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曹劌論戰》教案多篇

《曹劌論戰》教案多篇

《曹劌論戰》 篇一

閱讀下面兩則短文,回答後面問題。(13分)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景公舉兵欲伐魯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於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徵暴。今君好酒而闢,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遂果不伐魯。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

(2)忠之屬也 屬: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國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魯 遂:_______

20、下面加點詞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代詞,如何迎戰) 伯禽之治存焉(結構助詞,的)

B.何以戰(介詞,憑、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詞,用來)

C.雖不能察(連詞,雖然) 問於晏子(介詞,向)

D.其鄉人曰(代詞,曹劌的) 其君離(代詞,指百姓)

21、翻譯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劌和晏子都認爲作戰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隊長兩篇短文,簡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別具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9、(1)參與 (2)類 (3)使安定 (4)於是

20、C.

21、(1)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2)徵收賦稅沉重,下令頻繁,不能夠使人民和樂。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擁護,上下和諧。

23、例:曹劌關心國事,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晏子機智善變,敢於進諫,一心爲國。

《曹劌論戰》 篇二

一、回憶複習,導入新課

(放古典音樂,投影課件封面。)

師:在古典音樂中我們來複習課文。先回答我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曹劌和誰論戰?

誰是主人公?

全班:魯莊公、曹劌。

師:第二,論的是哪一次戰役?

全班:長勺之戰。

師:請一位同學回答,課文三段話分別照應了戰爭的哪幾個階段?

生(1):戰前、戰中、戰後。

師:(課件一:板書學生回答內容)很好。戰前、戰中、戰後又寫了些什麼?我們今天

繼續學習課文。曹劌論戰,我們來作戰,同學們是士兵,課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須過三關,敢不敢過?

全班:(大聲)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讀背

師:好。過第一關。(課件二:第一關,理解背誦)

生(1):(插話)最討厭背文言文。

師:(笑)千萬別討厭。文言文很有意思的。我們先欣賞課文。(課件三:課文錄像)

(學生看錄像後。)

師:課文欣賞完了,同學們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談談學習課文的收穫。

(學生討論約三分鐘。)

師:哪位同學談談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談談他的收穫。

生(2):“肉食者”包括魯莊公嗎?

師:哪位同學幫他回答?

生(3):我認爲包括。根據註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祿的人。魯莊公是一國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括。“肉食者鄙”,魯莊公正是“鄙”者。

師:“鄙”是什麼意思?

全班:鄙陋,目光短淺。

生(5):這篇文章詳略得當;人物對話寫得好,語氣有肯定、有否定、有贊成、有反對。

師:你從哪裏知道的?

生(6):課後練習有這句話。(全班笑)

生(7):“彼竭我盈”是成語嗎?

全班:不是。

師:應該是哪一個詞?

全班:一鼓作氣。

師:哪位同學用“一鼓作氣”結合這次過關遊戲造個句?

生(8):這節課我一鼓作氣過完了三關,攻下了課文。

師:課文在刻畫人物方面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生(9):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

師:剛纔也有同學說這篇課文對話寫得好,下面我們來讀讀這篇文章的對話部分。曹劌、

魯莊公對話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幾次?

全班:第一段。三次。

師:(課件四:板書對話內容摘要)男同學讀曹劌的話,女同學讀魯莊公的話,其餘我讀。

(朗讀完第一自然段。)

師:誰讀得好?

(男女生互不相讓。)

師:(笑)讀得好不好,關鍵看有沒有把握好人物的語氣、語速。對話字最少的是哪一段?共幾個字?

全班:第二 baihuawen.c n段,八個字。

師:(課件五:板書對話內容摘要)同學們自由讀這一段,注意讀出曹劌當時的語氣。

還可以做做動作,模仿一下曹劌的神態、動作。

(學生自由讀。)

師:哪位同學來表演讀。

(一生舉手,一邊讀一邊做着摸鬍鬚、揮手等動作。全班笑。)

師:很好。課文第三段共幾次對話?

