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抽屜原理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抽屜原理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一

《抽屜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屬於奧數知識範疇,首次被編入新課改教材,它的教學就是通過實際案例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本堂課注重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一、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教學內容。營造一個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基於以上認識,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對學生來說很感興趣的猜撲克牌遊戲:任意在52張牌中抽出5張牌,不看牌面,老師敢肯定至少會有2張同花色的牌。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翅膀,給學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慾望,激發他們積極思維,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養問題意識。

在本節課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猜想、驗證、推理、應用的`過程。

1、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2、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個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3、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抽屜原理。

三、注重“說理“活動,培養學生邏輯能力。

在這節課中,由於我提供的數據比較小,爲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說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我們的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的難點突破處,也就是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個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我還可以對教學環節進行再安排,讓學生體會到多餘的物體只要不超過抽屜的個數,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2個物體,這樣學生對“抽屜原理”規律會更清晰更明瞭。同時,我們要明確,教學知識不光是讓學生按照公式來套用公式,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在讓學生充分說理的基礎上,明確把什麼當作“抽屜數”,把什麼當作“物體數”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把教育教學看作一門藝術,那麼我就是那個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人,雖然前進的路上會有坎坷,會有荊棘,但是有了我的堅持不懈,有了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們一定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收穫碩果。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二

一堂好的數學課,我認爲應該是原生態,充滿“數學味”的課;應該立足課堂,立足知識點。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初步瞭解了“抽屜原理”,並能夠應用於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玩“搶凳子”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初步感受至少有兩位同學相同的現象,這個遊戲雖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二、活動中恰當引導,建立模型

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抽屜原理。由於我提供的'數據比較小,爲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說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三、通過練習,解釋應用

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並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如“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5張,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試一試,並說明理由”。在練習中,我採取遊戲的形式,請3位同學上來分別抽5張牌,然後請同學們猜猜,至少有幾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隻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個蘋果?”對於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幾個蘋果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說,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發現並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增強提問的指向性、目的性。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三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玩搶凳子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初步感受至少有兩位同學相同的現象,這個遊戲雖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二、活動中恰當引導,建立模型

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抽屜原理。由於我提供的數據比較小,爲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說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三、通過練習,解釋應用

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並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如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5張,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試一試,並說明理由。在練習中,我採取遊戲的形式,請3位同學上來分別抽5張牌,然後請同學們猜猜,至少有幾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隻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個蘋果?對於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幾個蘋果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說,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發現並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增強提問的指向性、目的性。

抽屜原理的教學反思 篇四

本課是國小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初看教學內容,我甚至沒有看懂所學的內容與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有多大聯繫,不知道這部分知識能夠解決什麼問題,而且這部分知識又有一定的難度。但我是一個喜歡冒險與挑戰的人,覺得越是有難度的課,如何能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專研這種課對於我個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我毅然決定的選擇了這節課。

細細的專研教材,終於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明確了教學的目標。

本堂課着眼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通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活動,建立數學模型,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本堂課注重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一堂好的數學課,我認爲應該是原生態,充滿“數學味”的課;應該立足課堂,立足知識點。“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創設了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產生興趣,讓學生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初步瞭解了“抽屜原理”,並能夠應用於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課後反思本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與大家共勉。

一、情境導入“理性化”

情境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教學內容,營造一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探索,導入新課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我以“五人座四把椅子,總有兩人坐一把椅子”的遊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初步感受至少有兩位同學相同的現象,激發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教學過程“簡單化”

理解“抽屜原理”對於學生來說有着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例題:把5個蘋果放進2個抽屜中,證明,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了3個蘋果。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從簡單的情況入手研究(把3個蘋果放進2個抽屜,可以這麼放?),通過簡單的教學,不僅爲學生學習例題鋪墊,同時又可以滲透解決複雜的問題可以將問題簡單化或者已經學過的知識的這一種思想。

三、數學語言“精簡化”

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特別是數學這一門學科,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隻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個蘋果?”對於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幾個蘋果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說,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善於發現並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四、練習設計“多樣化”

練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鞏固和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並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要讓全體學生計算達到熟練,思維得到發展,就必須加強針對性的練習。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單一的進行練習,不僅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容易提高,使學生產生乏味、枯燥的感覺,而且會使學生的思維呆板。由此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和練習效果。因此,本課我利用多媒體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並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而且鞏固了新知。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五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

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數學問題中,有一

類與“存在性”有關的問題,這類問題依據的理論,我們稱之爲“抽屜原理”。關於這類問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已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先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證明”,然後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對“枚舉法”、“假設法”等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本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學會利用“抽屜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實際上,通過“說理”的方式來理解“抽屜原理”的過程就是一種數學證明的雛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爲以後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這個過程是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能從紛繁的現實素材中找出最本質的數學模型,是體現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抽屜原理》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

生通過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出抽屜原理有關知識。我在設計這節課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集趣味性與知識性爲一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結合本節課的生成,我從以下三方面反思這節課的教學。

