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麼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學生而言,不管精讀還是略讀課文都是新知,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啓發。所以,略讀課文的教學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過多引導,要把握一個“度”。教學課文《青山不老》,我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重點問題“老人在什麼情況下創造了奇蹟”和難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進行點撥,把握學和導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聯繫實際、深入思考是本冊教材教給學生重要的讀寫方法。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是需要教師抓主要問題、找準切入點的。《青山不老》一文是通過三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的。第一個是上課伊始,爲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繫資料或實際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受老農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繫自己一個人長時間呆在家裏的感覺,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溝裏的艱難;第三個是在拓展延伸處,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能爲保護環境、綠化家園做點什麼。三個切入點,三處聯繫實際,恰當準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內涵,強化了學習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案”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引導學生從閱讀提示中,提煉問題、學習方法,是自主研讀、合作探究落到實處的關鍵。因此,小組合作探究這一塊,請同學們帶着問題,再次走進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思考、批註,4人一組,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運用多種方法相機點撥、啓發、喚醒,引導學生讀文,進一步走進文本,透過語言文字,理解內涵、體會情感。

1.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2.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二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一、力求教學理念新穎,切實定好教學重點 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在於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壯、或優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於《青山不老》這篇略讀課文,更應該放手讓學生走進語言文字中自主感悟,教師只能適時而恰當地引導、啓發、點撥、喚醒,進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課堂中,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逐層深入地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利用文本層層深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麼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這一點我很沒有把握。因爲以前我總是放不開手,生怕學生什麼也不會,而過多給予引導,這樣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節課我拋下顧慮,嘗試着要學生自主學習。課堂證明,只要引領得當,教師是完全可以放手的。 課堂中我以“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入手,學生通過讀文得出自己的感悟:“這是一個創造了奇蹟的老人”、“這是一個執着的老人”、“這是一個有着堅定不移精神的老人”……,我再問:“那麼,你看到這些不同的評價語有什麼疑問”,學生提出問題,我相機板書:“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然後讓學生默讀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讀懂了老人創造奇蹟的了不起。接着進一步體會“老人爲什麼一定要種樹”,“爲什麼說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刻領會了老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堅持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子孫後代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暢談個人感受,層層深入地、積極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教授方法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體會老人“不老”的精神。在新授前,我學習楊老師,回顧了品讀文章的方法,提醒學生髮現作者怎麼寫的祕密,再抓住關鍵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來反覆的理解,有感情地品讀,瞭解了老人創造的奇蹟,深切體會到老人植樹造林的艱辛,感受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更爲老人綠化家園、造福子孫後代的無私情懷而感動。最後在滿懷崇敬、感動之中齊呼課題《青山不老》,藉助文本的學習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四、恰當運用評價語言,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是激勵、喚醒與鼓舞。”激勵是激發能量的導火索,能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炬,喚醒做人的自信,找到奮鬥的航標。課堂上如何激勵學生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呢?我學習了很多老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適時地用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回答,我不吝嗇自己的讚美,真誠的表揚他們,熱情地感染他們,喚醒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實現了他們作爲學習主體的主導作用。

1、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少,形式單一,老師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2、教師的預設過多,引導方面稍顯僵化。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教師小結時應該回扣板書,更顯課堂完整性。

5、教師的表情還要更豐富些。 上完這一堂課,我認識到了略讀課文應該把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作爲引導者的教師勢必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地閱讀。可以說:略讀課,就是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老師說得更少、更精到。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三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青山不老》是一篇閱讀課文,而語文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壯、或優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於略讀課文,這應該放手讓學生透進語言文字自主感悟。

在10月30日陳老師在六(2)班第一次進行試教《青山不老》這篇課文,現反思如下:

略讀課文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那麼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在上《青山不老》這一課時,陳老師都在試着把握好略讀課文教學的“度”。但是在課堂的生成方面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教師的教態還可以放自然些。可能陳老師一直都是任教低年級的,今天在上高年級,在教學課堂調控上不是很理想,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很好的調動起來,沒有讓全體學生參與思考,發言。

二、課堂語言還要精煉些,評價較單一,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學生回答問題時,感覺老師牽得太緊。老師應該注意引導、進行耐心地傾聽和概括就更好了。

三、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沒有做到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

