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單位改革考察報告多篇

單位改革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

站領導: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羅旭萍參加了由廣州市人才培訓中心組織的赴重慶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學習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與重慶市人事局事改辦、人事爭議仲裁處及重慶市渝北區人事局、重慶市衛生局等部門就開展聘用制度、崗位設置、未聘人員分流安置、分配製度、社會保險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的先進單位座談交流。

一、編制具體崗位設置,明確責、權、利、義,競聘上崗、簽定合同。對不同類型的人按項目管理,按成本、效益分配,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度,分5個等級按相應崗位管理;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按工作能力和業績水平設定崗位工資;工勤人員按崗位等級規範,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權限。改革後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作。對全額撥款單位,國家發的部分不改,其它部分與績效掛鉤。

二、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養老保險解決不了,改革是很難進行的。現重慶市對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但對財政覈撥的事業單位還不能按養老保險制度執行。

三、改革的優惠政策。爲穩定隊伍,採取老人老辦法,保護老同志。對工齡滿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提前5年離崗退養。申請離崗退養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晉升一次(最多晉升兩級工資)至正常退休年齡計算退休工資。

四、落崗問題。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機構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轉變,原則上不精簡人員。對競聘落崗人員,按原職務保留國家財政給的待遇,給予換崗。待聘人員,一年內單位給予2至3次上崗機會,不上崗的,一年後,交人才市場,由人才市場推薦2至3次上崗機會,仍不上崗的下崗。

據本次考察帶隊的廣州市人事局工資福利處的潘建明處長說,廣州市擬定今年對事業單位進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附件:

1、重慶市人事局關於事業單位在試行人員聘用制度中有關問題的解答意見

2、利用分配的“槓桿”原理 尋求事業發展最佳支撐

3、以調整機構編制爲突破口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二oo四年四月六日

附件1:

重慶市人事局關於事業單位在試行人員聘用制度中

有關問題的解答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事局,市級各部門人事(幹部)處,市屬事業單位人事部門:

目前,全市貫徹實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02]35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實施辦法的 通知》(渝府發[2003]37號,以下簡稱“37號文件”)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反映和提出了一些操作性、政策性的具體問題,爲在我市全面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經研究,現就實施中的有關問題解答如下:

一、關於聘用制度適用範圍問題

1.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是否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參照國辦發[2002]35號和渝府發[2003]37號文件規定,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2.全民、集體事業單位中混崗使用全民、集體性質人員,如何簽訂聘用合同書?簽訂聘用合同書後其人員編制的性質是否發生變化?

全民、集體事業單位在編制範圍內,按照規定程序進入的全民、集體性質人員,均要簽訂聘用合同書。簽訂聘用合同書後,其人員的編制性質不變。

3.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否試行人員聘用合同制度?

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性質仍爲事業單位,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37號文件規定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4.事業單位中的勞動合同制工人簽訂的勞動合同,與事業單位聘用合同是否具有同等效力?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時,勞動合同制工人,應籤哪一種合同?

事業單位中的工勤人員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對於已經按《勞動法》簽訂勞動合同的工勤人員,其勞動合同依然有效。待勞動合同到期後需要續聘時,應當按照37號文件規定簽訂聘用合同書。

5.社會團體中使用事業單位編制的專職工作人員是否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書?

使用事業單位編制的社會團體的專職人員(參照執行公務制度管理人員除外),都應當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書,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6.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以及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是否實行聘用合同制?

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以及依照執行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不屬於參照或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對象,並使用的事業編制,應依照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書。

二、關於事業單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聘用的有關問題

7.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時,現有人員如何向聘用合同制人員過渡?

在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時,事業單位的現有人員在首次聘用中,一般應參加競爭上崗,單位應按照“擇優聘用”的原則,從本單位現有符合崗位條件和要求的人員中優先聘用。

8.事業單位現有管理人員超過職員崗位職數的,如何處理?

事業單位現有管理人員超過單位職員崗位職數的,可暫按原行政職務確定職員職務,保留其原待遇,安排適當工作,逐步調整達到崗位職數的要求。本級職員崗位暫時超職數的,單位不得安排下一級職員晉升該級職員職務。

9.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又具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是聘用職員崗位還是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崗位?

事業單位中,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又具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原則上應聘用職員崗位。確因工作需要,也可同時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10.37號文件明確《重慶市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辭職辭退管理辦法》(渝府發[1999]68號)停止執行,但還未試行聘用合同制的單位、人員和待崗未簽訂聘用合同書的人員,如單位給予辭退或本人要求辭職時適用什麼文件和程序?

三、事業單位職工簽訂聘用合同書中的有關具體問題

11.《聘用合同書》第二條1款“乙方在xx崗位,從事xx工作”,如何填寫?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分爲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三大類。

職員崗位:二級(正)、二級(副)、三級( 正)、三級(副)、四級(正)、四級(副)、五級、六級;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正高、副高、中級、初級;工勤人員崗位: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普通工。

簽訂聘用合同書時,職員填寫“x級職員 ”崗位(不填任命的領導職務),從事“管理”工作;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又聘任了專業技 術職務的人員,填寫“ x級職員”崗位,從事“管理和專業技術”工作。專業技術人員填寫“xx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工勤人員填寫“xx工”崗位,從事“xxxx”工作。

12.事業單位現有人員在推行聘用合同制時是否實行試用期?

關於在事業 單位人員中實行試用期的規定,只適用於新進人員,並且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應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內。現有人員在推行聘用合同制時和合同期滿續簽合同時,都不實行試用期。

13.新接收的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與單位首次簽訂多長期限的聘用合同?

新接收安置的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與單位首次籤聘用合同的期限不得低於3年,不約定試用期。

四、關於解聘辭聘制度問題

14.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費出國留學,是否可以與單位籤聘用合同書?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經單位批准同意的,在獲准離境後應保留公職1年。未簽訂聘用合 同書的,可籤協議保留公職一年;已簽訂了聘用合同書的,自本人出境一年後,聘用合同自行終止。學成回國後重新簽訂聘用合同書。在外留學期間的工齡,按有關規定連續計算。

15. 37號文件第三十六條第㈠款“規定的醫療期”如何理解

“醫療期”是指:受聘人員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期限。事業單位受聘人員的醫療期可暫時參照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執行。

16.工作人員因工負傷治療終結後,其聘用關係如何處理?

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前,工作人員因工負傷治療終結後,經鑑定爲“完全喪失工作 能力”的,單位應及時爲其辦理因工退休手續;鑑定爲“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的,在其部分喪失工作能力期間,單位應暫時保留原待遇,併爲其安排適當的工作,簽訂聘用合同書。

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後,受聘人員因工負傷治療終結後,經鑑定爲“完全喪失工作能 力”的,單位應及時爲其辦理因工退休手續;鑑定爲“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的,在其部分喪失工作能力期間,單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應暫時保留原待遇,併爲其安排適當的工作。

17.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領導職務的聘任和崗位聘用的關係如何處理?

事業單位的 管理人員統稱爲職員,其中擔任領導職務的管理人員一般聘用在職員崗位。其領導職務應按幹部管理權限另下任命書。因工作需要,不再擔任領導職務的,可擔任相應的職員職務。

五、其他問題

18.工勤人員評定了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後,單位又聘任在專業技術崗位工作,這部分人員如何辦理退休?

事業單位工勤人員評定了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且受聘在專業技術崗位累計工作滿10年,並在該崗 位退休的,可享受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待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後,按專業技術人員聘任的有關規定,經政府人事部門完善聘用手續的,按專業技術人員退休政策規定辦理退休。

19.如何理解獲得市(省)級以上“勞動模範”或“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工作人員不得安排下崗待聘? 20.實行聘用合同制後,原正式幹部經本人自願申請,可否轉爲工勤人員退休?

事業單位原正式幹部要求解除幹部身份,按工勤人員退休的,必須由本人提出自願解除幹部身份的書面申請。屬區縣(自治縣、 市)所 屬事業單位的,報同級政府人事部門批准;屬重慶市市屬事業單位的,報其行業主管部門批准。應先辦理解除幹部身份手續,再按工人退休條件辦理退休,享受退休工勤人員待遇。

21.37號文件第四十六條㈢款中的“月平均工資”如何理解?

37號文件第四十六條㈢款“經濟補償以被解聘人員在該聘用單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個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資爲標準”中的“月平均工資”是指:本人月基本工資、國家和重慶市規定的津補貼。

22.從企業單位剝離出來並移交政府管理的事業單位,其中一部分人員是企業自行聘用的幹部,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是否認同其聘用幹部身份?

從企業剝離出來移交政府管理的事業單位中,由原企業聘用的幹部,經同級政府人事部門審覈備案 的,認同其聘幹身份;未經同級政府人事部門備案的,按照事業單位聘用職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規定,通過考試考覈合格者,認定其聘幹身份,不合格者安排其他工作崗位或分流。

以上解釋,如國家有新的規定,按新的規定執行。

二οο三年十月十三日

附件2:

利用分配的“槓桿”原理 尋求事業發展最佳支撐

爲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分配的“槓桿”原理,推動事業快速發展,南岸區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分配製度改革探索。

一、南岸區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的幾種基本形式

南岸區在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中,依據中央、市、區有關改革文件精神,在區人事局的指導下,各單位堅持從本單位實際出發,進行了積極而穩妥的探索。

㈠ 實施“績效工資”,發揮分配的激勵作用 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創新性工作,直接涉及職工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容易產生新的矛盾,區事改辦率先在該區人民醫院進行了探索,他們從醫務人員多是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出發,在國標基本工資不動的前提下,實行了“成本覈算+二級分配製度”的績效工資改革。醫院按時足額發放職工的國標基本工資,將科室創收的總收入全部上繳醫院,在扣除管理費用、成本費用和發展基金後,餘下部分獎勵科室,作爲科室的績效工資,這是一級分配;科室按個人工作量、重大疑難關鍵技術、醫療差錯缺陷、醫德醫風等工作績效的綜合考覈情況,進行科室績效工資的二級分配。具體操作如下:

一級分配,即科室績效工資=(科室總收入×90%-成本費用)×40%。

其中管理費用=科室總收入×10%;

發展基金=(科室總收入×90%-成本費用)×60%;

在二級分配中,醫院只提出了個人工作績效考覈評分的原則以及崗位、職務和職稱係數(不重複累計)的建議意見,原則上不干預科室的二級分配。

南岸區人民醫院實施的“成本覈算+二級分配製度”的績效工資改革,降低了科室的成本,鼓勵了創收,醫院效益、科室效益和個人收入按比例得到同步提高,收到了一舉多贏的效果。

㈡ 推行“質量工資+獎勵工資”分配形式,健全分配激勵機制 ㈢ 實行“效益目標工資”的分配方式,促進單位效益的增長

南岸區人防地下商場管理辦公室,是南岸區人防辦公室下屬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管理辦公室職工工資全靠自己創造。改革前,實行保底的事業單位職員職務等級工資制,商場效益好壞,與職工的收入關係不大,積極性得不到發揮。2002年前,商場管理辦所屬兩個商場年創收最高爲96萬。2002年,商場管理辦公室實行了效益目標工資改革,儘管商業景氣度遠不如前幾年,但當年的承包任務就爲150萬,實際完成了170萬。今年,管理辦又與人防辦簽訂了150萬的承包合同,在“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上半年也實現了承包任務完成過半。

