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校本課程計劃【精品多篇】

校本課程計劃【精品多篇】

校本課程計劃 篇一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爲更好地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基本理念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範圍。

3、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爲學生提供反思和創造的環境、對象。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爲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生者。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爲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形式

作爲一門以學生實踐爲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採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閱讀、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科技創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五、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安排在下午。

六、教學內容及目標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爲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爲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爲“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爲“優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小組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覈,並記入業務檔案。

八、師資培訓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爲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目前師資培訓應採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後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九、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爲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鑽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通過實踐,反饋調節,最後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爲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並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鑑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務處、政教處、電教處、教研組(備課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校本課程的教學,邀請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室(教科所)領導和專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學者到校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

3、將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入教師工作量,納入教師考覈內容,工作實績載入教師專業技術檔案。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校本課程計劃 篇二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帶給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透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繫,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職責感;透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潛力和實踐潛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好處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職責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潛力,帶給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潛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潛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爲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爲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資料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資料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爲學習研究對象,因爲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爲主,爲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用心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能夠根據實際狀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資料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取,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貼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取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爲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爲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能夠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資料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爲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潛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用心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狀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善和推廣。

校本課程計劃 篇三

開好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幫忙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交通行爲習慣,是關係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造福工程”,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項長遠之計。爲了強化道路交通法規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潛力,所以制定校本課程的安全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努力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養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質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原則,透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加大了安全的宣傳力度,增強了九年級學生的安全觀念,牢固樹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思想,強化了校園內部治安秩序。

三、具體措施

(一)完善機構,保證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學校行政、工會、各班主任爲成員的交通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負責日常安全工作。聘請交警大隊教導員爲校外輔導員對全校師生進行道路安全法規知識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學生安全禮貌督導隊”,“學生交通安全禮貌督導隊”等交通安全督導機構。

2、健全完善各種制度,個性是交通安全工作月彙報制度,意外交通事故傷亡報告制度等。

4、堅持“打防並舉,標本兼治”的原則,經常對各班級的安全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監督,發現隱患,及時教育整改,確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開會議,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並作爲考覈評估工作的主要資料。開展關於交通安全的專題講座,組織老師學習有關交通安全文件精神,並結合其他工作,落實職責,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計劃、期中有小結、年終有總結,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三)加強宣傳,增強意識

1、學校開闢“交通安全”專欄校刊,使師生受到良好的啓發教育。

2、利用每週星期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加強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3、以課堂爲主陣地,每週開設一至兩節的交通安全專題教育課,其它課程有機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營造氛圍,開展活動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要求,組織學生學習《中國小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兒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規的基本常識。

2、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開展交通安全活動。深入開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禮貌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這天我當交警”等活動。此活動規範了學生們的交通行爲。

3、以“安全教育日”主題,懸掛、張貼有關交通安全標語。

4、聘請交警大隊領導到我校做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講座。

5、規範學生的交通安全行爲,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在上學、放學的交通高峯期,行政和值班老師每一天嚴格維護好學校門口的交通秩序,對學生進行疏散。

校本課程計劃 篇四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爲了使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爲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特制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的選取

本學期三年級的校本教學將以《三字經》爲主要資料。它涵蓋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及倫理道德,言簡意賅,十分方便學生學習,具有傳授知識和傳播倫理道德觀<>唸的雙重功能,《三字經》在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中,是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稱作“蒙學之冠”,全文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字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容易理解,若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將爲學生學習潛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字經》節奏明快,琅琅上口,從中可得語音、修辭的豐富知識,是訓練兒童做詩對句、掌握對偶技巧、聲韻格律的最佳啓蒙讀物。

二、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潛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貼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爲,有所不爲;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這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用心的借鑑好處。

三、教學重難點

《三字經》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簡單並有韻律感的吟誦《三字經》,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資料;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資料,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資料;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本站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資料就成爲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貼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爲基礎,以“動”爲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校本課程計劃 篇五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在鞏固校本課程已有成效的基礎上,要把校本課程做得更加紮實並進一步推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努力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爲了使我校的校本課程繼續爲學校凸現特色做貢獻,還要更加豐富我校的校本課程資料應是我校發展的又一階段,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向多學科輻射,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的特長,開發更多的活動資料。在實施中,要努力爲學生搭建自主選取的平臺,服務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育教學中還要努力爭取家長的參與,尤其是民族採風的一些資料,就應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努力使家長更多地瞭解我們的課程,瞭解我們的學校。

校本課是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綜合性和實踐性是校本課的主要特徵,本校的校本課程資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類的研究性學習性質的校本課程,在這一學期,我們要讓學生更多的走出學校、走出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務必重視與各課程間、各個部門間的相互貫通、相互配合。加強校本課程間、校本課程與其它各科課程間的縱向聯繫與橫向聯繫,加強課程的整體效應,還要注意學校各部門間人力、物力資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們的教學評價機制還有待完善,本學期不管是對老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還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體育項目真正做到民族體育項目進入體育課堂。在全鎮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參加比賽的隊伍,在春運會上,把綾球和推鐵環作爲比賽項目。

2、民族音樂與舞蹈項目要開展以年級爲單位的展示與交流活動,爲學生帶給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慾望。請學校的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展示活動,瞭解民族音樂舞蹈進入課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們更大的支持。學期內,在校內普及的基礎上,建立合唱、口風琴、舞蹈等課外小組。

3、民族採風項目在本學期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完成主題活動,藉助校本課、品德課、綜合實踐課開展以民族團結爲主線的一系列活動。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調查、採訪、實踐活動等,記錄更多的採風資料。主題活動中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用心性,每個主題活動後要及時總結、及時鼓勵、表揚,評選出最佳小組。

4、民族工藝項目每個主題活動中及時評價,活動後各班評出優秀作品在六一節展出。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活動中的感想與收穫及時收集,評出的優秀作品交少先隊廣播站廣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佈置本學期校本課教學任務及課程安排。

2、組織校本課教師的培訓與研討活動。

三月:

1、建立課外小組。

2、組織校本展示課活動。

四月:

1、組織第一屆風箏比賽。

2、清明節祭奠民族英雄掃墓的實踐活動。

3、民族體育項目綾球單項賽。

五月:

1、組織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組織學生校本日記評選活動。

3、籌備民族團結教育校本展示活動。

六月:

1、利用慶“六一”活動,進行校本展示。

2、總結反思本學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