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陶淵明傳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陶淵明傳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原因 篇一

陶淵明曾經住過上京、柴桑、慄裏幾處,如果把《五柳先生傳》看作淵明的早期作品,那麼這篇文章應該是寫在上京之宅的。雖然這段考證未必可靠,但是既然後人都能考證出來,那淵明爲何本人不說呢?因爲這篇文章淵明是寫自己如何“不慕榮利”的,要是寫了自己的真名實姓,那明顯着有自吹自擂的嫌疑。可又沒有別人來寫他,於是淵明只好假託一個“五柳先生”了。當然有人也許會質疑,淵明既然淡泊名利,幹什麼還要自己寫文章說自己淡泊呢?這是不是有點虛僞呢?我想,淵明寫這篇文章,應該還是激勵自己的作用大於自我表揚。這與淵明在很多詩文中提到“固窮”是一樣的。因爲“不慕榮利”說着容易,做起來還是很困難的。所以,要經常自己寫詩文來激勵一下自己。詩文流傳出去了,自己再做不到,那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了。範溫《潛溪詩眼》論“淵明出處”曾經說過:

蓋古人無心於功名,信道而進退,舉天下萬世之是非,不能回奪。……偶然聖賢辨論之於後,乃信於天下,非其始望。故其名之傳,如死灰之餘煙也。後世君子,既不能以道進退,又不能忘世俗之譭譽,多作文以自明其出處,如《答客難》、《解嘲》之類皆是也。

因此我說淵明這這篇文章,是爲了激勵自己,應該也不爲過了。朱熹曾經這樣評價晉代其他人物與陶淵明:

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淡,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清陶澍集註《靖節先生集》《諸本評陶彙集》)

真能說到做到,那就是好樣的。因此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看,《五柳先生傳》真可謂“實錄”,而沒有一點自我吹噓的嫌疑了。

隱居生活 篇二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爲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徵他爲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徵。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爲江州刺史,約於此年或稍後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爲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爲“靖節”,後世稱“陶靖節”。

仕宦生涯 篇三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爲飢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即是回憶他的遊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爲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着“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爲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後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爲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爲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盪於仕與耕之間已有十餘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