四、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五、參照物太小,沒有達到比較的目的。教師爲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3700畝到底有多大時,請學生把畝化爲平方米,再把3700畝同一間教室來相比來達到理解有目的。讓學生動手動腦進行計算,本來是很好的環節,但是這個過程費時比較多,而且參照物太小了,如果把教室這個參照物換爲一間學校的話可能更形象,學生更容易作比較來理解。

六、時間的安排上還要調控好,拓展部分不夠時間來進行寫感受。在前面讀詞語時速度、節奏都可以加快點。可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後面的環節。有點前鬆後緊的感覺。

第一次上完課後我們同科組的老師一起評課,分析存在的問題,然後一起探討更好的教學方法。在11月7日陳老師在六(1)班進行第二次試教。陳老師修改了教案,並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感覺這次上課陳老師有了質的飛越。這是一堂精彩的課。

一、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豐富

教師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豐富,精心設計過渡語言,自然流暢。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再沒有牽得太緊。而是在耐心地引導、傾聽,真正地讓學生做到自讀自悟,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

第二次上課陳老師緊緊抓住統領課文的三個問題: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這樣的奇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整節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層層深入,老師進行引導、進一步感受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比較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實現自主學習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整個課堂以大問題來進行統領:“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了奇蹟”,“爲什麼青山是不老的”。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悟老人執著的種樹精神,領悟老人投身山林、改造山溝、保護家園,造福子孫後代的無私情懷。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並能說出爲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自然環境的惡劣,老人的年老、瘦小,是家庭生活的艱苦和同伴、老伴的相繼離世。當老農面對眼前這一切困難與痛苦時,他仍然繼續堅持種樹,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獻給了這片青山。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能理解老人身上的那種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的精神。學生積極地參與並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形象地創設情境,突破難點。

陳老師在讓學生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先設置相應的情境,再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當地環境的圖片,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所以學生很深刻地理解當地險惡的環境。

五、本節課上學生的朗讀在老師的引導下朗讀得非常到位,讀出了應有的情感。

總之,這節課目標要明確,抓住切入點,進行對文本的剖析,學生通過精讀、思考、感悟,老師引導、點撥、啓發,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到了青山不老的精神,情感達到了昇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四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來反思一下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我設計了許多小的問題,讓學生明白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跡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進而通過重點句的品讀理解青山不老的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和重點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朗讀,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完成了學習任務。

存在不足:

1、課堂缺少評價,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引導不到位。

2、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指導的不到位,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3、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4、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上完這一堂課,我認識到了略讀課文應該把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作爲引導者的教師勢必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地 閱讀。可以說:略讀課,就是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老師說得更少、更精到。爲此,今後我會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同時深入研究課本、教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爭取上好每一堂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五

今天在組裏講了《青山不老》的公開課,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環節的:

1、檢測

2、讀文

3、讀中品悟,體會老人植樹造林、保護環境、造福子孫的精神

4、回顧總結,指向寫作

a、對比

晉西北原來環境的惡劣和現在的清秀做比較

人老、人少、相繼離世與創造的奇蹟做比較

b、題目

“青山不老”課題與結尾照應

爲什麼以“青山不老”爲題

我的設計意圖很簡單,就是通過反覆的讀,讓學生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去自己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形象,感悟人物的品質。並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去進行適當的,寫作知識和技巧的點撥。

我的設計目的也很簡單。一是讓同學們能在課堂上多讀課文,品悟、積累語言。二是想磨練自己在課堂上引導、指導同學們反覆讀書的技巧,真正做到課堂書聲朗朗,有所學、有所獲。三是想用自己課堂上學生們反覆多讀的形式,針對大多課堂,老師一言堂,學生只聽不讀,或很少讀的現象,給予警示和批判。課堂時間很寶貴,我們一定要抓,並且只抓一點,那就是“讀”。讀是基石,讀要貫穿整個過程,讀透了才能拓展,才能指向寫作。

我引導讀的形式。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最好的讀,推薦讀(優、差)、齊讀,讀準字音,讀準確(不加、漏字)、讀出韻味、讀出文字的美、讀出節奏的美,讀出體會到的感情……

我引導讀書的層次。一讀準字音。這一步看似簡單,讀準確實不易。有很多多音字,必須放到句中,或必須查資料,老師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指導好學生,纔能有備無患。讀準字音是基礎的基礎,最好採用男女生比賽,老師範讀的形式。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巧妙地引導學生多練多讀幾遍。二是讀流利。在讀準字音的同時,大部分同學已經能讀流利了。剩下讀不流利的,大多是語感差,不會停頓、斷句的同學。這裏老師要耐心指導,一句一字地教,可範讀,帶讀,讓讀書好的同學教讀等。三是讀出感情。在讀出感情之前,最好先讓同學們總結、聯想一下:這一段或這幾句話,你有什麼感受?你想到了哪一個詞?讓抽象的感情具體化,有所指。然後,再帶着這種體會,感情朗讀。往往到這時,學生們都能繪聲繪色,娓娓道來。

