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常見的中醫養生方法(多篇)

常見的中醫養生方法(多篇)

中醫補腎養生方法 篇一

1、參元湯:人蔘(或西洋參)功用益氣健脾,桂圓肉功用養血安神;以人蔘6g加桂圓肉10枚,共煮內服,對慢性腎功用不全病人貧血、心悸怔忡者,有養血安神之成效。

2、參棗湯:人蔘(或西洋參)功用益氣健脾,紅棗功用健脾和胃,以人蔘6g加紅棗6枚,共煮內服。對慢性腎功用不全病人貧血者,有提高血紅蛋白作用。

3、山藥小米粥:小米、大棗、赤小豆、山藥(鮮)各過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時加過量食鹼,經常服用,慢性腎功用衰竭病人貧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養血的成效。

板栗補腎

板栗無論是配菜還是單吃,在我國南方地域隨處可見。它含有少量的澱粉和豐厚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性味甘溫,能厚腸胃、補腎氣,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消腫等成效。適用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小便多和脾虛寒惹起的慢性腹瀉,也能強筋健體。

從食物的藥性來看,栗子性味甘,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成效。唐代著名醫學巨匠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著作“慄爲腎之果腎病腎虛者常食效果顯,腎爲生命之源腎健則短命也”。

現代營養學以爲,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汲取應用,有增強體力、強健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以爲,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補虛、益血氣的成效,一般人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板栗配雞肉,補腎虛、益脾胃,適宜於腎虛人羣食用,也是一般安康人強身健體的美味佳餚。

製造方法:

1、取整隻雞,切塊。

2、預備半斤生栗子,煮點熱水,栗子放出來泡一會兒,皮很快就上去了。

3、薑切片,4個蒜瓣,5個小蔥打結,還要幾個八角。

做法:

1、鍋裏先放往常炒菜2倍的油,6成熱時把雞塊放出來炒一會兒,皮皺起來就盛出來。

2、鍋裏的油可以直接把姜、蒜,還有花椒炒香,然後放雞肉,接着放一點料酒,再放醬油,炒一炒,放水剛好蓋住雞肉就可以了,這下放鹽蔥結、八角、花椒粉,大火煮開,關小火燉10分鐘,再把栗子放出來,再燉15分鐘左右,放點雞精,出鍋。

兒童中醫養生方法 篇二

兒童的身體從小都必須要養好,這樣對孩子來說纔是負責,而兒童有很多從小的身體都很虛弱,長期下來對孩子的身體來說影響也是很大的,兒童的身體在做護理和養生的時候可以採用中醫保健的方式來養生,中醫養生是有提高身體免疫的效果,而孩子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選擇中藥來治療的,那麼兒童中藥養生方法有哪些?

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脈兩側的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2)操作:操作者用雙手的中指、環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狀,示指半屈,拇指伸直並對準示指的前半段。施術從長強穴開始,操作用雙手示指與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督脈兩側,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後順序,自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環,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從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據不同臟腑出現的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的刺激背部的臟腑俞穴,以便加強療效。在第5遍捏拿兒童脊背時,在兒童督脈兩旁的臟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示指合作分別將臟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結束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在兒童腰部的腎俞穴處,在原處揉動的動作中,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揉按結合。

(3)功效:消食積、健脾胃、通經絡。

穴位按揉

(1)足三裏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鐘。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強壯體質的作用。

(2)迎香穴

①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脣溝中。

②操作:雙手拇指分別按於同側下頜部,中指分別按於同側迎香穴,其餘3指則向手心方向彎曲,然後使中指在迎香穴處做順時針方向按揉,每次1~3分鐘。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竅的作用。

(3)四神聰穴

①位置:在頭頂部,百會前後左右各旁開1寸處,共4穴。

②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聰穴,再按前後神聰穴,每次1~3分鐘。

③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來給兒童養生的方法,在給孩子養生的時候藥物量必須要注意,不要方太多了,必須要少添加,這樣纔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在兒童選擇中醫養生的時候必須要加強孩子的身體鍛鍊,讓孩子身體堅強,平時多帶孩子去爬山,通過爬山來鍛鍊孩子的能力。

