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際交往心理【精品多篇】

人際交往心理【精品多篇】

人際交往心理 篇一

一、人際交往常見的心理障礙

有些人在於他人交往時經常是手足無措,緊張冒汗,滿臉通紅,口乾舌燥,心跳加快,恨不得儘快逃開人羣。人際交往常見的心理障礙有哪些?

1、猜忌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人喜歡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別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議論,就以爲在講自己的壞話;獎金被扣除幾元,就認定是某某人從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風捉影,節外生枝,結果只能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2、怯懦心理

涉世未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容易產生這種心理。他們在話鋒閃爍的論辯中,由於怯懦,不敢發表深思熟慮後的真知灼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由於怯懦,醞釀已久的大膽計劃設想不能實怯懦心理,是束縛人們思想行爲的一根繩索,應決斷而棄之。

3、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創造,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表現爲抱殘守缺,不去延伸認識的觸角、拓寬思維領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兜圈子。

4、逆反心理

求異思維並不等於標新立異與專唱反調。有些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於是就產生這種現象:你說某種錯誤觀點站不住腳,他就偏要挖空心思爲其辯護;你指東,他偏要向西。這種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其消極作用顯而易見。

5、冷漠心理

有人認爲,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個性”,於是崇尚冷漠成爲一種時髦。其實,這是一種病態,它會使年輕人孤芳自賞、活潑浪漫的天性萎縮,從而步入寡合的死衚衕。因而,也是一種應該堅決克服的心理現象。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人際交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一個人都希望善於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同學、同事關係。.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好評,很得“人緣”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樂觀、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坦誠、幽默感、能爲他人着想、充滿活力等等,當然,不是說這些特點都具備纔能有好的人際交往。而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受歡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私、心眼小、斤斤計較、孤傲、依賴性、自我中心、虛僞自卑、沒有個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參照標準,大家都可以對照自己,揚長避短。當然,在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喪失掉自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並不能換來良好的人際交往。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估價自己和別人,古語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爲“貴”,爲何“貴”,貴,說明其難,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的確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交往妨礙最大的,莫過於自卑和自傲。

6、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衆之下,羞於啓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吱吱唔唔,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於同他人正常交往。

二、人際交往的原則

l、平等原則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裏,人們之間只有社會分工和職責範圍的差別,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職業差別、經濟狀況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權利和人格的尊嚴,都應得到同等的對待,因此人與人之間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別人的愛好、習慣、風俗。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自己。

2、真誠原則

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證,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才能團結相處真誠團結是現代社會事業成功的客觀要求。就人生而言,僅靠個人微薄的力量是難以到達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誠待人,實事求是,要胸懷坦蕩,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別人,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友愛原則

中國儒家有“仁者愛人”之傳統,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更應團結友愛。人際交往中要主動團結別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虛懷若谷、寬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友愛就是要愛同志、愛朋友、愛同事、愛人民。真正的愛心就表現在幫人一把,在別人需要時,奉獻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則

互相關心,互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客觀需求,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困難,需要他人幫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職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互相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人有難,衆人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互幫助就是要樂於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一定要熱情幫助。互助互惠,一個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很難要求別人自願幫助他。互相幫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踐行真誠和友愛。

人際交往心理 篇二

1、首因效應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或稱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注意開始接觸到的細節,如對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對後來接觸到的細節不太注意。這種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對後來信息的影響,就是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大學生的交往活動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客觀地說,首因效應在交往活動中有一定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先人爲主”,它影響着今後交往活動的深入進行。當然,第一印象也不是不可改變的。雖然第一印象賴以產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由於人的認知具有綜合性,完全可以把這些不完全的信息貫穿起來,用思維填補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體印象。

2、近因效應

近因,即最後的印象。近因效應,指的是最後的印象對人們認知具有的影響。最後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闡釋的後攝作用。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後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般而論,在對陌生人的認知中,首因效應比較明顯;而對熟識的人的認知中,近因效應比較明顯。這就告訴我們,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既要注意平時給對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後印象。

3、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即根據最少量的情況對別人作出全面的結論。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說的就是這種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和擴張的結果。在光環效應狀態下,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變爲光圈被擴大,其優點或缺點也就隱退到光的背後被別人視而不見了。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光環效應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例如,男女大學生會對外表吸引人的同學賦予較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徵,常常爲那些長相比較動人的同學設計美好的未來。

