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精品多篇】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精品多篇】

寧靜才能致遠。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篇一

八、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寫日記是個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化思考;可以鍛鍊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駛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鍊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淨化他的心靈。不僅孩子寫、老師寫、父母也可以寫,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徹底改變了一個孩子,一位家長,一個學校的狀態。因爲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爲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儘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爲天才的父母。

家庭教育和生活理念息息相關 篇二

讀國中的芳芳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可這一次考試卻名落孫山。芳芳回到家裏,一個勁地哭。父親看了,詼諧地說道:“我的千金小姐,哭有什麼用?要是能哭出好成績,我寧願和你媽也加入哭的隊伍,哭他個天昏地暗。跌倒了站起來嘛!”芳芳聽了父親一番風趣幽默的話,破涕爲笑,去掉了自卑感,卸下了包袱,從父親的話裏汲取了營養和力量,再次鼓足勇氣,去爭取好成績。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總的說來,不外乎疾言厲色、心平氣和、風趣幽默三種。家庭教育的本質在“教育”二字,無論哪一種教育方式,都離不開生活理念的灌輸,但是不同的灌輸形式產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厲色的教育可以威懾孩子,但它容易讓孩子產生對抗心理,是一種不得要領的教育方式;心平氣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體會到自己與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由於語言平淡,不疼不癢,無法產生持久的效果;風趣幽默的教育觸動的是孩子活潑的天性,因而更能在他們的心靈中留下不滅的印跡,使他們時刻以此警示自己。

幽默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絕痛苦,有人拒絕憂傷,但決不會有人拒絕笑聲。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如果經常能想到“寓教於樂”理念,再頑皮、再固執的孩子也會轉變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實際上它貫穿的是一種樂觀精神,一種堅信“明天會更好”的執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質。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樣如此。幽默感應在父母的語言修養中位居特殊的地位。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視的家庭溝通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個充滿幽默歡笑的家庭裏,孩子就會變得活潑、熱情、開朗。目前,西方國家的教育機構相當重視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作爲啓蒙教育的父母,與子女開些善意的玩笑,鼓勵孩子說些健康的俏皮話,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爲,這絕非逗樂,而是在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個性。

我們不應總是用斥責懲罰的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孩子,不要讓孩子總是擔心受到懲罰,而要使他們在看出自己謬誤的同時破涕爲笑,其效果往往比板起面孔訓斥孩子好得多。

總之,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更多一分笑聲,多一分歡樂,多一分力量。幽默不僅能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人爲的緊張情緒,而且可讓子女在笑聲中健康身心。

契約理念——培養遊戲規則。 篇三

契約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遊戲規則,體現了權利、責任、義務、平等、尊重、共贏的原則。家長教育孩子,應該隨着孩子年齡的變化,根據他(她)的身心特點,主動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隨着孩子“自由度”的逐漸增加,親子之間可以以某種“契約”的形式達成共識。這樣既可以減少親子之間的許多矛盾,又體現了尊重,還培養了孩子的規則意識,有助於他們的社會化。把孝與契約放在一起,並不矛盾,而是體現了合理的平等關係。

讓讀書成爲孩子的生活方式 篇四

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就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神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着。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讀書對於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瞭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係,書纔是真正的大學,纔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篇五

1、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先讓我們從男孩、女孩身上說起吧。我們給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類的,給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種模型、而且是活動型的。那裏面含着我們希望女孩溫柔、文靜,希望男孩勇敢、活潑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結果會是挨訓:現在就這麼瘋,以後怎麼辦呀?男孩打架的結果是被讚賞:調皮的孩子聰明。孩子長大了,人們說:女孩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學就好了。要知道謊言重複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這就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狀態,於是就如筆者在《享受幸福》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2、孩子的潛力恆大於已經實現的一切。現代科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具大的。殘疾人周舟不也成爲很棒的指揮嗎?聾啞女孩周婷成長爲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賞識教育的傑作。讓我們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吧!

把童年還給孩子 篇六

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在入幼兒園前,父母們懷着許多夢想,讓孩子彈琴、畫畫、唱歌、跳舞……一進學校,進了考試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遊戲。當然學習也不是爲了給孩子快樂 uawen.c n ,而是寄託了許多幻想。逐漸地,現實讓他們夢破,到了國中,那些美麗的幻想中的愛好便被斬盡殺絕。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們所說:“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沒亮就匆匆趕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燈最晚的還是孩子(可能還有搓麻將的)。現在的孩子真比農民還苦啊!他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着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可孔子《論語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呀。爲什麼不能讓孩子在遊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爲什麼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啊!別讓范進重現!

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 篇七

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小動物,使業餘時間、精力有所寄託。每個孩子,在家庭中、學校中都應使他有個興趣愛好。什麼最好?特色。現在分數最好,其它人都是失敗者。其實,孩子學的太難了,有的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有什麼價值?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價值。復旦那個自殺的研究生有什麼價值?很多優秀人才,他們並沒有接受正規大學的教育。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諸如善良、勤勉遠遠超過大學的收穫。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父母應具備的理念 篇八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使得每個初爲父母的人都滿懷憧憬,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甚至從孩子尚未出生就開始不停地計劃着。但是隨着孩子的長大,又有多少父母實現了自己的希望呢?實際結果是:不少父母與孩子存在着代溝、甚至對抗的問題,有的竟反目成仇。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這是父母的教育理念與孩子成長的心理、個性、愛好等的規律不適應引起的[3]。父母應該帶着如下的理念來教育孩子:

理念一: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來到人間,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不過在小的時候獨立性差一些,隨着年齡的增大,獨立性越來越強。小的時候需要較多的是關心、呵護,但隨着年齡的增大,更需要的還有尊嚴、自信、理智、謙虛等。父母教育孩子應該在一個寬鬆、祥和、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討論、爭論的方式,讓各方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以理服人,並且要心服口服;有些暫時無法爭論清楚的問題,要允許保留;要有求大同存小異,長期堅持不斷解決新老問題的胸懷,不武斷地下結論。

理念二:同孩子一起同學習。在人的一生中,誰都隨時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因爲我們就是在錯誤中學會了正確。由於社會環境在不斷的變化,自身的年齡、孩子的年齡和知識面也在不斷變化,所以父母以前的經驗不一定會適合孩子;當孩子長大到一定年齡後,在某一方面的知識超越父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兒。在如今知識大爆炸的年代,誰又能把所有的知識全部掌握呢?故有些父母一句“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應該做、也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學習。

理念三:幫助孩子改正缺點。要學會用一分爲二的方法,肯定孩子的優點,同時督促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經常會因爲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就對其全面肯定;而對於有了缺點、錯誤的人,則抓住錯誤不放。其實細想起來,一個在某一專業領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生了病,不是一樣要找醫學專家治病嗎?在世上全是優點,或者全是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都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人,只不過比例有些差異罷了。作爲家長要幫助孩子保持優點、改正缺點,讓優點的比例在父母的關愛中不斷得到提升。