全班:一次。

師:(課件六:板書對話內容摘要)全班齊讀一遍。

(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讀了課文,我們就來背誦。剛纔有同學說討厭背古文,其實是沒掌握方法。這裏我向大家介紹三種方法。(課件七:背誦方法)一,熟讀是基礎。二,按課文線索背。如本課可按人物活動線索、戰爭進程線索背。三,抓住關鍵句子背。比如板書的這些對話。好,大家按這種方法自由背誦第二段。

(學生背誦,2分鐘後聲音漸弱。)

師:好,檢驗一下。就用類似二重唱一樣的“二重背”方法來背。左邊兩組爲一聲部,右邊兩組爲二聲部。哪邊先背二個字?

(左、右兩邊爭搶。教師隨意指定左邊快兩個字,右邊慢兩個字。)

師:看哪邊能不受干擾,自己背自己的,真正背出來。

(第一遍,先亂後合爲“一聲部”。第二遍,交換“聲部”,學生整齊有節奏背完)

師:請一位同學單獨背一背,2分鐘內背完。(課件八:計時鐘)這裏有一個鐘,一按開始計時,站起來的同學在鍾走完一圈之前背完了課文,就迅速上來按下面的成功鍵。如果鍾走完了一圈你還沒背完並上來按這個成功鍵,時鐘就會“爆炸”,這一關就過不了。誰敢背?

(一生背,按成功鍵,課件傳來掌聲和話外音:順利過關。課件九:第二關,評析人物。

(學生也鼓掌)

三、辯論人物、競答總結

師:魯國取勝,誰的功勞最大?

全班:曹劌。

師:看來大家都很欣賞曹劌。那魯莊公是個怎樣的人?你怎樣評價曹劌?請大家思考。

(課件十:欣賞曹劌、批評魯莊公的同學坐左邊,持不同意見的同學坐右邊)

師:想好了嗎?想好了就迅速換位。

(學生換位。)

師:左邊爲正方,右邊爲反方,現在開始進行小型辯論。可以互相討論、幫助。正方請先陳述理由。

生(正1):我欣賞曹劌,因爲他有遠謀,而魯莊公鄙陋,什麼都問曹劌。

生(反2):對方辯友,魯莊公爲一國之君,不懂就問,有什麼不好?如果你有問題不懂,難道不問老師?

生(正3):我不同意。魯莊公既是一國之君,卻一點軍事才能沒有,魯國也是個弱國。

曹劌細心、謹慎、善於指揮戰鬥。

生(正4):曹劌還是個愛國的人。

生(反5):對方辯友,魯國是弱國,但可能經過這次戰鬥後就不再是弱國。你們以偏概全,用老眼光看人。

生(反6):魯莊公善於納賢,用人不疑。

……

(辯論約十分鐘後,教師介入暫停。)

師:好。(笑)我再不說停,可能會沒完沒了。我很讚賞同學們的口才、氣勢,也很贊同同學們全面看問題、看人物的思維方法,我也總結了曹劌、魯莊公的一些性格特點,投影出來供大家參考,可能不如同學們的全面。(課件十一:曹劌、魯莊公性格)

(學生看。課件十二:四個炸藥包圖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魯國取勝原因,尤其是軍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講出一條原因,就可拆除一個炸藥包,總結出四條原因就可過關,否則不予過關。看正反方哪方更厲害。

生(7):戰前得到人民支持,獲得民心。

生(8):作戰時抓住了時機。

生(9):憑藉了勇氣、智慧。

生(10):選擇了有利於作戰的地點──長勺。

(課件十三:順利過關。)

師:再看看毛主席的總結。(課件十四:毛主席《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有關評論。學生看)

師:佩服毛主席嗎?

全班:佩服。

師:我也佩服你們,因爲你們又過了一關。(課件十五:第三關,寫作訓練)

四、互改互評,合作提高

(課件十六:請展開想像,再現長勺之戰場面,200字左右。)

師:請同學們拿出昨天寫的這篇作文。(隨意讀一位學生的作文)這篇文章有何優點、缺點?