4、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這種投射效應的一個側面。

一般說來,投射可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個對他人有敵意的同學,總感覺到對方對自己懷有仇恨,似乎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有挑釁的色彩。另一種是指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某些不稱心的特性,而把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場上,想作弊的同學總感覺到別的同學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虧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後一種投射往往會把自己某些不稱心的特性,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崇拜的人身上。其邏輯是:他們有這些特性照樣有着光輝的形象,我有這些特性又有何妨。目的是通過這種投射重新估價自己的。不稱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

5、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是指由於人們頭腦中存在着某種想法,而影響對他人的認知和評價。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當我們認知他人時,常常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有準備的心理狀態(出現原有的某種想法),並從這種心理狀態出發,按照事物的一定的外部聯繫進行認知和評價,於是也就產生了定勢效應。定勢效應在某種條件下有助於我們對他人作概括的瞭解,但往往會產生認知的偏差。例如,農村來的同學認爲城市來的同學見多識廣,但狡猾、小氣;城市來的同學則認爲農村來的同學孤陋寡聞,但忠厚、老實。

6、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會上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它主要表現爲: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機械地將交往對象歸於某一類人,不管他是否呈現出該類人的特徵,都認爲他是該類人的代表,進而把對該類人的評價強加於他。刻板印象作爲一種固定化認識,雖然有利於對某一羣體作出概括性的評價,但也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先人爲主”的成見,阻礙人與人之間深入細緻的認知。例如,男生往往認爲女生心細、膽小、嬌氣;女生則往往認爲男生心粗、膽大、傲氣。

關於人際關係心理學論文 篇三

摘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首先必須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觀念。積極投入、用心交往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有效途徑,有效交往離不開真誠心、善良心、關愛心、平等尊重心、忍讓心等積極的心態。提高個性修養,則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係;心態;途徑

一、提高人際關係的認識是大學生良好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

(一)概論

人際關係(humanrelations)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係或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係反映着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據統計,大學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餘時間中有70%左右用於人際交往,可見人際交往對大學生起着重要作用。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期,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離不開人際交往,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人際交往。因此,大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是大學生生活的需要,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也是其今後事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二)人際關係的意義

友情,大學生生活的一盞明燈。大學生渴望友誼,希望豐富多彩的人際交往,從而豐富自己人生知識、瞭解生活、交流情感、學會處世、確立自我、獲得自信。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生活的必需。所以,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着重大的意義。第一,促進個體發展。人際關係對個體的發展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發展取決於直接和間接進行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以人爲鏡”,就能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又可以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第二,獲得各種信息。人際關係建立的過程首先是交往雙方信息溝通的過程,信息交流與溝通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人直接從書本上學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即便是皓首窮經、學富五車,在現代社會潮水般涌來的新信息中也只是滄海一粟。而通過人際交往,就能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溝通信息、豐富知識、交換思想,提高人們對知識的理解。第三,增進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個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孔子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與人交往和獲得精神的支持,從朋友那裏得到理解與寬慰,從而獲得安全感、滿足感,提高自信心。相反,人際關係失調,常引起心理失衡,容易導致身心疾病。第四,適應社會需要,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爲其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大學生都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有着不同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和需要,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和睦相處,將來走向社會才能適應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大衆和睦相處,構建和諧社會。家和萬事興,民族與民族和睦相處,則國家興旺,國家與國家和平共處,則天下太平。第五,促進學業進步,事業成功。“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大學生彼此間的互通有無,將會使他們在思想碰撞中產生新的火花,促進學業進步,增加他們對事業、人生、成功的積極看法,朋友之間相互幫助,則有助於事業成功。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志士的成功與他們良好的人際關係分不開。唐朝李世民明白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能關心愛護自己的臣民,而受到臣民的擁護。讚揚友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李白的成功有着汪倫的功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功,也與他們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分不開。

二、用心交往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有效途徑

心理研究表明,積極健康的人際氛圍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其中,積極投入、用心交往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途徑。帶着真誠心、善良心、關愛心、平等尊重心、忍讓心等積極的心態去交往,將有助於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相互間的交流。

