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言文《愛蓮說》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文言文《愛蓮說》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原文: 篇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 時著名的哲學家 家。 “元公”是他的諡號。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爲: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爲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爲蓮的總陪襯,以菊花 和牡丹 作爲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爲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爲: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 多

②亭亭淨植樹立或立

1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2分)

A.陶後鮮有聞 芳草鮮美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後鮮有聞 此人一爲具言所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對於蓮花的愛好(0.5分),像我這樣的還有什麼人呢(0.5分)對於牡丹的愛好(0.5分)人該是很多了。

1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 之: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15、《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7、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8、“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9、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篇三

1、《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爲:

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2、作者描寫蓮花,爲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4、“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避世”的生活態度,而是勇敢地面對現實

答案: 篇四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愛蓮說 篇五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註釋 篇六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死後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陶淵明獨愛菊花,常在詩裏詠菊,如《飲酒》詩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爲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國史補》裏說:“京城貴遊,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爲“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按課文填空。 篇七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 北宋 時著名的 哲學家 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爲:一條線索,即以 愛蓮 爲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草木之花 爲蓮的總陪襯,以 菊花 和 牡丹 作爲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蓮,花之君子者也。 。

8、(2)“牡丹之愛,宜乎衆矣”的原因是: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9、《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0、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__。

拓展閱讀:愛蓮說隨筆 篇八

蓮爲溪客,該典裏唯獨溪客二字令人心驚,此生如寄,芸芸衆生,都世間過客。

說蓮,立刻就有文人如幾乎獨佔蓮之形象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正直,彷彿完全不需要思考。看,我們棲身的世間,君子之不染未必有些狹隘,當我們說出這“不染”時我們已經染著於我們的淤泥,避開這種故意更靠近蓮之最初。

多年前,很喜愛此文,後來慢慢更願意走近一池綠色的自在、隨意,風起時的將你載入其中的一身輕鬆,哪怕當此際滿身疲憊,你的擔子一下子被風中之蓮以四兩撥千斤卸下,消散於大氣中、消散於三千世界的青蓮蕩起的漣漪。

又,在佛教裏看見的蓮花則顯的那麼聖潔、莊嚴,顯露出清淨相,暗合於諸多形象之上的一種完整、美好。它超越一切我們設定的固有形象,或者說作爲一個簡單的`形象將我心的繁雜、紊亂、煩惱消弭於無形,使我們於此觀見自己的自在。池邊,不說聖潔、不取莊嚴、不着清淨,但隨風搖曳,搖響綠色的寂靜之聲。

而說溪客一詞,除了作如上蓮意解之外,蓮代之以溪客後,尤其是溪流自流,蓮葉茂花開、至葉敗花零、以殘存的枯徑直指向天空,似問似答,亦或答非所問。而在問題展示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如身臨其間一個事件的演繹中。

想啊!一切皆從於流,在這溪流裏、在這溪流的世界裏,有聲無聲。蓮,花開花落、隨緣而來隨緣而去,不正如匆匆過客嗎?蓮是過客、魚是過客、水草是過客,溪流也是過客,旁邊觀蓮的我不也是過客麼?而何物不是過客呢?想想,頓感:溪流無常,客自往來;一時繁盛,十方俱寂。

溪客,在我們自己的溪流,我們都是各自溪客,同時,我們彼此都是對方的溪流,也是相互的溪客。有多少人能明白,有多少人能以此溪客的從容、淡然走過流水之側,走過前緣塵事的煙雲,走過溪流爲你奏響的啞弦。或,你的弦中有明瞭的二三子麼?也罷。

末了,忽然想起兩句:一池溪客坐枯禪,三世癡心鎖雲煙。

愛蓮說讀後感 篇九

世間花卉品種繁多,特點各異。牡丹冠絕羣芳,海棠嬌豔超凡,水仙雅潔清馨,可宋朝的周敦頤卻獨鍾情於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讀了周敦頤的《愛蓮說》後我才恍然大悟。蓮花的外觀、精神、修養無一不讓我爲之動容,無一不讓我陷入無盡的感染中。

作者用《愛蓮說》這篇文章中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讚美了正直高尚的氣節,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藉以表現出作者自身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蓮花的描寫正是作者對文章中心的最好的詮釋。試問,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呢?

封建統治時期,那鳴冤的鼓聲不絕於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爺們卻在後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數着做案人送來的“白花花”的銀子。當今現代,家長掀着大包小包的禮品樂滋滋地叩響老師家門的人也不在少數。

蓮花尚且能夠做到不願意隱退,不貪圖榮華富貴,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們爲什麼做不到呢?

當然,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並非是指像劉禹錫那樣隱居山林,從此不問世事,這是斷然不可取的。如果不問世事,只關心自己,確實也可稱爲“潔身自好”,可是換一種方式,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漣而不妖”也並不是指整天穿着麻衣、布鞋這就叫做“不妖”,社會總在進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是指蓮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斷洗濯、滌盪,唯恐蒙受些微不潔的心態,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蓮花素淨雅緻,儀態莊重的本質,而並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愛蓮說》這篇文章教會我們要有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墊的惡濁世風,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這篇文章真的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