效益目標工資的具體方式爲:

商場管理辦將收入按月全部上繳區人防辦,管理辦在完成承包任務的前提下,由主管單位撥付全年收入的53%作爲管理辦的所有運作經費(含人頭、水電、差旅、接待、臨時工、人員的各種保險等一切費用),商場管理辦公室根據《效益目標考覈辦法》,按月對員工進行“經濟”、“安全”、“經營”、“設備設施”、“精神文明”等全方位的指標考覈。完成各項考覈指標的發給國家規定的當月工資、獎勵、津補貼的80%,扣除20%留待年終發放;未完成考覈指標的則按《辦法》規定,給予相應的懲罰,在扣除20%的基礎上,再作相應扣除。如果年終未能完成全年承包任務,則不再補發扣除的20%;如僅完成承包任務,則只補發每月扣除的20%;如超額完成全年承包任務,則提取超額部分的50%作獎勵基金,其餘50%全部上繳。獎勵基金加上每月扣除的獎金或工資之和乘以50%作年終獎勵分配——效益目標工資,另外的50%作爲發展基金。效益目標工資按每月考覈、崗位職責、貢獻大小分類按等發放。

㈣ 施行“結構工資”,實現分配的科學化

重慶市廣益中學在1998年就實施了“國標工資+課時工資+效益工資+津補貼”的“結構工資”制度,是南岸區實施分配製度較早,新的分配製度比較配套、完善、科學的單位之一。其分配形式爲:

國標工資=固定工資+活工資(各佔國標工資的70%和30%);活工資=工作量工資+質量工資(各佔活工資的70%和30%)。工作量工資指教職工滿或超工作量,則全得,不足則適當扣發。質量工資是教學質量考覈爲一等的,增發活工資的5%;質量考覈爲二等的,發足活工資;考覈爲三等的,減發5%;四等則減發15%。

結構工資中的課時工資、效益工資和津補貼由學校自籌經費發放。課時工資按所任課時計發,對超工作量的教職工,發給超課時費。效益工資按年度考覈中德、能、勤、績四個方面,經自評、年級和教研組內互評、年級組長和教研組長考評、學生和家長測評、學校考覈組綜合審評的“五評”程序後,以分值量化,確定優、良、合格、差的等次,分出五等八檔,按等級檔次標準計發教職員工下一年的每月工資。津補貼一部分按人頭平均發放,如節日慰問費;一部分(更多的)則按職務、崗位分類、計等發放。

二、利用分配的“槓桿”原理,推動事業快速發展

南岸區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的實踐證明:堅持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出發,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的科學的分配製度,猶如在職工收入和事業發展的槓桿之間找到了一個最佳的支撐點,職工收入的“力臂”越長,作用於事業發展的“動力”就越大;如果沒有找準這一支撐點,付出的力越大,作用於事業發展的無用功就越多。 南岸區房管局海棠溪房管所自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以來,職工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素質不斷提高。代之以改革前的現象是:排危搶險爭着在第一時間出現場,不接受住戶的請吃、饋贈;危房監控員每到大風、暴雨來臨前,就主動和重點住戶聯繫,強化了對危房、危巖和堡坎的監控。2003年8月1日,正直週末,當天山城氣溫高達40oc,上新街48號窨井發生堵塞。接報後,疏浚組上午8:00就趕到現場開始工作,直到中午,被堵塞的窨井尚未疏通,住戶們紛紛邀請疏浚工吃了便飯再幹,工人們謝絕了住戶的好意,硬是幹到下午3:00疏通後,才吃午飯。 附件3:

以調整機構編制爲突破口

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江津市按照“確立科學化的總體佈局,堅持社會化的發展方向,推行多樣化的分類管理”的思路,結合人事制度改革,以調整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爲突破口,通過“調機構、改性質、定編制”,創新體制和機制,全面啓動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一、科學設置機構,理順體制關係。江津市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確定科學化的總體佈局,對現有事業單位設置進行“撤、並、轉”:對不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對部門所有、條塊分割,重複設置、過於零散、規模過小、服務對象單

一、任務嚴重不足、社會效益差的事業單位,根據情況予以合併;對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轉爲企業或中介組織。同時根據職能任務和工作性質,理順管理關係,實行歸口管理。

二、調整經費預算性質,逐步減輕財政負擔。爲了鼓勵各類事業單位面向市場,通過社會化服務走自我發展的路子,江津市根據事業單位職能任務和收費渠道,對經費性質進行相應的調整。一是將具備條件的政策規定性收費的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從嚴控制,並嚴格按程序批准調整爲財政全額撥款,其規費收入全部上交財政,由市財政按規定預算其各類經費,並按全額單位重新覈定工資標準。二是對有條件的財政撥款事業單位逐步向差額補貼過渡,或者改爲自收自支。三是將部分服務性、經營性自收自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分別改製爲企業或中介組織,或只保留其事業單位性質,實行企業化管理。

三、科學覈定編制,適度分流人員。江津市把精簡和重新覈定編制作爲這次改革的重要內容,定編時根據事業單位的行業特點、職能任務、經費性質重新覈定編制。一是原來已定編或有明確編制標準的,以原編制人數或編制標準爲基數,然後按20%的比例精簡定編。二是原來沒有核定編制,又沒有編制標準的,按實有人數減編。三是去年與黨政機構同步改革已定編的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再精簡編制。爲了保證精簡編制落到實處,江津市出臺了一系列人員分流的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事業單位人員辭職,一次性安置或提前離崗休息。

四、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江津市以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製度爲突破口,以推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爲重點,在全市事業單位中全面推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結構比例設置崗位,各類人員按崗位競爭上崗,雙向選聘;堅持活工資搞活,搞活工資分配,實行崗位工資爲主體的分配製度。通過改革,建立充滿生機的用人機制和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增強事業單位活力,促進事業發展和各項任務的完成。

【第2篇】農村綜合改革考察報告

市委組織部:

根據組織部的統一部署,12月23日,我們考察組對市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 掛職 *鎮鎮長助理期間的情況進行了考察,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的方法:根據考察工作方案,我們召開了城隍鎮在家的全體機關幹部會,王組長通報了這次考察的對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內容及重點,劉*進行了述職,機關幹部進行了民主測評,隨後我們找相關的黨政領導和中層幹部進行了個別座談。

二、民主測評情況:應參加民主測評33人,實到29人,得優秀票26票,稱職3票。

三、考察的綜述

考察組認爲:在七個月的掛職期間,劉*同志能夠擺正位置,端正思想,妥善處理機關工作與掛職工作的相互關係,突出工作重點,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充分發揮自己的政策業務優勢,做出了較大的成績。概括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進入角色快。他能從機關工作很快適應農村工作,與城隍鎮機關幹部打成一片,與姚花村的工作接上頭。經常深入姚花村,幫助村解決實際問題,理順村班子,積極支持村長工作,合理分工。

二是工作能力強。能夠把駐村的合作醫療、水費等工作任務徵收完成,使一個工作困難村、後進村變成先進村。

三是相融性好。虛心向機關幹部學習,與他們打成一片,很親近,融爲一體,關係處理融洽。

四是工作經驗豐富。對姚花村的上訪戶能親自上門做思想工作,與農戶交心談心,幫助解決徵地補償問題,維護農村的穩定。

五是有大局觀念。他有奉獻精神,幫助跑項目、爭取資金4萬元,解決村的機泵站長久失修的問題。他發揮自身的特長,指導城隍鎮的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使這塊的工作檔案齊全,政策落實到位。

六是合理利用時機,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督促農村政策落實到戶。他還能參加黨校的副科級理論培訓,遵守機關的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幹部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總之,通過掛職鍛鍊,錘鍊了思想,提高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和組織協調、開拓創新能力,拓寬了視野,增強了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市委組織部:

根據組織部的統一部署,12月23日,我們考察組對市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雄軍掛職鎮長助理期間的情況進行了考察,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的方法:根據考察工作方案,我們召開了鎮在家的全體機關幹部會,王組長通報了這次考察的對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內容及重點,劉軍進行了述職,機關幹部進行了民主測評,隨後我們找相關的黨政領導和中層幹部進行了個別座談。

二、民主測評情況:應參加民主測評33人,實到29人,得優秀票26票,稱職3票。

三、考察的綜述

考察組認爲:在七個月的掛職期間,劉軍同志能夠擺正位置,端正思想,妥善處理機關工作與掛職工作的相互關係,突出工作重點,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充分發揮自己的政策業務優勢,做出了較大的成績。概括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進入角色快。他能從機關工作很快適應農村工作,與城隍鎮機關幹部打成一片,與姚花村的工作接上頭。經常深入姚花村,幫助村解決實際問題,理順村班子,積極支持村長工作,合理分工。

二是工作能力強。能夠把駐村的合作醫療、水費等工作任務徵收完成,使一個工作困難村、後進村變成先進村。

三是相融性好。虛心向機關幹部學習,與他們打成一片,很親近,融爲一體,關係處理融洽。

四是工作經驗豐富。對姚花村的上訪戶能親自上門做思想工作,與農戶交心談心,幫助解決徵地補償問題,維護農村的穩定。

五是有大局觀念。他有奉獻精神,幫助跑項目、爭取資金4萬元,解決村的機泵站長久失修的問題。他發揮自身的特長,指導城隍鎮的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使這塊的工作檔案齊全,政策落實到位。

六是合理利用時機,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督促農村政策落實到戶。他還能參加黨校的副科級理論培訓,遵守機關的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幹部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總之,通過掛職鍛鍊,錘鍊了思想,提高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和組織協調、開拓創新能力,拓寬了視野,增強了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第3篇】關於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關於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一、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度、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確保“事改”有序推進。爲了確保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順利進行,重慶市人事局非常重視市委、市政府兩個層面的領導和督促作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王鴻舉親自擔任。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原市委書記賀國強同志親自到會指導,並做了重要講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召開了六次。“事改”方面的文件有12個是經過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由組織、人事兩家聯合印發,提高了文件的權威性。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有4名專職工作人員,3名兼職工作人員,其中常務副主任由市人事局一位助理巡視員擔任,專門負責抓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操作。市政府每年給“事改”辦撥付業務經費10萬元,專項用於“事改”工作。同時,重慶市還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作爲“改革深化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和每月通報制度,根據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開各部門主要領導聯席工作會議,協調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各縣、市、區和各行業系統改革進度進行統計和通報。通報直接對縣、市、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對改革力度大,成效顯著的給予記功;對領導不重視,推進步伐遲緩的做不合格處理,單位不得評優,領導個人不得評爲合格以上等次。對於重慶市委辦公廳這樣的單位,由於沒有及時上報改革方案,事業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都敢於直接報到市委書記那裏,上壓態勢明顯,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各縣、市、區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參與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重慶市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比較重視改革氛圍的營造。具體表現爲:一是改革之前,就組織精幹人員深入各縣、市、區及各行業進行調查摸底,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全市事業單位的性質、人員構成、人員數量、經費來源,做到了底數清、改革思路清,爲全面推進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層層召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動員大會,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義、目標、措施及相關政策、規定明瞭於最基層,既不誇大,也不隱瞞,擴大了基層羣衆的知情權,提高了基層羣衆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是通過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重慶市非常重視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的輿論造勢效應。改革之初,重慶市各大媒體集中2個月時間,對“事改”工作進行了專題宣傳和報道,大造改革聲勢。改革中,每出臺一項政策、舉行一次工作會議都要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報道,而且還根據“事改”工作的需要,不定期舉行新聞媒體通氣會。尤其是今年,重慶市將所有出臺的政策及“事改問答”56題全部上網,擴大了宣傳,增強了工作透明度,營造了積極的改革氛圍。