中醫養生減肥方法 篇三

第一步:問診

既然是中醫五行,第一步當然是中醫師的望、聞、問、切,經過這四診,醫師就可判斷出你的體質是金、木、水、火、土中的哪一種,並將肥胖歸類,看是屬於中廣體型、虛胖型還是下肢水腫型,並依次對症下藥,設計出適合的處方。

第二步:鍼灸

判斷好體質後,接着就要調體質了。調體質可以通過鍼灸,即依瘦身者的體質,找到需要加強、刺激的穴位進行調整,火旺的要降火,氣虛的要補氣。另外,局部肥胖者還可加強局部鍼灸,使局部代謝活躍起來。

第三步:藥浴

據不同體質和體形,可用不同藥材來做成藥浴包。中廣體型者需要防風、荊芥、連翹、麻黃、山桅、大黃等藥材製成的藥浴包,虛胖型的要用防己、黃芪、白朮等藥材製成的藥浴包,下肢水腫型的則要用附子、茯苓和白芍等製成的藥浴包。藥浴泡澡可促進新陳代謝,久而久之達到促進瘦身的目的。

第四步:推拿

根據瘦身者的體質屬性,挑選金、木、水、火、土五行適合的精油,進行背部穴位的推拿按摩,來達到中醫穴位減肥的目的。由於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不專屬於某一屬性,因此可能會使用多種精油來按摩。推拿按摩也非常適合局部瘦身。

spa館裏用精油來推拿按摩,但按摩師們很少能掌握一定的中醫知識;中醫院裏有專業的中醫推拿師,但他們幾乎不會選擇讓人聞起來很舒服的芳香精油來推拿。是選spa理療師還是中醫推拿師,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吧。

第五步:藥膳

中醫調理不是隻能吃苦得流眼淚的中藥,將中藥材與美食相結合的方法,現在也被運用在很多藥膳館裏且很受歡迎。應強調的是,這些藥膳應與體質屬性相符,才能達到養身瘦身的目的。

常用的中醫養生方法 篇四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淵源極深。在中醫第一部經典鉅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了很多的養生方法。歷代醫家在探尋中醫養生真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歸納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爲,飲食要以“五穀爲養,五果爲助,無蓄爲益,五菜爲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動形養生

中醫認爲,“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爲,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爲,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常用的中醫養生方法]

日常中醫養生技巧 篇五

生活規律順應自然

養生專家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溼、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於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爲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總之,人要適應自然,生活要規律,寒溫要適度。

動腦動手形神受益

養生專家認爲,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爲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於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感受到爲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也啓發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爲主,一筆一劃,一絲不苟,使人心靜、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達到形神受益。

揉搓經穴養生防病

養生專家非常重視經穴,常以指代針揉搓經穴養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牀時,常用手指揉搓百會穴及頭面部,以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補腎、強心、健腦;揉搓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以助聽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揉搓迎香、風池穴以防感冒;指壓足三裏、內關、中脘、氣海等穴,以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每個穴位揉搓按壓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壓150次。他還時常叩叩牙齒,以強齒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他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壓,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

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

養生專家的飲食有三個原則:定時、定量、定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堅持每日三餐按時就餐;定量是三餐不過飽,以八成飽爲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於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細糧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後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適爲準。他愛吃麪條,尤其愛吃稀軟的帶湯水的麪條,麪條可用細糧也可用雜麪,再放些青菜之類,既有營養又易於消化。他常囑咐病人注意食療,如晚餐喝粥適當加入紅棗、薏苡仁、核桃仁、山藥等以增強脾胃功能,還要結合大便情況對飲食進行調整,以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一次。

情志安寧氣血通暢

養生專家說,喜、怒、憂、思、悲、恐、驚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強修養、愛好廣泛、寬宏大量、不記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靜志安,樂觀寬宏。情志安寧,氣血通暢,人就健康長壽。正如書中所說:“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謙虛地說,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這確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做又較難做到的。

養生專家深刻體會到中醫養生學的博大精深與科學實用,他將自己的養生經驗總結爲以下幾句話:“與四時節氣協調,與天和;情志安寧,與氣血和;動靜合一,形神合一,與自身和;飲食有節,與脾胃和;益腎固精,全真養形,與神和。”他說,養生貴在力行,持之以恆,就會壽而康,幸福、快樂地度過一生。

標籤:多篇 養生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