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 -《曹劌論戰》精品多篇

語文 -《曹劌論戰》精品多篇

《曹劌論戰》 篇一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君王齊桓公爲建立威信,以我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爲藉口進攻我國。國王魯莊公被迫出兵抵禦。曹劌是個有愛國之心的農民,聽到這一消息後,便請求見魯莊公。曹劌的同鄉對他說:“國家大事就讓那些吃肉的有權位的大官們去謀劃,我們平民老百姓,只要耕好地,守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曹劌卻不聽勸,說道:“那些大官們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只思慮眼前利益,宮廷雖意見紛紛,良策千條,卻都不能深謀遠慮,這樣仗就一定會打輸。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國難當前,我們身爲魯國人名又怎能不管呢?”於是,曹劌經歷許多艱苦,終於見到了魯莊公。

見到魯莊公後,曹劌問:“敢問大王,您憑靠什麼條件作戰呢?”魯莊公思慮了一下,說道:“吃的穿的等這些養生的東西,我都不敢一個人獨自享用,一定會把它分給別人。”曹劌皺了皺眉頭,不太滿意地說:“這些只是小恩惠,您分給了大臣們,而天下千千萬萬的人民們卻沒有得到,就不可能與民同樂,人民也不可能在打仗時配合您,聽從您的。”魯莊公肯定地點了點頭,又說:“在祭祀時所用的牛羊豬這三牲,還有玉器和綢帛,我都不敢隨便地改變舊制,不敢虛報數目,祭神時用的祭品數也一定如實地上報給神明”曹劌又搖搖頭,說:“對神明不說謊話,這種有限的誠意,小小的信用一定不能受到神明們充分的信任,他們也不可能會保佑您打勝仗的。”魯莊公開始有點急了,說道:“大大小小的要打官司的案件,即使我無法將每一個案件都明斷清楚,可是,我都一定是本着忠誠負責的態度按照實情來處理的,這回總行了吧!”曹劌微笑着點點頭:“恩!段案時明察秋毫,這倒是屬於忠於職守一類的事!您能這樣有誠意,就一定可以獲得民心,得民心,戰爭就基本上有了勝利的可能。恩!如果您做到這樣的話,倒可以憑藉這個與齊國打一仗!如果作戰的話,那時,懇請大王能夠讓我陪您一同前去!”

終於到了作戰的時候,曹劌果然與魯莊公一同上了戰場,並同坐着一輛戰車。曹劌很自信這次能夠戰勝齊國,因爲在戰爭前的時間裏,莊公一直都是察獄以情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這次的戰場是在長勺。莊公拿起鼓槌準備擊鼓宣命進軍時,曹劌阻止道:“大王,現在還不可急邃進軍。”魯莊公十分疑惑,但還是聽了曹劌的話,因爲他相信曹劌是個治國能士。等到齊國軍隊三次擊鼓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了,大王!”最後,齊軍大敗,齊國的敗軍們個個丟盔棄甲,狼狽地逃走。莊公高興極了,興奮地準備趕車追逐,曹劌又阻止了,說:“大王,危險,您還不能這麼做!”說罷,他便走下戰車,先俯下身子觀察了敵軍的車轍輪跡,然後又從容地登上了車坐前的扶手向遠處望什麼。這舉動使魯莊公更加疑惑了,疑惑之餘,魯莊公又聽到曹劌說可以追趕。於是,魯國軍隊馳前驅逐消滅了齊國的軍隊。

長勺之站勝利以後,魯莊公爲解開疑惑便問曹劌之所以“兩可,兩不可”的道理。曹劌說道:“在戰場上,雙方對敵,就要善於發現和利用有利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於戰爭決策者來說,或攻或守,需要掌握適宜的時機。而作戰一事,主要靠的是士兵們奮勇殺敵的勇氣。所以我軍先退讓一步,避開對方的銳氣,然後爭取有利的時機,由被動地位轉化爲完全主動的地位。因此在齊軍們

車追趕他們。”魯莊公聽後連連稱好,對曹劌讚賞有嘉,後封曹劌爲魯將。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長勺之戰”。