(三)抓好試點,穩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廣,利益格局調整幅度大,社會反響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各類矛盾,陷“事改”於被動。重慶市認爲“事改”就是“摸着石頭過河”,宏觀上要積極造勢,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改革共識,微觀上要抓好試點,慎重推進。在試點上,重慶市主要抓好了兩個層面的工作。一是縣、市、區層面,二是科研、教育、文化、衛生層面。具體操作中,重慶市先從經濟條件好,推進難度相對較小的縣、市 、區和行業開始試點,一點一滴潛心總結,形成成功經驗後,抓住時機,乘勢而爲,順勢而上,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而且在改革中,重慶市非常重視激勵機制的作用,對工作積極,推進迅速、穩妥,效果明顯的縣、市、區和單位,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和宣傳,行政從上面推,媒體從側面促,縣(市)區及各部門改革熱情競相迸發。

二、關於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在'領導'層面作文章,發揮'重磅炮彈'的轟擊作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老大難問題及一些重要政策的出臺,“事改”辦都是通過市委、市政府這個層面解決的,威力大,效果明顯

【第4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重慶市地處我國西南地區東北部、長江上游,1997年3月設中央直轄市,現轄14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17個縣、4個自治縣,面積8.23萬平方公里,人口3107萬。現有事業單位2.5萬多個,實有人員達49.5萬多人,覆蓋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農業等各行各業,其人員總量大概相當於黨政機關機構改革人員總量的5倍。其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約33.4萬人,佔67.5%,且大多數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早,配套措施相對完善,改革進度較快,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一、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度、主要做法

1999年天津會議之後,重慶市開始全面啓動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xx年重慶市召開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動員會議,計劃用5年時間,在xx年底前全部搞完。截止今年8月底,市屬64個部門展開62個,40個縣(市)區展開27個,近20萬人簽訂了聘用合同,佔42.9%。其中有13個部門、7個縣(市)區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聘工作全面完成。在改革中,分流人員達16322人,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統。通過改革,擴大了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和內部收入分配自主權,增強了事業單位活力,極大地調動了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一)加強領導,確保“事改”有序推進。爲了確保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順利進行,重慶市人事局非常重視市委、市政府兩個層面的領導和督促作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王鴻舉親自擔任。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原市委書記賀國強同志親自到會指導,並做了重要講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召開了六次。“事改”方面的文件有12個是經過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由組織、人事兩家聯合印發,提高了文件的權威性。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有4名專職工作人員,3名兼職工作人員,其中常務副主任由市人事局一位助理巡視員擔任,專門負責抓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操作。市政府每年給“事改”辦撥付業務經費10萬元,專項用於“事改”工作。同時,重慶市還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作爲“改革深化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和每月通報制度,根據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開各部門主要領導聯席工作會議,協調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各縣、市、區和各行業系統改革進度進行統計和通報。通報直接對縣、市、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對改革力度大,成效顯著的給予記功;對領導不重視,推進步伐遲緩的做不合格處理,單位不得評優,領導個人不得評爲合格以上等次。對於重慶市委辦公廳這樣的單位,由於沒有及時上報改革方案,事業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都敢於直接報到市委書記那裏,上壓態勢明顯,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各縣、市、區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參與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5篇】建築企業改革發展學習考察報告

20xx年2月20—22日,由xx集團董事長餘xx帶隊,xx集團和區企協聯合組成的考察團一行xx人,對xx省xx市四建、六建和xx集團3家建築企業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聽取情況介紹、觀看影像資料、現場互動、實地查看等方式,考察團一行全面瞭解了xx市建築企業發展情況和改革創新的經驗。

一、xx3家建築企業的主要特點

xx市是全國聞名的“建築之鄉”。xx省32家國家特級建築企業(其中:國企x家,民企xx家,年產值x萬億元),xx就有x家,佔了半壁江山。xx四建、六建、xx集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的3支勁旅。它們都有5個共同的特點:

一是“大”——經濟體量大。3家企業旗下均擁有數十個子公司、區域性公司,集建築設計、科技研發、建築施工於一體,年產值都在140億元以上。四建集團完成產值261億元,繳納地方稅收x億多元,佔通州區地稅總額的25%,實現淨利潤2億元。

二是“強”——綜合實力強。企業集體經濟雄厚,家家都有幾十億元的資產,公司總部大樓氣勢恢宏,辦公、酒店、居住等設施成龍配套。 3家企業10年前就晉升爲特級資質,都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次靠前。各家企業人才聚集,技術力量雄厚。四建集團擁有一級註冊建造師x多人,二級註冊建造師x多人。

三是“多”——精品項目多。四建集團奪得魯班獎十連冠,擁有“魯班獎”、“國優獎”、“詹天佑獎”等國家級優質工程大獎x項,六建、xx集團魯班獎都在x項以上。

四是“高”——管理水平高。3家企業管理模式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建立起符合企業實際、行之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信息化管理手段運用到企業經營管理和辦公的各個方面。

五是“好”——精神狀態好。xx建築人思想觀念前衛,謙和文明。有高度的親和力和向心力,言談舉止顯示出自信和底氣,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

二、xx3家建築企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xx地處長江三角洲,緊鄰大上海。建築業的發展有着深刻的地理、歷史、文化、政策淵源。上海的人才科技文化的直接輻射和帶動、江浙人的精明與務實、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傾斜扶持等優勢,是xx市建築業成功輝煌的重要外部因素。從3家建築企業講,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把靈活的體制機制和科學的管理相結合。主要經驗是:

(一)堅持把改革作爲發展動力。四建和六建原是國有企業,xx集團原是鎮屬集體企業,3家企業先後進行了四次改制。2000年,第一次改制,退出政府序列,形成了政府控股、經營層持大股、職工持小股的股權結構。2003年,進一步深化改革,公有股全部退出,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民營企業。,進行第三次改革,大膽吸納社會資本,增資擴股,壯大體量。又進行了第四次改革,股份向經營層和企業骨幹集中,內部股權部分流轉。改革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和潛能,增加了企業發展的動力,一次次改制,帶來一次次跨越發展。四建集團在2000年改制時,年產值只有x億元,7年後就到達x億元。

【第6篇】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考察報告

爲了認真貫徹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推進我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向縱深發展,按照今年我省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工作部署,建設廳巡視員鄧留獻率領廳城建處、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漯河市建委和市政管理處等單位一行7人,於4月4日至7日對山東省市政公用行業改革情況進行了考察學習。考察組聽取了山東省建設廳、濟南、煙臺等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的有關領導和處室負責同志的經驗介紹,就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有關問題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山東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城市政府十分重視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的發展,堅持以改革爲動力,以市場化爲導向,不斷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市政公用設施總量和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業從業人員達17.8萬人,城市供水普及率達98.03%,燃氣普及率達60.88%,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17059萬平方米,,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9.59標臺,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40.22%,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7.2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2.9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政府推動,投資拉動,爲山東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打下良好基礎

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視,1997年省政府就出臺了《批轉省建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報告〉的通知》(魯政辦發[1997]99號),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步伐。隨後,省委、省政府又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意見》、《關於搞好城市資產經營的意見》、《關於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對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省政府不還多次組織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項目招商引資活動,都爲推進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創造了很好的外部環境,收到了一定成效,爲進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礎。

1、以市政公用設施招商引資爲突破口,實現投融資主體多元化,促進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轉變。爲緩解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結合起來,把政府投入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積極運用bot、tot等方式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資和各類社會資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資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十五”以來,全省市政公用事業設施建設投資接近600億元,政府財政投入約爲1/3左右。濟南、青島按照“制銷分開”的思路,將制水廠存量資產盤活,融資外方資金3億元;山大華特公司與濰坊市坊子區政府合作,由山大華特投入5000多萬元現金,建設坊子區的一座自來水廠,一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許多城市出讓、轉讓的城市道路、橋樑冠名權和廣告經營權,收回資金用於市政設施投資;諸城市運用bot方式與青島銀河集團合作,融資1.2億元建設污水處理廠。

2、逐步放開市政公用事業經營和作業市場,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市場競爭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來,各城市圍繞打破壟斷、引入競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多種經濟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場,市場競爭態勢開始形成,促進了市政公用事業的運營和服務效率的提高。有6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已引入非國有經濟成分,實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國有公交公司獨家壟斷的局面。香港中華煤氣先後與青島即墨市和嶗山高新技術開發區、淄博、龍口成立了燃氣合資企業,正在與濟南、濰坊、威海等城市進行洽談合作;新奧燃氣先後與青島開發區、城陽區、煙臺開發區、聊城、日照、諸城、萊陽、鄒平等市地進行了燃氣經營合作。在市政、園林綠化和環境衛生等提供服務的行業,濟南、青島、淄博、東營、濰坊、濟寧、威海、臨沂、德州等城市,已開始推行道路保潔、綠地養護、公廁管理等作業權公開招標,轉變了作業方式,提高了養護質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業的公司制改制,推進設施管養行業的幹管分離,市政公用行業基層事業單位的改革不斷推進。幾年來,山東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轉省建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報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業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還進行了規範的股份制改造。青島市努力推動市政公用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普遍建立了企業經營責任期目標責任制,形成了企業績效評價辦法,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運營管理的相關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針對市政、園林、環衛養管行業的實際,各地普遍開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開和幹管分離改革,在一些環節上取得了一定進展。各城市普遍開展了市政公用行業企事業單位內部人事、勞動和工資三項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競爭上崗和“按績定酬”的分配製度,還有的進行了內部招標的嘗試。青島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業單位事改企,市轄四個區基本實現了市政、園林、環衛行業政事分開。濟寧市去年對原獨家承接市政道路設計施工的市政處進行改革,把管理養護和道路建設分開,除部分人員的工資由城維費列支外,其餘的一律推向市場,找米下鍋,他們還對事業改企業的職工,採取了保留事業身份和檔案工資的辦法,有效地穩定了職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業的價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資補償機制開始建立。近年來,爲理順和完善市政公用事業價格,山東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山東省政府把價格管理權下放給了各城市政府,進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價格機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順水、氣價格,垃圾、污水收費和其他市政公用設施有償使用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價格與價值倒掛的矛盾有一定緩解,城市公用設施無償使用的觀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費、污染者付費的意識逐步得以確立。各城市普遍開徵了污水處理運行費,有的還進行了收取垃圾處理費的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財政負擔。