(一)真誠心

孟子認爲:“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俗話說:“澆花澆根,交人交心”這正是人緣好的關鍵,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誠。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心換心,以誠相待,才能使雙方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進而結成深厚的友誼。真誠心,就是爲人處世要有真心、誠心,要講真話,辦實事,態度誠懇,爲人實在,不虛僞,不說謊。以誠相待,心誠則靈。真誠能夠感動對方,使不太好的關係轉好,如歷史上著名的“將相和”,真誠心還能消除誤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美好。

(二)平等心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格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生理年齡不是問題,社會地位不是差距,家庭背景不應該成爲障礙,貧富差距不應該是天平的砝碼,尊長輩分更不應該是話下。心存平等,一視同仁,友誼纔會長久。

(三)尊重心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尊重別人,重視別人,也會獲得別人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對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和認同感,給予別人熱情,其實就是給予別人支持和鼓勵,能大大增強對方的自我肯定。將心比心,別人在感到尊重的同時,也會以尊重心相對。尊重心,是建立在心理平等的基礎上,尊重能帶來良性反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你自己。”

(四)寬容心

寬容大度,性格開朗,氣量恢宏,胸懷寬廣,是爲人處世較高的境界。“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大度集羣朋”、“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些都是說明寬容大度的好處,其表現很多:對人對友求同存異,不以自己特殊的個性或嗜好待人;能容忍朋友的過失,不記前嫌;能虛心接受批評,主動檢查,而不文過飾非,推諉責任;在小事上不斤斤計較,耿耿於懷;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使自己更加明智。遭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以德報怨,化敵爲友;齊桓公不計私仇,任用射了他一箭的管仲爲相,成就了一代霸業;光武帝劉秀“不斥異己,不念舊惡,泛愛容衆,結恩心於臣民”,使漢室中興;等等,這些帝王將相的寬容大度,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五)忍讓心

這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態度。人與人相處,得成於忍。“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別人尖酸刻薄的言語、不良的行爲態度傷害到自己時,要忍。忍,要明明白白,經典有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因爲別人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不懂,所以不足爲怪;忍,還要顧全大局,爲了集體團結,爲了家庭和睦,要忍下來,能放手時則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妨提倡“吃虧是福”的精神。

三、提高自身的個性修養,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感、性格氣質、學識教養、處世態度乃至交往情意,也就是個人的自身修養在社交中會體現,這就要求大學生應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有利於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個性品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正直誠實

正直就是爲人正派,不搞歪心眼。它給人帶來友誼、信任、欽佩和尊重。正直的人發表意見,不計恩怨,坦誠相見;處理問題,堅持原則,秉公辦事;爲人處世,正大光明,伸張正義;待人接物,風度端正,人格高尚。誠實是正直的姐妹,唯有誠實,方能使人放心,得到他人信任。周恩來曾說:“自以爲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爲只有老實人,才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

(二)心存善意

與人爲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助人即助己,吃虧就是佔便宜,人類的社會性和共存性生成了人類的互引力和親和力需要愛憐和友誼。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心存善意,心理常想別人好、集體好、社會好。因爲你好,我好,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因爲心存善意,就有好的態度,纔有好的行爲。

(三)口說好話

與人交往,要多說別人的好話,使用順耳、親切、文雅、得體的語言,多讚揚別人,多賞識別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指出:“讚揚能使羸弱的身體變得強壯,能給恐怖的內心以平靜與依賴,能讓受傷的神經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務求成功的決心。”曾有報道,廣西一位農婦學會了用多國語言講“謝謝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讚揚別人的語言和一些日常用語,結果找她作導遊的外國旅客很多。要善於落實大方地說謝謝。真誠發自內心的感謝閃爍着人性的光輝。

(四)身行好事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多行善事,多幫助別人。心理學家們發現,以幫助與相互幫助開端的人際關係,不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確定,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良好的人際關係迅速建立起來。患難見真情,所謂“雪中送炭”的心理效應,“錦上添花”也很需要。

(五)優化人格

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偏執、強迫、自負、多疑、自卑等人格會障礙人際交往。因此,改造不良人格,培養和優化良好性格是建立和發展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我國心理學家黃希庭研究了大學生中人際關係好的個性特徵:尊重他人,工作負責,忠厚老實,熱情開朗,樂於助人,獨立謙遜,興趣廣泛,樂觀幽默,端莊文雅,良好的性格特徵具有相當大的人格魅力,易於使人產生可愛可親之感,因而極大地促進了人際關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金彩,唐聞捷。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9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515.