《曹劌論戰》 篇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出自春秋詩人左丘明的《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譯賞析: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戎行攻擊魯國。魯莊公預備應戰。曹劌懇求參見。他的同鄉說:“都是得高官厚祿的人在商議這事,你又爲啥要參加呢?”曹劌說:“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短少才智,不能遠見卓識。”所以上朝去參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啥應戰呢?”莊公說:“衣裳、食物這些攝生的東西,我不敢單獨專有,必定拿它來分給一些臣子。”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沒有遍及於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遵從的。”莊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必定憑着一片至誠,通知神。”曹劌回答說:“這點兒小誠心,不能被神信賴,神不會賜福的。”莊公說:“輕重不一樣的案子,我即便不善於明察詳審,必定根據實情處置。”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工作。能夠憑仗這個條件打一仗。要交兵,請答應我跟隨着去。”

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車。魯國齊國的戎行在長勺作戰。莊公計劃伐鼓指令進軍。曹劌說:“不可。”齊國戎行敲了三次鼓。曹劌說:“能夠進攻了。”齊國的戎行大北。莊公預備驅車追去。曹劌說:“不可。”所以向下調查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說:“能夠了。”就追擊齊國戎行。

戰勝了齊國戎行後,莊公問這樣做的緣由。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伐鼓振奮了勇氣,第2次伐鼓勇氣失落,第三次伐鼓勇氣就消除了。他們的勇氣不見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是不容易估量的,怕有伏兵在那裏。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紊亂了,望見他們的旗號倒下了,所以追擊齊軍。”

這個成語中的“鼓”指敲戰鼓;“作”振奮;“氣”勇氣。在原文中它是指作戰時第一次敲鼓最能激起戰士們的銳氣,多敲幾回鼓銳氣也就漸漸削弱了。如今咱們經常用這個成語故事中的“趁熱打鐵”來描述作事時要興起勁頭,一往無前。

《曹劌論戰》 篇三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曹劌論戰》,這一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27課。是一篇記事文言文。本單元選了三篇記事文言文,單元教學要求:學生利用學習現代記事文掌握的有關知識,形成的有關能力來幫助學習文言記事文。

我所帶的班級已經經過一年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表達習慣,尤其對文言文的句式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於常用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有一定的積累。而本篇課文着重敘述曹劌分析戰爭取得勝利的因素。雖然課文字詞句與現代漢語有較大的差別,但文章以人物談話爲主,又有一定的情節性,所以內容上不難理解。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詞句的意思,疏通文意。

2、誦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3、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敘述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的難點是: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新基礎教育提出:“教學設計應使語文課堂成爲開放性的課堂,要打破教師的壟斷控制,應該由書本世界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打通課堂語文與生活的關係,使語文課堂成爲關懷學生個體生命的課堂,關注教學進程中學生瞬間的感受和變化着的情緒,關注學生語言中每個閃光點和障礙點。”王榮生教授也曾提出:“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幫助學生學,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就是組織學生學的活動,教學流程就是學的活動充分展開,努力營造以學的活動爲基點的課堂教學。”基於以上的理念,對於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3、再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4、研讀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5、遷移拓展。

在學習本課之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要求在朗讀上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並結合課文註解大致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過程的第一環節由課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是:題目《曹劌論戰》中“論”是什麼意思?經過討論明確是分析,論述的意思。那麼“論戰” 指的是什麼呢?由此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第二個環節是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分析討論文章中曹劌分析論述了什麼?這是貫穿本課的一個綱要信號。學生討論後明確文章主要是論述作戰如何取得勝利。戰前是要取信於民, 在戰爭過程中要善於抓住作戰時機。學生在討論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帶出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如“間”“鄙”“安”“遍”“犧牲”“加”“獄”“雖”“以”“屬”等。老師與同學一起共同討論,進一步明確這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在這個環節的學習中,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和記憶常用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對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把握。這樣的學習避免了脫離文本枯燥的理解字詞,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是思考並討論“曹劌是如何論述的?”這是一個比較大話題。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我將這個問題分解爲兩個子信號:一是曹劌在論述作戰條件時是怎樣一步步達到自己的意圖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魯莊公又是如何表現的?在曹劌與魯莊公的一問一答中,每一步都有他特殊的用意,並且收到預期的效果。在曹劌的引導下魯莊公明白了必須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纔是取得戰勝齊軍的政治保障。這個問題也將曹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形象,卓越的軍事才能顯現出來。從魯莊公的思想變化中也可以看出魯莊公並非前文提到的“鄙”,而是一個明君,是一個任人唯賢,善於採納別人意見的君主。另一個子信號是:作戰中如何能取得勝利?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分析討論。。戰鬥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於出戰,曹劌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擊時機在“彼竭我盈”之時,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於去追擊,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用實際行動讓魯莊公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

