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物理實驗報告多篇

國中物理實驗報告多篇

【第1篇】國中物理實驗報告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鬆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並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並擰緊瓶蓋後,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裏的水並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爲托裏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裏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儘量小一些。倒淨飲料後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後,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第2篇】《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一、開題會議

《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後,在縣教研室、學校聶校長及各領導的悉心指導下,由李xx老師負責召開了《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開題會。通過開題會議使課題小組成員明確了課題提出的意義,確立了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基礎,明確了通過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從教師教的角度以xx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爲基準,通過邊研究邊實踐的方式研究物理實驗教學設計優化,物理課堂中的實驗活動的原則和切入點,物理實驗課堂的組織與實施具體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活動感受物理學之美,體驗實驗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以問題解決爲中心,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敢於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不折不繞敢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物理學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體會用物理學爲人類社會服務的意識;從課程的角度來說,通過課題研究豐富校本教材

通過開題會議,確定了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1.進一步促使教師觀念的變化,提高對物理實驗重要性的認識;2.改變目前實驗教學的開展方式,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3.形成國中物理實驗有效開展的策略。

明確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並進行人員的分工,明確責職:

1.課題研究負責人:李xx

2.理論研究負責人:蘇xx、孟xx

3.實踐研究負責人:李xx

4.課題實驗管理負責人:陳xx

二、研究過程

(一)時間規劃:本課題總體時間約爲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驟和措施

1.課題研究的準備(xx年9月~xx年10月)

(1)全體課題組成員廣泛蒐集中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資料,每個成員都花較長時間系統學習這些理論及資料,摘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清除認識誤區。增強了對搞好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2)討論方案的概念界定,內容,實質,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根據方案的要求進行小範圍試點,論證方案的可行性,積累經驗,掌握基本的數據信息。

(3)課題組成員及全體物理教師集中研討,提出改進意見,並由負責理論研究的老師蘇xx和孟xx進行撰寫理論研究的成果,以指導我們今後的課題研究工作。

2.課題實驗(xx年11月~xx年4月)

(1)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教材、集體備課、上試驗課、實驗操作、正誤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實踐。

(2)活動的開展。發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地、熱情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中,指導教師則更要在課題方案的設計與提出,自身的參與,過程的調控,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上精心準備,積極投入,研究探討上下工夫。

(3)由負責實驗研究的李xx老師對個案進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設計的形式形成實驗教學的有效模式。

3.彙報成果階段(xx年5月)

課改教師彙報各種研究成果,包括論文、材料、數據等。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反思,並由陳盈利和李紅銳老師進行課題研究過程是的創新實驗資料進行整理,以豐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階段(xx年6月)在大量數據、案例、實驗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並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

5.上交專家評審(xx年6月)

6.進行課題結題報告。(xx年7月)

三、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結合情況

我們的課題研究程序:理論研究確定實驗教學的策略→通過同伴互助,由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進行具體實驗教學方法研討→課堂實踐→進行教學評價,發現問題→研討、反思,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促進理論研究的發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充分體現了實驗教學在創設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啓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養成良好習慣等方面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自主建構,而且通過探究的過程,掌握了學習物理的方法,而且培養了他們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得到較快的發展,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益。

從下面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收集的數據(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項目 月考1 期中2 月考3 期末4 月考5

期中6 總分 6236 6511 5706 4655 6855 7347平均分 57.2 59.7 52.3 42.7 62.9 67.4 考試人數 109 109 109 108 109 108 及格人數 49 55 39 28 63 70 及格率 45.0 50.5 35.8 25.7 57.8 64.2 優秀人數 22 16 12 3 30 40 優秀率 20.2 14.7 11.0 2.8 27.5 36.7 三率和 122.3 124.9 99.1 71.1 148.2 168.3 由三率和的變化不難看出,儘管我們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經歷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觀念的變化過程),但還是能肯定地說明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研究成員的專業成長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建立了“xx縣東韓國中物理教學研究“博客,通過定期的研討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與總結並撰寫材料,促進了研究成員養成了愛閱讀、善思考、勤寫作的學習習慣;研究成員自覺運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創建網班“xxxx”,也提高了課題組成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研究成員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機構舉辦的教研活動和科研成果評比活動,形成了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第3篇】國中物理實驗報告參考

國中物理實驗報告參考範文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鬆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並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並擰緊瓶蓋後,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裏的水並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爲托裏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裏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儘量小一些。倒淨飲料後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後,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第4篇】國中物理實驗實驗報告格式實例

以天平、量筒、燒杯等實驗儀器測定牛奶的密度爲例。

一(實驗名稱)用天平、量筒、燒杯等實驗儀器測定牛奶的密度

二(實驗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牛奶的密度。

三(實驗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碼、量筒、燒杯。

四(實驗原理)ρ=m/v 。

五(實驗方法(步驟))

1. 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按天平使用規則調節天平平衡;

2. 將適量的液體加入到燒杯中,用天平稱量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記錄於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

3. 將量筒放在水平臺面上,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示數並記下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4. 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下的液體的質量m2,記錄於表格中;

5. 根據ρ=(m1-m2)/v ,計算出牛奶的密度;

6. 爲確保測量準確,可進行多次測量(一般不少於3次),取ρ的平均值,作爲測定結果。

(注意的問題)倒入、倒出液體時應小心,不能溢出。否則造成測量誤差。

六(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表格、圖象、計算))略。

國中物理實驗實驗報告格式實例

【第5篇】國中物理實驗報告的

有關國中物理實驗報告的範文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鬆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並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並擰緊瓶蓋後,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裏的`水並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爲托裏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裏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儘量小一些。倒淨飲料後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後,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第6篇】國中物理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報告

國中物理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報告

國中物理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報告1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爲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國中物理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報告2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6.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爲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國中物理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報告3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爲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第7篇】國中物理楊氏干涉實驗報告

國中物理楊氏干涉實驗報告範文

光學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質中傳播時各種性質的學科。物理光學過去也稱“波動光學”,從光是一種波動出發,能說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現象。而在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關於光是電磁波的假說以後,物理光學也能在這個基礎上解釋光在傳播過程中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的部分現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獲得一定成功。但光的電磁理論不能解釋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現象,如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及各種原子和分子發射的特徵光譜的規律等;在這些現象中,光表現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紀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學的另一部門“量子光學”。

楊格於1801年設法穩定兩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見光之干涉實驗,並由此求出可見光波之波長。其方法是,使太陽光通過一擋板上之小孔使成單一光源,再使此單一光源射到另一擋板上,此板上有兩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與單光源等距離,則此兩同相位之兩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條紋。因爲通過第二擋板上兩小孔之光因來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長相等,並且維持一定的相位關係(一般均維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變的干涉條紋。若x爲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條紋與中心點o的距離,d爲雙孔所在面與屏幕之間的距離,2a爲兩針孔s1,s2間之距離(通常小於1毫米),λ爲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發出的光之波長。

兩光源發出的兩列光源必然在空間相迭加,在傳播中兩波各有各的波峯和波谷。當兩列波的波峯和波峯或波谷和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爲亮點。這些亮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爲波長λ的整數倍。在兩列波的.波峯與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爲暗點,這些暗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爲波長λ/2的整數倍。實驗結果的干涉條紋,它是以p0點爲對稱點而明暗相間的條紋。p0點處的中央條紋是明條紋。當用不同的單色光源作實驗時,各明暗條紋的間距並不相同。波長較短的單色光如紫光,條紋較密;波長較長的單色光如紅光,條紋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實驗,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條紋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條紋的兩側,由於各單色光的明暗條紋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紅的彩色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