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石潭記原文註釋及譯文【精品多篇】

小石潭記原文註釋及譯文【精品多篇】

擴展:文學賞析 篇一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全文193字,用移步換景、特寫、變焦等手法,有形、有聲、有色地刻畫出小石潭的動態美,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

《小石潭記》第一段共四句話,寫作者如何發現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寫發現小石潭之經過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徵,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很像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畫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着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如鳴珮環,心樂之。小石潭的出現,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堪稱猶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潭。真乃是曲徑通幽,景象確實不凡。這潭完全是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所以,作者爲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麼姿態奇特,爲坻,爲嶼,爲嵁,爲巖。而“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彷彿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淨土。

第二段採用“定點特寫”的方法,直接把鏡頭對準潭中的魚,描寫其動靜狀態,間接突現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現一種遊賞的樂趣。以靜襯動,寫潭中小魚。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筆。這潭中魚很怪誕:一是魚居然可數,約有“百許頭”;二是“影布石上”,神態自若地“怡然不動”。這是繼續寫靜,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轉爲寫動。其實在寫靜時已作伏筆,水中之魚不能不動。魚之靜止,正像電影中的定格只是某個剎那的顯示。這個定格過後,便見潭中之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魚觸動了作者情懷。在此,這一“樂”字值得注意。作者由於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精神負擔很重。遠離官場這一非鬥之地,在這裏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淨化和復歸。水之清,魚之樂,終於給作者帶來了片刻的歡樂。清靜神樂是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變焦的手法,把鏡頭推向遠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寫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錯。作者嫺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先寫外景環境,後寫內心感受,寫得情景交融,構成一種特異的境界。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個“靜”字,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淒涼的聯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悽”的大幅度滑坡。這一滑坡的表現也是立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悽神寒骨”了,心裏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遊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記【原文 篇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小石潭記》原文: 篇三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爲坻(chí)爲嶼(yǔ),爲嵁(kān)爲巖。青樹翠蔓(wàn),蒙絡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古,餘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記》譯文: 篇四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我心裏感到高興。砍伐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透明。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爲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來露出水面,成爲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着、纏繞着、搖動着、連結着,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它們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的地方都沒有。陽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裏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同遊人互相逗樂。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溪身或現或隱,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小溪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我坐在石潭邊上,這裏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靜悄悄的,沒有旁的遊人,這樣的環境使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由於這裏的環境過於冷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於是我題下字就離開了。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一同作爲隨從跟着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作品鑑賞 篇五

文學賞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全文193字,用移步換景、特寫、變焦等手法,有形、有聲、有色地刻畫出小石潭的動態美,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

《小石潭記》第一段共四句話,寫作者如何發現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寫發現小石潭之經過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徵,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很像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畫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着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如鳴珮環,心樂之。小石潭的出現,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堪稱猶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潭。真乃是曲徑通幽,景象確實不凡。這潭完全是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所以,作者爲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麼姿態奇特,爲坻,爲嶼,爲嵁,爲巖。而“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彷彿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淨土。

第二段採用“定點特寫”的方法,直接把鏡頭對準潭中的魚,描寫其動靜狀態,間接突現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現一種遊賞的樂趣。以靜襯動,寫潭中小魚。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筆。這潭中魚很怪誕:一是魚居然可數,約有“百許頭”;二是“影布石上”,神態自若地“怡然不動”。這是繼續寫靜,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轉爲寫動。其實在寫靜時已作伏筆,水中之魚不能不動。魚之靜止,正像電影中的定格只是某個剎那的顯示。這個定格過後,便見潭中之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魚觸動了作者情懷。在此,這一“樂”字值得注意。作者由於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精神負擔很重。遠離官場這一非鬥之地,在這裏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淨化和復歸。水之清,魚之樂,終於給作者帶來了片刻的歡樂。清靜神樂是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變焦的手法,把鏡頭推向遠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寫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錯。作者嫺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先寫外景環境,後寫內心感受,寫得情景交融,構成一種特異的境界。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個“靜”字,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淒涼的聯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悽”的大幅度滑坡。這一滑坡的表現也是立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悽神寒骨”了,心裏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遊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記》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察其微,狀其貌,傳其神。是一篇充滿了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散文。

拓展閱讀 篇六

創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爲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爲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餘爲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註釋 篇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詞句註釋:

1、從:自,由 。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

3、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鳴,使發出聲音。佩與環都是玉質裝飾物。

7、樂:以爲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

8、伐:砍伐。

9、取:這裏指開闢。

10、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澈。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

12、全石以爲底:即以全石爲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爲,當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

14、爲坻(chí),爲嶼,爲嵁(kān),爲巖:成爲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巖,懸崖。

15、翠蔓:翠綠的藤蔓。

16、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8、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穿透,一作“徹”。

20、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21、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22、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鬥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隱若現。滅,暗,看不見。

24、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

相交錯。

25、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

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悽、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 ,使感到寒冷。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26、以其境過清:因爲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以,因爲。其,那。清,悽清。