評課時,老師們給的幾點建議也很好:

“使牛馬倒行……”這一處,讀得太多,浪費了時間,理解時講得太多,浪費了時間。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課堂上讀書確實夠多。二個別地方講的還是過多,還要少講,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有效的讀書上。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六

尊敬的遊客:

大家好!感謝您選擇旅行社,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姓x,很高興爲大家服務!

接下來我來講解一下,我們的旅遊目的地青山溝風景區,青山溝風景區坐落在丹東寬甸縣境內,景區面積123.5平方公里,是aaaa級旅遊風景區,景區裏面主要分青山飛瀑、虎塘溝和青山湖三大景區。裏面的小景點數不勝數風光迷人,青山溝風景區素有“北方小九寨”之稱。這裏山美、水美、人更美。讓我陪同您一起揭開青山溝迷人的面紗去體會裏面的秀麗風光吧。

青山飛瀑景區:青山飛瀑景區又叫飛瀑澗景區是我們青山溝景區裏面距離其它兩個景區最遠的景區,裏面主要有我們遼寧省最大的瀑布“青山飛瀑”,青山飛瀑高32米寬16米,在雨豐富的季節來看瀑布是最壯觀的,整個景區都能聽到瀑布飛下落到潭裏的聲音。在瀑布底下觀看瀑布頓感輕鬆舒適,因爲空氣中充滿了負氧離子,讓空氣變的清新人自然就會感覺舒服。在瀑布底下玩水划船別有一番情趣,好了在這裏給大家留十分鐘觀賞時間然後我們走入另一個景點仙女潭。

大家順着這條小路就來到了仙女潭景點,一提起仙水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開天闢地的時候,天上的有着美麗的七位仙女,她們的母親帶着她們在巡遊渤海的時候發現這裏有一彎清泉由瀑布流下,落入潭中水非常清徹於是她們停住雲頭,到這裏休息了一下,當時天氣晴朗七仙女頓感非常熱,於是就寬衣解帶跳入了潭水中洗起澡來,她們的母親也就在旁邊的一個長方形的石牀上看着她的女兒們洗澡。由於水質清徹而且洗完澡以後會感覺皮膚光滑,七仙女自此就經常來到這裏來洗澡。這也是仙女潭的由來。大家看一下,這個下面就是仙女潭,仙女潭水質清徹,一眼見底,沒有雜質這就是天然的礦泉水。而旁邊的那塊方石就是老母牀,這裏有一個順口溜那就是老母牀上坐一坐會有享不盡福。好了,大家在這裏休息一下照照相,不過石頭上有水比較滑一定要注意安全。照完相以後,我們就要到爬山的地方了。我們去參觀另一處景區那就是觀音洞。

順着人工的鋼樓梯,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往上走大約走二十分鐘左右就到了觀音洞了,觀音洞坐北朝南,這裏香火歷來衆多。原來在沒有開發景區的時候觀音洞就存在了。在過去,人們都是爬山來拜佛來祈求平安的。大家如果不想停留的話,我們繼續往上走,就到了觀瀑亭了,這裏是青山飛瀑景區爲了方便遊人休息和觀看瀑布全景的地方,這裏也是一個照相的最佳地方。走到這裏我們也可以感受一下抗聯英雄當年爬山越嶺保衛家園的一個情形。大家可以往這邊看,這裏是抗聯英雄劉青山之墓,劉青山烈士是跟隨楊敬宇將軍南征北戰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當年由於爲了掩護隊伍,被敵人無情的殺害在了青山飛瀑景區內,所以劉青山烈士的墓地也就在這裏了。走過這裏希望大家肅靜以緬懷這位抗聯烈士的英靈。再往上走就到達

了楊敬宇將軍當年的臨時指揮部,這裏背靠大山面向懸崖,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這裏也是xx市市級保護單位。雖然當年的遺址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年的艱苦歲月。接着順着這個山道我們往下走就來了到了xx市最大的馬場,青山飛瀑馬場區,在這裏您更可以感受一下騎馬的暢快。在這裏給大家休息十分鐘,想騎馬的遊客可以感受一下。等大家集全完畢,我們回到停車場。接着到虎塘溝去遊覽虎塘幽境的美妙。