[3]張宏如,曹雨平。當代大學生心理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xx:259.

[4]包衛。心理素質與現代人生[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xx:150.

[5]包衛。心理素質與現代人生[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xx:151.

人際交往心理 篇四

目錄:

第一章:七大人際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第二章:職場必知的交際技巧

第三章:職場“菜鳥” 發泄情緒良方

我們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交往是必須的,但是有哪些要不得的人際心理呢?那麼下面我們來做個心理疾病測試吧,來檢測一下你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多深!

七大人際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不喜歡那種膚淺的不真實的“朋友”關係,因爲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雙方真正的心理互動、情感交流的基礎上,而是各取所需或迎合他人的趣味的僞朋友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跟蹤調查發現,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心理狀態不健康者,往往無法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係,以及良好的人際心理。

在與人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爲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請女性朋友在與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爲容貌、身材、修養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

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鑑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

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着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

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爲,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

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麼衝着別人的位子,要麼想從別人那裏得點實惠,要麼爲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願意和對方交往。

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後,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5、遊戲心理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誠,把別人的友情當兒戲,抱着遊戲人生的態度,不管與誰來往都沒有心理的深層次交流,喜歡做表面文章。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往往聞風而逃,這樣的人無法結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賞,以爲自己是人中鳳、天上仙,是人世間最棒的,把與人交往看成是對別人的施捨或恩寵。

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是高高在上,端着個架子,一副驕傲冷漠的樣子,讓別人不敢也不願意接近,自然不會擁有朋友的。

7、成見心理

對己自由主義,事事放縱;對人馬列主義,事事計較,而且極爲刻薄。因爲一件事情而對別人懷恨在心,心生怨恨,從此認定對方不值得交往。

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衚衕,與事與人斤斤計較,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爲沒有一個人是永遠不犯錯誤的,不懂得原諒,就不會長久地擁有友情。

職場必知的交際技巧

1.問候時最好點名道姓。

邁進會客室的門,你的第一句話可能是:“你好,見到你很高興。”但這卻不如說:“李經理,你好,見到你很高興。”後者比前者要熱情得多。

2.若對方沒請你坐下,你最好站着。

坐下後不應掏煙,如對方請你抽菸,你應說:“謝謝。”把菸灰和火柴頭弄到地板上,是很不得體的。

3.不要急於出示你隨身帶的資料、書信或禮物。

只有在你提及了這些東西,並已引起對方興趣時,纔是出示他們的最好時機。

當對方詢問你所攜帶資料中的有關問題時,你應給予詳細的解釋或說明。

4.主動開始談話,珍惜會見時間。

儘管對方已經瞭解到你的一些情況和來訪目的,你仍有必要主動開口。你可再次對某些問題進行強調和說明。也是禮貌的需要,也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5.保持相應的熱情。

在談話時,你若對某一問題沒有傾注足夠的熱情,對方會馬上失去談這個問題的興趣。

6.當憤怒難以抑制時,憤怒會使你失去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客觀尺度。

它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把事情搞得更糟,應提早結束會見。

7.學會聽的藝術。

聽有兩個要求,首先要給對方留出講話的時間,其次要聽“聽話聽音”。

如對方首先講話,你不可打斷對方。應做好準備,以便利用恰當的時機給對方以響應,鼓勵對方講下去。

不能夠認真聆聽別人談話的人,也就不能夠“聽話聽音”,更不能機警、巧妙地回答對方的問題。記住:不論是社交場合,還是在工作中,善於聽是一個人應有的素養。

8.避免不良的動作和姿態。

玩弄手中的小東西,用手不時地理頭髮、攪舌頭,清牙齒,掏耳朵,盯視指甲、天花板或對方身後的字畫等,這些動作都有失風度。

9.要誠實、坦率,又有節制。

若在一件小事上做假,很可能使你的整個努力付諸東流。對方一旦懷疑你不誠實,你的各種不同凡響的作爲都將黯然失色。

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因此,你可以坦率地談起或承認自己的缺點或過失。在評論第三者時不應失去體量他人的氣度。

