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草原教學反思(多篇)

草原教學反思(多篇)

教師教學反思 篇一

我們知道,《數學課程標準》有這樣一個重要的理念: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們都在認真地學習這一新理念,並在自己的教學中努力地實踐這一新理念。我們不難發現,在近兩年的公開課上,幾乎都少不了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種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跟以前相比,的確改觀了許多,鮮活了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許多。但我總有一種感覺,覺得很多課要麼流於形式,沒有實效;要麼教師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自主探究,就會出現講不完現象,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往往是草草收兵,帶來一些遺憾。以下便是兩例:案例一 《平面圖形的面積》複習課

教師首先用了15分鐘時間複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及每個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把這幾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畫成一個網絡圖。學生用了近5分鐘時間便完成了。於是紛紛要求上臺給大家展示,並講解。有的還要求把自己的網絡圖畫到黑板上,然後象小教師一樣繪聲繪色地講自己的想法。還有的同學說:長方形就象母體,其餘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就象子體。課堂上學生表現得非常出色。看到同學們那種人人奮勇當小教師的熱情,教師實在不忍心因爲時間關係而把此環節結束了。等同學們都表現得差不多的時候,教師一看錶,不到5分鐘就要下課了。於是匆匆忙忙出示了一道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還沒做完,下課的鈴聲就無情地敲響了。

剖析 本節課,教師的確把學生放在了最爲突出的主體地位,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從公式的推導到知識網絡的構建,80%的話都是由學生講出來的,教師退而居其次。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極大的張揚,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施展,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數學活動的全過程。孩子們構建的網絡圖,雖然有的不太合理,但畢竟是他們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創造。然而,遺憾的是,本節課在彙報交流過程中,花費的時間太多,而沒有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策略 變人人交流爲集體反饋。在彙報交流網絡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上臺展示並講解後,對學生說:我知道同學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並想在這裏一展才華。然而時間有限,課後,把你們的作品貼在教室後面的學習園地裏,我們再繼續交流,好不好?並且比一比,看誰的作品畫得最合理,最美觀!這樣,既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本節課繼續往下進行。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下午中心校領導和各校校長一起聽了我的一節文明禮儀課。這節課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先對本節課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一)教師抓住了課上生成。

我這節課是遞物接物禮儀。上課之前我故意把書放在教室後邊的桌子上。上課時,我故意說:“我的禮儀書放哪了呢?”這時候倪順新同學告訴我:“老師,您的書放在後邊桌子上了。”我說:“你能不能幫老師拿過來?”他說:“可以。”這時候他去後邊給我拿書了,可是校長這時正在拿着禮儀書看,聽到我要書,校長便把書遞給了倪順新,倪順新從校長手裏單手拿過書就給我送來了。由於要上禮儀課,同學們都很注意,當他把書拿到我面前時是雙手遞上的。當我接過書以後向他道了謝,並讓他回座位。這時我問同學們:“你們誰願意對剛纔倪順新同學給老師遞書的過程進行一下評價?”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認爲他很有禮貌,他是雙手把書遞給老師的。”很多同學都表示認同,因爲他們都把目光放在他遞給我書的過程了,忽略了從校長手裏接書的過程。我又進一步引導:“有誰注意他是怎麼從校長手裏把書接過來的嗎?”劉雅琦同學說:“老師,我注意了,他是從校長手裏單手把書接過來的。”我說:“你們認爲他的做法對嗎?”這時,倪順新自己站起來了,他說:“老師,我知道自己錯了,我應該雙手從校長手裏把書接過來,我這樣做是對校長的不尊重。”我說:“那你應該怎麼做?”他馬上對校長說:“校長,我錯了,請您原諒我。”得到校長的原諒後他坐了下來。我隨即對大家說:“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遞物和接物也是要講禮儀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遞物接物的禮儀。”我從這個小片段引入了課題。

(二)學生們超長的表現。

這節課,我讓學生們自學遞物接物的原則和方法。沒想到學生們能快速的學以致用。她們的表現簡直是太棒了!特別是在知識運用環節,我讓學生們自己排練並演一演導學稿上的內容,要求有故事情節,時間是八分鐘。在短暫的排練後各組進行展示,讓我沒想到的是,同學們編排的太精彩了。特別是王銀輝和郭聰聰兩名同學在演借書過程時,加入了打電話的情節,很逼真。還有倪順新他們組,三個人一起上,導演了一出推銷員上門送筆順便發單位的宣傳材料。所有同學的演出基本上都符合標準。

二、不足之處:

(一)教師課上說的還是太多,不能完全放手。

(二)沒有充分的給足學生的展示時間。

通過這節課,我認爲,我們教師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敢於放手,學生就很可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節欣賞課,是一首二胡獨奏曲目,描寫了蒙古族人民在節日中賽馬的熱烈景象,作品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音樂性格熱情奔放,刻畫了賽馬場上羣馬飛奔的場景;第二部分情緒興奮將,抒發了人們在節日裏的歡樂心情,其中前半部分節奏輕快活潑,後半部分伴奏奏出主題旋律,第三部分再現的方式變奏第一部分,情緒更爲高漲。

這堂課設計的環節比較多,有模唱主題旋律,模仿騎馬動作,模擬二胡演奏,聽範唱畫旋律線等方式,對於整堂課的教學設計而言準備比較充分,但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課堂氣氛不是特別活躍,較爲沉悶。講的環節比較多,忽略欣賞課應該以學生爲主體,應該讓學生多聽多表現,用發散的思維來欣賞這堂課的內容,多注意用啓發問答法的方式讓學生各抒己見,活躍課堂氣氛。適當的刪除一些環節。

今後的音樂課我應該多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多聽多練多表現。

教學反思 篇四

《演講》這篇課文是一篇演講稿,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類文章。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時就讓學生理解演講的意思,並通過老師的範度讀課文第二段來初步感受演講的特點:真實性和鼓動性,內容貼近生活。必須將真話,帶有強烈的情感。語言規範,明白易懂。

文章條理清楚,學生能較容易地歸納出“每天四問”的主要內容。但在生字的識記上學生對於“既”和“即”、“厲”和“歷”和“勵”以及“練”和“煉”有點混淆不清,這一點在作業中表現得較爲突出。看來在生字教學中我強調得不夠。

本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所以我覺得不宜打亂原有順序進行教學。文章第二、三、四、五這四個自然段的結構很相似,都是按照“問的是什麼—爲什麼問—怎麼辦”的順序安排材料的。我主要是重點引導學生閱讀第二自然段,第三、四、五這四個自然段以學生自主讀悟、相互交流爲主。在理解“四問”中的“怎麼辦”時,由於國小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夠強,因此我主要用一些鮮活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所說明的道理,效果較好。比如在引導理解“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鍊,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時,我組織學生討論:你覺得怎樣是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學生能從生活實際出發談得很多,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