山東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很多問題: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業改革的整體步伐仍然較慢,總體上滯後於其它行業的改革進程,而且省內各城市之間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不少基層單位有畏難有發愁和等待觀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門求穩怕亂,城市政府也沒有推進改革的壓力;三是改革的深層次問題還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員安置問題、資產處置,以及市場規範、行業監管等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四是價費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直接阻礙了改革的進程。

(二)圍繞難點、重點問題搞突破,爲推動全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東省建設廳會同省直8個部門組成調研組,開展了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調研。省政府分管領導和省建設廳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多方面聽取意見,通過認真調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業單位資產、人員構成等基本情況,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調研過程中,瞭解到改革的難點問題是“人到那裏去、錢從那裏來”,改革的重點是爲行業準確定位、爲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並代省政府起草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意見》。省政府於8月25日以魯政發[2003]74號文件正式印發。意見共有八個部分,二十六條,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具體政策措施,總體上是要通過抓好管理體制、動運作模式和經營方式三項改革,建立三種機制,即:按市場化要求理順管理體制,建立規範科學的政府監管機制;打破壟斷,徹底放開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投融資市場、經營市場和作業市場,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企轉制和企業制度創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業經營機制。生產性、經營性、企事業單位要在1年內完成改制,管理性、作業性事業單位要在2年內完成改革,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市場體系。

在制定《意見》中,爲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在確立改革總體框架的同時,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別是在事關人員安置、資產處置、政府投入、價費改革等重大問題上,他們本着積極穩妥的原則,多方面徵求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許多務實的、也很優惠的政策。具體要求是:

1、切實做好改制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安置工作解決好職工的後顧之憂。人員安置是企事業單位改制面臨的一個比較複雜和敏感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政策必須有突破,否則改革會陷入僵局。《意見》中明確,改制後的企業,原則上應全部接收原單位職工。在此基礎上,優惠安置老職工,合理補償中間層次,重新對等新職工。妥善安置老職工,主要的政策有:對工作年限已滿25年且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10年的人員,本人提出訂立至退休合同的,單位應與其簽訂至退休的合同;對改制前連續工齡滿20年且5年內(含5年)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可以實行內部離崗退養託管,並按事業單位退休的有關規定計發基本待遇;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按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規定執行,如低於原事業單位標準,可採用加發補貼的辦法解決。合理補償中間層次的職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據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職工退休待遇差額情況,爲原事業單位轉爲企業的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經費可一次性從原事業經費支出或從國有淨資產中扣除,改制後企業繳費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可從成本中列支;鑑於欠繳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以及應享受遺屬補助的人員的補助費,經省勞動保障部門確認人數和標準後,可在淨資產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對待新職工,就是對改制後新招收的職工按企業對待。

2、妥善處置改制單位資產,明確改制過渡期相關優惠政策。改革必須要支付相應的成本來推動,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國有淨資產應該是改革成本的主要來源。山東《意見》明確,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國有淨資產,應首先用於支付欠繳的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費,拖欠的職工工資、醫療費,改制時職工的經濟補償,離崗退養人員的費用以及涉及職工個人的其他有關費用。剩餘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業行業內統一調劑使用。行業內統一調劑不能解決的,由本級財政解決。淨資產中不夠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將其原使用的劃撥土地,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出讓,其收入按國家規定繳納稅金後,優先用於企事業單位支付改制費用。同時,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東在《意見》中還設置了3年的過渡期,對原國有的改制單位適當扶持。在過渡期內,改制企業可優先獲得特許經營權,;原財政補貼數額暫維持不變,用於支付改革成本,穩定人心;在同等條件下,改制單位在資質審批、工商註冊時應有一定的優先權,並可適當放寬條件;由事業單位改制組建的企業,可以享受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動市政公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市政公用事業改革,並不改變其社會公益事業的基本性質,政府決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對市政公用事業非經營性項目所需費用、企業的政策性虧損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應予以補償,同時隨着財力的增強,政府應仍要不斷加大對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投入。山東省《意見》中明確,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對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資機制。城市道路橋樑、公共管網、廣場、園林綠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仍以政府投入爲主,也可採取市場運作、以綜合開發帶項目的辦法建設大型市政公用設施;對尚不能完全市場化運作的市政公用設施,政府要進行政策扶持、投資引導、適度補貼;對可經營的市政公用設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資並逐步退出。要逐步轉變政府投入方式,實行項目代建、改變政策性補貼方式,變“養人”爲“養事”。同時,在改革過程中,政府財政要承擔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機關事業單位未啓動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職工按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不再補繳;改制後不保留國有資本的企業,對給予職工的經濟補償,原單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單位支付,原單位確實無力支付的,可從國有資產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級財政補貼。

4、建立合理的價費機制,促進市政公用事業良性循環發展。要改變市政公用事業建設高投入,低迴報的現狀,形成投入產出良性循環機制,就必須改變市政公用事業福利性供給運行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價格制訂和調整機制,進一步理順價格形成關係。山東省《意見》中明確,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單位改制後,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垃圾污水處理等行業的產品、服務價格,由各市、縣政府按照“生產成本+稅費+合理利潤”的原則確定,並根據社會平均成本和年度價格指數適時予以調整。按照“作業成本+稅費+合理利潤”的原則,制定和完善市政維護、綠化養護、環衛保潔等作業定額標準,並根據和各地勞動力成本變化搶救無效情況,定期予以調整,作爲具體作業項目招投標評定依據(三)狠抓落實,搞好配套,努力構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山東省74號文件出臺後,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對全省市政公用行業廣大幹部職工的震動更爲突出。抓改革、促發展,已經成爲當前全省市政公用行業的中心任務。各城市按照省裏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機遇,積極運作,大力推進改革,改革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煙臺、濰坊、濟寧等許多城市都出臺了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意見,召開了專題會議。濟南市政府出臺了《濟南市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試行辦法》;煙臺市將市政公司整體轉讓給中天集團,開創了山東事業單位一步轉製爲民營企業的先河。濰坊市完成了市屬市政公用企業改制方案的批覆,爲進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礎。

1、加大宣傳貫徹力度,努力營造推進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良好氛圍。山東74號文件出臺後,山東省相繼召開了不同層次的會議,對改革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發展現場會上,省委、省政府評分領導對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全省城市建設現場會,楊煥彩廳長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組織召開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研討會,邀請省直有關部門和專家就改革中具體操作問題進行探討;在今年的全省建設工作會議上,趙克志副省長和楊煥彩廳長進一步進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實施方案,供水、熱力、公交、燃氣、市政施工等行業年內必須完成改制,市政養護、環衛保潔、園林綠化等事業單位,年內改企改制爭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確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順利進行。爲推動改革的深入發展,最近,山東省建設廳城建處會同省定額站赴上海就市政養護、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定額編制進行了考察學習,並在濟寧市召開了部分城市市政園林環衛定額編制座談會,爲下一步3個養護定額的修編奠定了基礎。同時,還要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業價費調整機制和社會對公用事業價格的監督機制,爲市政公用行業全面走向市場奠定基礎。

3、抓好試點,積累經驗,穩步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具有基礎性、公益性和自然壟斷性等特點,是爲生產、生活提供基礎設施及共同條件的產業,直接影響到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所以,推進改革必須要典型引路,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穩步推進。我省確定煙臺、濰坊、濟寧三個城市爲改革試點城市,廳裏建立了聯繫點制度,分別派出一名廳領導負責指導、聯繫試點城市的改革工作。我們也要求和城市在制定方案時,要明確試點縣(市、區)和試點單位,總結經驗,穩步前進。

4、加強行業管理,轉變和完善市政公用事業政府監管機制。在城市供水、供氣、供熱、公共客運、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行業,他們準備各選擇一個城市,試行特許經營制度,切實轉變政府管理方式。穩步推進市政園林環衛等事業單位的改革改制工作,用足用好有關優惠政策,安置好現有職工,凍結事業單位和人員,逐步將管理職能和建設、作業職能分開,收回事業單位承擔的管理職能,並結合機構改革適當調整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在改革過程中,要加強對市政公用事業的市場監管,依法行使行業管理職能,特別是對市場化以後的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監管,確保有效供給和服務,確保社會穩定。

【第7篇】南通市建築企業改革發展學習考察報告

2月20-22日,由新七集團董事長餘寶琳帶隊,新七集團和區企協聯合組成的考察團一行32人,對江蘇省南通市四建、六建和江中集團3家建築企業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聽取情況介紹、觀看影像資料、現場互動、實地查看等方式,考察團一行全面瞭解了南通市建築企業發展情況和改革創新的經驗。

一、南通3家建築企業的主要特點

南通市是全國聞名的“建築之鄉”。江蘇省32家國家特級建築企業(其中:國企2家,民企30家,年產值2萬億元),南通就有15家,佔了半壁江山。南通四建、六建、江中集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的3支勁旅。它們都有5個共同的特點:

二是“強”--綜合實力強。企業集體經濟雄厚,家家都有幾十億元的資產,公司總部大樓氣勢恢宏,辦公、酒店、居住等設施成龍配套。 3家企業10年前就晉升爲特級資質,都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次靠前。各家企業人才聚集,技術力量雄厚。四建集團擁有一級註冊建造師300多人,二級註冊建造師400多人。

三是“多”--精品項目多。四建集團奪得魯班獎十連冠,擁有“魯班獎”、“國優獎”、“詹天佑獎”等國家級優質工程大獎33項,六建、江中集團魯班獎都在10項以上。

四是“高”--管理水平高。3家企業管理模式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建立起符合企業實際、行之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信息化管理手段運用到企業經營管理和辦公的各個方面。

五是“好”--精神狀態好。南通建築人思想觀念前衛,謙和文明。有高度的親和力和向心力,言談舉止顯示出自信和底氣,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

二、南通3家建築企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南通地處長江三角洲,緊鄰大上海。建築業的發展有着深刻的地理、歷史、文化、政策淵源。上海的人才科技文化的直接輻射和帶動、江浙人的精明與務實、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傾斜扶持等優勢,是南通市建築業成功輝煌的重要外部因素。從3家建築企業講,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把靈活的體制機制和科學的管理相結合。主要經驗是:

【第8篇】湖北、湖南、廣西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及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湖北、湖南、廣西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及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盟教育局職成教科 範如海

一、考察收穫

(一)針對大量未升學的畢業生調整農村國中辦學方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鞏固“普九”成果,推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切實做到爲農村服務。

2、荔浦縣是桂北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半山區縣。1994年在廣西農村率先“普九”後,縣委縣政府大膽改革,在全縣農村國中全面開展以“綠色證書”培訓爲主要內容的職業技術教育,納入縣“綠色證書工程”總體規劃,政府設立專項經費,由縣農村教育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部署,明確各鄉鎮黨委、政府和農業科技部門的具體責任和義務,教育部門積極主動,狠抓落實,開闢出“普九”後農村國中教育深化改革,爲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的寬闊通道。主要做法,一是統一規定全縣國中在全面滲透的基礎上,根據自願實行“2.5+0.5”分流,分流後集中專業課培訓。二是統一要求在上好“綠色證書”專業課的同時,增加一些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勞技小組活動,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培養多種勞動技能。三是縣“綠證辦”統一編印了《科學種養技術》作爲專用教材,學校也自編鄉土教材。四是縣教育局將此項工作列爲教育目標量化管理。五是縣“綠證辦”安排各“綠證”專業的主管部門按國家農業部制定的標準,統一組織專業知識考試和實踐技能考覈。