10.要善於“理亂麻”,學會清楚地表達。

善於表達使人終生受益。講話不會概括的人,常常引起人們的反感:敘事沒有重點,思維頭緒混亂的人,常常迫使人們儘量迴避他。

一般來說,你若從沒有擔心過別人會對你的話產生反感,就意味着你已引起他人的反感了。

11.作一次音色和語調的自我檢查。

把自己要講的話錄音5分鐘,聽聽是否清晰,喉音、鼻音是否太重-語速怎樣-語調老成、平淡嗎?

如不滿意,改進後再錄一段聽聽。充滿朝氣的語調會使你顯得年輕。此功重在平時留心多練。

12.注意衣着和髮式。

第一次見面就給人一種不整潔的印象,往往會給你的自我表白投下陰影。

平時不修邊幅的企業家,在會見前應問問懂行的人,讓他根據你的年齡、體形、職業及季節等因素設計一下你的衣着和髮式。

13.如果對方資歷比你淺,學識比較低,你應格外留心自我優越感的外露。

當你介紹了自己令人羨慕的學位職稱等情況後,對方也得談到他的相應情況。

爲了避免對方自愧不如,在介紹自己時你應該謹慎一些。對對方可以表示讚佩。過度的關心和說教應該避免,要表現出誠意和合作精神。

14.會見結束時,不要忘記帶走你的帽子、手套、公事包等東西。

告別語應適當簡練,剋制自己不要在臨出門時又引出新的話題,因爲沒有理由認爲告別纔是會見的高。

職場“菜鳥” 發泄情緒良方

不要見人就發泄情緒

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發泄不滿,是最重要的原則。

向同事或毫無裁定權的人發泄情緒,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

解決方式是: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上司,然後心平氣和地與上司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向更高層次的上司求助。

抱怨的方式同樣重要

儘可能以讚美的話語作爲情緒述說的開端。

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對方的敵意,同時更重要的是,你的讚美已經事先爲對方設定了一個遵循的標準。

記住,聽你情緒述說的人也許與你的事情並不相關,甚至不知道情況爲何,如果你一開始就大發雷霆只會激起對方敵對、自衛的反應。

控制你的情緒

如果你怒氣衝衝地找上司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很可能把他也給惹火了。

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不滿、委屈,也應當儘量先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說。

過於情緒化將無法清晰地說明你的理由,而且還使得對方誤以爲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如此你就應該另尋出路了。

注意抱怨的場合

發泄情緒時,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正式場合,儘量與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談,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

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迴旋餘地,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失誤,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衆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利於維護上司的尊嚴,不至於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

結語:原來,在職場中的人際交往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交際中我們要學會如何大方、得體的人際交往,這樣就不僅能給你的人際加分還能有利於你在職場中的發揮哦!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五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爲首因效應。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裏就存在着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爲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在社交活動中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爲,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這就需要你加強在談吐、舉止、修養、禮節等各方面的素質,不然則會導致另外一種效應的負面影響,那就是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後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會存留很長時間。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友分別明,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有可能這種美化將會影響你的生活,因爲,你有可能成爲一種光環人物,這就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

當你對某個人有好感後,就會很難感覺到他的缺點存在,就像有一種光環在圍繞着他,你的這種心理就是光環效應。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在相戀的時候,很難找到對方的缺點,認爲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爲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效應的表現。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僞,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即人的設防心理。

設防心理

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祕密。爲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心理健康問題,是困擾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衛生因素。關於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的關係,國內外已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一致認爲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習成績重要的綜合性因素。但是具體到心理健康的某個層面,尚無法取得一致的結論。筆者採用了一些新的統計學法進行研究,以期獲得更爲深入的信息。

研究表明: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平時努力程度、內外傾向性和性別。此外,自我概念、歸因方式和神經質等對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