在完成這個環節後,教學難點也得到了解決。理解曹劌和魯莊公的形象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並進一步由學生總結文章塑造曹劌和魯莊公形象的方法。如通過正面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結合側面描寫的方法凸顯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的第四個環節是討論文章的詳略安排。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詳略的安排非常分明,那麼文章是如何安排詳略的呢?爲什麼詳寫作戰前的準備,而略寫戰爭的經過?這是一個值得爭議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在討論的過程中適時的點撥和引導學生思考“論戰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從而解決第三個綱要信號——“爲什麼論?”,若學生在理解這個問題感到困難時,可以將問題簡化爲:“作者着重寫作戰前的準備想要寄託怎樣的思想?”學生討論後會比較清晰的理解到是爲了突出民重於天、民重於神的思想,從而教師可作適當的總結,並簡單介紹《左傳》集中反應了春秋以來日益興起的民本思想,從而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討論過程中只要學生言之成理都給予肯定。這個環節的設計注重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使學生養成質疑和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

第五個環節是遷移拓展,也可以作爲課後作業:

1、用現代漢語將《曹劌論戰》改寫成一篇故事,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塑造人物的性格特點。

2、閱讀《宮之奇諫假道》和《子產論政寬猛》。

通過拓展閱讀,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左傳》反映出來的儒家政治思想及言辭婉轉,描寫入微的寫作特色。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是在達到一定量的前提下實現的。所以積累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有必要給學生推薦適當的作品進行拓展閱讀,養成文言文閱讀的習慣。

在本次教學設計中,我注重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知識,在讀中領悟文章的內容,在朗讀中學會分析人物,分析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主題思想等。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關注學生間的互相學習,注意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生成教學內容。戴維 伯姆認爲:“課堂對話的意圖是爲了實現最自由、最徹底、最無拘無束的交流和溝通,在談話過程中探索和發現真知與灼見”“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之間彼此碰撞、激盪、交融,從而讓真理脫穎而出。”(《論對話》,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版)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常常留有較大的空間,具體的細節靈活處理,能由學生說出來的,教師儘量不說,如通過討論明確課文中難理解的重要字詞意義和用法,通過師生的對話討論得出文章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對話討論瞭解如何安排文章的詳略,並由此探討文章呈現出來的思想意義等內容。

教學過程我主要採用綱要信號教學法和點撥法。

綱要信號教學法事前蘇聯教育學家沙塔洛夫創造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是綱要信號圖表,運用這種教學法的好處在於能提綱挈領,簡明扼要的反映需要重點掌握的教學內容。如在本課中爲了幫助學生快速準確的把握曹劌論述的內容和技巧,把握本文呈現出來的。思想意義,我設計了這樣的綱要信號:

1、曹劌論述了什麼?

2、曹劌是怎樣論戰的?

3、曹劌爲什麼論戰?

這三個綱要信號貫穿全篇,也貫穿了整堂課,使教學思路清晰,使學生的討論和學習既放得開也收得攏。

另一個教學法是點撥法,點撥法是蔡澄清先生提出的,主要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需要,因勢利導,啓發思維,排除學生的疑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在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共同發展。真正實現教會學生學習,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

謝謝各位老師指導。

《曹劌論戰》 篇四

閱讀下面兩則短文,回答後面問題。(13分)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景公舉兵欲伐魯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於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徵暴。今君好酒而闢,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遂果不伐魯。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

(2)忠之屬也 屬: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國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魯 遂:_______

20、下面加點詞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代詞,如何迎戰) 伯禽之治存焉(結構助詞,的)

B.何以戰(介詞,憑、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詞,用來)

C.雖不能察(連詞,雖然) 問於晏子(介詞,向)

D.其鄉人曰(代詞,曹劌的) 其君離(代詞,指百姓)

21、翻譯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劌和晏子都認爲作戰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隊長兩篇短文,簡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別具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9、(1)參與 (2)類 (3)使安定 (4)於是

20、C.