【第9篇】赴山東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考察報告

赴山東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考察報告

爲了認真貫徹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推進我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向縱深發展,按照今年我省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工作部署,建設廳巡視員鄧留獻率領廳城建處、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漯河市建委和市政管理處等單位一行7人,於20xx年4月4日至7日對山東省市政公用行業改革情況進行了考察學習。考察組聽取了山東省建設廳、濟南、煙臺等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的有關領導和處室負責同志的經驗介紹,就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有關問題進行了座談交流。

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近年來,山東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城市政府十分重視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的發展,堅持以改革爲動力,以市場化爲導向,不斷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市政公用設施總量和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到20xx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業從業人員達17.8萬人,城市供水普及率達98.03,燃氣普及率達60.88,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17059萬平方米,,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9.59標臺,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40.22,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7.2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2.9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政府推動,投資拉動,爲山東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打下良好基礎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視,1997年省政府就出臺了《批轉省建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報告〉的通知》(魯政辦發[1997]99號),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步伐。隨後,省委、省政府又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意見》、《關於搞好城市資產經營的意見》、《關於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對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省政府不還多次組織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項目招商引資活動,都爲推進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創造了很好的外部環境,收到了一定成效,爲進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礎。

1、以市政公用設施招商引資爲突破口,實現投融資主體多元化,促進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轉變。爲緩解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結合起來,把政府投入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積極運用bot、tot等方式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資和各類社會資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資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十五”以來,全省市政公用事業設施建設投資接近600億元,政府財政投入約爲1/3左右。濟南、青島按照“制銷分開”的思路,將制水廠存量資產盤活,融資外方資金3億元;山大華特公司與濰坊市坊子區政府合作,由山大華特投入5000多萬元現金,建設坊子區的一座自來水廠,一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許多城市出讓、轉讓的城市道路、橋樑冠名權和廣告經營權,收回資金用於市政設施投資;諸城市運用bot方式與青島銀河集團合作,融資1.2億元建設污水處理廠。

2、逐步放開市政公用事業經營和作業市場,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市場競爭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來,各城市圍繞打破壟斷、引入競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多種經濟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場,市場競爭態勢開始形成,促進了市政公用事業的運營和服務效率的提高。

有6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已引入非國有經濟成分,實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國有公交公司獨家壟斷的局面。香港中華煤氣先後與青島即墨市和嶗山高新技術開發區、淄博、龍口成立了燃氣合資企業,正在與濟南、濰坊、威海等城市進行洽談合作;新奧燃氣先後與青島開發區、城陽區、煙臺開發區、聊城、日照、諸城、萊陽、鄒平等市地進行了燃氣經營合作。

在市政、園林綠化和環境衛生等提供服務的行業,濟南、青島、淄博、東營、濰坊、濟寧、威海、臨沂、德州等城市,已開始推行道路保潔、綠地養護、公廁管理等作業權公開招標,轉變了作業方式,提高了養護質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業的公司制改制,推進設施管養行業的幹管分離,市政公用行業基層事業單位的改革不斷推進。幾年來,山東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轉省建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報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業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還進行了規範的股份制改造。

青島市努力推動市政公用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普遍建立了企業經營責任期目標責任制,形成了企業績效評價辦法,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運營管理的相關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針對市政、園林、環衛養管行業的實際,各地普遍開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開和幹管分離改革,在一些環節上取得了一定進展。

各城市普遍開展了市政公用行業企事業單位內部人事、勞動和工資三項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競爭上崗和“按績定酬”的分配製度,還有的進行了內部招標的嘗試。青島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業單位事改企,市轄四個區基本實現了市政 、園林、環衛行業政事分開。

濟寧市去年對原獨家承接市政道路設計施工的市政處進行改革,把管理養護和道路建設分開,除部分人員的工資由城維費列支外,其餘的一律推向市場,找米下鍋,他們還對事業改企業的職工,採取了保留事業身份和檔案工資的辦法,有效地穩定了職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業的價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資補償機制開始建立。近年來,爲理順和完善市政公用事業價格,山東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山東省政府把價格管理權下放給了各城市政府,進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價格機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

不少城市都在理順水、氣價格,垃圾、污水收費和其他市政公用設施有償使用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價格與價值倒掛的矛盾有一定緩解,城市公用設施無償使用的觀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費、污染者付費的意識逐步得以確立。各城市普遍開徵了污水處理運行費,有的還進行了收取垃圾處理費的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財政負擔。

山東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很多問題: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業改革的整體步伐仍然較慢,總體上滯後於其它行業的改革進程,而且省內各城市之間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不少基層單位有畏難有發愁和等待觀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門求穩怕亂,城市政府也沒有推進改革的壓力;三是改革的深層次問題還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員安置問題、資產處置,以及市場規範、行業監管等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四是價費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直接阻礙了改革的進程。

【第10篇】基層工商所監管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對策考察報告

基層工商所,是全市_、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着力增強領導幹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包括政策理論水平、大局觀念、組織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和識人用人的能力等。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議事決策機制,加強民主監督。切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效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如吳中區工商局做到“四注重、四幫助”。對老幹部注重尊重

——幫助其發揮優勢;對年輕幹部注重錘鍊——幫助其快速成才;對轉業軍人注重引導——幫助其轉換角色;對女幹部注重關愛——幫助其克服困難。

_、加強隊伍能力建設。一是組織與基層工商所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着重圍繞“六會”,即會監管、會辦案、會服務、會維權、會協調、會電腦展開培訓,提高基層幹部綜合監管執法能力。二是按照與機關幹部業務相適應的“五能”,即能調查研究、能出謀劃策、能撰寫公文、能組織協調、能指導落實進行培訓。如××工商局制定了《公務員隊伍提升履職能力分類管理辦法》,__週歲以下公務員以培養複合型幹部爲管理目標,以實現“一專多能”爲基本要求;__週歲至__週歲公務員以培養專業型幹部爲管理目標,以實現“一專、拓展多能”爲基本要求;__至__週歲公務員以培養適崗型幹部爲管理目標,以實現“履職盡責”爲基本要求,並鼓勵熟悉精通更多的崗位業務。三是組織業務骨幹,以點帶面,對信息化知識和食品安全科技監管手段進行培訓。四是建立嚴格考覈、嚴格獎懲的激勵機制。五是構築科學的競爭機制。競爭是提高素質的驅動力。競爭上崗是激發工商所執法隊伍活力、推進工商所隊伍建設的有效方法。要通過建立公平的競爭規則,培育基層工商所執法的競爭精神,營造優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環境,以此增強工商隊伍的危機感,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

_、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逐步建立權責分明、行爲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抓好“六項禁令”和“十不準規定”的貫徹落實,做到嚴要求、嚴監督,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務實、爲民的高素質工商隊伍。

二、××工商所的現狀

(一)基本情況

截至____年__月,我所共有工商幹部_人,管轄涓橋鎮、裏山、秋浦兩個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___平方公里,個體工商戶____家,各類企業___家,市場_個。

【第11篇】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省政府諮詢委員會赴山東考察組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山東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以“三個有利於”爲標準,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爲了進一步學習山東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經驗做法,3月上、中旬,省政府諮詢委員會組織考察組赴山東考罕,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供我省領導參考。

一、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情況

山東省國有經濟比重大,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截止1999年6月底,全省各類企業(包括鄉鎮村辦企業)68411戶,其中國有企業8107戶,集體企業51763戶。全省限額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3272戶,其中大中型企業1402戶,小型企業1870戶。國有工業企業在全部限額以上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戶數佔28.7%,資產佔63.9%,銷售收入佔48%,利稅佔52.3%,利潤佔22.7%。全部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3.4%。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全部國有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戶數佔42.8%,資產佔90%,銷售收入佔89.6%,利稅佔95%,利潤佔99%。平均資產負債率62.5%。全省重點抓的111戶重點國有企業在全部國有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戶數佔3.4%,資產佔77%,銷售收入佔75%,利稅佔93%,利潤佔94.3%。平均資產負債率59.96%。這111戶重點國有企業是山東省國有工業的骨幹,是關鍵的少數。

黨的十五大特別是去年以來,山東省圍繞實現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標,在總結前幾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山東省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三年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劃。去年初制定了《關於111戶重點國有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魯辦發[1999]5號),進一步明確了到2000年末山東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點對象、任務目標和要求,對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爲了貫徹落實好5號文件,今年以來,省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分片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做了全面動員和部署;分管副省長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專題研究制定與5號文件相配套的辦法。目前已下發了3個: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暫行辦法、重點國有企業年度財務審計評價辦法、重點國有企業增資減債意見。另外,國有企業管理者任職資格標準和認證辦法、科技貢獻獎勵辦法、年薪制辦法、離任審計辦法、向部分企業派駐稽察特派員辦法等,有的省政府已研究同意,有的正在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省經貿委組織專門班子,到地市抓落實,進行指導,並針對改革中的問題舉辦多場專題講座講解有關法律法規、基本知識和操作要領。同時,各地市各部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把貫徹5號文件、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作爲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做了大量工作。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之後,省委立即召開了七屆二次會議,專題研究山東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問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關於貫徹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魯發[1999]24號)。這個意見共37條,對山東國有企業乞討革的目標、任務、措施作了進一步的分解、細化和明確,以確保實現江總書記提出的“三年率先”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山東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出現了過去沒有過的新局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明顯加快。

山東中小企業改革是從縣域企業改革起步的。80年代中期,周村就開始了鄉村企業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真正取得較大突破的是諸城等市縣的改革。1994年8月在濰坊召開的第一次全省縣域企業改革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全省縣域企業改革的序幕;1995年7月和1996年8月,省政府分別在諸城、濟寧召開了兩次全省縣域企業改革會議;1998年10月,省政府又在濟南召開了“全省中小企業改革工作會議”,這也是前三次縣域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的延續和擴展,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同志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的講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東的中小企業改革,始終堅持將鄧小平理論、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山東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山東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鼓勵探索,尊重實踐,尊重羣衆的創造精神,因企制宜,紮實推進,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規範和發展,成爲山東省整個企業改革工作中成績比較突出的部分,改革的成果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

到去年上增年,山東已有58205戶企業實選擇了各種形式的改革,佔全省企業總數的85%。其中國有企業已改制6370戶,改制面爲78.6%;集體企業已改制44364戶,改制面爲85.7%。股份有限公司565家,佔已改革企業總數的1%;有限責任公司6233家,佔總數的11.1%;股份合作制企業9818家,佔總數的17.4%;企業兼併2271家,佔總數的4%;出售拍賣7290家,佔總數的12.9%;承包經營5232家,佔總數的9.3%;租憑經營16706家,佔總數的28.5%;託管經營347家,佔總數的0.6%;企業破產1611家,佔總數的3.9%;合夥389家,佔總數的0.7%;其化形式6194家,佔總數的11%。