一、目標的達成

本節課我預設的三個學習目標是:1、藉助學具,能用列舉法說出“抽屜原

理”的幾種擺放方法。2、通過猜測、驗證,會利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出至少數。3、利用“抽屜原理”的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關於目標一,“藉助學具,能用列舉法說出‘抽屜原理’的幾種擺放方法。”這一目標主要落實於教學環節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任務一中,把4根小棒放進3個杯子裏,可以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讓學生藉助學具即杯子和小棒,通過小組交流,動手操作,結果記錄到小組合作記錄表上和組長的展示彙報,師生問答生生互動等方式來檢測目標1的達成情況。課後我認真批改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記錄表,共20組,每一組都能在組長的帶領下,把這四種擺法記錄下來,且形式多樣,有畫圖的,有用數字表示的,而且能找到每種方法中的最大數,同時也能很快寫出結論: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兩根小棒。95%的小組填寫完整。教師只作爲引導者,我認爲這一目標完成了,但還有些缺憾,比如小組合作時,氣氛不夠活躍,聲音小等,課下我簡單瞭解了一下情況,他們都說在這兒上課過於緊張,才造成的。關於目標二,“通過猜測、驗證,會利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出至少數。”這一目標主要落實於教學環節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任務二、教學環節三:深入學習,揭示原理及教學環節四:應用原理解決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猜測——驗證——總結這一主線完成的,還有師生之間的問答的情況及課後的試題紙筆測驗,來檢測這一目標的完成情況。上課時大部分同學能想到儘量平均分這一辦法,但說理過程道理都懂,個別同學語言組織力有待提高,在總結至少數的方法上,同學們積極辯證、自主發現規律結合在課後的紙筆測驗中80人中74人掌握良好,理由充分且有條理性,這一目標達成情況較好。有關目標三“利用‘抽屜原理’的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目標是通過教學環節三深入學習揭示規律和環節四應用原理解決問題及課後的紙筆測驗,大部分的同學能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抽屜問題,但個別同學對這一原理中的物體數和抽屜數認識模糊,因此這一目標基本達成。

二、教學行爲的有效性有效地教學行爲可以促進目標的達成,在課堂上,本節課我設計的教學行爲

主要有以下幾種: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講解、提問等。學習指導:指

導學生歸納探究,總結概況及說理能力,在資源利用方面:動畫課件直觀演示。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這是國小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是國小數學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這節課選取實際生活中的場景,從簡單情況入手,運用直觀教具,融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操作、以及觀察、歸納、和概括爲一體,引導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初步感受抽屜原理的知識,理解“總有、至少”的含義,爲下一步的猜測、驗證、總結、應用奠定基礎。爲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避免學生在活動時沒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在小組合作前,我明確的提出了提出活動要求:四人小組合作,組內交流討論,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並記錄結果,展示彙報。通過探究,學生們很快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即至少數等於商加餘數,這時教師提出質疑。並及時驗證得出規律:至少數等於商加一。通過介紹抽屜原理的相關知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利用抽屜原理知識準確解答問題,前後呼應,藉助規律來啓動思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爲主動探索獲取知識,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更加滿足了他們心中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願望。

三、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偏離自己的教案,在教學設計時預設的幾個教學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完成。但,在引導學生總結規律說出至少數方法時,我預設學生的答案是有兩種情況,一是商加餘數,一是商加一,但課堂生成學生只說出了商加餘數這一種情況,叫了兩位孩子都是這一種想法,於是我繼續往下引導,那我們來驗證一下咱的結論吧,通過出示5本書放進3個抽屜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中至少放進幾本書?這時有學生說是2本,還有人說是3本,結果出現分歧,我隨即問:誰來說說,理由呢?劉洋說是3本,原因是利用剛纔的結論:商加餘數即1加2等於3,當時胡小蝶的發言很好,她是這樣說的:“先在每一個抽屜中放進一本書,剩下的兩本書再第二次平均分到兩個抽屜中,這樣就保證總有一個抽屜中至少有2本書。”我隨即問:“兩本書放進一個抽屜中可以嗎?”“可以,但這不是最少的情況,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我很好地抓住了這個生成,接着自然就引出了至少數等於商加一。另外,在揭示出原理後,本來還要對開始的搶凳子游戲聯繫這一原理做一回應,即數學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但由於種種原因忽略了。最後,還剩兩分鐘時,我本意是指導學生看書,加深這節課所學知識的理解,由於口誤卻說成了自學課本。以後,我應注意自身

語言的嚴密性。教師的引導語不夠到位,導致學生思維只侷限於表面,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課後,自己反覆觀看課堂實錄,認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生與生的互評相結合,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過於注重教師的評價沒有進行多元化的評價相結合。教學語言不夠簡潔,激勵性語言不夠豐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學機智有待進一步提高。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要精心備學生,備教學內容,讓數學課堂成爲擦出學生思維火花的課堂。使自己的課堂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的`成長。非常感謝我們年級組五位老師的指導。

我的困惑:高年級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