尊敬的各位遊客,我們從青山飛瀑景區出來以後沿着來時的路往回走,車程大約二十分鐘左右,我們就到了虎塘溝景區,下車的時候請大家跟隨我的旗走,不要亂走,因爲這屬於一個溪谷景區,虎塘溝景區是我們青山溝景區裏面的避暑勝地,虎塘溝裏面的溫度要比外面的溫度低三到六度左右。一進門大家就可以看到兩個樹根一樣的景區大門,而一旁還有三隻虎,這就是虎塘溝。往上走我們就走到了虎塘幽徑,沿着用石板鋪成的山路一路向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響溪、黑熊望月以及九曲天水等景點。這裏面適合避暑放鬆心情的地方。而響溪是因爲在雨水充足的季節來到這裏的時候,溪水拍打岩石的聲音會響徹全谷甚是壯觀。而黑熊望月更是有一段非常優美的傳說。相傳月宮嫦娥來到虎塘溝來採藥的時候,被樹林裏面的黑熊精發現了,於是黑熊精就躲到了一顆樹的後面偷偷的觀着的月宮仙子。嫦娥採完藥以後就騰空而起回到了月宮,從此後黑熊精就天天的望着月亮,等待着嫦娥仙子的再次降臨。但是嫦娥一直沒有出現,黑熊精就一直的等着,一直望着月亮,最後變成了石頭,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黑熊望月,從黑熊望月這裏再往上走200米就到了九曲天水,有人說這水是從那裏來的啊?水質非常清徹口感甘甜。應該說此水只應天上有,九曲婉娫到人間。相傳這裏住着一對恩愛的夫妻,但是這裏面原來並沒有水。於是丈夫就天天去很遠的地方去擔水,而妻子就在家裏照顧着婆婆和公公。妻子天天在家裏對着山來祈求有一彎甘泉能免去丈夫擔水之苦,有可能是因爲是心誠則靈的原因吧,天上的月老可憐他們的夫妻恩愛,於是就用手中的龍頭柺杖向下一杵。於是山裏面就有一個彎泉水。所以九曲天水又被稱作愛情泉,傳說喝了愛情泉的泉水,戀人會永遠甜蜜。好了,我們走到這裏就游完了虎塘溝的全部境點,在這裏給大家二十分鐘照相的時間。大家也去感受一下愛情泉的魔力吧,大家休息完畢後,我們沿原路返回。有想去衛生間想去唱歌的遊客,衛生間在那邊,石頭上有水注意安全。

好了,大家集合完畢後,我們就去遊覽我們青山溝最後一個景區那就那青山湖景區,青山湖景區可以說是我們青山溝的精華景區。在青山湖景區裏面我們可以看到趙本山當年拍《男婦女主任》的外景地船平臺村,以及花仙台和丁香崖、鬆神、銅牆鐵壁、青撫寺和畫家村等景點。

大家請上船開啓我們青山湖的畫中之旅,隨着我們的遊船的啓動我們已經開始了青山湖的畫中之旅,青山湖是由渾江被下游的大壩截流而形成的湖面,湖面開闊水深在30到50米,大家可以向我手指的方向看,那裏就是花仙台了,花仙台上長滿了杜鵑花在杜鵑花開的季節的時候,滿山一片燦爛非常的漂亮。而和花仙台相對的那個高崖就是丁香崖了,丁香崖上面長滿了丁香花,春天來臨的時候那裏是最早知道春的信息的地方,在那個地方開滿丁香花景色特別漂亮。大家在船上拍照的時候一定要把相機拿住以免掉入江中,給您造成損失,另外,我們會在鬆神停留十分鐘。請大家注意時間,謝謝。接着大家可以看到我手指的方向有一個小村子,那就是趙本山當年拍攝《男婦女主任》的外景地就是船平臺村,船平臺村的名字的由來是因爲這裏面可以造一些小船而得名。隨着船一點點往前行,我們即將到達我們的遊船第一個停靠地,那就是鬆神,相傳鬆神在順治三年死過一回,後來又奇蹟的復活了。當地人把它叫作鬆神,我們從水中看鬆神透着一股靈氣。跟以往的松樹有所不同,在鬆神有免費的講解,請大家聽從講解的指導。我們的船在鬆神停靠十分鐘,我們坐的船是x號,請大家不要上錯船。隨着我們的遊船再次啓動,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青山溝大峽谷,這裏面就是原始森林目前並沒有對遊人開放,過了原始森林,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兩邊的懸崖陡壁,那裏就是銅牆鐵壁了,銅牆鐵壁的形成原因是因爲在裸露的崖面裏面含有豐富的銅礦,日久年深銅產生的了繡就變成了今天的這個銅牆鐵壁。而再往前走就會到了盛夏冰凌,在崖壁上有一條條縫細,那裏 面就有鵝卵大小的冰凌,特別是在早晨的時候,冰凌噴出一條條白霧穿過江面,當地人管那個景象叫作白龍過江,甚是壯觀。再往前走在船行的左側大家會看一處小的寺院,那就是青撫寺了,青撫寺在破四舊的時候被嚴重破壞,後來又重新修善恢復了原來面貌,但是這裏還沒有達到停船的要求,裏面也沒有人,是一座空的寺廟。相信大家在一路觀賞來,已經發現這裏的山美水也美了吧。沒錯,這裏山美水美,這裏是出畫家的地方,前面就到了我們這次船遊的終點那就是畫家村了,畫家村是畫家宋雨桂先生寫生的地方。宋雨桂

