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教研活動 《自然之道》評課

國小語文教研活動 《自然之道》評課

國小語文教研活動 《自然之道》評課

和靜

汪老師執教的《自然之道》一課,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拯救了一隻被嘲鶇咬啄的海龜“偵察兵”,結果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而成爲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課文內容較淺顯易懂,關鍵在於讓學生懂得道理即可,因此馬老師根據本文的特點,採用了“質疑——釋疑”的方法讓學生自學課文,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挺濃的。由於課一開始是學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問題,因此,接下來老師讓讀書並討論所質疑的問題時,學生討論的挺激烈,在彙報交流時更是爭先恐後的發言,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聽課的教師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感嘆到:“如果學生節節都這樣該多好呀!我們再也不用爲大部分學生不發言而着急,再也不用爲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用爲講過的內容,考試時仍舊不會而惱火……”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爲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羣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衝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針對石老師的這節課,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析:

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爲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羣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衝突場景。揭示了自然之道。汪老師作爲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很好的按教材主旨、編者意圖來設計教學。她的課堂教學目標準確,教學重難點突出,且採用了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活動,能緊跟時代,與時俱進。下面就課堂表現談談初淺看法:

一、從教學思想上看

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執教者能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真正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能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爲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將教學過程變成師生共同探索的過程。

二、從教材處理上看。

執教者能夠深刻理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除了讓學生對文本做深刻地理解外,還通過說話寫話,感悟生活中應遵循自然規律的道理。用小練筆揭示故事結尾,昇華主題。

三、從教學過程上看

1、用兩個故事導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兩個故事背後的道理給學生學習本文道理埋下了一個伏筆。

2、整堂課,老師都是把問題拋給學生自問自答自學。從開始的故事導入,學生講出故事道理,到新課小組自議,“自然之道”的道理,然後學生質疑探討,爲什麼要救幼龜?又爲什麼說救一隻海龜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學生圍繞着這些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這些問題。

四、不足之處:

1、故事導入中,如果第二個故事轉變一種教學方式,也許會感覺更有特色。第一個故事是由老師親自講的,那麼第二個故事如果能由學生自學,或者請學生來講,也許更好。

2、老師把問題拋給學生,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卻沒能調動起來。

五、給我的啓示:

1、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行爲我們是否足夠關注?

我們都很注重引導學生去文章當中去尋找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然後來承接和迴應老師提出的問題。這種意識很好,汪老師也做到了。如果我們再仔細點,會發現只有部分學能做到真正得法地去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其實也就是課堂上發言比較積極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還只是很空泛的,很模糊的,甚至很不準確的,乃至根本無法表達,因此他們的思維始終是跟着別人的。有的甚至連筆記、橫線、記號也沒有做,中高年級的學生可能也需要培養這種閱讀的習慣,既然老師已經有強烈的意識,那麼也要讓學生有強烈的意識,不僅要找到段落和句子,還要把重點詞語圈畫出來,在旁邊寫上小小的批註等等。學生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最簡單的就是考試閱讀題,連最基本的找文中的詞語,居然許多學生找不出來,有的問題回答是不着邊際,都與此有關吧。

2、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爲什麼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時講課中大部分學生的興趣調動不起來?爲什麼老師苦口婆心地給學生講新知識,他們不領情?爲什麼老師一再強調認真聽講,他們仍舊我行我素……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也曾發現過一說讓學生“質疑”,學生便爭着問,爭着解答,這可能是學生終於得到了發揮主體性的機會了吧?他們不願意聽老師嘮叨那麼多,也許老師講的他們會,而他們不會的地方老師沒有講到。所以他們纔沒興趣,所以他們才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他們纔不領情。於是,我又想到了教學中的“三講三不講”原則:三講即: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三不講即: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仍然不會的不講。原則倒是曉得,但要如何把握學生的會與不會,才能掌握到老師的講與不講,這是我做不到或者說做的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