21、(1)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2)徵收賦稅沉重,下令頻繁,不能夠使人民和樂。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擁護,上下和諧。

23、例:曹劌關心國事,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晏子機智善變,敢於進諫,一心爲國。

《曹劌論戰》 篇五

一、回憶複習,導入新課

(放古典音樂,投影課件封面。)

師:在古典音樂中我們來複習課文。先回答我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曹劌和誰論戰?

誰是主人公?

全班:魯莊公、曹劌。

師:第二,論的是哪一次戰役?

全班:長勺之戰。

師:請一位同學回答,課文三段話分別照應了戰爭的哪幾個階段?

生(1):戰前、戰中、戰後。

師:(課件一:板書學生回答內容)很好。戰前、戰中、戰後又寫了些什麼?我們今天

繼續學習課文。曹劌論戰,我們來作戰,同學們是士兵,課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須過三關,敢不敢過?

全班:(大聲)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讀背

師:好。過第一關。(課件二:第一關,理解背誦)

生(1):(插話)最討厭背文言文。

師:(笑)千萬別討厭。文言文很有意思的。我們先欣賞課文。(課件三:課文錄像)

(學生看錄像後。)

師:課文欣賞完了,同學們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談談學習課文的收穫。

(學生討論約三分鐘。)

師:哪位同學談談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談談他的收穫。

生(2):“肉食者”包括魯莊公嗎?

師:哪位同學幫他回答?

生(3):我認爲包括。根據註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祿的人。魯莊公是一國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括。“肉食者鄙”,魯莊公正是“鄙”者。

師:“鄙”是什麼意思?

全班:鄙陋,目光短淺。

生(5):這篇文章詳略得當;人物對話寫得好,語氣有肯定、有否定、有贊成、有反對。

師:你從哪裏知道的?

生(6):課後練習有這句話。(全班笑)

生(7):“彼竭我盈”是成語嗎?

全班:不是。

師:應該是哪一個詞?

全班:一鼓作氣。

師:哪位同學用“一鼓作氣”結合這次過關遊戲造個句?

生(8):這節課我一鼓作氣過完了三關,攻下了課文。

師:課文在刻畫人物方面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生(9):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

師:剛纔也有同學說這篇課文對話寫得好,下面我們來讀讀這篇文章的對話部分。曹劌、

魯莊公對話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幾次?

全班:第一段。三次。

師:(課件四:板書對話內容摘要)男同學讀曹劌的話,女同學讀魯莊公的話,其餘我讀。

(朗讀完第一自然段。)

師:誰讀得好?

(男女生互不相讓。)

師:(笑)讀得好不好,關鍵看有沒有把握好人物的語氣、語速。對話字最少的是哪一段?共幾個字?

全班:第二段,八個字。

師:(課件五:板書對話內容摘要)同學們自由讀這一段,注意讀出曹劌當時的語氣。

還可以做做動作,模仿一下曹劌的神態、動作。

(學生自由讀。)

師:哪位同學來表演讀。

(一生舉手,一邊讀一邊做着摸鬍鬚、揮手等動作。全班笑。)

師:很好。課文第三段共幾次對話?

全班:一次。

師:(課件六:板書對話內容摘要)全班齊讀一遍。

(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讀了課文,我們就來背誦。剛纔有同學說討厭背古文,其實是沒掌握方法。這裏我向大家介紹三種方法。(課件七:背誦方法)一,熟讀是基礎。二,按課文線索背。如本課可按人物活動線索、戰爭進程線索背。三,抓住關鍵句子背。比如板書的這些對話。好,大家按這種方法自由背誦第二段。

(學生背誦,2分鐘後聲音漸弱。)

師:好,檢驗一下。就用類似二重唱一樣的“二重背”方法來背。左邊兩組爲一聲部,右邊兩組爲二聲部。哪邊先背二個字?