27、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

待、停留。乃,於是就。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

28、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9、龔古:作者的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着

同去的。隸,作爲隨從,動詞。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小生,年輕人。

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爲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岩石(露了出來)。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我坐在潭邊,四下裏竹林和樹木包圍着,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 因爲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名家評價 篇八

沈德潛:記潭中魚數語,動定俱妙。後全在不盡,故意境彌深。(《唐宋八大家文讀本》)

陳衍:《小石潭記》極短篇,不過百許字,亦無特別風景可以出色,始終寫水竹悽清之景而已。而前言“心樂”,中言潭中魚與遊者相樂,後“悽神寒骨”,理似相反,然樂而生悲,遊者常情。大而汾水,小而蘭亭,此物此志也。其寫魚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工於寫魚,工於寫水之情也。(《石遺室論文》)

孫琮:古人遊記,寫盡妙景,不如不寫盡爲更佳;遊盡妙境,不如不遊盡爲更高。蓋寫盡遊盡,早已境味索然;不寫盡,不遊盡,便見餘興無窮。篇中遙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寫盡妙景;潭中不久坐一段,便是不遊盡妙境。筆墨悠長,情興無極。(《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小石潭記【註釋 篇九

(1)小丘:柳宗元《永州八記》中所寫的一個景點。西山口西北二百步有鈷:潭,潭西二十五步有這一小丘。可參閱柳宗元文《鈷:潭西小丘記》。步:計量單位。古人以左右足各向前一次爲一步,也說六尺爲一步。

(2)篁竹:竹林。

(3)鳴佩環:佩玉相碰撞而發聲。佩環:古人系在腰帶上的玉器,即佩玉。

(4)伐:砍去。取道:開出一條小路。

(5)尤:尤其,特別。清冽:清澈。冽:同“洌”,水清。

(6)金石:一整塊石頭。

(7)卷石底:水底石頭呈向上彎卷的形態。

(8)坻:水中低洲。 ⑨嶼:小島。

(9)嶼:小島。

(10)堪:不平的石坡。

(11)巖:岩石。

(12)翠:綠色。蔓:蔓生植物,其莖呈現或攀援或纏繞形態。

(13)蒙:覆蓋。絡:纏繞。搖:擺盪。綴:聯結。

(14)參差:錯落不齊。披拂:隨風飄動的樣子。

(15)可:大約。許:表示不確切的數量。

(16)空遊:在空中游蕩。依:憑藉。這句形容水的清澈透亮,魚在水中,似乎見魚不見水。

(17)下澈:直達水底。

(18)影:指魚的身影。布:散落。

(19)怡然:呆愣住的樣子。

(20)俶爾:忽然。

(21)翕忽:輕快的樣子。

(22)遊者:指遊人。

(23)鬥折:像北斗星一樣地曲折。北斗星有七顆,相互間的位置呈曲線之勢。蛇行:像蛇爬過來一樣地蜿蜒擺動。

(24)明滅:溪水一時露出石面,一時隱於石間而呈現或顯或隱的形態。

(25)犬牙差互:像犬牙般地錯落不齊。

(26)環合:環繞合抱。

(27)寂寥:寂靜。

(28)悽神:使人心神淒涼。寒骨:使人感到寒氣透骨。

(29)悄愴幽邃:如說“深深的憂愁悲傷的境界”。幽邃:深。

(30)以:因。過清:過於清冷。

(31)久居:久留。

(32)記之:將這裏的景緻記了下來。

(33)隸:跟隨。

(34)小生:如說“年輕人”。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 篇十

原文:

小石潭記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註釋:

從: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

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鳴,使……發出聲音。佩與環都是玉質裝飾物。

樂:以……爲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

伐:砍伐。

取:這裏指開闢。

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澈。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

全石以爲底:即以全石爲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爲,當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

爲坻(chí),爲嶼,爲嵁(kān),爲巖:成爲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巖,懸崖。

翠蔓:翠綠的藤蔓。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穿透,一作“徹”。

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鬥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隱若現。滅,暗,看不見。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

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悽、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使……感到寒冷。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以其境過清:因爲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以,因爲。其,那。清,悽清。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待、停留。乃,於是……就。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

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龔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着同去的。隸,作爲隨從,動詞。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小生,年輕人。

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爲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岩石(露了出來)。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我坐在潭邊,四下裏竹林和樹木包圍着,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爲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創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爲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貶官之後,爲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

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3、情感濃重複雜

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特點

一、本文寫景,按遊覽觀察的`順序,非常自然:循聲而入發現小石潭,環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境,觀察了小石潭裏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後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徵,精細生動地描繪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遊興被激發了。“水尤清洌”“青樹翠蔓”“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

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寫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讀者領受着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三、文筆簡練,前後照應,結構緊湊

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裏的寂寥、幽邃。前後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詩情畫意融爲一體,所以說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遊記中的精品。

四、側面描寫,烘托景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運用側面描寫,“皆若空遊無所依”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洌可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