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際溝通案例分析(多篇)

人際溝通案例分析(多篇)

人際溝通的案例分享 篇一

宴請

李小姐是威勝公司新聘用的公關部經理,她上任的第一個任務是負責宴請公司的俄羅斯客人。李小姐雖然從未接手過此種事務,但她細心地考察了來客的習俗,首先了解到俄羅斯人的飲食禁忌和喜好,最後確定了在本地最後的麗歆酒店設宴款待。她選擇了當地有名的菜餚,並且以俄羅斯的伏特加酒點綴其間,受到了客人和上司的誇獎。

分析:在設宴款待時,首先是菜單的確定。照我們一般的思維,可能會先想到客人喜歡吃什麼,而實際上更爲重要的是客人不吃什麼。只有事先了解客人的飲食禁忌,纔不至於犯忌,給客人造成不好的印象。許多人都有個人的飲食禁忌,如有些人不吃魚,有些人不吃蛋,有些人不能吃辣,等等;不同的民族可能有自己的禁忌。如美國人不吃羊肉和大蒜,法國人不吃無鱗魚,日本人不吃皮蛋等等;此外還有嚴格的宗教禁忌,如穆斯林忌食豬肉,忌飲酒,印度教徒忌食牛肉,猶太教徒忌食動物蹄筋和所謂“奇形怪狀的動物”。總之,在定製菜單時要綜合考慮以上幾種禁忌,不能疏忽大意。

在考慮了客人的飲食禁忌後,制定菜單時,可以將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地風味的菜餚列入其中。在招待外賓時,中國的春捲、元宵、水餃等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菜餚向來很受客人的歡迎;同時我國各地的菜餚風味獨特,各有千秋。比如上海的“小紹興三黃雞”,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賈三灌湯包”等等,都可以拿來招待客人。如今,各地都發展出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在許多菜餚背後還隱藏着許多有趣的典故,如果主人向客人介紹這些背景,可以增進客人對當地文化的瞭解,也是一種有益的交流。

在餐桌上,尤其在宴請客人時,我們還應牢記一條原則“勸菜不夾菜,祝酒不灌酒”。中國人素來有好客的傳統,在請客吃飯時,喜歡給別人夾菜,在客人的碗裏堆成小山,讓客人多喝酒,越喝得多就越體現情深意長,而這種方式又常常令客人尷尬。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崇尚更文明健康的飲食方式。記住上面的原則,則既能表現主人的好客,又使得客人輕鬆自在,何樂而不爲呢?

人際溝通的案例分享 篇二

尊重隱私

張先生是北京市的一名個體出租司機,在北京申奧成功後掀起的學英語的高潮中,張先生自學英語,併成爲他所在公司的學英語標兵,爲此張先生感到自豪。

一天,張先生的車上來了一位外國客人,張先生覺得這正好是個鍛鍊自己的機會,便主動向他問好,對方發現北京的出租司機居然會流利的英語,顯然很高興,不一會兒,兩人聊了起來。

在交談中,張先生開始和對方像熟人一樣拉起家常來。“您今年多大了?”對方沒有正面回答卻說:“你猜猜看。”張先生轉而又問“你有家了吧?有孩子嗎?是兒子還是女兒?”這位外國客人開始不耐煩起來,面對着路邊的建築說“北京比我原來想象的要漂亮多了”而岔開了話題。後來的一路上,這位外國客人始終保持着沉默,直到到達目的地下車。張先生很是納悶,難道我的英語太差他聽不懂嗎?

分析:其實,張先生與這位外國朋友不歡而散的原因不是因爲他的英語水平太次,主要是由於他在交談中提出的問題在外國人看來,純屬個人隱私,是不應該如此提問的。

所謂個人隱私,是指一個人出於個人尊嚴或其他某些方面的考慮,而不願爲別人所知道的個人事宜。在國際交往中,人們普遍講究尊重個人隱私,並且將尊重個人隱私與否,作爲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是否尊重他人的重要標誌之一。

中國人習慣與把一些爲外國人視爲隱私的問題看作是普通家常,並常常以次爲話題拉近距離。在國際交往中,爲了同國際接軌,我們應該瞭解那些屬於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一般而言,在國際社會中,以下八個方面被視爲個人隱私:

首先,是私人收入支出。人們認爲一個人的收入反映着他的能力和地位,關係着自己的臉面,因而十分忌諱別人打聽。如果一個人探聽別人的收入,則可能有炫耀之嫌。此外,個人的支出,如納稅數額、銀行存款等與收入相關的問題都不應該在與外國人交談時提及。

其二,是年齡大小。外國人不論男女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永不言老。尤其是外國婦女,最是忌諱別人知道她的實際年齡。

其三,是戀愛婚姻。如果向異性打聽婚姻、愛情問題,則難免會有被認爲別有居心。

其四,是身體健康。國外的人十分反感他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過多。

其五,是家庭住址。外國人視自己的私人居所爲私生活領地,不喜歡別人干擾。除非至交否則一般不會邀請外人去自己家裏做客。

其六,是個人經歷。如曾經在哪裏工作過等等的問題

其七,是信仰政見。在交往中,切記不要把宗教信仰、政治見解作爲談資。

其八,是所忙何事。外國人不喜歡別人詢問最近忙什麼等等的問題。

以上八點,在對外交往中,應避免主動提及,纔是尊重他人隱私的表現。

人際溝通的案例分享 篇三

交換名片

2000年4月,新城舉行了春季商品交易會,各方廠家雲集,企業家們濟濟一堂。華新公司的徐總經理在交易會上聽說衡誠集團的崔董事長也來了,想利用這個機會認識這位素未謀面又久仰大名的商界名人。午餐會上他們終於見面了,徐總彬彬有禮的走上前去,"崔董事長,您好,我是華新公司的總經理,我叫徐剛,這是我的名片。"說着,便從隨身帶的公文包裏拿出名片,遞給了對方。崔董事長顯然還沉浸在之前的與人談話中,他順手接過徐剛的名片,"你好,"草草地看過,放在了一邊的桌子上。徐總在一旁等了一會兒,並未見這位崔董有交換名片的意思,便失望地走開了。

這位崔董事長對於名片這種交往方式太心不在焉了,他沒有認識到他的舉動對別人是非常不禮貌的,從而使自己失去了多認識一個朋友的機會,也失去了許多潛在的商機。

分析:現代社會,名片交換是重要的交際渠道,它可以向對方表示尊重,也可以增進雙方瞭解,在任何時候都應引起重視。參加工作的人,一般都應該有自己的名片,並且應放在適當的地方以便隨時取用。外事交往中,一般不宜向人索要名片。自己應在遞送本人名片時,應面帶微笑,用右手或雙手執名片,注意使名片正面朝着對方,以齊胸的高度,不緊不慢地遞送過去。同時可以說明"請多關照"、"今後常聯繫"等。在接受他人名片時,更應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若對方站立,接受者也應起身,雙手或以右手鄭重地接過對方的名片,並口中稱謝。然後,應將對方的名片瀏覽一遍,有時需要小聲讀出。最後,應將名片仔細地收藏在名片夾或上衣口袋內。以左手接名片,或接過名片並不看且隨手亂放,以及接過他人名片卻並不交換自己的名片,都是非常失禮的。在自己沒有名片時,可以婉言"對不起,我的名片剛用完"或"抱歉,今天沒有帶名片"等等。規範的名片交換是好的`交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