先生的畫作已經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大家在下船的時候一定要等船停穩了以後再下船,我們的遊船在這裏停靠半個小時,請大家在遊玩的時候掌握好時間。好了,船停穩了,大家請隨我下船,我們一起去欣賞畫家村的美景。這裏有雨桂先生的提詞,裏面有雨桂先生的畫館,但是目前沒有對遊人開放,我們只能外觀。再往上走,沿着山路往上走,我們就走到盡頭會看到一彎泉水從山上流下,雨量大的時候這裏的水量也會變大非常漂亮。

好了,隨着我們返程的遊船的啓動,我們結束的青山湖的遊覽,也結束了青山溝風景區的遊覽,希望我的服務會讓大家滿意。如果您有意見也請您向我提出,我將盡力改正。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我們下次旅行再見,歡迎您再來青山溝遊覽。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篇七

《青山不老》這篇文章真摯感人。作者說:“老人拄着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讀到這裏,我又何嘗不是鼻子一酸呢。

孩子們的年齡小,是很難體會到這位老人爲了祖國的晉西北的綠化的那種無私的付出呢?課前想過這個問題,無果。

老樣子的教學,先理解“老”,理解“青山不老”,然後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根據導讀提示去解答一個個問題,拿起手中的筆,邊讀書邊思考。

交流的時候,爲了讓孩子們體會老人所創造的奇蹟。我打了一個比方,我問孩子們的家裏都種了幾畝田?那3700畝又是多大的面積。此時的孩子們心裏有了些感悟。接着,我讓孩子們感悟,這些樹是在什麼情況下生長起來的?孩子們找到了文中寫晉西北環境的句子。樹在遇到了“乾旱、霜凍、沙塵暴”後會如何?我讓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此時的孩子們已經初步體會到了創造這片奇蹟到底要付出多少倍的艱辛。

最後我讓孩子們拿起手裏的筆寫一寫《老人的一天》。結果孩子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無動於衷。有的甚至在下面竊竊私語。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靈機一動,孩子們,閉上你的眼睛,聽老師訴說老人的一天,然後你談談你的感受。

“清晨,萬籟無寂,鳥未叫,太陽公公未起,只有山間籠罩着一層薄薄的霧。此時,老人已經起牀了,在他的小院裏抓起一把柴,生起了火開始做飯。炊煙裊裊,老人咳嗽聲聲。老人簡單地吃過飯,喝一口開水,然後裝上幾個冷飯糰,揹着鋤頭就上山。老人佝僂着背,在山路蹣跚着向前,這裏的樹苗需要補種,那裏的樹苗需要澆水,老人都一清二楚。整整一天,老人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晚上,太陽親吻着遠山,老人才揹着鋤頭慢慢下山。回到孤零零的小屋裏,老人把早上的飯隨便熱了熱,吞進肚裏就上牀睡覺了。睡在牀上,他依然掛念着山裏的樹苗。”

說這些的時候,而我分明看到,孩子們的神色是凝重的,他們也被老人深深感動了。結果他們的感悟非常深刻。

此時理解“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這個句子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爲什麼說“青山不老”呢?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