二、山東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做法

1、加快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步伐,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山東省堅持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爲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分層次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按照十五大關於“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山東把公司制改革作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必要步驟和重點任務來抓。全省111戶重點國有企業、核心企業完成整體規範改制的90戶,佔81.1%。其中,改爲股份有限公司的12戶,佔改制企業的13.4%;改爲有限責任公司的78戶,佔86.6%。111戶核心企業共有子企業1035戶,已改制674戶,佔65.1%。改制的子公司中,有限責任公司567戶,佔84.1%;股份有限公司82戶,佔12.2%;股份合作制企業25戶,佔3.7%。目前,111戶重點企業中,有32個母公司或子公司爲上市公司。公司制改革後,新型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開始形成,企業的領導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那種國有國營、工廠制的企業領導模式基本打破,建立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在明晰企業產權關係、建立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政企職責分開,企業邁向“四自”、“兩體”有了明顯進步;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進程中,堅持“三改一加強”同步推進,引導企業在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上下功夫,企業積極轉換機制,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着力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提高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抓好大企業,着力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大企業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是山東省近幾年堅持不懈的工作重點。“九五”以來,山東省從有利於資產優化配置、有利於國有經濟的戰略轉移、有利於企業集團形成合理經濟規模出發,通過兼併、合併、劃歸、投資控股等方式,內聯外擴,拉長優勢,壯大企業集團。目前,全省共組建大企業集團136個。在此基礎上,對大企業集團集中投入、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資本運營、推行低成本擴張,注重技術創新,始終堅持名牌戰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集團的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如青島市認真貫徹落實“抓大放小”方針,在“抓大”方面重點抓五項工作:一是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初步形成了“十大”企業集團,其中9家進入全國500家大企業行列,海爾集團去年銷售收入達268億;加快培植新的“十強”企業,作爲大企業集團的第二梯隊;抓緊扶植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爲主的“十高”企業,使其儘快佔領高新技術產業爲主的“十高”企業,使其儘快佔領高新技術制高點。二是對大企業集團集中投入。“九五”前4年投入250億元技改資金集中用於大企業集團。從1995年開始每年重點扶持3-4個企業,集中目標,重點保護。三是實施低成本擴張戰略。如海信集團利用當地的優惠政策,在貴州、撫順、淄博等地對5家企業實施了以盤活資產爲主的資本運作。四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全市249戶大中型企業中建立技術開發機構的佔38%,共建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3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14家,行業級1家。五是實施名牌戰略,創造出了市場前景廣闊、享譽國內外的70多種名牌產品,海爾冰箱、青島啤酒、雙星運動鞋、海信電視機、澳柯瑪冰櫃成爲全國馳名商標。

3、加快上市工作進度,通過資本市場籌資發展。山東省把企業上市融資作爲企業乞討革的重點,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上市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的機制,積極培植上市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薦條件成熟企業上市。一是充分發揮已上市公司的潛能。截止今年3月,全省已有上市公司54家,58支股票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對已上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回報率高、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積極爭取增發新股;對具備配股資格的上市公司,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注入優良資產,提高效益,創造條件,實現配股融資;鼓勵非上市的優勢企業收購、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買“殼”上市、借“殼”上市進入市場融資。二是爭取更多的企業上市。選擇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向上市公司掛靠,通過上市公司兼併、吸收合併等方式爭取掛靠上市市、尋求自身發展。同時,積極控索其他上市方式和融資渠道。三是建立企業上市培育機制和上市資源儲備庫。公佈上市公條和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實行企業申報制。選擇一批規模大、效益好、資產質量優和高科技企業,建立上市資源儲備庫。對這些企業認真扶持,培植其發展,採取多種方式,力爭早日上市面上。此外,加強對原權證掛牌企業的監管和扶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採取多渠道、多形式逐步消化吸收權證掛牌企業和社會流通股,確保社會穩定。

4、採取多種形式,全面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山東省中小企業改革總的要求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爲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爲核心,堅持“三改一加強”並舉,多種形式放開搞活。改革的着力點和落腳點是轉機建制。當前,山東省中小企業乞討革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各地把改革重點從一般經營方式改革轉向產權關係改革,加大力度,整體推進。在面上推進的同時,一些平均持股的改制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等辦法,適當增加了經營者和企業骨幹持股比例,探索出了職工入股、經營層控股、經營者持大股等新的股權結構形式。如淄博市1998年開始着手解決“均股制”問題,在規範運作的前提下,鼓勵經營層和經營者持大股,重點是把資產向經營者集中,有效解決平均持股造成的“二公有”、“二鍋飯”的弊端。這方面臨淄、恆臺等區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企業出現兩個50%,即經營層持股佔50%,主要經營者持股佔經營層的50%。臨淄區持股超過百萬元的經營者有10人,200萬元以上有3人。他們指出,一股連利,十股連心,百股連命,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建立經營者約束機制的根本。二是把改制與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實行配套推進。蓬萊市在企業改革過程中,撤銷了企業主管部門,成立行業管理辦公室,並依託各行業中的骨幹企業,組建社團性質的行業協會,爲企業提供服務,效果很好。三是注重規範運作,企業經營機制得到轉換。一些地方把1999年作爲企業改革規範完善年,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對企業乞討革進行全方位規範。煙臺市出臺了《關於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的試行意見》,濟南、濰坊等市出臺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工作暫行規定和議事細則,德州市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832家企業中,建立起較爲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佔80%以上。四是改革與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相結合。各地企業改革中,抓住產權關係改革這個關鍵環節,在放開所有權上做文章,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活的原則,大力進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與完善。榮成市國有集體資產在社會資產中的比重由改革前的83%調整到目前的49%,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德州市三級國有、集體企業由原來的2567家減少到837家,資產總量由209.85億元減少到123.9億元。有832家企業通過改革變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548家企業通過公開出售、拍賣轉爲個體私營,吸股資本金5.3億元,盤活存量資產43.8億元,新注入資金13.8億元,收回資本金3.02億元。通過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國有資產的運行質量明顯提高。1999年1-5月,全市國有和國有控股140家工業企業,資產增值率達到108.9%,其中67家骨幹企業資產增值率達到116.4%。五是改革與發展相結合,企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各地在改革中,注重把企業改革與資產重組、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及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正確處理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和發展潛力,企業效益快速增長。濟南市通過多種形式改制,到去年上半年企業淨資產比改革之初的1994年增加了1.2倍,年銷售收入提高1.3倍,實現利潤提高1.6倍,上繳稅金提高1.3。

5、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建立與市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是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是企業改革工作得以規範運作,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山東省非常重視改革配套政策的制訂,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修改、完善。如青島市制定印發了《我市資產運營機構非資產運營職能分解移交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對資產經營公司非資產運營職能進行剝離;威海市制訂了《關於改制企業職工持股會的試行辦法》、《關於加強改制企業土地資產管理的試行辦法》等,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工作範有序進行。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山東省其他領域的改革同步推進。青島市組建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對全市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農村社會保險工作進行管理,進一步深化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城建、旅遊、外貿以及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明顯進展。二是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分配製度改革力度,積極探索和鼓勵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個人收入與其貢獻和承擔的風險緊密持鉤。青島、淄博、威海等地對一些企業實行經營者年薪制與期股制,既有利於較長時期內穩定經營者隊伍,又有利於調動和增強經營者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青島市制定了《關於實行企業經營者薪制的試行意見》,在20戶企業先行試點,已有11戶簽訂了《考覈目標責任書》。同時還擬訂了《企業經營者實行期股期權激勵的試行意見》。

6、轉變政府職能,爲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以後,政府對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如何加強對企業的宏觀調控,確保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山東省各級政府在抓好機構改革的同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爲企業服務的意見,努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堅決制止亂收費爲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淄博市監淄區在學習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提出宏觀調控,放權經營,強化監督,搞好服務的思路。一是宏觀調控,放權經營。“產改”以後政府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是突出行業管理職能,通過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方式對企業進行宏觀管理。二是強化監督,依法行政。改制後,政府一方面對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着重抓工商、稅務、審計、統計監督,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維持公平競爭。三是強化服務,轉變作風。轉變政府職能,規範政企關係是重要的,但代替不了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兩轉”結合,搞好服務。重點是搞好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人才服務,做好再就業工作,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行政體系建設。

三、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給我們的啓示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20年的艱難推進,目前正處於攻堅階段。湖北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國有企業數量多,資產存量大,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務重。如何實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需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既以中央的方針政策爲準繩,又要結合湖北實際。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鑑,給了我們有益的啓示。

1、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關係到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大課題。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儘快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進展。

2、搞大搞強重點企業集團。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爲有所不爲的要求,儘快完成對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促進國有資本向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集聚。按搞大搞強、搞精搞專、綜合整治、退出淘汰四種類型,進行分類指導。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分批的原則,集中力量抓好重點企業集團的發展,不斷提高大企業集團的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跨國經營能力。

3、放開搞活經濟活國有小企業。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要在認真貫徹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擴展範圍,以產權改革爲突破口,以轉機建制爲着力點和落腳點,堅持“三改一加強”並舉,因企制宜,分類指導,一企一策,進一步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

4、建立有效有經營者選拔任用、分配機制、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已成爲制約我省國有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必須按照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大改革步伐。重點推進分配製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試行國有企業經營者目標管理年薪制和經營者持股、期股制度,控索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多種有效形式,改進國有企業經營者選擇任用辦法,建立健全約束機制。

5、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努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凡具備條件的都應實行覈准、備案制。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提高辦事效率,堅決制止亂收費,杜絕“管、卡、壓”。同時強化爲企業服務的意識,把轉變工作作風與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信息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人力資源開發服務體系和籌融資服務體系。

【第12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範文

站領導: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羅旭萍參加了由xx市人才培訓中心組織的赴重慶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學習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與xx市人事局事改辦、人事爭議仲裁處及xx市xx區人事局、xx市衛生局等部門就開展聘用制度、崗位設置、未聘人員分流安置、分配製度、社會保險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的先進單位座談交流。

xx市人事局是國家人事部推薦的改革較成功的城市之一,他們在聘用合同制和工資改革方面做得較好,從1999年開始搞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共形成下發了39個配套文件,通過強化行政手段、抓宣傳、抓培訓,開展試點,帶動全市2萬多個事業單位,30多萬名職工簽訂了國家人事部統一印發的《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合同》,籤合同率達95%,有1.6萬名職工分流。他們在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時,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編制具體崗位設置,明確責、權、利、義,競聘上崗、簽定合同。對不同類型的人按項目管理,按成本、效益分配,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度,分5個等級按相應崗位管理;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按工作能力和業績水平設定崗位工資;工勤人員按崗位等級規範,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權限。改革後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作。對全額撥款單位,國家發的部分不改,其它部分與績效掛鉤。