生(1):敘述得很清楚。

生(2);我覺得想像不夠,沒有描繪出戰爭場面。

師:你們的文章描繪戰爭場面如何?先看一段錄像,看能不能多寫一些戰爭的場面。

(課件十七:戰爭場面錄像。學生興致勃勃地看)

師:好,請同學們自行修改。修改好了,互相交換着修改、分享。

(學生修改。)

師:有沒有寫得好的?請推薦一篇好文章讀給大家聽。

生(3):我推薦我同桌的。

(朗讀作文。學生鼓掌。)

師:你是伯樂。你認爲好在哪兒?

生(3):戰爭場面寫得很生動、具體。

生(4):我念一篇。前半部分寫我乘“時光機”,穿過“時光隧道,變成了一位魯國士兵”,是我寫的。後半部分是我同桌寫的。

(全班笑,並聽。讀完後,教師給予高度評價)

師:有沒有毛遂自薦的?

(生5讀,學生鼓掌。仍有許多學生舉手)

師:時間關係,就不念了。問問大家,自己覺得修改後的文章確實比上節課寫的文章有進步了嗎?

全班:(響亮)是。

師:可以過關了嗎?

全班:(高興)可以。

(課件十八:戰鬥勝利結束,獎勵歌一首)

(學生聽《打靶歸來》歌曲。課件十九:課後拓展練習。)

師:課後拓展練習,有興趣的同學任選一題,用電腦完成,把軟盤交給我。下課。

《曹劌論戰》 篇三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君王齊桓公爲建立威信,以我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爲藉口進攻我國。國王魯莊公被迫出兵抵禦。曹劌是個有愛國之心的農民,聽到這一消息後,便請求見魯莊公。曹劌的同鄉對他說:“國家大事就讓那些吃肉的有權位的大官們去謀劃,我們平民老百姓,只要耕好地,守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曹劌卻不聽勸,說道:“那些大官們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只思慮眼前利益,宮廷雖意見紛紛,良策千條,卻都不能深謀遠慮,這樣仗就一定會打輸。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國難當前,我們身爲魯國人名又怎能不管呢?”於是,曹劌經歷許多艱苦,終於見到了魯莊公。

見到魯莊公後,曹劌問:“敢問大王,您憑靠什麼條件作戰呢?”魯莊公思慮了一下,說道:“吃的穿的等這些養生的東西,我都不敢一個人獨自享用,一定會把它分給別人。”曹劌皺了皺眉頭,不太滿意地說:“這些只是小恩惠,您分給了大臣們,而天下千千萬萬的人民們卻沒有得到,就不可能與民同樂,人民也不可能在打仗時配合您,聽從您的。”魯莊公肯定地點了點頭,又說:“在祭祀時所用的牛羊豬這三牲,還有玉器和綢帛,我都不敢隨便地改變舊制,不敢虛報數目,祭神時用的祭品數也一定如實地上報給神明”曹劌又搖搖頭,說:“對神明不說謊話,這種有限的誠意,小小的信用一定不能受到神明們充分的信任,他們也不可能會保佑您打勝仗的。”魯莊公開始有點急了,說道:“大大小小的要打官司的案件,即使我無法將每一個案件都明斷清楚,可是,我都一定是本着忠誠負責的態度按照實情來處理的,這回總行了吧!”曹劌微笑着點點頭:“恩!段案時明察秋毫,這倒是屬於忠於職守一類的事!您能這樣有誠意,就一定可以獲得民心,得民心,戰爭就基本上有了勝利的可能。恩!如果您做到這樣的話,倒可以憑藉這個與齊國打一仗!如果作戰的話,那時,懇請大王能夠讓我陪您一同前去!”