(左、右兩邊爭搶。教師隨意指定左邊快兩個字,右邊慢兩個字。)

師:看哪邊能不受干擾,自己背自己的,真正背出來。

(第一遍,先亂後合爲“一聲部”。第二遍,交換“聲部”,學生整齊有節奏背完)

師:請一位同學單獨背一背,2分鐘內背完。(課件八:計時鐘)這裏有一個鐘,一按開始計時,站起來的同學在鍾走完一圈之前背完了課文,就迅速上來按下面的成功鍵。如果鍾走完了一圈你還沒背完並上來按這個成功鍵,時鐘就會“爆炸”,這一關就過不了。誰敢背?

(一生背,按成功鍵,課件傳來掌聲和話外音:順利過關。課件九:第二關,評析人物。

(學生也鼓掌)

三、辯論人物、競答總結

師:魯國取勝,誰的功勞最大?

全班:曹劌。

師:看來大家都很欣賞曹劌。那魯莊公是個怎樣的人?你怎樣評價曹劌?請大家思考。

(課件十:欣賞曹劌、批評魯莊公的同學坐左邊,持不同意見的同學坐右邊)

師:想好了嗎?想好了就迅速換位。

(學生換位。)

師:左邊爲正方,右邊爲反方,現在開始進行小型辯論。可以互相討論、幫助。正方請先陳述理由。

生(正1):我欣賞曹劌,因爲他有遠謀,而魯莊公鄙陋,什麼都問曹劌。

生(反2):對方辯友,魯莊公爲一國之君,不懂就問,有什麼不好?如果你有問題不懂,難道不問老師?

生(正3):我不同意。魯莊公既是一國之君,卻一點軍事才能沒有,魯國也是個弱國。

曹劌細心、謹慎、善於指揮戰鬥。

生(正4):曹劌還是個愛國的人。

生(反5):對方辯友,魯國是弱國,但可能經過這次戰鬥後就不再是弱國。你們以偏概全,用老眼光看人。

生(反6):魯莊公善於納賢,用人不疑。

……

(辯論約十分鐘後,教師介入暫停。)

師:好。(笑)我再不說停,可能會沒完沒了。我很讚賞同學們的口才、氣勢,也很贊同同學們全面看問題、看人物的思維方法,我也總結了曹劌、魯莊公的一些性格特點,投影出來供大家參考,可能不如同學們的全面。(課件十一:曹劌、魯莊公性格)

(學生看。課件十二:四個炸藥包圖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魯國取勝原因,尤其是軍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講出一條原因,就可拆除一個炸藥包,總結出四條原因就可過關,否則不予過關。看正反方哪方更厲害。

生(7):戰前得到人民支持,獲得民心。

生(8):作戰時抓住了時機。

生(9):憑藉了勇氣、智慧。

生(10):選擇了有利於作戰的地點──長勺。

(課件十三:順利過關。)

師:再看看毛主席的總結。(課件十四:毛主席《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有關評論。學生看)

師:佩服毛主席嗎?

全班:佩服。

師:我也佩服你們,因爲你們又過了一關。(課件十五:第三關,寫作訓練)

四、互改互評,合作提高

(課件十六:請展開想像,再現長勺之戰場面,200字左右。)

師:請同學們拿出昨天寫的這篇作文。(隨意讀一位學生的作文)這篇文章有何優點、缺點?

生(1):敘述得很清楚。

生(2);我覺得想像不夠,沒有描繪出戰爭場面。

師:你們的文章描繪戰爭場面如何?先看一段錄像,看能不能多寫一些戰爭的場面。

(課件十七:戰爭場面錄像。學生興致勃勃地看)

師:好,請同學們自行修改。修改好了,互相交換着修改、分享。

(學生修改。)

師:有沒有寫得好的?請推薦一篇好文章讀給大家聽。

生(3):我推薦我同桌的。

(朗讀作文。學生鼓掌。)

師:你是伯樂。你認爲好在哪兒?

生(3):戰爭場面寫得很生動、具體。

生(4):我念一篇。前半部分寫我乘“時光機”,穿過“時光隧道,變成了一位魯國士兵”,是我寫的。後半部分是我同桌寫的。

(全班笑,並聽。讀完後,教師給予高度評價)

師:有沒有毛遂自薦的?

