適的評價。

(5) 他評:指家長、社會等對學生的評價。

(6)本校本課程將學生的參與過程與態度情感作爲評價首位,設置“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第。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三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爲依託,以學生髮展爲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施閱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國小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願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衛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於童趣。

四、教學進度附下表:

教學進度表

一、二、三週:講文明,懂禮貌

四、五、六週:誠實的孩子人人愛

七、八週: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週:愛父母,尊長輩

十一、十二週:課間活動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專心聽講

十五、十六週:愛護花草樹木

十七、十八週: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四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基本掌握的知識相對較少,雖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願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後的原因。

二、全期教學目標總要求:

(1)雙基:

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瞭解屈原文化和九畹溪旅遊文化。

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2、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具體目標

學生對樹與環境的關係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了解屈原文化和九畹溪旅遊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三、各單元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教學內容:

1、環境保護教育。

2、屈原文化教育

3、九畹溪旅遊文化教育

四、具體的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在對屈原文化和九畹溪旅遊文化的瞭解和學習中,傳承文化精髓。

六、教學進度安排

1——3 周 環境保護教育

4——6周 屈原文化教育

7——9周 九畹溪旅遊文化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五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方面還很幼稚,有待加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介休文化,通過對這些介休風俗的瞭解,增強對介休文化的熱愛,對介休的熱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包括《愛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風景篇、風俗篇、特產篇五部分內容。

三、教材分析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教學講義,教學內容以“瞭解介休”“愛我介休”爲主題,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四、教學目標

1、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2、通過學生誦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3、通過對介休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2、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爲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4、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樂趣。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歷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晉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彥博、介休歷代名人簡介

第五次介休綿山、張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廟、其他風景名勝簡介

第七次風俗篇的“醋仙”王來福——認乾親

第八次風俗篇的兜肚肚——清明節的習俗

第九次特產篇的貫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產篇的銀條菜、介休鹿茸、義安老黃酒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六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着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爲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省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爲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爲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展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

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爲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導語:教學計劃是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重保證。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爲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爲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國小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爲: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3、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計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先在語文學科中試編《古詩文誦讀》、《名人警句集錦》等。

課程選擇:選修課和活動課,教材以選擇爲主,選修課以學校開發的校園文化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門課程外,我們認爲,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是多樣化的。

三、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爲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 長:宋新停(校長) 全面負責語文科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樊磊(教導主任)。

審議教師申請的《校本課程綱要》,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其中教科室:負責課程實施的設計指導和理論指導。 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 員:語文教師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

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於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三)採用“三板塊”形式,進行全員性通識培訓。

(1)理論學習

購買有關課改的書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探索》。我們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提出了面向21世紀, 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2)專題研究

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爲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對外展示:每學年結合市級的各種教研活動對外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絡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爲核心的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主要建立了三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覈相結合。要恰當的採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3、投入機制:要有基本投入,要捨得投入,要優先投入。以上計劃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進程,適時進行調整。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七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着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爲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爲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爲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爲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類型、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爲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則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由馮校長負責。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啓,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八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在鞏固校本課程已有成效的基礎上,要把校本課程做得更加紮實並進一步推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努力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爲了使我校的校本課程繼續爲學校凸現特色做貢獻,還要更加豐富我校的校本課程內容應是我校發展的又一階段,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向多學科輻射,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的特長,開發更多的活動內容。在實施中,要努力爲學生搭建自主選擇的平臺,服務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育教學中還要努力爭取家長的參與,尤其是民族採風的一些內容,應該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努力使家長更多地瞭解我們的課程,瞭解我們的學校。

校本課是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綜合性和實踐性是校本課的主要特徵,本校的校本課程內容就是綜合實踐活動類的研究性學習性質的校本課程,在這一學期,我們要讓學生更多的走出學校、走出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必須重視與各課程間、各個部門間的相互貫通、相互配合。加強校本課程間、校本課程與其它各科課程間的縱向聯繫與橫向聯繫,加強課程的整體效應,還要注意學校各部門間人力、物力資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們的教學評價機制還有待完善,本學期不管是對老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還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體育項目真正做到民族體育項目進入體育課堂。在全鎮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參加比賽的隊伍,在春運會上,把綾球和推鐵環作爲比賽項目。

