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多篇】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多篇】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一

十分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三個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爲期一週的時間,培訓雖短,但從中學到的知識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而最可貴的是通過學習別人的思路模式,把最精華的方法以講課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在這次講課磨課過程中,首先要感謝二年組的老師們積極地配合,才使得講課順利完成。然後最要感謝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聽我們三個講三節課。講完課還要花費很多時間來評課。而且敖姐的工作很忙,但就在這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一遍一遍的給我們修改,如此往復的堅持了5天,聽了將近20節重複的課,可見敖姐內心被我們折磨的估計也快崩潰了。

從導課,到課件的修改,再到親身示範朗讀,糾正評價性的語言以及最後對我們的鼓勵這些細節問題,終於把我的課修改成形了,特別感動,再次謝謝敖姐,在這次磨課講課中增強了自我的教育教學能力,使我認清了自身不足,就此我對《小猴子下山》這節課談談體會:

《小猴子下山》是一則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動作的詞,其細微的區別,孩子們很難掌握。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通過以動作示詞義,再適時提出質疑:“爲什麼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問題。孩子們通過他們自己的討論,比劃出來的動作,對詞義理解得透徹一些。

評價語言過於平淡,好的評價語言應該是針對學生所做出的最有效的評價,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好”、“你真棒”。在評價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更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質量和語言規範,引導他們說好語文,用好語文。

在課堂中不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我太急於求成,忽視了大多數孩子的想法。在課堂上,我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更多自由思考的時間,而不是牽着他們走。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和講課,我收穫了知識、經驗與感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都有了提高,明確了目標,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結合培訓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結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踏踏實實地教學。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二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直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像小猴子那樣,要一心一意才行。

本節課我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到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教學時爲了將學生引入情境,把握順緊緊抓住本文關鍵詞,隨文識字的同時,理清文章脈絡。如,圍繞故事情節按順序貼圖片;圍繞小猴子所見,積累“又……又……”式的詞語,同時又出現很多圖片讓學生練習說一說“又……又……”的短語;圍繞小猴子所做,通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體會動詞妙用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輕鬆抓住本課重點,突破難點,而且將隨文識字與積累語言巧妙結合,有效地提高語文由扶到放,培養自學能力教學的實效性。

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然後出示一張課文內容的表格,要求學生合作學習,老師執筆完成相關內容,通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着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於平淡,對學生的評價與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缺乏針對性;設計表格的這一環節在課堂生成上對於本班學生來說稍有難度,說明課前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到位。學生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沒有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這也暴露了我教學中的一個問題。

今後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三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主要講了一隻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對於這樣一篇課文,面對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我覺得目標應該稍低一些,並更多地拓展語用點。所以,我將本課時的目標設置爲:

1、會認“猴、結、掰、扛”等12個生字,會寫“非、常”兩個生字。

2、能理解“掰、摘、抱”等動詞,感受動詞使用的準確性。

3、理解故事內容,能看着插圖基本完整地說出故事框架。

在備課的過程中,讓我最糾結的莫過於對於識字環節。識字環節主要有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兩種方式,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比較合適?思忖良久,我決定還是用集中識字加隨文識字的方式,在學生自讀課文以後,以檢查的形式來認讀。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動詞,可以用做動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讀(其中“掰、扛”隨文)。從課堂上來看,學生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都十分樂於表演。不過,這又牽扯到一個課堂紀律的問題,試教的時候,孩子們一動起來,紀律就顯得有點亂了。

在本課中,我設置了以下環節:

1、讀文,掃清字詞障礙。文章中準確運用了動詞,這幾個生字,是孩子們平時很少見的,因此,我將生字學習的重點鎖定在“抱扛扔捧追蹦”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上。通過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去障礙遊戲、邊做動作邊讀這幾個環節,有梯度地讓孩子對這生字的音、形、義有了紮實地掌握。

2、讀準多音字。我把孩子平時容易讀錯的“結”和“空”作爲訓練的重點,在讀字、讀詞語中孩子的認字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中,生動有趣的課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樂於參與。3.我抓住課文中“又大又紅、又大又圓”這幾個詞語,對孩子進行詞句訓練,讓孩子在比一比,讀一讀再說一說。讓一年級孩子初步感悟怎麼才能把事物寫具體寫形象。

在評課的過程,在與同伴、導師交流過後,我發現自己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有所欠缺。在精讀第一自然的教學中,“請你讀出小猴子非常高興的語氣”,這個要求比較生硬,不能帶動起孩子們的真實感受。除了指導朗讀外,我認爲我的識字環節也可以更加靈活一些,不需要集中識字,直接進入隨文識字,孩子們更快地接觸到課文,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課堂效率更高。

我們一定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積累,經歷就是財富,經歷就是收穫。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四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隻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養自學能力

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通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點教學“又……又……”的詞語,通過朗讀“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讓學生體會詞語的靈活運用。通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通過朗讀,邊演小猴子的動作、神態,體會小猴子高興的心情。這樣由細節到整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爲學生學習二至四自然段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遷移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課文語言結構相似,這爲語言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很重要。通過“小猴子走到……他看見……非常高興,就……”的句式反覆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說完整,從而爲他們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做鋪墊。在學習中,還不斷總結、提醒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遷移運用,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續編故事,培養表達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年級國小生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學結束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編故事。學生表現出異樣的興奮,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編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樣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又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着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於平淡,缺乏針對性,教學機智缺乏。今後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五

《小猴子下山》是一則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動作的詞,其細微的區別,孩子們很難掌握。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通過以動作示詞義,再適時提出質疑:“爲什麼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問題。孩子們通過他們自己的討論,比劃出來的動作,對詞義理解得透徹一些。

評價語言過於平淡,好的評價語言應該是針對學生所做出的最有效的評價,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好”、“你真棒”。在評價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更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質量和語言規範,引導他們說好語文,用好語文。

在課堂中不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我太急於求成,忽視了大多數孩子的想法。在課堂上,我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更多自由思考的時間,而不是牽着他們走。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和講課,我收穫了知識、經驗與感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都有了提高,明確了目標,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結合培訓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結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踏踏實實地教學。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六

決定要上這課時,我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我希望教給學生什麼知識,什麼能力?

經過再三思量,我決定以學生能複述故事爲突破口,課堂上爲學生搭橋鋪路。

一、內容上的理解

爲了學生能儘快釐清思路,我利用看圖猜地點的形式,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瞭解小猴子下山經過的幾個地方。同時,進行量詞的鞏固訓練。再讓學生用上量詞,串講小猴子下山經過的地方。第二步再讓學生讀課文,釐清每一個地方,小猴子都幹了些什麼。通過板書讓學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先來到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來到桃樹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來到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來到樹林,扔西瓜,追兔子。

二、用詞精彩的解析

文章用詞也是呈現結構統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我主要學生採取動作演繹的方式和用圖理解的方式進行,而後,請學生將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三、句子結構的訓練

文章每個自然段都是採用“走到……看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