二、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養老保險解決不了,改革是很難進行的。現xx市對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但對財政覈撥的事業單位還不能按養老保險制度執行。

三、改革的優惠政策。爲穩定隊伍,採取老人老辦法,保護老同志。對工齡滿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提前5年離崗退養。申請離崗退養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晉升一次(最多晉升兩級工資)至正常退休年齡計算退休工資。

四、落崗問題。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機構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轉變,原則上不精簡人員。對競聘落崗人員,按原職務保留國家財政給的待遇,給予換崗。待聘人員,一年內單位給予2至3次上崗機會,不上崗的,一年後,交人才市場,由人才市場推薦2至3次上崗機會,仍不上崗的下崗。

據本次考察帶隊的xx市人事局工資福利處的潘建明處長說,xx市擬定今年對事業單位進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第13篇】關於韓國、日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情況及藥品管理的考察報告

關於韓國、日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情況及藥品管理的考察報告

應日、韓兩國製藥工業協會的邀請,中國社會保險學會醫療保險分會組織的由分會、國家發改委及北京、河北、天津、黑龍江、上海等省市有關人員組成的代表團,於2005年10日至21日赴韓、日進行了爲期10天的訪問,參觀考察了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日本厚生勞動省、日韓製藥工業協會、日本順天堂醫院、藥品研發企業等有關部門,聽取了有關方面的介紹,並與有關人士座談,重點考察了兩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情況尤其是老年人醫療保險問題和兩國藥品定價及管理辦法。

一、韓國醫療保險制度和藥品定價

(一)韓國醫療保險制度

韓國健康研究中心所長李相二教授爲代表團介紹了大韓民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該制度實施於1977年7月1日,最初僅納入擁有500個以上職工的企業,以後逐步擴大參保對象,歷經12年,實現了全民醫保。

1.韓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內容

1.1韓國國民健康保險的適用範圍

據2004年提供的數據:韓國總人口爲48.2百萬,其中健康保險適用人口占96.9%,另有3.1%爲醫療保護人口,是健康保險的補充部分。

健康保險適用人口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企業職工參保者(包括企業勞動者及被撫養者、公務員/教職員及被撫養者兩類),佔總人口的52.6%;另一部分是地區參保者(包括農村和漁村地區私營業主及世代源、城市地區私營業主及世代源兩類),佔總人口的44.3%。

醫療保護人口是指無能力支付醫療保險費者,這部分人羣的醫療費用由國家財政負擔,是醫療保險的受益對象。爲提高管理效率,政府將其委託給國民健康保險機構統一管理。

1.2國民健康保險管理經營體系

2000年以來,國民健康保險爲單一的管理經營體系,由獨立的國民健康保險公團代替政府管理,其職責就是負責體系的運轉和操作。該體系有五部分組成。其中,保險福利部爲政府部門,主要起制定政策、管理監督國民健康保險公團的作用;健康保險審覈評價員爲一中立機構,主要接受醫療服務提供者醫保結算的申請,經過審覈將結果報告國民健康保險公團;所有醫療機構被依法強制性規定爲國民健康保險的服務提供者,爲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每月向健康保險審覈評價員提出結算申請;參保者按規定繳納保險費,至醫療機構就醫時自付一定比例的醫療費用;國民健康保險公團主要執行保健福利部的政策,根據健康保險審覈評價員的審覈結果將醫保費用支付給醫療機構。

1.3健康保險的資金來源

1.3.1保險費繳納

參加者的保險費分爲企業職工繳納保險費和地區參保者繳納保險費兩種。

企業職工參加者保險費繳納按照公式:月保險費=標準月酬數*保險費率(在月資的8%以內,目前爲4.31%)來計算。其中,一般勞動者與公務員的保險費由僱主和被僱傭者各負擔50%,私立學校教職員由被僱傭者、僱主、政府分別負擔50%、30%、20%。

地區參加者保險費繳納按照公式:每戶保險費=標準收入點數*金額/點(目前每點126.5韓元)來計算,年收入超過5百萬韓元的家庭其標準收入點數根據收入和財產來確定,5百萬韓元以下的家庭其標準收入點數根據經濟活動(如性別、年齡等)和財產來確定。

1.3.2政府補助金

政府補助金主要用於地區參保者醫療費用支出部分的50%,其中40%來源於一般稅收,10%源於菸草負擔金。

1.3.32004年醫療費用支出構成

2004年醫療費用支出中保險費佔83%,一般稅收佔14%,菸草負擔金佔3%,國家財政補助佔了較大份額。

1.4國民健康保險本人負擔金制度

對於在綜合性醫院、醫院(小型)或診療所的住院病人需自負住院總醫療費用的20%;對於門診病人則根據就診醫院性質等不同,個人自負的比例和金額也有所不同。綜合醫院由本人負擔醫療費用總額的50%,醫院(小型)由本人負擔40%,診療所由本人負擔30%(總費用不超過15000韓元時,65歲以下者自負3000元65歲及以上者自負1500元)。

2.國民健康保險公團爲強化保險者作用所做的努力

國民健康保險公團旨在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社會安全保障水平,主要在預防疾病、提供服務和信息等方面不斷努力和完善。

2.1健康檢查事業

檢查醫療機構的質量管理。提高檢查的時效性和受檢者的滿足度;

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和提供可用資料。綜合分析健康檢查的結果,反映檢查制度的研究及改善現況,同時還用作後續管理資料,以給參保者提供不斷改進的高質量服務。

2.2增強健康的活動

管理健康需注意的人羣。對檢查結果異常的,通過基礎體力檢查,引導個人進行適合自己健康水平的日常健身運動。

發展肥胖者運動管理示範事業。

發展健康運動事業。通過健康運動,在事前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通過長期宣傳,強化預防功能,提高地區居民的健康認識。設立肥胖兒童教室,開展宣傳活動,進行身體成分分析器測量等。

2.3對合理使用醫療條件進行支持活動

支持慢性疾患者進行適當的使用醫療,提高健康水平,以健康保險財政的節減爲目的。對特殊病例進行個案管理。

引導合理的醫療使用,減少不必要的使用次數,對高頻率使用者進行就診諮詢管理。

2.4對參保者所遇困難的處理

確認醫療機構對參保者徵收的診療費是否適當,通過返還多收取的費用來處理參保者所遇的醫療費難題。

解決醫療使用過程中的困難。對醫院的診療程序等參保者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和不便事項,通過談話、介紹等方式來解決。

2.5醫療使用諮詢

提供醫療供應方的情報。立足於參保者對醫療機構選擇和使用上的便利,給參保者提供準確與可信賴的醫療使用上的便利信息。

提供經過選擇的健康、疾病信息,根據參保者醫療使用上的選擇提供便利,以及防止因對疾病的自我判斷導致的健康惡化狀況。

提供健康危險評價服務。根據和健康相關的生活習慣、家庭、環境因素等評價個人的死亡危險度的方法。提供改善健康的資料,目的在於引導生活習慣發生變化,使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6強化健康保險的保障性

對保險者發展健康保險的功能和作用進行再定義:強化自律性和責任性。

(二)韓國藥品定價和管理

1.基本情況

2000年7月,韓國政府進行了一項重大的改革,即將醫生的開設處方與藥劑師調配藥品的職責分開,也就是所謂的醫藥分業。但醫院尚保留部分藥房,爲住院病人提供輸液等藥品服務。處方藥均在醫療保險範疇,部分非處方藥品則根據適應症等來確定是否劃歸在醫療保險範疇。目前,韓國的處方藥有22000個品種,非處方藥有5000個左右品種。患者手持醫生處方可至國內所有藥店購買處方藥,政府爲了減少財政支出,規定藥劑師有權將醫生開具的藥品更改爲同類等效且價格更爲便宜的藥品,並將兩種藥品差額的30%獎勵給藥劑師。

2.藥品定價

處方藥均由政府定價,政府制定的是最高支付價。對於仿製藥品來說,首次上目錄的仿製藥品價格是原研藥價格的80%,第二個至第五個仿製藥品的價格定在已登載藥品的最低價以下且最高價的80%以下,第六個仿製藥品的價格定在已登載藥品的最低價的90%以下且最高價的80%以下。進口藥品在韓國定價時需參考英國、美國、日本、意大利、法國、德國、瑞士七國的價格情況。政府爲了鼓勵國內企業的製藥開發能力,將國內自行生產的原料製備的國內藥品製劑與國外原研藥定於同樣的價格。

3.藥價調整

除了政府認定的小比例藥品流通機構外,一般製藥企業的藥品均直接銷售到醫療機構。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每年進行四次藥品流通和藥價銷售情況調查,如發現藥品的政府定價與零售價有差別,則採取價格下調。

二、日本醫療保險制度和藥品定價

(一)醫療保險制度

讓所有的國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醫療服務是日本醫療供給體制上的一個重要的特點。1961年,日本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了“全民皆保險制度”,使日本的所有國民都成爲了醫療保險的被保險者,在法律上均享有醫療保險的權益。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發育地比較成熟,根據2000年WHO報告,日本醫療保險制度國際評價和國民健康壽命均位列第一,這與日本較爲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是密切相關的。厚生勞動大臣政務官藤井議員及勞動省有關人員分別爲代表團詳述了日本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運營情況,並重點介紹了老年人醫療保險的現狀、困境和進一步改革思路,這對我國的醫保改革也將有所裨益。

1.日本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內容

1.1醫療保險制度的構成

日本的醫療保險從大的方面來講可劃分爲被用者保險、國民保險及以兩者爲基礎的老人醫療。

1.1.1被用者保險。

被用者保險包括政府掌管健康保險(面對中小企業,由政府運營)、組合掌管健康保險(由大企業運營)、船員保險、各種共濟組合(國家和地方公務員、私立學校教職員)。

1.1.2國民健康保險

國民健康保險是由市町村運營的,以居住地範圍內的一般居民、自營業者和農民爲對象。

1.1.3老人醫療制度

老人醫療制度針對的是加入被用者保險和國民健康保險中的70歲以上者,或65歲以上70歲未滿但被確認爲殘疾或臥牀不起者。從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老人醫療對象的年齡將分階段地提高到75歲(每年提高1歲)。

1.2醫療保險資金來源

1.2.1保險費繳納

企業在職職工按照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通常是8.2%。其中,個人和單位各承擔50%;國民健康保險的資金繳納,一般與養老保險的繳納合並計算,分ABC三種類型進行測算。類型A:根據各家庭前年度的所得來計算;類型B:一個家庭的繳納數按照其人口平均計算;類型C:不論收入和年齡,根據加入人口數平均計算。

1.2.2政府分擔

爲確保國民健康保險能持續運營,國家和地區政府給予財政投入。對低收入者減免的保險費,按照國家1/2、都道府縣1/4,市町村1/4比例分擔;對醫療費用過高的市町村,由都道府縣和市町村兩極政府進行費用審覈。過高的醫療費,除用保險基金補償外,國家、都道府縣和市町村三級政府各分擔1/6。