2、民族音樂與舞蹈項目要開展以年級爲單位的展示與交流活動,爲學生提供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慾望。請學校的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展示活動,瞭解民族音樂舞蹈進入課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們更大的支持。學期內,在校內普及的基礎上,建立合唱、口風琴、舞蹈等課外小組。

3、民族採風項目在本學期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完成主題活動,藉助校本課、品德課、綜合實踐課開展以民族團結爲主線的一系列活動。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調查、採訪、實踐活動等,記錄更多的採風資料。主題活動中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每個主題活動後要及時總結、及時鼓勵、表揚,評選出最佳小組。

4、民族工藝項目每個主題活動中及時評價,活動後各班評出優秀作品在六一節展出。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活動中的感想與收穫及時收集,評出的優秀作品交少先隊廣播站廣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佈置本學期校本課教學任務及課程安排。

2、組織校本課教師的培訓與研討活動。

三月:

1、建立課外小組。

2、組織校本展示課活動。

四月:

1、組織第一屆風箏比賽。

2、清明節祭奠民族英雄掃墓的實踐活動。

3、民族體育項目綾球單項賽。

五月:

1、組織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組織學生校本日記評選活動。

3、籌備民族團結教育校本展示活動。

六月:

1、利用慶“六一”活動,進行校本展示。

2、總結反思本學期工作。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九

開好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交通行爲習慣,是關係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造福工程”,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項長遠之計。爲了強化道路交通法規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所以制定校本課程的安全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努力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養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質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原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加大了安全的宣傳力度,增強了九年級學生的安全觀念,牢固樹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思想,強化了校園內部治安秩序。

三、具體措施

(一)完善機構,保證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學校行政、工會、各班主任爲成員的交通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負責日常安全工作。聘請交警大隊教導員爲校外輔導員對全校師生進行道路安全法規知識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學生安全文明督導隊”,“學生交通安全文明督導隊”等交通安全督導機構。

2、健全完善各種制度,特別是交通安全工作月彙報制度,意外交通事故傷亡報告制度等。

4、堅持“打防並舉,標本兼治”的原則,經常對各班級的安全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監督,發現隱患,及時教育整改,確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開會議,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並作爲考覈評估工作的主要內容。開展關於交通安全的專題講座,組織老師學習有關交通安全文件精神,並結合其他工作,落實責任,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計劃、期中有小結、年終有總結,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三)加強宣傳,增強意識

1、學校開闢“交通安全”專欄校刊,使師生受到良好的啓發教育。

2、利用每週星期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加強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3、以課堂爲主陣地,每週開設一至兩節的交通安全專題教育課,其它課程有機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營造氛圍,開展活動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要求,組織學生學習《中國小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兒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規的基本常識。

2、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開展交通安全活動。深入開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文明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今天我當交警”等活動。此活動規範了學生們的交通行爲。

3、以“安全教育日”主題,懸掛、張貼有關交通安全標語。

4、聘請交警大隊領導到我校做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講座。

5、規範學生的交通安全行爲,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在上學、放學的交通高峯期,行政和值班老師每天嚴格維護好學校門口的交通秩序,對學生進行疏散。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十

一、學情分析:

女紅組共有學生16人,他們天生活潑好奇,課堂上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對於不明白的事情總有一種好奇心,總喜歡刨根問底。只要教師善於引導就能轉化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爲,能提升人文思想意識,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爲一個具有社會意識,具有全面發展的知識技能的學生。

二、活動宗旨:

“普及·優化”。全面普及中實現優秀人才的挖掘。

三、活動目標:

1、通過經常動手引發學生動腦的習慣,促進孩子手部骨骼發育和精細動作的協調,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2、借學生對手工製作濃厚的興趣和成就,引發學生自信,激發學習主動性,促進文化課的學習。

3、讓孩子掌握手工製作的技巧,會縫幾件手工作品。

四、活動準備

自備針、線、布、剪刀等。

五、活動安排

1.範圍:五六年級女紅組成員。

2.內容:掌握手工製作的技巧,學習縫手工作品。

(1)手工縫紉基本針法——三角針

(2)製作手套

(3)手工製作 《小鞋匠》

(4)手工製作:粘貼鮮花

(5)線貼畫

(7)布粘貼畫

(8)做棉絮畫

(9) 縫沙包

(10) 剪縫小雞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多媒體等,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2、精心指導學生。

3、要求學生邊看邊做。

4.每學期要舉辦作品展覽,在過程教育中要注意蒐集留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