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

第1篇: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

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

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舉例說一說什麼是食物鏈,什麼是生態平衡。

3、通過課文中所列舉的事例,使學生明白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從而能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

4、培養學生的分析、感悟能力。

5、學習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

教學難點:

學習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張圖片,你們想看嗎?

2、看了左邊這張圖片,你的心情怎樣?看了右邊這張圖片,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3、右邊這幅圖中的沙塵暴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我們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4、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6課,警惕大自然的報復。

大家知道警惕是什麼意思嗎?警惕大自然的報復就是提放、小心大自然的報復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什麼?(另一方面,然界生物羣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

2、哪個自然段的內容說明了自然界生物羣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這一道理?(2)

3、哪個自然段的內容說明了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這一道理?(3、4)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從哪個現象看出自然界生物羣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1)理解食物鏈、生態平衡。

(2)爲什麼說這種平衡是微妙的?

(3)爲了說明自然界生物羣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這一道理,作者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舉例子的方法有什麼好處?(信服)

(4)你還能舉出有關食物鏈、生態平衡的例子嗎?

5、默讀第4、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事例說明了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這一道理?

(1)捕捉護林益鳥,就會破壞樹木生長。問:破壞樹木生長的後果是什麼?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是誰造成的?

(2)捕捉黃鼠狼,老鼠成災。問老鼠成災的後果是什麼?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是誰造成的?

(3)人們砍去森林,破壞草原,導致黑色風暴。

狂風爲什麼會颳起黃沙和塵土?土地被暴曬的結果會怎樣?(鬆散)

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是誰造成的?

(4)、第3、4自然段是用什麼寫法來說明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這一道理的?

(5)該用什麼樣的`心情來讀第4自然段?(沉重)

6、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寫了一種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現象?是什麼?(鳥類減少)

你知道鳥類爲什麼會減少嗎?(樹木資源遭到破壞)

鳥類減少,說明環境已經把鳥類逼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這裏的環境是怎樣的環境呢?破壞這一環境的是誰?

7、你還知道哪些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而導致遭到大自然報復的事情?

8、怎樣才能防止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呢?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怎樣才能防止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呢?

善待大自然,我們該怎麼做?

9、這節課我們還學到了一種什麼方法是什麼?

你會用舉例子的寫法把下面的一段話補充完整嗎?

電腦的用處可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很多好習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篇: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

這篇警惕大自然的報復語文教案範文寫得很出彩,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警惕大自然的報復》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中所列舉的事例,使學生明白“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從而能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

2、能夠舉例說一說什麼是“食物鏈”,什麼是“生態平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處罰”的道理。

2、能舉例說明什麼是“食物鏈”,什麼是“生態平衡”。 教學準備:

有關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課件;大自然美景的課件;有關1934年美國黑色風暴的紀錄片和有關近幾年沙塵暴的紀錄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大自然五彩斑斕、美麗、富饒,不僅給我們創造了生存的環境,還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來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自然。(課件展示大自然的美麗風景)

2、看完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

預設:(1)我們的國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

(2)這麼美的環境,讓我們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3、揭示課題。

大自然不但讓人盡情享受着美麗的景色,它還無私的奉獻着它的全部資源,養育着全世界幾十億的人口。可人類卻用自私和貪婪回報大自然的慷慨,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6課《警惕大自然的報復》。

二、自由讀文,邊讀邊想。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

2、再讀課文 提出問題。

預設:(1)大自然爲什麼要報復我們?

(2)大自然會怎樣報復我們?

(3)什麼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

教師梳理問題並板書。(板書3個問題)

3、帶着問題再讀課文,小組交流你理解了哪些問題。

三、合作交流,共議主題。

1、大自然爲什麼要報復我們?

預設:⑴因爲我們破壞了大自然。

所以用書上的話說,就是“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板書)

2、讓我們齊讀文章第一段。(生讀)

(1)第一段寫了什麼?

(2)理解句子:“鳥類減少,說明環境已經把鳥類逼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

重點理解“環境”一詞。

(3)人類對樹木的破壞嚴重影響了鳥類的生存,因它們之間 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處罰。(教師指板書)

3、再看黑板上的這句話,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1)什麼是生態平衡?

