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伯益歷史史實記載

伯益歷史史實記載

伯益,亦稱大費,是中國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的主要政見言論可見於《尚書·大禹謨》。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伯益歷史史實記載,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伯益人物簡介

伯益,名益,偃姓,伯爲爵稱,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鷖,大費。皋陶之子,東夷族首領少昊之後,女祖爲黃帝族顓頊之孫,系趙、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際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傳說,他能領悟飛禽語言,被尊稱爲“百蟲將軍”。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早期先民學會了建築房屋,鑿挖水井。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時,伯益的後裔造父因爲替周穆王駕車有功,被賜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改嬴姓爲趙姓,伯益因此被尊稱爲今天趙姓族人的血緣祖先。

伯益歷史記載

伯益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時期,我國先民已經完成了從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的轉變,母系氏族社會已經被父系氏族社會所代替,原始先民的散居正逐步結束,民族開始真正走向融合。在民族融合的進程中,生活在中原地區的炎帝和黃帝部落與生活在今山東、江蘇北部地區的東夷九族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伯益就是民族融合的見證。他的父親皋陶一直生活在黃族的聚居地——大約位於今天的魯西南地區,而他的母親則來自於中原地區的華夏部落聯盟。

皋陶是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傳說生於公元前21世紀,青臉鳥嘴,鐵面無私。他有一隻獨角羊,能知道誰是有罪的人,他在審理案件時如遇到疑難,就牽來神羊,神羊便會觸碰有罪的人。因此,皋陶被稱爲是中國司法的鼻祖,和堯、舜、禹三位齊名,被後人尊爲“上古四聖”。唐玄宗李隆基也以皋陶是李氏始祖爲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皋陶爲“德明皇帝”。

伯益主要成就

伯益最突出的貢獻就是佐禹平治水土,這點可見於《史記》之《夏本紀》《秦本紀》等。伯益不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過程中還立下了其他功勞。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當地地勢低窪的特點,教給民衆種植稻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因此,當禹在平定洪水後,帝舜賞賜伯益以皁遊(一種黑色旗幟),還將自己家族的女子許配給伯益。此後,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擔任虞官(《尚書·堯典》),掌管山澤,繁育鳥獸。而伯益的後人,包括費昌、仲衍、造父、處父輩以長於訓鳥獸成立於世。其二,傳說伯益發明瞭鑿井技術。《經典釋文》卷二井卦因《世本》雲:“化益作井。”《呂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這大概與其佐禹治水不無關係,畢竟在長期與水土打交道的過程中,是易於發現地下水的祕密的。當代考古發掘證明,中國水井的出現恰當與堯舜時期相差不遠的龍山時代,可知傳說有其根據。鑿井技術的發明有重大的意義,在此技術發明之前人們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氾濫的威脅。鑿井技術發明後,中國古代北方廣大平原地區逐漸爲各氏族充斥,得以開發。其三,伯益參加平治洪水,也促進了本氏族的發展。據考證,夏商時期的“其氏”便是伯益之族,且其氏的源起,便是與治水密切相關的。

大禹繼舜之後,伯益又輔佐大禹治理水土、開墾荒地、種植水稻、鑿挖水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曾告誡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慮事周全。不要違背法則、制度,不要過度遊樂享受,不要違背規律去追求百姓的稱譽,不要違反民意而滿足自己的慾望。治國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廢,謙虛會受到益處,自滿能導致失敗,要選賢任能、除奸去邪。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現出遠見卓識。舜時,三苗族離心離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議,要恩威並舉,德武相濟。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議,撤退軍隊,實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終於歸順。伯益還將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歷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成爲《山海經》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