終於到了作戰的時候,曹劌果然與魯莊公一同上了戰場,並同坐着一輛戰車。曹劌很自信這次能夠戰勝齊國,因爲在戰爭前的時間裏,莊公一直都是察獄以情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這次的戰場是在長勺。莊公拿起鼓槌準備擊鼓宣命進軍時,曹劌阻止道:“大王,現在還不可急邃進軍。”魯莊公十分疑惑,但還是聽了曹劌的話,因爲他相信曹劌是個治國能士。等到齊國軍隊三次擊鼓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了,大王!”最後,齊軍大敗,齊國的敗軍們個個丟盔棄甲,狼狽地逃走。莊公高興極了,興奮地準備趕車追逐,曹劌又阻止了,說:“大王,危險,您還不能這麼做!”說罷,他便走下戰車,先俯下身子觀察了敵軍的車轍輪跡,然後又從容地登上了車坐前的扶手向遠處望什麼。這舉動使魯莊公更加疑惑了,疑惑之餘,魯莊公又聽到曹劌說可以追趕。於是,魯國軍隊馳前驅逐消滅了齊國的軍隊。

長勺之站勝利以後,魯莊公爲解開疑惑便問曹劌之所以“兩可,兩不可”的道理。曹劌說道:“在戰場上,雙方對敵,就要善於發現和利用有利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於戰爭決策者來說,或攻或守,需要掌握適宜的時機。而作戰一事,主要靠的是士兵們奮勇殺敵的勇氣。所以我軍先退讓一步,避開對方的銳氣,然後爭取有利的時機,由被動地位轉化爲完全主動的地位。因此在齊軍們

車追趕他們。”魯莊公聽後連連稱好,對曹劌讚賞有嘉,後封曹劌爲魯將。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長勺之戰”。

《曹劌論戰》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選自冀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屬於散文作品。該文記的是齊魯長勺之戰,齊強魯弱,結果魯國大獲全勝,成爲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曹劌對戰前、戰中、戰後都作了很好的論述,指出取信於民是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

【設計理念】

1、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欣賞作品內容,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獲得自己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3、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常用字的古今義。

3、掌握閱讀文言文的一般規律。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自己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教學方法】

1、認讀法(解說:目的是培養語感,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2、品讀法(解說:學生能讀中有品,品中有悟)

3、探究法(解說: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習慣)

4、歸納法(解說:學習需要方法,方法源於歸納,歸納益於拓展)

【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學生列舉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引入課題,參照課文註解①簡介《左傳》。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後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設計意圖: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文化常識。]

二、誦讀課文

(一)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和停頓。

1、辨讀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出示課件)

曹劌(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

下視其轍( ) 登軾而望之( ) 望其旗靡( )

2、朗讀課文

(1)教師背誦

(2)學生齊讀

注意下列句子的語氣和停頓。(出示課件)

又何間焉(反問語氣) 民弗從也(否定語氣)

忠之屬也(肯定語氣) 夫戰,勇氣也(發議論)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3、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糾正學生的誤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下水”背誦讓學生受到感染和影響,體現教師的指導和示範作用。]

(二)品讀課文 要求: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1、自讀質疑,合作探究

(1)學生自讀,要求:

a、自由散讀,對照課文註解理解文章大意。

b、對疑難詞句進行圈點並質疑。

(2)教師活動:點撥、引導,適時評點。

提示學生積累文言詞彙,按字詞句分類,掌握文言文學習規律。(出示課件)

a、詞的古今義

間、鄙、犧牲、獄、加、情、可以、忠

b、與戰爭(戰車)有關的詞

如:“鼓”、“敗績”、“馳”、“轍”、“軾”

c、特殊句式的理解

如:夫戰,勇氣也。(判斷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和教師點撥提供的信息,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增加信息量,着眼於指導學生學習文言字詞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3)在學生質疑、教師點撥的基礎上,指名學生當小老師,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

(1)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第一段的“何以戰”,第二段的“鼓”“逐”,第三段的“公問其故”,理解段意,理清文章的結構。