(2)破壞生態平衡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4、找出有關於生態平衡的部分讀一讀,可藉助書上圖示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

5、爲了讓同學們能更直觀的瞭解什麼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錄像。(放有關於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錄像)

6、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板書食物鏈和生態平衡)

小結:在自然界中,動物、植物、人類以及他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之間是相互聯繫的,他們之間又是相互制約的關係,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大家只有都嚴格遵守自然規律,才能相安無事的生存。而一但有一方破壞了這個生存規則,那麼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7、本文作者就列舉了一些事例來說明“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自由讀3~5自然段,看看作者都列舉了哪些事例。

預設:(1)如果人類捕捉護林益鳥,就會破壞樹林的生長。

(2)如果人類長期捕殺黃鼠狼,就會造成鼠害成災。

(3)1934年,美國東部因破壞森林、草原而遭受了黑色風暴的襲擊。

四、拓展昇華,重視環保。

1、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由於人類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的自然災害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把自己收集到的這方面資料來交流一下。(學生交流) 預設:沙塵暴、酸雨、蟲災??

同學們,聽到這些,我們的心都爲之顫抖。無論是誰破壞了生態平衡,都將會受到大自然無情的報復。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一段錄像。(放錄像)

2、看完這段片子你想說些什麼?

預設:(1)我們不但要保護好自然界中的動物,還要保護好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2)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不能濫砍濫伐。

(3)我們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那就是,我們要善待大自然,就要像對待我們的親人朋友那樣去關心它,愛護它,保護它,敬畏它,讓我們來齊讀最後一段。

總結:同學們,面對大自然對人類無情的報復,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讓警鐘長鳴!

擴展資料

什麼是酸雨?簡單地說,酸雨就是酸性的雨。煤含雜質硫,約百分之一,在燃燒中將排放酸性氣體它們在高空中爲雨雪沖刷,溶解,雨成爲了酸雨,

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釦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裏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於土壤、污染地下水,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如一九八一年

七、八月間四川省內近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相繼發生兩次暴雨,造成特大的洪災,人畜傷亡較大,直接經濟損失幾十億元以上。長期以來,由於自然植被不斷遭到破壞,水土流失驚人,每年有50億噸土壤流失,有600萬畝的肥沃土壤被沖瀉入海,每年水庫的泥沙淤積總量達1600萬立方米。由於人類不合理的濫墾、濫伐和濫牧,植被遭到破壞,加劇了大面積土地的沙化。

60年代開始,核能開發帶來了放射性污染,人工合成有機農藥的廣泛使用帶來全球水域的農藥污染,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激增,不僅出現了SO2在空氣中二次污染形成的酸雨,而且使空氣中CO2的含量大大增加,產生了溫室效應,這將引起世界性氣候的大變化。

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區接連兩天發生持續大風及沙塵暴天氣。沙塵暴發生時,遮天蔽日,能見度極低,空氣中充滿了微細的沙粒。這次沙塵暴的範圍從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地區一直到東部的通遼市南部,瞬時風力爲每秒16米。伊克昭盟達拉特旗風力最高達到10級。

前蘇聯自1954年起在哈薩克、西伯利亞、烏拉爾、伏爾加河沿岸和高加索的部分地區,盲目大量開墾荒地,到1963年的10年中墾荒面積6000萬公頃。由於耕作制度混亂,又缺乏防護林帶,加之氣候乾旱,造成新墾荒地風蝕嚴重。每年春季疏鬆的表土被大風颳起,形成沙塵暴。1960年3月和4月的沙塵暴席捲了俄羅斯南部平原廣大地區,使墾荒地區春季作物受災面積達400萬公頃以上。1963年的沙塵暴比1960年更爲嚴重,在哈薩克被開墾的土地上,受災面積達2000萬公頃。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一些地區,由於對森林的極度砍伐,更加速了沙塵暴的發生

二氧化碳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工廠及交通運輸、家庭大量燃燒化工燃料,再加上濫伐森林,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增加,產生溫室效應,導致氣溫升高,全球海平面升高,危及部分島嶼和大洲沿海低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