1.3醫療費用個人負擔比例

由於日本急速的少子女高齡化進程、經濟形勢低迷、醫療技術進步、國民健康意識改變等醫療相關環境的變化,醫療費用支出逐年攀升,對國家財政產生了明顯的壓力。2002年,在醫療保險制度的修訂中,對個人負擔比例作了調整。修訂後的個人負擔比例爲:70歲以上者自負10%醫療費用(收入在一定水平以上者要自負20%);3至69歲者自負30%;3歲以下者自負20%。爲確保加大個人負擔力度政策的平穩實施,同步還配套實施“高額療養費制度”,即設定月個人支付醫療費的上限,超過上限後的醫療費予以減免。

2.老人醫療

2.1現行老年人醫療費總體情況

日本人口的老齡化進程迅速,而且高齡化趨勢明顯,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0%(預計中國在2040年將達到此比例)。目前日本人口平均壽命爲男性79歲,女性86歲,佔世界首位。老年人的醫療費支出明顯,佔總醫療費的比例高。2002年數據顯示:65歲以下者人均年醫療費用爲14萬日元,65歲以上75歲未滿者人均50萬日元,而75歲以上者人均高達79萬元;75歲以上者醫療費用佔總醫療費的比例爲26.7%,65歲以上75歲未滿者佔23.2%,預計到2025年,75歲以上者醫療費用比例將上升到48%,65歲以上75歲未滿者醫療費用比例略下降到21%。老年人醫療費的增長對國家財政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爲促進醫療保健事業,政府認爲有責任保障醫療制度的平穩運行,同時採取各種措施控制醫療費的過快增長。

2.2老年人醫療費負擔構成

現行70歲以上老年人醫療費構成除個人自負10%外,餘下90%部分由保險資金和財政共同負擔。其中,保險資金負擔餘下部分的54%,財政負擔餘下部分的46%(國家2/3、都道府縣1/6,市町村1/6)。

2.3改革現行日本老人醫療制度的初步設想

鑑於目前存在的老年人醫療費增長快、財政負擔重、老人醫療制度的運營主體和責任主體不明確等問題,厚生勞動省正積極研究建立全新的老年人醫療保險制度,確定合理的老年人自負比例,明確醫療費負擔主體和繳納保險費主體,從而不再依賴於年輕人保險費的支撐,也可使年輕人繳納保險費的負擔趨於合理,不致過重。力爭實現年齡段之間、保險者之間的保險金公平化、制度運營責任主體的明確化。

3.2006年國會提案

在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中,國民健康保險和組合掌管健康保險的財政基礎薄弱,政府掌管健康保險由政府獨自運營,不可能兼顧地區差異而引發矛盾。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厚生勞動省考慮在2006年國會提案中將被用者保險、國民健康保險分別以都道府縣爲單位軸系軸心進行再編統合,以穩定保險者的財政基礎,發揮保險者功能。

4.醫療機構

爲進一步加深對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感性認識和理解,代表團參觀了一傢俱有一百多年曆史的順天堂私立醫院。該院目前有2273名員工,開設30個科並設立1020張牀位。2004年統計數據顯示:日門診量約爲3763人,日住院量約934人。代表團聽取了院方的基本情況介紹,並實地參觀了門診服務科、掛號處、病歷管理處、藥劑部、藥品供應倉庫、醫療保險室等部門,對醫院的業務流程有了較爲詳細的瞭解。令人感觸頗深的是:醫院的管理在各方面都真正體現出以人爲本的服務理念。醫院在門診設立服務科,由7位高素質的服務人員組成,並配備30臺輪椅,其主要職責是面帶真摯微笑主動詢問患者需要和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爲行走不便的患者提供輪椅,佩帶手語胸牌人員提供手語方面的服務;掛號處井井有條的管理使得原本熙熙攘攘的大廳變得秩序井然、悄然無聲,有專人負責建立初診患者的電子病歷、有護士確認患者執行醫囑的過程、由電子屏幕顯示電子病歷處理的結果、有專人協調各科室牀位的收治;醫院藥劑部配備有84名藥劑師,藥房的操作流程是醫生的處方由計算機系統傳送至藥房,經藥劑師確認後至配藥部門配藥,再經藥劑師審查後送至患者手中。一張處方需經藥劑師兩次確認,從而大大降低了出錯率。據介紹,患者可以根據醫生處方自行選擇在院內藥房(附屬於醫院)或在院外藥店取藥,同一藥品在院內藥房購買通常比藥店便宜,理由是藥店的藥劑師會提供用藥方面的指導從而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但與韓國不同,目前日本藥店的藥劑師無權更改醫生所開具的處方藥品,約有5%的患者會選擇在藥店購買處方藥;醫院的藥品供應倉庫主要負責採購藥品、住院注射劑配製和藥品出庫管理,還配備有突發自然災害所需的急救藥品;醫療保險室的工作也比較繁重,主要負責醫療保險的結算。醫院的醫保費用向審查機構申報結算前,先由該部門5名工作人員和2名醫生進行內部檢查和把關,仔細檢查每位參保患者檢查通知單的內容是否合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一旦由審查機構檢查並發現醫院差錯,將大大影響醫院的聲譽和保險金的支付保障,因此醫院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據瞭解,經過醫院的努力,在門診每月60000張處方中可能有200張被拒付,拒付率也較低。醫院按月向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申報前月的醫療費用,經過審覈,實際支付時間爲三至六個月,期間的醫療費由醫院自行墊付。

(二)日本醫療保險藥品定價和管理

1.總體情況

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有關人員向代表團介紹了日本藥品定價方面的有關情況。據介紹,從2000年以來,雖然全國醫療費和藥品費的支出均在增長,但藥品費佔醫療費的比重基本維持在20%。日本的藥品流通均由批發商代理,實行全國統一藥品零售價政策,不存在不同地區、以及醫院與藥店的價格差異。國家醫療保險制度中的藥品價格,是在國家醫療保險體系下,保險人付給醫療機構的補償價格。醫療機構購買藥品的價格可以通過與批發商協商而低於補償價格,因此在銷售價格和補償價格之間仍存在差價。藥品價格統一由厚生勞動省確定、頒佈,一般過程是廠家(公司)申報,厚生勞動省組織相關的專業協會評定,通過評定後頒佈實施。各類新藥(包括新的化學結構實體在內)每年四次(3月、5月、8月、9月)載入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仿製藥品每年一次(7月)進行調整。

2.醫療保險藥品藥價覈算原則

基本原則是:醫療機構採購價的加權平均值(市場實價)加上穩定藥物流通的調整係數(調整前藥價的2%)所得金額即爲新藥價。

特殊原則是:後上市藥品要比已是醫保藥的先上市藥品價格下調4-6%;對市場擴大、療效變化、用法用量變化、虧損品種的藥品價格進行再審覈。

3.新藥價格覈算

3.1覈算方式

3.1.1修正加算

對於在目錄中有同類藥的新藥來說,其價格根據目錄上現有參照藥品的價格進行計算,參照藥品的選擇依據是具有相似的適應症、化學結構、治療效果等。新藥的價格在參照藥品價格的基礎上根據其創新性、實用性、市場性因素進行不同比例的加價;對於在目錄中無同類藥的新藥來說,沒有參照藥品,則根據成本計算新藥價格。成本主要考慮生產(進口)成本、銷售費、管理費、營業利潤、商業費用等因素。

3.1.2國外平均價格調整

在根據相似療效比較方法、成本價計算方法覈算的制度性界限以內,若有同一組分等藥物在國外已經上市,則需用該國外流通價格做一定調整。其中,新收載品如果是對已收載品增加規格,則不做調整。國外平均價格是指參照美、英、德、法四國參照藥的價格算術平均值。如新藥的價格超出國外平均價格1.5倍時需下調,低於國外平均價格0.75倍時需上調,上調幅度限於原新藥價的2倍。

3.2覈算程序

新藥經批准後,廠家(公司)即可申請進入藥價收載,由藥價覈算組織進行第一次覈算,覈算後公佈覈算方案,廠家(公司)如無異議,則由有關部門向審議會報告覈算方案;如廠家(公司)有異議,則提交意見書進行第二次藥價覈算,覈算後將覈算方案向審議會報告,方案通過即可進入藥價收載,每年四次。

4.仿製藥品

首次上目錄的仿製藥品價格是原研藥價格的80%。如果已有其他仿製藥品列在目錄上,再申請進入目錄的仿製藥品的價格只能按照現存仿製藥品中最低的價格確定。如果包含某一有效成分的新批准上市的藥品及已經上市的藥品數量超過 20個,再申請進入目錄的仿製藥品的價格則在現存仿製藥品中最低的價格的基礎上再乘以0.9。

5.藥價調整

日本製藥工業協會爲代表團簡單介紹了 藥品上市後的價格調整情況。政府每兩年一次由中央醫藥品協會組織進行藥品市場調查和藥價調整。據粗略統計,2004年對11500左右個藥品進行藥價調整,其中約80%的藥品給予價格下調,僅100個左右藥品經再覈定後予以上調。鑑於醫藥市場的特殊性,政府正着手考慮將藥價調整期由兩年一次改爲每年一次。

6.藥品研發

據藤井議員介紹,日本醫藥品市場佔全世界的份額分別從1994年的21%、1998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1%,與此同時以加拿大和美國爲主的北美醫藥品市場從1994年的34%、1998年的42%上升到2003年的49%。因此,日本政府也積極鼓勵國內製藥行業提升藥品研發能力。本次代表團也參觀了日本田邊製藥位於東京的一個研究所,研究所的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先進的儀器設備、電腦自動化系統等都給代表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醫藥分業

日本也已實行一定程度的醫藥分業,患者對這一改革的評價也頗高,理由是醫藥分業後對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更好,原本在醫院藥房取藥後便了事,而在藥店取藥後藥劑師會提供更爲詳細的用藥說明。

三、考察後的幾點啓發

雖然本次代表團在日韓考察的時間不長,對兩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方面的瞭解也比較粗淺,但仍感到有不少值得我國借鑑的地方。

(一)提升醫療保障的公平性

日韓兩國經過多次的體制改革目前均已實現了全民醫保,使全體國民真正享受到了平等的醫療服務,這其中國家財政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中國第三次衛生普查結果顯示:44.8%的城鎮人口和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這一數據說明中國醫療保障的公平性是遠遠不夠的。爲此,政府應該承擔起國家醫療保障事業的重任,積極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確保制度公平。

(二)加快醫療保險立法

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醫療保險體系的運行均有法可依。而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缺乏相應的法律支持,面對防不勝防的欺詐騙保現象卻無相應的法律制裁。因此,急需制定和出臺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保險法。

(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目前日韓兩國尤其是日本,面臨的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醫療費上漲,國家財政負擔日趨加重,爲此兩國政府也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應對這一難題。這一現象在我國也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由於我國醫保基金籌資渠道單一,且退休人員不繳費,可否嘗試適當延長在職職工的最低繳費年限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趨勢給基金帶來的壓力。

(四)加強三醫聯動,適時實行醫藥分業

中國目前的藥品費支出佔總醫療費支出的60%左右,遠遠高於日本的20%和韓國的28%。這與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現狀、藥品定價和流通領域的不規範等因素有關,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藥分業也是解決目前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