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一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表現秋天豐收的美好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

1、多種形式認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本課要認識8個字,會寫8個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分析字形,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形聲字,順口溜這些方式識記,這些方法趣味性強,調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2、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然後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

但是,在朗讀感悟過程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我讓學生喜歡哪句讀哪句,並想想爲什麼喜歡。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至於爲什麼喜歡,孩子們卻說不出來,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接下來就要靠教師的引導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寫顏色的詞語,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沒能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

那麼在我這節課當中,就可以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恰當的時候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通過梨與燈籠,蘋果與臉頰,稻子與大海,高粱與火把的對比感受秋天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接下來再讓孩子們讀,孩子們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了。

當孩子們理解了這美麗的豐收的熱鬧情景時,以“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將豐收的景象轉到豐收的原因,這樣孩子們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也會油然而生了,還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這些勤勞的人們的話,由此加深了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之情。這樣學生自然就能讀出對勞動人們的讚美之情了。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二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唸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爲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着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爲什麼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讚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着圖,不看着句子讚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讚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麼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麼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三

教二年級,儘管有許多的不適,但我還是努力改變着自己,處處適應學生,使自己的教學即紮實又有趣。因此本課教學伊始,我和學生以談話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說:“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說說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說詞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再如說“勤”字時,學生說“勤勞”,就啓發學生用“勤勞”說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四

《秋天的圖畫》這篇小短文描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最後點明中心──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美麗的圖畫。

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裏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麼?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說:“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後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把這些景物在圖上找出來,標上小紅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這個任務同學們都愛完成,很快就畫完了,看着圖,讓他們感覺秋天真得像幅畫。第三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後面是掛着,蘋果、稻海、高粱後面都是什麼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着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麼?”“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後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說不出地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鬆輕鬆,做個小遊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遊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着第四個求出臺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着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張競文舉起手,他慢條斯理地說:“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遊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說:“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着讚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爲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不是老師範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爲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穫到了成功。這樣的閱讀興趣盎然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閱讀。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基於此點,我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我不會忘記這句話: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你在上邊畫什麼圖畫了,我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去年教一年級,面對着天真可愛、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們,我時常想起這句話。因此我立志在孩子們的頭腦裏畫出最美的畫圖。一年級我培養了孩子們預習的習慣,曾有人說,一年級的孩子們不能課下預習,但是我覺得只要不給家長增加負擔,教給孩子們方法,他們會做好的。實踐證明,我成功了。在學第二冊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完成預習任務了。他們在課下熟讀課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詞,然後認讀生字,不會了,翻開課文找到那個生字讀課文,在句子中就能認識這字,他們還主動地用各種方法去識字,好到課堂上大顯身手——告訴同學們我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個字的!遇到有的同學沒有學會,小老師們可就要發揮作用了,他們教得很真。由於有了課下預習做基礎,我們的課還不算太趕,在課還可以培養孩子們說話、朗讀、寫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學生們已經把預習當成了必需要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覺得必須要做。這不就是一種好的習慣嗎?這個好習慣的養成,不就是學習過程嗎? 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也是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讀書的方法,養成好的習慣。古人說的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的學生如果從小就養成這樣的習慣,收穫會何其多啊。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五

本課是描寫秋天的一篇文章,文美,意更美。朗讀感悟背誦之後,帶領學生模仿寫四季。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本課的結構特點:第一句,呼喚秋天來啦;第二句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山野裏的景物的樣子;第四、第五句,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大雁南飛,來表達對秋天、對勞動那個人民的讚美。

接着,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相同季節的學生自由組合成一組,互相說出、補充本季節裏特有的景物,組內交流展示。

然後,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師相機指導篩選板書出季節裏特有的景物,並板書在黑板上。

最後,啓發學生說出本季節裏特有的景物特點,學習“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的表達方式,並借鑑。有的學生說的不是很準確,比如:“桃樹掛起粉色的燈籠”,“掛”自用的不是很準確,變引導學生看幻燈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認識,學生便體會到“桃子露出粉紅的臉頰”更好一些。……

放學的時候,陸陸續續,大家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春、夏、秋、冬各自開花。

二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動筆,雖然稚嫩,但“我願寫”,比“寫出文采”更重要!不急,慢慢來!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六

【教學片斷】

一、尋找秋天,蒐集落葉

課前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去體驗秋天,把說話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結合起來,言爲心聲。學生只有切切實實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這纔會有自己的發現和體驗,有了這種發現和體驗,表達的願望纔會激發出來。

1、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學了《識字1》後,知道秋天已輕輕地、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它正等着我們去尋找呢!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校園裏去尋找秋天,蒐集落葉。

2、尋找秋天,蒐集落葉,要求:

請小朋友要細心觀察,蒐集的樹葉量少形狀多,動腦想想這些樹葉像什麼,可以用來幹什麼?

3、以下截取活動中的片斷情景:

生1:看,操場上的小草都變黃,像一條黃地毯。

生2:這裏怎麼這麼香?這裏有桂花,這金黃色的桂花多香呀!

生3:草坪上有很多落下來的樹葉,有紅的、有黃的。

生4:快來呀,紅紅的樹葉多好看。

師:你知道這紅紅的樹葉叫什麼嗎?(告訴學生這是楓葉。)

師:小朋友把自己喜愛的落葉蒐集起來,待會兒製作樹葉畫。

二、拼貼作畫,想象表達

1、引導學生藉助圖片拼貼樹葉畫。用採集來的各種落葉,兩人合作完成一幅美麗的樹葉畫。這一活動,意在給學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設計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2、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所拼的樹葉畫,集體評議。鼓勵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欣賞。

【教後反思】

1、我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周圍環境,師生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去尋找秋天,蒐集落葉。學生在開放性的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秧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完全改變了,學生在活動中情緒高漲,氣氛特別活躍,他們善於觀察、發現。學生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教師從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變成了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

2、《語文課程標準》多處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

通融、綜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壁壘”。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學科中的教材作爲寫話的素材,從其它學科中去悉心開採,尋找適合學生的寫話素材,讓寫話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我在教學聽說訓練《秋天的圖畫》時與手工課進行組合,讓學生通過貼貼、畫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樹葉畫展現在眼前,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能力。

3、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裏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纔有好文章。”這充分說明了作文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引導學生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用語言表達生活。生活有多廣闊,作文教學的天地就應當有多寬廣。誇美紐斯說:“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通過讓學生親自採集樹葉,製作樹葉畫,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會與衆不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放飛心靈,充分想象,引導學生把自己製作的樹葉畫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後要介紹自己的樹葉畫,體現了學生真的想說、樂說、有話可說。學生說出作畫的過程,介紹畫的內容,集美術、手工、語文於一體。在做做、想想、畫畫、說說的過程中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最後,孩子們一邊看着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一邊講着自己編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聽得認認真真。在說說、做做、玩玩、寫寫中豐富想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