(出示課件)

a、戰前請見

衣食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

祭祀弗加……小信未孚……神弗福

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取信於民

b、從戰指揮

鼓……未可……齊人三鼓……可……齊師敗績

馳……未可……下視…而望……可……遂逐齊師

一鼓作氣……彼竭我盈……故克

c、論戰勝故

大國難測……轍亂旗靡……故逐

(2)學生討論

(出示課件)

a、曹劌問“何以戰”,魯莊公一共回答了三次,曹劌對他的回答滿意嗎?魯莊公把戰爭的勝利寄託在哪裏?

b、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曹劌的“遠謀”?

c、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莊公的“鄙”?

(3)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出示課件)

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

魯莊公論何以戰 祭神弗加(神靈的保佑)

斷獄以情(百姓的擁護)

戰前:衣食分人、祭神弗加……政治上無能

魯莊公的“鄙” 戰中:“將鼓”、“將馳”……急躁冒進

戰後:既克,問其故……軍事上無知

戰前:取信於民

曹劌的“遠謀” 戰中: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戰後:後發制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學生探究,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1)聯繫全文,請學生說說魯莊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歸納小結:魯莊公是一個政治上無能、急躁冒進、軍事上無知的國君。

教師追問:難道魯莊公身上沒有優點嗎?

學生合作探究:作爲國君,國難當頭,能保持清醒頭腦,禮賢下士,任人唯賢,並且不恥下問,虛心聽取曹劌的指揮,甘願扮好配角。

(2)聯繫全文,請學生說說從本文人物的'言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a、從曹劌“請見”、“入見”、“請從”角度分析。

(位卑不可以忘憂國,藝高還需膽大,有謀還需有勇,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並善於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

b、從鄉人勸阻曹劌“請見”,魯莊公準備“衣食分人” 角度分析。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枉然。)

c、從魯莊公 “將鼓”而未鼓,“將馳”而未馳,曹劌兩次“未可”和“可以”角度分析。

(忍耐是金,大丈夫相時而動。成功者善於捕捉機遇,凡事不能留下蛛絲馬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三)創造性閱讀 要求:積累運用,創造延伸

1、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齊魯長勺之戰的場面。

2、教師歸納小結,文言文三步誦讀法。

(出示課件)

認讀……辨讀文詞,讀出語感

品讀……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創讀……積累運用,創造延伸

3、拓展延伸

運用三步誦讀法(認讀——品讀——創讀),自讀短文《曹沫劫齊桓公》。短文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鞏固所學的文言文讀書方法。]

三、佈置作業

題目:〈〈我看魯莊公〉〉,寫一篇300字的小論文。

[設計意圖: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學生能鑑賞作品,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曹劌論戰》 篇五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出自春秋詩人左丘明的《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譯賞析: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戎行攻擊魯國。魯莊公預備應戰。曹劌懇求參見。他的同鄉說:“都是得高官厚祿的人在商議這事,你又爲啥要參加呢?”曹劌說:“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短少才智,不能遠見卓識。”所以上朝去參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啥應戰呢?”莊公說:“衣裳、食物這些攝生的東西,我不敢單獨專有,必定拿它來分給一些臣子。”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沒有遍及於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遵從的。”莊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必定憑着一片至誠,通知神。”曹劌回答說:“這點兒小誠心,不能被神信賴,神不會賜福的。”莊公說:“輕重不一樣的案子,我即便不善於明察詳審,必定根據實情處置。”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工作。能夠憑仗這個條件打一仗。要交兵,請答應我跟隨着去。”

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車。魯國齊國的戎行在長勺作戰。莊公計劃伐鼓指令進軍。曹劌說:“不可。”齊國戎行敲了三次鼓。曹劌說:“能夠進攻了。”齊國的戎行大北。莊公預備驅車追去。曹劌說:“不可。”所以向下調查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說:“能夠了。”就追擊齊國戎行。