學習勤奮程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不言而喻的,但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的影響卻值得探討,國內外學者對此也存在比較大的分歧。有國外學者指出,使用一、兩個個性特質來預測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和學習能力是不現實的,但是將個性作爲一個整體用以分析其對學習的影響也不切合實際。不過,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卻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問題。因此,在個性的內外傾向性背後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信息需要挖掘,也就是說,內外傾向性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在探討它與學習成績的關係時,我們還不能將其作爲一個獨立的變量。傳統的統計學方法,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新的統計學方法結果表明,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成績影響有多方面和雙向效應。一方面,外向性對學習過程有負面影響。因爲,外向學生不喜歡安靜地學習,卻對社交方面有着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社會交往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可能是造成外向學生學習欠佳的直接原因;而內向學生則反之,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內向學生的思維比較縝密,考前準備比較充分,因而學習成績比較好、考試分數比較高。另一方面,外向性對學習也存在正面效應。外向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善於尋求幫助,一旦投入到學習中,更能夠發揮本身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簡單地認爲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有着正面影響或負面效應是不科學的。筆者認爲,個性沒有好壞之分,它對學習有着雙向的影響,最終決定作用方向的關鍵在於個性的合理發展。

性別是一個綜合的變量,許多心理行爲狀態都具有性別差異,因此,性別是研究心理衛生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男生成績低於女生在醫學院校中是個普遍現象。在統計學研究中,筆者發現女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明顯多於男生。但是,女生並不是天生的學習能手,在醫學課程的學習中也具有不利於學習的一面。與男生比較,女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評價不高,具有多愁善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遇到問題不願意尋求幫助等心理特點。這種心理行爲狀態不利於學習的進步。因此,對於性別來說,單方面地認爲性別與學習具有某種確定的關聯也是不妥當的。實際上,男女生在學習上各具優勢。

此外,自我概念、心理控制源和神經質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也是多途徑。而且,學習成績的優劣也會影響到個體歸因方式的變化。當學習不利於其個體的意志而無法迴避時,使得個體產生不愉快的體驗,進一步增強了失敗的情緒,對學習的興趣降低,使學習成績進一步惡化,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統計學研究已證實了該效應的存在。但值得慶幸的是,個體的歸因方式和自我認知一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以一定的經歷或信息爲依據。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儘可能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使之樹立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和能力感,促進學習的進步。

美國科學家最近通過研究發現,體內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大腦很容易處在緊張狀態中。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解釋了爲什麼女性患類似抑鬱症這樣與緊張有關的疾病是男性兩倍的原因。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人的大腦裏,有一個叫做額葉前皮層的部位。這個部位對緊張刺激十分敏感。有研究發現,當人的緊張情緒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程度時,大腦這部分的認知功能會受到損害。

研究人員介紹說,女性在一生中患抑鬱症的概率爲五分之一。而且患上這種疾病與年齡、種族和收入情況均無關係。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瞭解爲什麼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緊張的控制。目前比較認同的說法是生物學上的差異,如激素變化和基因構成等。研究人員認爲,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從另外一個方面解釋了爲什麼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抑鬱症的原因。

研究人員將雄性和雌性實驗白鼠分別放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環境裏,然後測試它們的短期記憶能力,以確定這些白鼠的大腦對緊張所做出的反應。研究結果顯示,雌性白鼠在受到中度緊張刺激後即可使自己的行爲變形。而在受到中度刺激後,雄性白鼠的表現卻可以達到如同沒有受到緊張刺激一樣。研究結果還顯示,對於雄性白鼠一點都沒作用的輕度緊張刺激卻會影響那些體內雌激素水平高的雌性白鼠。

研究人員表示,這說明,雌激素可以影響大腦對緊張刺激的反應,特別是影響對緊張十分敏感的那部分。儘管有多種因素可使女性容易患上抑鬱症,但研究結果證明,雌激素在其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對開發針對女性特殊生理情況的抑鬱症治療藥物十分有幫助。如果能通過控制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來遏止抑鬱症的發展,這對廣大女性患者來講將是一個十分慶幸的消息。

研究人員同時也告誡女性患者,當這種藥物出現時,女性患者千萬不要以爲抑鬱症是一種單單通過藥物治療就能解決的簡單病症。藥物能延緩抑鬱症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但藥物卻無法解決抑鬱症給人們造成的後果,如對周圍事物無動於衷、難與別人相處和做不好工作等。這些是需要通過心理治療來加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