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及賞析 (菁選通用多篇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及賞析 (菁選通用多篇

《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以下是人見人愛的小編分享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及賞析 (菁選通用2篇,如果對您有一些參考與幫助,請分享給最好的朋友。

翻譯 篇一

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

武陵:郡名,現在湖南常德一帶。

爲業:靠……謀生。

緣:沿。

夾岸:夾着溪流兩岸。

雜:別的。

落英:落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鮮美:鮮豔美麗。

異:詫異。

窮:窮盡。

林盡水源: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樣子。

舍:捨棄,放棄。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的寬闊明亮的樣子。

平曠:平坦寬闊。

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悉:全。

外人:陶花源以外的人。

黃髮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所從來:從哪兒來。

要:通“邀”邀請。

鹹:都。

問訊:打聽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

邑人:同縣的人。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裏出去。

間隔:斷絕了往來。

無論:不要說。

具言:詳細的說出。

嘆惋:感嘆驚訝。

惋:驚訝。驚奇。

皆:都。

延:請。

不足:不值得。

便扶向路:就順着舊路(回去)。

沿:順着。

向:從前的,舊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既:已經。

志:做記號。

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

遂:終於。

南陽:郡名,現在河南南陽。

規:計劃。

未果:沒有實現。

尋:隨即,不久。

問津:尋求,探求。

津:渡口。

註釋 篇二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曾更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田園詩人。他幼年失去父親,家道中落。由於社會動盪,早年一直沒有出仕,後爲貧窮所迫,陸續做過州祭酒、參軍、縣令等一些小官。爲官期間,爾虞我詐的官場使他認識到社會現實的黑暗,終於從彭澤令任上棄官歸田。

陶淵明受時代思想和風氣的影響,早年就有愛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滅後,他選擇了潔身守志、棲身田園的道路。陶淵明歸隱後親自參加了勞動,與下層人民有了較廣泛的接觸,同時對自然也更熱愛了。在此基礎上,他寫出了大量讚美田園風光、讚美農村純樸勞動生活的詩篇。由於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爲“田園詩人”。

陶淵明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平淡自然與深厚醇美的統一。他的田園詩寫的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日常的農村生活,反映的是歸隱後恬淡的心境與情趣。在表現方法上,這些詩歌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少見華麗,但這並不意味着平淡無味。在田園詩平淡的描寫中蘊含着陶淵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時陶淵明的田園詩還富有意境,所選的景物多具有鮮明的特徵,且飽含着詩人的感情,體現了詩人的個性特徵。

陶詩還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現出不平凡的意境,這種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諧,往往令人神往。這些藝術特色突出表現在代表作《歸園田居》五首中。詩中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爲“陶詩中的珠玉”。

陶淵明雖棲身田園,卻仍未忘懷現實,也未消沉頹廢,這種執着於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體現在詩歌創作中就形成了陶詩的另一種風格:豪放曠達的“金剛怒目式”,如《詠荊軻》等詩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憤雄壯的風格。

雖棲身田園,陶淵明仍無法逃避現實,自然災害和社會**仍困擾着他。現實的黑暗、醜惡,自身的經歷的痛苦和艱辛,以及農村的凋蔽、荒蕪,便引起詩人深沉的思考,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寄希望於理想境界,希望有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的桃花源理想社會。基於對幸福安定生活的嚮往,陶淵明創作了《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作品,這些文章質樸自然,有真情實感,言淺意深,深爲後世推崇。宋代作家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陶淵明對後世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