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新版多篇】

《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新版多篇】

《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 篇一

小石潭記課內閱讀

閱讀甲、乙兩選文,回答l2~l5題。(l2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壞,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乙]出成都南門,左爲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①、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鑑、如琅玕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爲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雲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選自《浣花溪記》)

[注]①玦(jué):環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瀠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薺(jì):薺菜。⑥舁(yú)夫:轎伕。

1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動 佁

(3)西折纖秀長曲 西

(4)盡溪,平坦如薺 盡

1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爲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

l4.甲、乙兩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相同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點?(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誰?請你寫出他的連續的兩句詩。(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盡頭(每詞1分,共4分) 13. (1)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陽光直射水底,(魚的)影子散佈在潭底的石頭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宮,溪水有時遠有時近,竹子和柏樹蒼翠碧綠。(2分) 14.相同點: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1分)不同點:甲文寫景動靜結合;乙文以靜景爲主。(1分) 15.杜甫。(1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1分)

小石潭記課內閱讀 篇二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見上文 )

檢查預習效果。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走近小石潭。

1、輕鬆聽一聽。

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聽準字音,聽清節奏,圈點勾畫生字詞。

2、大膽讀一讀。

下面,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正確、流暢、放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3、勇敢試一試。

哪位同學大膽地站起來讀一讀全文?

(二)認識小石潭。

1、說一說。

同學們,要想把課文讀的更順暢,更明白,我們還得掌握一些字詞句的含義,請大家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邊讀邊口譯課文,弄懂字詞句的含義。哪兒有疑問,做上標記。

自主學習後把不懂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交流。4人一小組合作交流。

2、比一比。

小組討論交流後把不懂的問題提交全班共同解決。可以學生問學生答,也可以學生問老師答,也可以老師問學生答,小組之間或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比一比。

(三)感受小石潭。

1、找一找。

作者初見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樣的?你從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後來作者感情發生了怎樣變化?

2、悟一悟。

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談一談。

(四)品味小石潭。

1、這篇文章選取了哪些景物來刻畫小石潭的?你最喜歡這些景物裏的哪一處?它的什麼特點讓你覺得特別美?請選擇一處進行賞析。

2、探索嘗試:小石潭如此之美,請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這小石潭寫美的?

三、結合目標,有效訓練。

柳宗元雖“記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遊景觀,一日,作爲導遊的你帶隊到此遊覽,你將如何向遊客介紹呢?請結合課文的描寫,展開想象,寫一段導遊詞。

拓展檢測案

一、課內語段閱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讀全文後,選用原文中的相關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與上文的“__________”呼應,又爲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筆。

② 既表現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賞景物的,這可從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句子得到印證。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5、根據原文內容,說說作者觀景賞物時的心情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二、課外語段閱讀。

閱讀甲乙兩文,按要求回答文後問題。

〔甲文〕《小石潭記》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②。兩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⑤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節選元結《右溪記》)

〔註釋〕①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唐時偏僻荒涼,元結曾在此爲官。②合營溪:匯入營溪。③敧:傾斜。④嵌:凹陷(又作“張開”)。⑤逸民退士:遁世隱居的人。⑥置州:設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寫的內容是________ ;乙文中描寫溪水的語句是 ______。

2、解釋下面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 ⑵以其境過清 清:

⑶南流數十步 南: ⑷不可名狀 名: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4、面對美景,乙文作者爲什麼會產生“悵然”的情緒?

參考答案

【課內探究案】

二、(三)1、作者初見小石潭的心情是快樂的,這從作者“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以及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可知;最後的心情又是淒涼憂傷的,這從“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可知。 2、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四)1、圍繞小石潭周邊,作者描寫了篁竹、青樹、藤蔓;圍繞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寫了水聲、潭水、游魚、溪身、氣氛。第1段描寫了篁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點明小石潭人跡罕至,爲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第2段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潭水的特點是清澈見底,游魚的特點是動靜結合、相映成趣,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整段話無一處寫水,又無處不在寫水:魚兒就像在空中浮游,寫出了水的清;陽光下,魚兒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頭上,更顯出了水的清,這種方法叫側面描寫。作者先寫魚兒一動不動,潭底石頭上印着清晰的魚影,這是靜態描寫;忽然,魚飛快地竄往遠處,非常活躍,好像跟遊人逗樂,這是動態描寫。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滲透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感到快樂。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寫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態;溪水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動態。一靜一動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小溪曲折延伸,望過去,看得見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雲影,亮光閃閃,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精確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徵。 2、(1)先聲奪人。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採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啓動讀者的興趣,然後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2)抓特點,用比喻。寫潭的構造形態,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爲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後用比喻“爲坻,爲嶼,爲嵁,爲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3)正面描寫。寫岸上景物,則採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4)正面、側面相呼應。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對比描寫。爲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6)擬人。“似與遊人相樂”,採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三、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們,早上好,今天由我帶領您參觀一個不知名的小石潭。大家請看身邊的這個小丘,雖然小,但卻是景色宜人。四周鬱鬱蔥蔥,人煙依然很稀少。大家跟着我一起往西走。大家請閉上眼睛,知大家有沒有聽見什麼?有些像?與環相互碰撞的清脆聲。現在請隨我順着這條小路下去,讓我們來一探究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剛纔聽到的清脆聲的發源地。大家可以看到,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塊石頭做成的,大家現在可以走近些,但小心腳下不要滑倒。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經凸出來了,就像海上的島嶼,水中的平地一樣。這個小潭裏大約有一百來條魚,因爲水太清澈,所以看上去好像在空中游動,也沒有什麼依靠。早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就會映在水底的石頭上,有些魚懶得一動也不動,但有時卻突然間的遊走,馬上又游回來,好像在跟大家開玩笑似的。請大家順着小潭向西南方望去,就會看到一條小溪,這條小溪便是這潭水的來源,這小溪曲曲彎彎,有時能看見有時卻不能看見,因爲多年水流的衝擊它的兩岸早已參差不齊,像犬牙一樣。這個小潭不僅譚美,周圍的景色也很美。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層層環繞,如果一個人來到這裏,就會感覺到它獨有的清靜,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裏呆久了,就會感覺到它獨有的魅力——讓人拋去心中一切的雜念,感覺就像在仙境中一樣,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沒有讓人頭疼的事業,倍感輕鬆,心也靜了下來,這裏一切的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我爲大家介紹了這麼多,不知有沒有人知道這裏是哪位名人筆下的景色?對了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好了時間不早了,我們要告別這美麗的景色,到下一個景區去了。

【拓展檢測案】

一、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⑵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⑶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悽清的特點。

3、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5、開頭的心情是快樂的,這從作者“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以及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可知;最後的心情又是淒涼憂傷的,這從“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可知。

二、1、潭水和游魚;清流觸石,洄懸激注 2、⑴大約、大概 ⑵悽清、冷清 ⑶向南 ⑷說出 3、⑴那石岸的形狀想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⑵秀美的樹木,奇異的竹林,垂下的陰影相互遮蔽。 4、這裏景色優美卻無人賞愛,觸發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記》課內探究 篇三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爲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爲坻(chí),爲嶼(yǔ),爲(kān),爲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yǐ)然不動;m(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 )古,餘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裏很是高興。(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着,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爲環境過於悽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緻離開了。

一同去遊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