(生5讀,學生鼓掌。仍有許多學生舉手)

師:時間關係,就不念了。問問大家,自己覺得修改後的文章確實比上節課寫的文章有進步了嗎?

全班:(響亮)是。

師:可以過關了嗎?

全班:(高興)可以。

(課件十八:戰鬥勝利結束,獎勵歌一首)

(學生聽《打靶歸來》歌曲。課件十九:課後拓展練習。)

師:課後拓展練習,有興趣的同學任選一題,用電腦完成,把軟盤交給我。下課。

《曹劌論戰》 篇六

曹劌論戰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徧 同:遍)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藉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着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裏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賞析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至“戰則請從”):寫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

這一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寫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開頭先點明事態發生的時間,接着指出的是“齊師伐我”,說明戰爭是由齊國進攻魯國而引起的,魯莊公準備抵抗。以上對形勢扼要的介紹,爲曹劌的請見、論戰交代了必要的背景。大軍壓境,曹劌準備參戰,作者通過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一方面揭示了魯國當權者鄙陋寡見、尸位素餐的情況,爲後文魯莊公在戰鬥中瞎指揮作了鋪墊;另方面顯示了曹劌關心國事,同時也暗示了他是一個有遠謀的人。第二層記述曹劌要莊公作好戰前的政治準備,這是本段的重點。曹劌謁見魯莊公,劈頭就問“何以戰”,抓住了作好戰前政治準備這一決定勝敗的關鍵問題。魯莊公在曹劌的一再啓發下,依次提出了貴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獄以情三個條件,曹劌否定了前兩條,肯定了後一條。在曹劌看來,戰爭的勝負既不取決於貴族的支持,也不取決於神明的保佑,而是決定於“取信於民”。他認爲察獄以情是“忠之屬也”,“忠”是盡職於民,於是肯定“可以一戰”。曹劌重視民心得失與戰爭勝負關係的思想,確實比“肉食者”高明。但和我們今天依靠人民的力量進行人民戰爭的思想是有本質區別的。

第二段(從“公與之乘”至“遂逐齊師”):寫曹劌指揮魯軍戰勝齊軍的經過。

曹劌“取信於民”的見解,得到了莊公的贊同,“公與之乘”,說明了莊公對曹劌的信任與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於魯國反攻的陣地,長勺在魯國境內,對魯國來說,地形地物熟悉,便於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資供給,在士氣上也利於魯國向有利方面轉化。接着是對這次戰役經過的具體記敘,重點寫了“擊鼓”和“逐師”兩件事。寫曹劌指揮魯軍在“齊人三鼓”之後纔開始反攻,寫曹劌在觀察了齊軍敗逃的情況之後才決定追擊,都記敘得非常簡略。這樣寫,一則符合實情(酣戰中魯莊公無暇問及,曹劌了不可能多發議論),一則此中道理正是曹劌論戰的中心,留待後文集中闡述,更見突出。“公將鼓之”、“公將馳之”,說明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曹劌的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表現了曹劌胸有成竹,沉着思斷,善於捕捉於反攻和追擊的時機。

第三段(從“既克”至結尾):寫曹劌論述贏得戰役勝利的原因。是本文的中心。

“既克”二字,意味着戰役的高潮已經過去,氣氛頓時緩和下來,該是莫名其妙的魯莊公問一個究竟的時候了。曹劌的回答可分爲兩方面。一是論述了利於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魯軍按兵不動,養精蓄銳。齊軍第一次擊鼓進軍,士氣正旺;第二次擊鼓,士氣開始低落;第三次擊鼓,士氣已經完全衰竭。在此關鍵時刻,曹劌採取“敵疲我打”的方針,終於化劣勢爲優勢。二是論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魯軍雖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勝利,但曹劌並未輕敵,“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反映了曹劌隨時沒有忘記自己是以小敵大,以弱敵強。兵不厭詐,不可不提高警惕。曹劌親自察看敵情,發現敵軍“轍亂”、“旗靡”,確認了齊軍是狼狽逃竄,潰不成軍,才乘勝追擊,終於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綜上分析,本文通過讚揚曹劌的遠謀,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