戰勝了齊國戎行後,莊公問這樣做的緣由。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伐鼓振奮了勇氣,第2次伐鼓勇氣失落,第三次伐鼓勇氣就消除了。他們的勇氣不見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是不容易估量的,怕有伏兵在那裏。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紊亂了,望見他們的旗號倒下了,所以追擊齊軍。”

這個成語中的“鼓”指敲戰鼓;“作”振奮;“氣”勇氣。在原文中它是指作戰時第一次敲鼓最能激起戰士們的銳氣,多敲幾回鼓銳氣也就漸漸削弱了。如今咱們經常用這個成語故事中的“趁熱打鐵”來描述作事時要興起勁頭,一往無前。

《曹劌論戰》 篇六

“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我永遠也忘不了曹軍師對我所說的話。

那一年是魯莊公十年,齊國軍隊就要向我魯國進攻。我出於無奈只能應戰。可我知道自己沒有絲毫軍事才能,又沒有合適的人選來做我的軍師。所以我想,此次出戰只必定是飛蛾撲火,以卵擊石,非亡不可。那時的我已絕望,只能埋怨上天待我不公成心和我作對。可就在這絕望之時,一個自稱曹劌的人請求拜見,於是我便熱情地款待了他。聽了他的一席話後,我深有感觸:最終能夠稱王之人,必定是一個取信於民的人。對於一個君主來說,百姓既是臣民,也是父母,忠於父母可謂孝,又怎能不受百姓愛戴呢?曹先生讓我作戰時別忘了他。這可是我最樂意不過的事了。真是尋求仙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此乃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次日,我們便一同乘車奔赴戰場。面對齊軍的衆多人馬,經仙師曹劌指點的將士們絲毫也不畏懼,矛盾具備只等令下。我激動不已,正要下令。軍師立即阻斷:“不可。”他看起來是那麼胸有成竹而又神神祕祕,豎着耳朵,全神貫注地聽着什麼。“咚。咚,咚。”齊軍鼓聲未落,軍師下令“鼓。”“咚!咚!咚!”這鼓聲似乎比往常的更加雄厚有力,蘊含着什麼。接着,我們便帶領着軍隊衝向必勝的戰場。戰馬、將士都變得異常勇猛。終於,齊軍知難而退了。我正要下令去追,又被軍師阻止了。他俯身看看,擡頭望望才說:“可以追了。”我們纔去追擊齊國軍隊。

齊軍已敗,但對於軍師戰場上的言語我很不解,於是便詢問他原因。他緩了緩說:“作戰,是要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鼓舞士氣;第二系擊鼓,士氣就有些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他們的士氣低落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我們從精神上就打敗了他們。大國往往是很難琢磨的,我怕其中有詐,可看到他們撤退時車輪的痕跡錯亂,又見他們的軍旗倒下,心中才有底去追擊他們。”

聽了這話,我打心底裏敬佩曹劌,便請他做我的軍師,並答應他永遠忠於百姓,善待百姓。

《曹劌論戰》教案 篇七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曹劌論戰》,它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的第一篇課文。

一、語文課程標準對國中文言文閱讀的要求

新大綱對文言文的學習閱讀要求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背誦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瞭解古代社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課文的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讚揚了曹劌熱愛祖國,關心國事的精神及其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古代歷史上的經典戰例,從而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本課精當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課《陳涉世家》,第三課《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課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的認識和吸收積澱古代文化。

2、教材單獨組元,意在指導學生單元集中比較,比較中讓學生初步瞭解古今詞義既有發展變化,又有繼承、聯繫的特點。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冊的特殊地位,作爲開篇,它是對前面五冊的總結,又是對前面文言文知識基礎的昇華與發展。對今後高中階段語文能力與習慣的培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作爲畢業班中的普通班,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此對曹劌這個人物形象及其意義的把握應循序漸進,有淺入深,適當取捨。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文的教學目標確立爲:

1、藉助工具書用自學的能力及圈點批註的方法掌握文言詞語、句式。

2、把握人物對話,探究人物思想觀點。

3、從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是目標1、2。課文2、3段對於表達中心來說是本文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啓發。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爲了提高課堂效率,採用投影、小黑板、地圖等媒體手段。

六、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七、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

聯繫當今世界、國防、軍事建設導入課文,同時板書“齊魯長勺之戰”,並點明戰爭的性質“以弱勝強”。

(導語深入淺出,簡明而有啓發性,符合這篇課文的風格。)

二)學生自學

1、通讀全文

(1)指導學生不看課文註釋,初讀全文,把不懂的字、詞、句標出。

(2)對照註釋,再讀全文,標出不懂的地方,並寫入課堂筆記。

(3)學生各自翻檢詞典,自己解決課堂筆記中的問題。

(4)學生相互質疑,釋疑。

2、點撥、交流

(1)教師發印好的材料給學生閱讀,在學生閱讀材料的時候,教師出示小黑板,補充註解。

(材料是有關古代文化知識的,一是有關“肉食者”,二是有關“戰車”,三是“齊魯長勺之戰示意圖”。)

(2)師生交流小黑板的註解:

伐—請—下視其轍—下,視其轍

戰—登軾而望之—登,軾而望之

3、朗讀訓練

(1)教師領讀

(2)學生自讀

(3)集體齊讀

(4)檢查朗讀,師並作糾正

4、總結本課內容

5、作業佈置

(1)、學生填寫課本上練習三、四,並對照訂正,師適當檢查,點撥。

(2)熟讀課文

(以上爲第一課時)

三)深入理解

1、提問:同學們對詞語解釋還有什麼問題?

(提問的目的一是自然過渡,二是複習交流鞏固。)

2、翻譯理解課文:

(1)同桌右邊的同學逐句翻譯第一段給左邊的同學聽,再請左邊的同學逐句翻譯後2段給右邊的同學聽,相互提意見,力求釋詞準確通暢。

(2)老師指導一個討論小組,然後請其中一位同學上講臺翻譯。

(這種形式從動嘴到動腦,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活動,很好地鍛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老師簡述課文三段的段意。並講述參與戰爭的三個主要人物,同時讓

學生去思考這三個人物中誰是英雄人物。(答案一目瞭然,曹劌。)

4、學生分組討論,探究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

投影討論題:

(1)課文寫他怎樣成爲英雄的呢?寫出了他怎樣的性格?

(2)曹劌能發揮他的遠謀,有所建樹,似乎應該加上重要的哪一條?你對之有什麼啓發?

(3)你對魯君是怎樣看的呢?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5、師生交流,歸納總結。

(1)曹劌是個有遠謀的人,在長勺之戰中表現了他的戰略思想和指揮才能,他認爲戰爭要取信於民,得到人民的擁護,他認爲戰爭中要抓準戰機。他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家。

(2)曹劌有所建樹,重要的一條是愛國精神。

(交流、討論能激發學生的個性興趣,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6、齊背課文

四)拓展訓練(要求談自己的一點體會,自己的發現。)

小黑板揭示練習題:

(1)從《曹劌論戰》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從《曹劌論戰》談“民不可失,機不再來”。

(3)從《曹劌論戰》談魯莊公鄙乎。

五)作業佈置

1、完成書後練習一、二

2、背誦課文

附一:有關“肉食者”(略)

附二:有關“戰車”(略)

附三:有關“齊魯長勺之戰示意圖”

附四: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齊魯長勺之戰

弱國戰勝強國

伐—下視其轍—下,視其轍遍偏(piān)

戰—登軾而望之—登,軾而望之孚(fú)夫(fú)

請—

肉食者/鄙犧牲/玉/帛可/以/一戰

遂/逐/齊師懼/有伏焉

第二課時:

齊魯長勺之戰

鄉人曹劌公

愛國

英雄

遠謀

戰略思想指揮才能

(取信於民)(抓住戰機)

軍事

《曹劌論戰》 篇八

《曹劌論戰》文章閱讀:

十年2春,齊師3伐4我5。公6將戰,曹劌(guì)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7謀8之,又何間9(jiàn)焉?”劌曰:“肉食者鄙10,未能遠謀。”乃11入見。問:“何以戰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13,必以分人14。”對曰:“小惠未遍15,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公曰:“小大之獄20,雖不能察21,必以情22。”對曰:“忠之屬也23,可以一戰24。戰則請從25。”

公與之乘26,戰於長勺27。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28。公將馳29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30,登軾31(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32逐33齊師。

既克34,公問其故。對曰:“夫(fú)戰,勇氣也35。一鼓作氣36,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39,故克之。夫(fú)大國,難測40也,懼有伏41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42,故逐之。”

《曹劌論戰》詞句註釋

曹劌(guì):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師,軍隊。

伐:攻打。

我:指魯國。《左傳》根據魯史而寫,故稱魯國爲“我”。

公:諸侯的通稱,這裏指魯莊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當權者。

謀:謀議。

間(jiàn):參與。

鄙:鄙陋,目光短淺。

乃:於是,就。

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藉什麼作戰?以,用,憑,靠。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有“養”的意思。弗:不。專:獨自專有,個人專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以,把。人:指魯莊公身邊的近臣或貴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絲織品。

加:虛報誇大。

小信未孚(fú):(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獄:(訴訟)案件。

察:明察。

情:實情。

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種類。

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可,可以。以,憑藉。

戰則請從:(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從去。從:隨行,跟從。

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長勺:魯國地名,今山東萊蕪東北。

敗績:軍隊潰敗。

馳:驅車追趕。

轍(zhé):車輪碾出的痕跡。

軾:古代車廂前做扶手的橫木。

遂:於是,就。

逐:追趕,這裏指追擊。

既克:已經戰勝。既,已經。

夫戰,勇氣也:作戰,(是靠)敢作敢爲毫不畏懼的氣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沒有實際意義。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們的勇氣已盡,我們的勇氣正盛。彼,代詞,指齊軍方面。盈,充沛,飽滿,這裏指士氣旺盛。

難測:難以推測。測,推測,估計。

伏:埋伏。

靡(mǐ):倒下。

曹劌論戰:題目是(教材編寫者)後加的。

《曹劌論戰》閱讀練習題: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線詞的意思。(4分)

(1)公將鼓之鼓:

(2)小惠未徧徧:

(3)彼竭我盈盈:

(4)既克,公問其故克: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小題3】曹劌爲什麼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表現了曹劌什麼樣的特點?(2分)

【小題4】魯國在長勺之戰中取得勝利印證了語段(二)中的一些說法,請選擇其中一個簡要說明。(2分)

《曹劌論戰》閱讀題參考答案:

【小題1】(1)擊鼓(1分)(2)同“遍”,普遍(1分)

(3)充滿,這裏是士氣旺盛答案1分(4)戰勝(1分)(共4分)

【小題2】(1)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印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所以追擊他們(1分)

(2)衣食一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1分)

【小題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擔心齊國有埋伏)表現了曹沉着、冷靜、謹慎的特點(一問1分。共2分)

【小題4】①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可謂“將能而君不御”②魯國君臣一心,可謂“上下同欲”③曹劌在選擇進攻和追擊的時機上審時度勢,可謂“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若從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答案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鼓”,詞類活用,擊鼓。“徧”,同“遍”,普遍。“盈”,充滿,這裏是士氣旺盛。“克”,一詞多義,戰勝。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轍”(車轍印)、“靡”(倒下)、“逐”(追逐)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弗”(不)、“必”(一定)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3】試題分析:“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交代了曹劌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這表現出他是一個沉着、冷靜、謹慎的人。

【小題4】試題分析:魯國在長勺之戰中取得勝利印證了語段(二)中“上下同欲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知彼知己”等的說法。結合語段(一)具體說明即可。

標籤:教案 論戰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