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精品多篇)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精品多篇)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 篇一

初識美麗的叢xx老師是在一次賽課的時候,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被她的氣質吸引住了,問了同事,才知道她是叢老師,以前也已聽過她的名字,說她的課講得很好,這次終於把腦海中的名字和人對號入座了,心想這麼美麗、大氣的老師當然講課不一般了!也算有緣,今年叢老師就來我們學校任教了,我們成爲了同事,這下學習的機會可多了!

今天上午,聽了她講的《7的乘法口訣》這節課,下面就是我聽課的具體感受:

一、閃光點:

1、複習口算環節設計巧妙

口算練習在數學練習中已司空見慣,如果只是口答學生會沒興趣,而叢老師設計了“口算大王挑戰賽”這一形式,老師手中共有34道乘法口算題,學生回答,老師計時在一分鐘之內誰算對的口算題多,誰就是今天的“口算大王”。如果長此以往這樣訓練下去,就培養了學生的仔細看題的能力,快速口算的能力,使乘法口訣爛熟於胸,達到看到題目得數就脫口而出的程度。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學步驟

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過了2——6的乘法口訣,學生對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繫,對乘法口訣的由來都已瞭解,所以這節課叢老師安排了半扶半放的教學步驟,當師生共同總結出“三七二十一”這句口訣後,後面的口訣就要求學生自己寫出“4個7是多少——7個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等學生寫完後,再全班集體訂正。這樣安排教學步驟,既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又優化了課堂時間,做到有的放矢。

3、練習題注意聯繫生活,具有趣味性、實用性

﹝1﹞國小生很喜歡孫悟空,出示一段孫悟空的故事,讓學生從中找出數學口訣,使學生在開心之餘,加深了口訣的印象。

﹝2﹞教師有心地選了《小池》這首古詩,“因爲這首古詩每句7個字,算這首詩一共有多少個字?”恰巧用到7的乘法口訣,使學生髮現學數學有用處。

﹝3﹞教師出示鋼琴鍵的圖片,提示“一組白鍵有7個,3組白鍵一共多少個?”這道題使學生再次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4、注意挖掘知識點

課件出示一張“月曆圖”,再出示填空題:1個星期有7天,2個星期有﹝﹞天……7個星期有﹝﹞天,當填到4個星期有﹝﹞天的時候,叢老師引導學生髮現一個月最多有4個整星期,使學生建立對這一生活常識的印象,於教學細微處體現出了老師的教學功力。

二、困惑之處:

叢老師按說相當有教學經驗,可聽課時發現班裏的。學生聽課習慣、課堂常規不大好,這也需要老師以後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上下大工夫,即使課講得再好,如果學生不會聽,那教學效果不就大打折扣了嗎?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 篇二

聽課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每聽一節課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今天聽了葉老師的解決問題讓我受益匪淺。我先從學。習課堂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溫故環節。葉老師通過讓學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訣。開火車做口算題,複習舊知,爲講授新課做好鋪墊。

二、知新環節。葉老師做的非常的好,先讓學生自己收集數學信息,然後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三、習。練環節。葉教師講練結合,由易到難,層層提高,練習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擴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和解決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唯一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緊張,沒有梳理這一環節。

下面談談我的感受

1、在口算環節,教師把口算規則說在前,讓學生明白規則再去回答問題,課堂秩序較好。

2、在講例題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3、在講第一個例題時教師講完後,我覺得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較好。

這節課給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組織教學,首先備課一定要充分,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那樣上課時你心裏就有底,不慌亂,有計劃有步驟。其次,要有有秩序課堂紀律要具備。上課時要靈活變通。有些知識點學生一會兒就掌握了,有些學生掌握需要反覆強調。而這些重點跟備課時有時會有一定的出入。你覺得難的,學生說不定一會兒就掌握了,你覺得簡單的,學生說不定掌握得很慢。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 篇三

今天,我聽了陳老師上的校級公開課,課題爲二年級上冊數學《7的乘法口訣》。陳老師在課堂上從扶到放,引領學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訣編排規律,點撥到位,啓迪學生的智慧,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上得紮實,教學效果顯著。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課的開始,利用學生喜愛的孫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爲學習素材,引出3個7,學習“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訣打下良好基礎,這裏教師扶得好。

2、當學生學會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訣後,採用開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訣,教師巡邏課堂,適當點撥,及時監控學生編口訣的情況,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參與者、組織者的新課標精神。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7的乘法口訣編排規律,讓學生自己總結其中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師注重對口訣意義的理解,讓每一位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抓住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練習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最後的拓展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度發展。

如果能夠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擴展,利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與能力,那教學效果會更佳。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 篇四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李老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本節課,李老師以學生們感興趣的七巧板引課,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纔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讓學生根據數字的規律,接着寫出後面的數,這樣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訣所有得數,分散了後面的教學難點,從而順利地引入新課,也使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訣的方法。主動、自主的獲取新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了主導、主體作用。根據數字,利用學生編口訣的經驗獨立編口訣。學生因爲有了前面口訣的學習經驗,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經驗,可以很容易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可能這時學生頗感困難的是口訣的得數,教師在上一環節已爲學生搭建了腳手架,於是教師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訣的編制,並且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寫出所編寫的口訣,從後面口訣的彙報可以看出教師這一環節的編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學生完全可以獨立編寫出7的乘法口訣。

三、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口訣最終是幫助學生進行計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麼,讓學生準確的記憶口訣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不能讓學生機械的記憶口訣,怎樣讓學生快速。準確的記憶口訣呢?李老師可謂是費了一番腦子的,先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學習經驗方法記憶口訣,接着讓學生談談那些口訣比較難記?那些口訣記憶比較容易?教師再利用一些生動的素材(西遊戲動畫片段)來幫助學生記憶,並且理清口訣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記了哪一句口訣,也是可以憑藉他們之間的關係,找出結果。在記憶口訣時老師緊密聯繫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中去,使口訣的記憶充滿挑戰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